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578|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世光 发表于: 2011-6-1 19:24: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蜀道散记》──梁乙真 烽火漫天走蜀道

 [复制链接]
⊙ 梁乙真
  生于1900年,文学史家,河北获鹿人。1925年前后就读于上海南方大学,著有《中国文学史话》《中国民族文学史》《清代妇女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和《元明散曲小史》。《元明散曲小史》是中国最早一部散曲断代史,在曲学界颇有影响。此外还著有《蜀道散记》,收录他1942年在蜀北三月的十六篇游记。
  1942年初夏, 42岁的梁乙真离开重庆,前往成都。这个时候,太平洋已经战争爆发,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战火仍在绵延,硝烟散去又来,而中国百姓靠着那股子生存与生活的本能,努力地一次一次修复家园,在混乱中维持着千年不变的那些秩序。
  梁乙真此次行走蜀道,以个人的视角,记录下若干蜀中图景。后来出版了《蜀道散记》一书。
  梁乙真离开重庆更像一个文人的离开──“为了寻求人生的真谛,为了追求前途的光明,为了自己的职务,一个人载着征尘,载着雨丝,载着满怀的悒郁,静悄悄地上路了。”
  此后,梁乙真在成都逗留了半月,转赴新都、广汉、罗江、绵阳、剑阁,至广元嘉陵江而下,过阆中、南充遂宁、铜梁返重庆,历时三个月,行程四千余里。梁乙真细品了蜀中风物的诸多美好,也亲历了民间的幽暗角落,那些可惊、可叹、可歌、可泣的细节,被他速写进了《蜀道散记》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中。
  《蜀道散记》贯穿着传统文人的雅兴逸趣,其中也有矫情,也有面对粗粝底层的尴尬,以及面对动荡时代的无力。时隔70年再回头看,那些写景记情的诗文依然精美,为我们还原了70年前的清泉、古寺、民情、物俗,虽然只是个人的眼光,录下的却是意味深长的镜头。这些镜头今天依然让人感到亲切。

川西乐园
  于暮色中抵达的成都,是杜甫的成都,是春雨每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成都。
  连着几天都在下雨。梁乙真在祠堂街的青年旅社住下,在街边享受成都的小吃。“五四”青年节这天,他就在时任四川大学校长的黄季陆等人陪同下,给大学生演讲,签字题词。
  一个人冷落下来,信步走到了少城公园。天色将晚,公园内茶馆、体育场、图书馆早已关门,遂静静享受园内花木森森,流水潺潺。黄昏的太阳筛落满地碎影,摇曳着梁乙真的诗情──孤怀何所似?绿竹两三竿。
  在华西坝大学区,博物馆,健身房,图书馆,三三两两的男女生在草坪上唱歌、游戏、情话……这些情景会让人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
  从成都到青城山的路上,四处是矮矮的茅屋,青青的竹林,漠漠的水田,翩翩的白鹭,弯弯的流水。即使在战时,川西乡下依旧不失为幽静的乐园。在青城山待了几天,也曾呼朋引伴,也曾独自黎明上山观日出。游遍青城,梁乙真听了很多道家的神话、隐逸的传说、帝王的记载、美人的韵事,最后总结:青城山就是一部神仙、隐士、帝王、美女的合传。
  离开成都平原,进入北部山区,梁乙真养成了一种爱好──在清晨或黄昏时,登上山顶,用目光抚摸远近的人间烟火,广汉、广元、阆中,以及嘉陵江边的那些小场镇。

蜀中红颜
  过“小成都”广汉到罗江,路边田里一派忙碌,有些人家连“细娘”都下田了,头上包着白色头巾,点缀着一幅幅油画似的风景。
  田中劳作的“细娘”,很自然吸引着女性文学研究者梁乙真的眼睛。此前他和谢无量等人关注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及女性写作,已出版《清代妇女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等学术著作。蜀中多美女,又多女名人,她们为梁乙真的旅程增添了几抹轻浅的亮色。
  在罗江的朋友聚会上,话头从罗江名字的沿革谈起。罗江本叫万安,唐玄宗逃难至此,感叹“一安且不可,况万安乎”,后改名罗江。话题自然地转到了杨贵妃,转到广元的武则天,成都的薛涛、浣花夫人,新都杨慎的夫人黄娥……谈得最多的是薛涛。在成都时,梁乙真已去望江楼凭吊过她。席间,说薛涛是荡妇者有之,说她是天才者有之,梁乙真则深感惋惜地说,薛涛身世可悲,才能可称,周旋于一干文士、名宦、武将之间,至老不衰,是一代红颜中的女杰。
  在遂宁,也去探访了黄娥故居。黄娥是诗家,也是曲家,已被梁乙真收进自己的《元明散曲小史》。此番走进她的故宅,梁乙真“低徊流连,不忍遽去”。
  这些女性,最宜作为佐酒的谈资。作为学术来研究,那该是另外一番怜香惜玉吧。

空袭警报
  行程一路都伴着日本飞机的空袭。时世艰难,舟车劳顿,事故在意料之中。
  从青城山返回成都时,遇空袭,疏散到岷江岸边。等到第二天,还没有回成都的客车,遂坐人力车回蓉。
  由绵阳到剑阁是李白感叹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沿途小店写着提示:“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晚了怕遇上棒老二,早起要看天公作美与否。在空袭警报声中,众人登上了一辆汽车,这车像个老太太,一路都需要人推拉。终于慢吞吞抵达剑阁。
  从剑阁到广元,广元正天天拉警报。开会时警报响起,有人心存侥幸,说广元从未遭过轰炸,不用躲。但还是去躲了,因为敌机多得像五月的苍蝇。躲在山坡上的人不幸有几个遇难,梁乙真幸好躲在洞里。出来看时,只见断肢残骸,横陈草地,开会时的场所,已成一片瓦砾。这是抗战以来广元第一次遭遇狂轰滥炸,被梁乙真撞上了。
  这一炸,人心恐慌,市面萧条,连饭馆老板也早早起身,疏散到乡下去了。梁乙真和同伴一起打算离开。怎么走呢?最终决定走水路,从嘉陵江坐船到阆中。好容易到达阆中,耳边还是熟悉的警报声。警报伴着他又到了南充。快回重庆时,夜里朦胧中也闻警报,清醒后方知是五更的钟声。
  战争的阴影像一只猛兽,蹲踞在每家屋外。和平的生活还很遥远。

百姓故事
  从重庆开往成都的车上,一位七十来岁的太婆,满口金牙,满手金首饰,谈锋甚健,龙门阵摆得一车人哄堂大笑。
  一位年轻妈妈,到重庆接五岁的小女儿回成都,女孩一直由奶妈带大,已经认不得亲生母亲了,一上车就哭个不停,怎么哄也哄不好,最后把妈妈也惹哭了。
  在青城山,夜宿天师洞,四壁无窗,只有屋顶一尺见方的亮瓦。人躲在蚊帐内,听得帐外蚊子不息,耳房里是诵经的声音。正无聊间,门开了,走出一个白发老人。不是传说中的神仙,却是青城山的出家人。老人谈吐文雅,细问客人来历,客人也把肚里道教的学问如数抖出。深山清寂,深夜清谈,萍水相逢却倍感亲近。鸡鸣三更,老人起身告辞,离开时他的脸上浮现着一层一层微笑的浪花。
  新都宝光寺,逢午饭时间,人们吃饭的仪式繁琐而隆重,进食时几百人聚在一堂,只见嘴巴动,连咀嚼的声音都听不到,梁乙真觉得这是佛家对“静”的成功训练。
  这些温暖的细节,被梁乙真记了下来,这是亘古不变的中国民间生活。梁乙真也记下了一些幽暗的片断,比如走嘉陵江水路时的那位船主,当过兵,当过壮丁,自称开过八次小差,混江湖,只把那些坏习气学到了家。一上船就将众人船钱收尽,以免生变,然后带着女人玩乐去了,老半天方醉醺醺返回。面对众人质询,他反而斥责众人不懂规矩,说话不吉利。船驶出二十余里,要停船上炭,半天不走。行至一偏僻地又停了下来,要收几天前在此处翻船落下的棉花。水险滩恶,又深惧土匪,众人愤愤而无奈。船上一位宁波客,被他拉着打牌,输了个精光。
  梁乙真一行有几位朋友,是袍哥中有一定号召力的人物,旅途中还算得了不少便宜。饶是如此,他还是再三感叹──中国的社会,真是太复杂了!
  路过很多乡场,乡长、保长和袍哥头子各自开着茶馆,一家挨一家,是开会的场所,也是解决纠纷的场所──“怒目攒拳争意气,交头接耳谈生涯”,梁乙真以诗记之。
  更多还是让人振奋的细节。船过虎跳驿,泊在一个叫竹滩的地方,投宿一王姓人家。主妇正在闹头痛,梁乙真将随身带的万金油送了她,她如获至宝,更是烧水烹茶殷勤接待。王老头陪大家在院子里乘凉,聊天,说起儿子出去当兵,随营去了兰州,“他为国家打日本,是荣耀的事。我们做父母的希望他为国珍重,常常来信,叫乡里人都知道我王老头是抗战军人的家属就够了。”
  这是一个最普通的中国乡村家庭,其温厚驯良,保家卫国的朴素心理,代表了中国人的绝大多数。想想看,我们的抗战岂有不胜之理?

嘉陵夜泊
  从广元坐船沿嘉陵江南下到阆中,过了数十个险滩,梁乙真看到了嘉陵江的真面目。以往文人骚客歌颂的嘉陵江,并非真正的嘉陵江,上游这一段才是真正的嘉陵江──壮丽,雄伟,水深流急,险滩处处,沿江随处可见在崖上撞碎的过往船只,加上惊涛骇浪,让人又像听到空袭警报一样恐怖。
  有一晚在某处险滩停泊,岸上居民四五家,街长保证说这一带很清净,没有盗匪,大家便放心在船上安歇。清风徐来,朗月孤星,有人扣舷唱起歌来,唱的是抗战歌曲。在荒凉的万山丛中,夜静更深之时,这样的慷慨悲歌,是如何的摇撼人心啊。
  过了苍溪,水面渐宽,江流渐稳,安然抵阆中。因天旱水枯,便改走旱路到南充、遂宁、铜梁,只见竹林流水,稻田菜畦,旱象渐消,丰年气象渐显。嘉陵江上游的荒凉和涛声渐行渐远,三月的蜀道之行渐进尾声,最后变成了散记数篇,薄书一册。这些发黄的书页给后世有缘者重温,“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是让后人而复观后人的意思吧。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6.1 已经删除
2# 四姑娘山
 谢天开 发表于: 2011-6-12 07:28:4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版主按:《成都日报》上已发表此文,祝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5 17:2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