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09|回复: 6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1-8-26 00:01:1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社会科学关于对盐亭嫘祖文化继续研究的思考

 [复制链接]
⊙作者:四川省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顾问  石云龙/文

  为什么要坚持研究嫘祖文化,嫘祖是黄帝正妃,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数典赞故祖,拔萃看后生”。重点在于“嫘祖文化”,“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特指嫘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团紧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一、嫘祖文化研究是在必行
  研究黄帝和嫘祖的出生地,关系着中华文化之“根”,根不正,言则不顺,故必须夯实基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推动系列经济与文化联姻的大发展。2010年清明节海外华人回国扫墓说:“我们究竟在那里祭拜黄帝”。2011年清明节刚至,《参考消息》文章说:“祭祖又要碰车了,结果仍然到了陕西桥山祭拜黄帝”。2011年6月在甘肃天水祭祀伏羲氏,说明人们始终遵循史学观。
  1994年宜昌会议后,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汇编了《中华民族之母嫘祖》把会议21篇发言材料汇集成书面世,其中15篇论文异口同声嫘祖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例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一位领导写的(代序)“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对嫘祖的研究和宣传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湖北和四川的学者,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和念纪文章,嫘祖的功续是没有疑议的,宜昌市的一些同志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考证研究,说嫘祖是宜昌姑娘,也有人说是盐亭姑娘,养蚕姑娘……等,正说明全国人民都在纪念嫘祖,各个地方都有理由纪念她。都可以,而且应该继续找证据,我们认为宜昌的研究很有成绩”。
  还有一篇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一位领导的论文,标题是“西陵山下话嫘祖”他是“西陵之女”的“西陵”在今宜昌是可能的。一再强调嫘祖足迹所至都有嫘祖的传说和纪念是可以理解的。他又在2007年冬,河南西平编著的《嫘祖文化研究》给皆书题了词,祝贺嫘祖出生在河南西平的古“西陵氏”。还有一位教授的论文说:“唐碑一百二十尊”,讲的都是人际而不是神际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去其绝断偏颇处,那么唐碑所显示的也是那时人们心目中的“嫘祖”。如赤壁之争,前人已经垂范于后世,发生在湖北的蒲圻江城,是为武赤壁。文赤壁俗称东坡赤壁,在湖北黄冈,而文化内涵优势,不压于武赤壁。并不因为“人道是”的虚拟化,转而弱化了嫘祖的出身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揭密19世纪末的日本妓院 嫘祖传奇(电视连续剧)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8-26 00:02: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必须重视盐亭嫘祖文化研究的成果
  宜昌会议后,赢来了海峡两岸在盐亭召开的嫘祖文化研究会,出版了一本宝贵的嫘祖文化研究宏着,国家拨款一百万修建了嫘祖陵区,又从盐亭县城至嫘祖陵修建了二级水泥公路,既方便了群众祀祭嫘祖,又沟通了南北交通,深受群众欢迎。
  2005年石云龙反复阅读了宜昌的会议论文后,认为研究嫘祖文化,必须从《史记》、《山海经》先秦以前的书籍中找出突破口,因此,撰写了一篇,《嫘祖后裔溯源流》,得到王映维副会长的支持。因此,这篇资料由他报呈宣传部长兼会长的岳部长,几天后,嫘研会副秘书长告诉石云龙,“你写的材料,岳部长指示了,你看批示就知道了”。其批:“石老,王老这些研究,《二十五史》早有记载,你们二老的精神我深为感动,眼下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及重点应该是嫘祖精神,丝源文化,母亲文化,及相关的开发课题,过去的研究?你们的功不可没,今后的开发研究拜托了。签字2006.5.28日,岳部长虽然在”过去的研究“下面打了一个大问号。然而石云龙并不苟同。
  从此,盐亭嫘祖文化研究大转弯,不厌其烦地讲嫘祖的故里已经定在盐亭了,研究是为了开发,开发才是目的,不再研究嫘祖的出生地了。
  2006年3月28日《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下简称画册)素描完成后,石云龙和石小玉带上画册,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请段渝所长给画册写序,对画册给予高度评价。同意阅读后写序。十天后我们带着段所长的序言,请社科院陈仕松教授题词,陈赞扬了画册的价值,并说当前全国有很多处说是嫘祖的出生地,要我们删去有关嫘祖出生在盐亭的内容。因而只好一笑谢之。我们又到省文联请仉锡文秘书长题词,仉不仅题了词,还赞扬皆画册是当前全国仅有的嫘祖发明野蚕家养的唯一画册,故命名为《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还提示要保管好画册,不要上网以防剽窃。绵阳市文化局长马宗舜,请市委书记谭力给画册题词,谭力书记看见绵阳市人大主席廖世孔已给画册的题词后说,廖主席已经题了词,祝你们爷孙俩绘画成功。
  2007年正为画册作色之际,清明节,中央电视台为嫘祖出生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了隆重的拜祖仪式,邀请了中央及各省有关部门参加,场面非常隆重壮观,盐亭嫘研会的同志在电话上询问了北京炎黄文化研究会,回答说:河南有硬证据,证明西平古为西陵,黄帝出生在河南新郑远近适宜,合情合理。
  2008年7月23日,炎黄文化研究会,给盐亭县颂发了一个”嫘祖文化圣地“揭牌。作为嫘祖文化纪念圣地。
  紧接着河南西平于2007年9月出版了一本《嫘祖文化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发行,每本顶价150元,石云龙从原嫘研会会长赵均中处有机会阅读了这本书。皆书所载51篇文章,均是参加清明节的论文,凭”武威十支汉简》证明西平古为“西陵”,是嫘祖的出生地,又不够余力批驳,盐亭“唐碑”文笔不佳,疑为王氏子弟伪托今碑已无存。“石云龙通读了51篇论文,这些论文都出自全国顶尖的史学家的笔端,均围绕所谓两条铁证论述嫘祖出生在河南西平。如当代著名史学家某某在给西平《嫘祖文化研究》作序说:”史书是经过文字加工典型化了的资料,有时并不十分准确,而《武威汉简》是出土文物,所以它具有权威性,不可替代性,说明汉代西平确实称“西陵”,如果说没有《武威汉简》这一条,嫘祖出生地在那里就不好说,因为《史记》虽指出嫘祖是“西陵”女,但并未说“西陵”在何处,而且这个争论由来已久,分歧很大,你凭什么说西平就是古“西陵”呢?再一个材料就是《水经注》……皆书51篇论文,一篇不漏全部上了西平论坛网站,影响极大。石云龙通读后,认为无可非议,经过反复研究《武威汉简、王杖十简》的原始复印件后。西汉文字虽不同于今文,先弄清楚汉简中的几个关键词句非常重要,如“兰台令”、“御史令”、“尚书令”、灭受、受鸠杖、型制等的含意。例如:《水经注》汉高祖与项羽战,高祖败,质于薄中,鸠止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高祖即位,作鸠杖故以扶老,养老金六百石,可以随意出入官庭“。王杖十简短短238字,叙述了汉王朝,从汉宣帝到汉明帝十个皇帝,有六个皇帝的年号,时空达141年之久,其文字的字迹出于一人之手,是一股作气编写完的。断定竹简并非出自汉宫,而是东汉明帝时武威有位学者,对汉王朝二百多年来,在执行鸠杖期间,误杀了一些无辜受害者,要求朝庭废除鸠杖型制的记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8-26 00:03:02|只看该作者
  汉简虽然记有汝南“西陵”县,而这个“西陵”县无史可考,司马迁已经先逝了64年之后,据说和平县才改为“西陵”县,瞬息又废除。它与《五帝本纪》所载的“西陵氏”嫘祖毫无关系。
  这些沟渠理清后,希望得到有关学者的支持,但都认为汉简的文字难认,又到成都找蔡某、蔡说:不要乱通马蜂窝,由我们四川省嫘祖文化研究会来对应。后来得到盐亭县政协一位同志的支持,和绵阳日报王德奎同志的帮助,于2008年11月22日23分,六千多字的长文刊登到《光明网》,又由《光明网》转载入河南西平论坛,标题是“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直入本题,“近两年来,凭武威十支汉简,郦道元的说文解字就捧出了另一个嫘祖诞生地。”
  2000年以来石云龙为了研究嫘祖文化,现在已经是第三个电脑了,论文上了西平论坛后,不到半月时间,竟有三千八百多读者阅读,故然不会是盐亭的学者,因为盐亭不须要再研究嫘祖的出生地了,以有人说河水不犯井水各自表可乘之机和谐相处,而省外有人高兴得大揭彩,如次日2008年11月23日49分在评论栏中说:我们老家西平拿个纺锤,一个石斧就说这里是嫘祖故里,确实很难服众,其实,也是宣传的需要,不能作数的,明眼人一看就有很多问题,不是我武断,而是专家们太轻浮,没有气节。还有一位读者说:“最使人瞧不起的是河南大学历史学教授某某,以前还说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现在看来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而且真让人不齿”。
  《西平论坛》,确有自明之处,十天后即2008年11月底,就关闭了轰动一时的51篇论文,近几年来再没有以“武威汉简,王杖十简”和“《水经注》”证明西平是古“西陵”了。但却遭到有些读者指责说:我们的电视网站是干什么的,让人家的文章上了我们的网站。从此西平网站再没有论文以“武威汉简”证明嫘祖的出生地了。
  今年4月8日清明节,嫘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西平吕店乡董桥村隆重举行,市政协副主任及省市县炎黄研究会和有关领导一万多人参加了拜祖大典,就在这一天,石云龙所写的《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完成了历史负与的任务,在西平网上删除了,从2008年11月22日23分至2011年4月8日清明节,历时两年半,像石云龙这样的小人物,为了探寻史实的真伪,可谓“蚂蚁憾大树”了。
  凭托“武威汉简王杖十简”和《水经注》的说文解字,证明西平古为“西陵”是嫘祖的出生地,因专家们的轻浮不审慎而卡了壳,但他们并不恢心,深刻知道要寻求嫘祖的故里,最为关键的途径是嫘祖所属的“西陵氏”部族与“黄帝氏”部族的“轩辕之丘”,必须是近邻,才会有亲姻的关系,因此在“轩辕之丘”的方位上大下功夫,立即掀起以先秦史籍为依托,抓住黄帝的出生地和都邑在网上发表,2010年2月,一篇颇有意思的论文,标题是“关于黄帝”,共分十节,亦是十位学者论述黄帝的来历。现将主要内容摘录于下:
  第一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其地在河南新郑西北,称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今新郑古称“有熊”。
  第二节:黄帝是传说中上古的帝王,称号轩辕氏,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有熊氏。
  第三节:黄帝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有熊氏。
  第六节:黄帝成年后,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有熊氏。
  第七节: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共主,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新郑西北)称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新郑)按《国语》记载,少典氏娶有娇氏之女,生下炎帝和黄帝,炎帝长于姜水因姜姓。黄帝长于姬水,因姬姓。
  第十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成年后建于国有熊(河南新郑)。
  以上六节都类同,强调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建国于有熊,有熊在今河南的新郑。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8-26 00:03:33|只看该作者
  然而“有熊”之词始见于《史记·五帝本记》“炎帝欲侵陵、诸侯咸归轩辕,乃修备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扰万民,度四方,教化熊、罢、虎、貅为图腾的部族之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而诸侯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黄帝领导的熊、罢、部族战胜了炎帝和蚩尤。“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姓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按照《史记》的记载,黄帝以前包括黄帝姓氏和国号同是一个名称,如黄帝居轩辕之丘,故言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并非地名,黄帝教化熊罢部族三战而得其志,周夏商以后人们为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到了东汉末年,蜀人谯周字允南,按照《史记·五帝本纪》的原意,评注时说:“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也。”少典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黄帝和炎帝同属于少典氏部族,少典氏活动的区域,先秦以前无史可考,少典氏的前身,与有熊氏更不相涉。有人说《史记·周本纪》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乃求有萃氏,美女,有熊九驷,这个有熊与新郑有熊有关“。其实商朝末年的有萃氏部族住在西土陕西的邻县,与黄帝时的有熊国相隔甚远,且东西相悖,与新郑拉不上关系。《汉书》对新郑的记载:《诗》郑国,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后为韩所灭,韩自平阳徏都之。除此之外史籍无其他前科记载。
  下面三节内容较近于史事,如第四节说,黄帝是我国远古时期一位部落联盟领袖,与炎帝为同胞兄弟,因居于姜水故姜姓,其部落活动于西土渭水之滨的岐山、宝鸡一带。黄帝部族有人说主要分布于渭水北岸高原地区,炎帝部落东迁轨迹,较黄帝部族偏南,顺渭水流域东移至河南山东一带,势力范围与九黎部族形成犬牙交错,并肩抵踵之势。黄帝姬水成,姬水无先秦史籍可考,黄帝部族东迁路线,有人以为沿北洛水南下渡黄河依中条山、太行向东发展直到山西南部与炎帝三战于版泉又与蚩尤战于涿鹿。
  第五节,黄帝是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一位部落联盟领袖。当时还是部落氏族聚居的状况,阶级和国家还没有产生,黄帝的部落聚居的地方历史记载各有不同,一说,曾居住在河北涿鹿的山弯弯里,史书上叫做涿鹿之野,也有人说他的部落居住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名曰轩辕之丘,这说明当时大约还没有完全定居,部落经常迁移。
  第八节 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啊,迁移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上述三节内容与史籍颇有共同点,与当今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关于炎黄二帝的出生地和东移路线是一致的,说明我们共同祖先都出生于西方,后来逐渐向东迁移,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是在西方,应该说不书自明了。特别是第八节的内容,完全承传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战胜炎帝和蚩尤后,除在涿鹿建过都邑,其也就无史籍可考。
  关于远古”史籍“的定义,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讲,在论及嫘祖故里时提出四条原则(1)某地必须有西陵地名,这个地名秦汉之前已有,而且史有记载;(2)于轩辕丘所处的位置远近适当;(3)有考古文物作支撑;(4)当地嫘祖有传说故事,及植桑养蚕的风情民俗。嫘祖其足迹所至都有传说,但必须有前三条作支撑。否则就会离经悖谱,不能让昔日的《野客丛谈》道藏五千卷,唯道德经二卷为真,余皆蜀道士杜光庭臆造,史称”杜撰“研究黄帝和嫘祖文化不能有类似情况丛演,遗害后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8-26 00:03:59|只看该作者
  第九节说:既然黄帝因居或生于轩辕之丘,那么轩辕之丘在何处?古代历史文献有三说,一是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黄帝生于天水之西的轩辕谷,史书没有记载,少典氏在那里没有活动过。二是《山海经·西次三经》西王母所居的玉山之西480里,玉山在那里?在昆仑山附近,也是海拔4-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里能是产生像黄帝这样强大的部落吗?三是说轩辕丘在河南新郑,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说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新郑最早称”有熊“河南省新郑市在远古称”有熊“这在历史书有明确记载,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即位居有熊。
  原来黄帝即位居有熊来自《竹书纪年》。然而《竹书纪年》刚面世就遭到非议,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当时平吴归来的镇南大将军杜预,他认为黄帝时代孔子都自称弄不清楚。司马迁作《史记》只好把有些事栏置起来。而《竹书纪年》却一股作气填补了空白,尤以清朝末年王国维对于《竹书纪年》有《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有《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按王国维所说:”复怪今本《纪年》为后人搜辑,其迹甚着,乃近三百年学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过半,乃复用惠孙二家之法,──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载殆无一不袭他书,其不袭他书者,不过百分之一,又率空洞无事实,所增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原,古今杂陈,矛盾斯起,既有违异,乃生调停,纠纷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实既具他书,则此书为无用,年月又多杜撰,则其说为无证,无用无证,则废此书可,又此《疏证》亦不作可也,然余惧后世,复有陈逢衡(陈着有《竹书纪年集证》辈为是纷纷也,故取缔“竹书”以《纪年》写而刊之。
  《纪年》虽然已是一支死了的老虎,但它的腐尸仍在发酵,余毒还应洗涤,故以《竹书纪年扰乱了中国上古史》,进一步剖析《竹书纪年》的伪装。
  《竹书纪年》分古本今本两种,为什么今本被古本视为伪作,古本又被世人视为伪托,研其原,晋束晰首本,明代今本都是杜撰,司马迁作《史记》自黄帝、历唐虞、夏、商、至周春秋战国之际,以周王朝为轴心,不仅记述了周朝皇帝的特大事,同时记载了十八世家的特大事件,记述任何一个世家时,其他世家之间所发生的特大史事,如公侯的更缔、分封、争城夺地,都作了记载,相互对应,一环扣一环,特别是对应关系,均环环扣紧,记载清楚,而《竹书纪年》的作者,有人称他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臣,这位史臣,往往自作聪明,《史记》没有记载属于空白年代时,而《竹书纪年》巧妙地填补了空白,然而凡大事件不会是孤立的,必然会涉及到两个或三、四个诸侯国,可根据周朝皇帝的年代,顺藤摸瓜,对应各诸侯国所发生的一切大事件,是否吻合相符,因《竹书纪年》是抄于他书,甚至是天书臆造,结果《竹书纪年》所记事件,均无法对号入座,排不上席位,往往别的诸侯国在办丧事,而《竹书纪年》却在抬花轿,对不上号,身为魏国的史臣,魏国的大事不记载,反而偏偏记载别国的小事件(详情见《竹书记年扰乱中国上古史》。
  上文第九节称:既然黄帝是因居住而生于轩辕之丘,那么轩辕之丘在何处?古代历史文献有三说:一是轩辕谷,二是昆仑丘,三是河南新郑,此三处为寻求轩辕之丘颇有价值,因为它牵系着中华儿女的神精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说: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封城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说: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北,未知孰是也,郦道元巧妙地推给后人评说。然而姚瞻之言,有其可信处,因为它符合罗辑,其位在西方,与《山海经》有共同点。轩辕之丘在新郑之说,是出自《竹书纪年》然而《竹书纪年》早被历代史学者所否定,既然这颗大树已倒,还有何价值可依托呢?
  《山海经》名符其实是先秦以前的史籍,汉刘歆与汉宣帝上《山海经》表云: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类物善恶,着《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着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孝武皇帝时,尝有献异鸟者,东方朔见之,言其鸟名,即《山海经》所出也。孝宣皇帝时,击磻石于上郡(今陕西绥德县)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缚盗械人。时臣父向为谏议大夫,言此贰负之臣也,诏问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经》对,其文曰:贰负杀窫窳,帝(黄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上大惊,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经》者,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可以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臣歆昧死谨上。
6# 青城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8-26 00:04:27|只看该作者
  历代文人学者对《山海经》一书十分重视,汉刘歆有校订,东汉郭璞作注。明代杨慎作《山海经补注》王崇庆《山海经释义》清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博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说,为后世研究者不可不读之书,。到了现代研究者中,成就最大的当是袁珂先生,他作有《山海经校注》一书,在广泛吸收古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有诸多创获,实为《山海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为台湾、日本、韩国等史学者所、钦媚。
  《山海经》反复记载昆仑之墟、昆仑之丘、轩辕之丘实为一体,古昆仑山即岷山,岷山为古代的昆仑山,其方位是当今1992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岷山幽处包括黄龙寺在内的“九寨沟县”的“九寨沟”,是上古时代的“轩辕之丘”,在这里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西陵氏”是今天的川北盐亭县。
  《山海经》条条经文告诉人们这里是上古以天下为中心的部族联盟总部,例如《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集解》引皇甫谧说:《山海经》曰: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然而皇甫谧并不知道”穷山“是岷山,即是知道他以不会面对现实,因为会否定中华文化一元论。
  1、《山海经·海外西经》云:”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袁珂案:《楚辞·天问》云:”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禾巨黍,莆颧(尧舜时巴蜀香草)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此数语自来多不得其解,自唐兰《天问”阻穷西征“新解》(《禹贡半月刊》第七卷第123期合刊)一文出,谓”穷“即《山海经·海外西经》”穷山“,”        鲧尸剖而生禹,其尸体遂化为黄熊而西征,被阻于穷山,卒越岩而南,求活于诸巫,乃豁然贯通焉,鲧所被“阻”之“穷”确即此穷山,因巫咸国在其南,去此不远也。故“穷山”就是岷山,千古之迷即解。
  2、《海外西经》又云:“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袁珂按:《大荒西经》云:“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八百岁。”《西次三经》有轩辕之丘,晋郭璞注云:黄帝居此丘,即此是也。“穷山之际”,郭璞云:其国在岷山南边也。《大荒西经》云:“岷山之南”。郝懿行云:《大荒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江山之南,此云岷山者,以岷江出岷山之南故也。“人面蛇身”袁珂云:古天神多为人面蛇身,举其着者,如伏羲、女娲、共工等是也,或龙身人头:如雷神、烛龙等是也,亦人而蛇身之同型也,此言轩辕国人,人面蛇身,固是神子之态,推而言之,古传黄帝或亦当作此形貌也。
  这段经文《山海经》反复交待,轩辕之国即是轩辕之丘,轩辕之丘在岷山的南边。
  3、《大荒西经》云:“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晋郭璞注云:这条经文与《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相同。轩辕国的人,住在岷江流域岷山的南边没有凶夭。
  4、《山海经·西次三经》云:“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晋郭璞注:轩辕之丘,因黄帝(号轩辕氏)曾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嫘祖,故名。
  5、《山海经·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河水出焉。洋水出焉”。晋郭璞注云:是黄帝降生的地方。河水和洋水确定了昆仑之丘的位置。经文言:“昆仑之丘,为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神陆吾,即《山海经》中多处出现的开明兽,“开明”是蜀侯,蚕丛的后裔,“巴”是侯伯时,蚕丛先称“王”,开明称“帝”,开明帝以神力保卫着古蜀国“都广”之野的成都平原。“河水出焉”洋水出焉。“河水”指黄河,“洋水”没有注解,后来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山海经》对洋水作了注解,洋水即“漾水”,这样解开了迷底。启示了研究《山海经》的思路,因东汉后期,三国时,桑钦着《水经》“漾水出陇南氐道之嶓冢山,东至武都为汉水,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萌县(今广元市)东北与羌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东南过江州县东,今重庆市东南入于江。”《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这段经文、说明“漾水”即古之西汉水“现在的嘉陵江。轩辕之丘位于河水与洋水并流的松潘高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1-8-26 00:04:50|只看该作者
  6、《海内经》云:“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袁珂按:朝阳国在乌鼠山之西,即轩辕之丘,晋郭璞引:《世本》云:”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郝懿行云:雷姓也,祖,名也,西陵氏姓方雷,故《晋语》云:”青阳,方雷氏之甥也“。雷通作嫘。郭引《世本》作嫘,《大载礼、帝系篇》作嫘祖,《史记·五帝本纪》同,珂案:《路史·后纪五》云:”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王瓘《轩辕本纪》”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史记·五帝本纪》”昌意降居若水“《索隐》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若水在蜀,即所封国也。
  7、《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高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张衔传》注作广都。《御览》作都广。《木部八》作广都。《类聚·地部》作都广,《百谷部》作广都·《鸟部上》作广都·袁珂按:据此则古有二本,或作都广,或作广都,其实一也。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张衡以地望,庶几近之。《华阳国志蜀志》云:”广都县,郡西三十里,元朔二年置。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谓在今成都附近双流县境。郭璞云:其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离骚》曰:“施都广而直指号。”郝懿行云:《楚词·九歌》云:“绝都广以直指兮。”素女者徐锴《说文·系传》“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黄帝悲,乃分之为二十五弦”。杨慎云:“素女在青城山谷,今名玉女洞。郭璞注”播琴犹播殖、播种也。《水经注·汝水》“楚人谓冢为琴”,冢、种声相近,县有葛陂乡,城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武王岑。“然则楚人盖谓,冢为岑,琴声近,疑初本谓之岑,形声伪转为琴耳。”楚与蜀同宗,疑《海内经》为古巴,楚之地人所着。高诱注:“灵寿”寿木也,出于昆仑山,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寿木盖即灵寿,都广之野在黑水间,于昆仑山近也。
  8、从《海内西经》观察古蜀开明王朝与四邻的密切关系。“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山。“郭璞注:即《西次三经》神陆吾,天兽也,威振《藏经》。”开明西有凤、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袁珂按:”凤凰“即《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开明东有巫彭、巫阳。“郭璞云:神医也。《世本》曰:巫彭作医。《楚词招魂》曰:帝喾巫阳。《史记·夏本记》禹娶涂山氏姓启。《华阳国志》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禹治水命州,巴蜀为梁州,禹娶于涂山氏,生子启,今江州涂山西南巴国是也。武王克殷,以宗姬封于巴。”开明北有不死树“郭璞注:言长生也。”有甘泉“郭璞注:即醴泉也,《史记·禹本纪》昆仑山上有醴泉。
  9、《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这是说帝颛顼族系的分化关系,鱼妇为颛顼所化,即言鱼妇为颛顼后代,所说鱼妇,即是《蜀王本纪》所说鱼凫,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灌,又次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而蚕丛的后代正是《岷山上游今天的九寨沟和黄龙寺的部族南迁于成都平原。正因为蚕丛氏上承蜀山氏,并在古蜀建国称王,所以其氏族名称和国号均称为蜀。
  二○──年六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9:32, Processed in 5.67841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