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33|回复: 1

[民国姚冶诚甘心分手劝蒋介石向宋美龄求婚

 [复制链接]
本文摘自:《蒋介石1887-1975(下)》
⊙ 作者:师永刚 张凡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导语:《蒋介石:1887-1975自述》下卷,延续上卷以蒋介石的个人自述言论为重点,穿插其个人一生经历和图片的叙述风格,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式还原真实的蒋介石。下卷中自述的部分所占篇幅多于上卷,按时间的推进,作者……

  姚冶诚
  母亲说:我没有想到你对革命工作还犹疑不定。如果你不想革命,我要革命,我们还是得分开,我做我的事情。如果你想革命,就照着我说的去做,我们理智地分开,如果你不革命,我们就是情绪性地分开,我继续去参加革命,你走你的。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爱情与婚姻,一直以来被视为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件事。
  根据多位蒋介石、孙中山先生研究专家所著多本传记的记载,蒋宋之初次见面应该在上海,宋子文在上海莫利埃路孙中山家里举办社区基督教晚会,蒋介石首次见到了宋美龄。蒋对宋美龄的美丽、大方、出众的谈吐和绰约风姿,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但蒋之决定对这位美国学成归来的“新女性”展开追求,则在1922年或1923年,孙中山蒙难广州后,蒋介石亲往主持,其后宋美龄应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之邀来广州玩,蒋遂开始对宋美龄展开追求。
  此间蒋介石日记多有记载的则是他对陈洁如的念念不忘,若蒋之追求属真,则蒋此时之真实心态颇难考量,基于爱情还是基于政治
  但从宋家兄妹谈述此事的记录可知,蒋介石向三小姐求婚时,宋家曾召开家庭会议,热烈讨论美龄该不该嫁给蒋总司令。宋母倪太夫人不赞成这桩婚事,她的理由是蒋不信耶稣基督,且结过婚;宋家另两个反对者是庆龄和子文,他们认为蒋日后的成败犹在未定之天,不一定能为美龄带来幸福;不过,孔夫人宋霭龄则积极推动婚事,她力排众议,坚信蒋的前途不可限量。宋大小姐是个极精明干练的人,她知道蒋有多少斤两,她已预知蒋的辉煌前景,蒋成功之日,即是宋家扬眉之时。
  此事最终之选择,则全是宋美龄之判断。据宋美龄的秘书张紫葛所著《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一书透露,张曾当面述诸种流言以询问宋美龄之婚姻真相,宋美龄吐露蒋在1922年开始追求她,大姐宋霭龄初时也曾附和母亲一道反对这桩婚事,但后来被宋美龄说服:“这桩婚姻自始至终都是我自己做主,与阿姐何干?至于蒋介石和我结婚是为了走英美路线,那更是天大的笑话”
  蒋家方面,则据蒋纬国在其口述回忆录里记述,其养母姚冶诚对此事似亦有推动:“北伐到了一半,发生宁汉分裂,这时候我和父母亲寄居在上海朱姓朋友家。朱老先生的太太是我母亲的姨母,向来父亲有事都住在朱家。朱老先生也非常爱国,他从事房地产生意,同时也开设了一家上海最大的火柴工厂,我们经常住在他们家。那年在朱家的三楼阳台上,父亲母亲分别坐在大理石圆桌两旁,我站他们两人中间。母亲对父亲说:我能够帮你的忙到此为止,今天的问题是出在广东帮身上,如果你要继续革命,你就得把广东帮团结起来,否则恐怕就散掉了。父亲说:你的意思要如何整合呢?母亲说:我不是跟你开玩笑,现在革命的成与败就在一个人手上。现在宋家老太太与三小姐正在东京,如果你愿意,我跟你就在此地分手,你去找孔家大哥(孔祥熙),请他陪着你到东京向宋老太太、三小姐求婚,如果你肯这样做,重新把广东帮整合起来,那么以后的革命还有希望,我能够帮你的忙就到此为止。今后是建国的时候,需要学术的帮忙,多过于冒险犯难。你如果愿意,就把孩子交给我,我一定把他培植为可用之人,或者你要带去也可以。如果你把孩子交给我,我就把培养这孩子作为下一段的革命事业,我惟一能帮你忙的就是这件事。如果你要把孩子带去,我就重新开展我的革命工作。父亲听了以后说什么都不肯,最后母亲就用了一个杀手锏,她说:我没有想到你对革命工作还犹疑不定。如果你不想革命,我要革命,我们还是得分开,我做我的事情。如果你想革命,就照着我说的去做,我们理智地分开,如果你不革命,我们就是情绪性地分开,我继续去参加革命,你走你的。父亲被母亲如此一说,也没什么好选择的了,就对母亲说:照你说的,要如何做法呢?母亲说:你赶快去找孔大哥,他会陪你去的。就这样,父亲到了日本。当年十二月父亲就和宋美龄女士在上海结婚。”
  蒋的另一位夫人,陈洁如则远涉美国,据陈洁如晚年回忆,蒋当时劝她体认大局:“退让五年,让我与宋美龄结婚。俾能获得必须的协助以继续北伐,脱离汉口而独立。这只是一场政治婚姻。”陈洁如黯然同意暂时“赴美进修”,但此后她再未能进入蒋家大门。
  看来,最终两人之牵手婚姻,固有家族之人做幕后推手,亦是出于两人相慕之真情。但此桩婚姻之“政治”性亦不言而喻。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宋美龄正式在上海结婚,新郎实岁四十,新娘三十岁。当天,上海《申报》刊登了两则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一是蒋介石的离婚声明,声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蒋宋情与爱》(根据蒋日记整理)作者东华大学教授陈进金说:“很有情爱的一段话,在他(蒋介石)日记里头写出来,甚至我还在《爱记》里头看到一段比较有趣的,12月1号结婚,结果12月2号他整天都在新房没有出来,蛮有意思的,他甚至在他的日记上写道:乃知新婚之甜蜜,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比拟的。”
  “因为白天负责军国、党国大事的运筹帷幄很无聊、非常地苦闷,他晚上在跟夫人睡觉前,他们甚至还会谈谈,讲一些鬼故事,他在里头(《爱记》)就讲,跟夫人讲一些鬼故事,所以他可以来排遣,一足以遣怀,说可以来排除空虚苦闷无聊的情形。”
  蒋宋婚事,对宋氏家族固然影响至大,成就所谓四大家族之三大家族。但宋美龄对蒋的影响,也极为巨大,近代中国诸多事件中都可以窥见宋三小姐的身影。有学者认为,宋美龄对蒋的正面影响,可说涵盖了思想、政治、外交和宗教信仰四个层面。在思想上,她拓宽了蒋的国际视野和现代知识;在政治上,巩固了江浙财阀对蒋的支持,并以个人的魅力与机智助蒋化解大小危机,西安事变即为一例。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这桩婚姻:仅仅一个家族的触须就分别伸向了中国伟大的首任大总统、今世的征服者、位高权重的财政部长以及中国先哲的75代孙。
  曾强烈反对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的宋庆龄,1940年在香港时,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一句颇为公允的话,她说,蒋和宋的婚姻,“一开始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我想他们现在已有了爱情,美龄真心诚意地爱他,蒋也真心诚意地爱她。如果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糕。”
  宋美龄之于蒋介石,其意义绝不止于伴侣,只有宋美龄才敢于在老虎头上动土,也只有她能逗蒋哈哈大笑。蒋氏夫妇的情感属于老而弥坚那种。到台湾后,他们才似乎真正开始了一种相随相伴的恩爱生活。这也是两个人除了在饮食与夜生活中不能同步的问题外,少见的一致。两人时常在自己的官邸莳花弄草。
  在宗教信仰上,蒋介石虽接受宋母倪太夫人所提出的信奉耶稣基督为结婚条件,蒋亦在婚后三年(1930年10月23日)于上海正式受洗成为基督徒。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蒋日后能够成为虔诚的基督徒,传教士之女宋美龄对他的影响无与伦比,即使在蒋死后,宋美龄仍不忘向世人表明蒋是基督徒。
  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透露,由秦孝仪执笔的蒋氏遗嘱写好后,宋美龄表示要看内容,她看完后对秦孝仪说:“你加几句进去,说明他是信基督的。”熊丸说:“所以很多人问总统遗嘱里,为什么连基督的事也要写,其实那是夫人的意思。”
  宋美龄为蒋介石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助力,建构了60年的蒋家王朝,但她及其家族亦为蒋介石的政治生涯蒙上了许多无法洗刷的污点和负面冲击,这些污点和冲击,有时难免会为蒋宋夫妻关系制造紧张与冲突。
  蒋宋这段姻缘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结婚第2年,宋美龄因为小产,让几乎从不请假的蒋介石请了一个星期的假陪在妻子身边。开罗会议前,宋美龄以为自己得了癌症,要到美国检查,上飞机前,蒋介石写道:“别时妻不忍正目仰视,别后更觉黯然消魂,心甚怅然也,希望上帝赐予生育子女,以补吾妻平生之不足也。”
  婚后,蒋宋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有时说些闲话也不避人。有一次随从秘书汪日章随他俩由镇海飞机场坐黑色特长轿车去溪口,在80分钟行程中,他们谈笑风生。宋美龄还和蒋打赌说:“谁先看到江口塔,谁就赢。”不一会儿蒋说:“我先看见了。”宋接着说:“我老早就看见了。”不认输。
  在台湾岛上,蒋氏夫妇相依为命,两个人的感情,老而弥笃;除了士林官邸,他们在阳明山、桃园角板山、南投日月潭和高雄西子湾等地设立行馆,台北住腻了,就到这些山明水秀之地散散心。在蕉风椰雨的宝岛,蒋宋夫妇共同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安定、最有意义的最后四分之一世纪。蒋介石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遭遇一场车祸后,身体日渐衰弱。1975年4月5日深夜,蒋介石在大雨滂沱中撒手人寰,无从“光复”故土的“缺憾”,只能“还诸天地”了。蒋介石去世后的士林官邸,气氛显得格外凄切,宋美龄决定离开让她时时刻刻都会触景伤情的地方。1975年9月宋离台赴美前夕,发表《书勉全体国人》一文,她说,48个春秋里,“余总与总统相守相勉,每日早晚总统偕余并肩一起祷告、读经、默思;现在独对一幅笑容满面之遗照,闭目做静祷,室内沉寂,耳际如闻謦咳,余感觉伊乃健在,并随时在我身边。”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绝对夹杂着政治因素。尽管蒋宋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大不相同,然经过近半个世纪“漫嗟荣辱”的共同生活,他们的感情应已超越政治的现实和顶峰,回归到所有政治婚姻所未能企及的默契与和谐。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今日雨又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今日雨又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乱世遗恨:宋美龄因庸医失误无法再孕 往事:张学良撤退不炸桥为民留粮食
2# 四姑娘山
 楼主|今日雨又风 发表于: 2013-8-21 12:4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钩沉:蒋介石与美龄结婚前为谁休妻出妾

本文摘自:《蒋介石评传》
⊙ 作者:李敖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导语:《蒋介石评传》一书以史料为经,严谨的考证为纬,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蒋氏一生功过及其历史定位。书中旁征博引,搜罗大量原始珍贵文献,揭露出蒋介石残害民主的真面目。作者对……

  蒋宋大婚老照片
  1919年的夏天,仍在上海做投机生意的蒋介石,在张静江家里初识一个十三岁的小女生陈凤,而一见钟情。由于《陈洁如回忆录》的出版,我们得知这一段恋爱的详情。近人黄仁宇指出这本回忆录中有最基本的资料都不能掌握,“此书之可靠性可想而知”。(见《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第25页)黄氏似不知陈洁如既未直接参与党国大事,间接道听途说以及事后追忆,当然可能有误,岂能遽疑为伪作?最近陈立夫出版的回忆录《成败之鉴》,未能掌握基本资料处多矣,何况陈洁如?陈女这部回忆录最可信赖的部分,应该是她与蒋介石之间的儿女私情,以及两人之间的房第间事。这些私事陈洁如不仅亲身经历,而且刻骨铭心,不但事实上不会出错,而且最具权威性。
  陈洁如原名陈凤,与蒋介石第一次见面时,在场的还有孙中山与戴季陶。蒋介石当时已三十岁出头,见到十三岁的小女生,即坠入情网,除了异性相吸的原因外,显然由于那天在张静江家中的客厅,孙中山特别夸奖了这位小女生,使蒋介石对“我们总理嘉勉的女孩”,别具青眼,乃穷追不舍。
  陈凤之所以会在张家出现,乃因比她大五岁的好友朱逸民嫁给张老头子做续弦。与张静江有密切关系,以及被孙中山看上的女孩,在蒋介石心目中当然会有很重的分量。于是表面看来甚是严肃的蒋介石,居然亦会嬉皮笑脸,追起小女生来,并且故意制造狭路相逢,逼女孩子表态的镜头。甚至于约会时,骗不太懂事的陈凤,到上海颇有名望的“沧州饭店”,英文名称叫“布林顿旅馆”(Burlington Hotel),幸而尚能自制,想要强奸而未遂。(参阅《陈洁如回忆录》上册,第23~28页)
  陈凤惊魂初定,避不见面,蒋介石展开情书攻势,表示拜倒裙边的决心。当陈凤的父亲因心脏病骤发,于1921年9月7日逝世,蒋介石穿孝服来吊祭,再由朱逸民从中拉线,最后由张静江正式说媒,使陈凤的母亲感到为难。有趣的是,陈母仍不放心,雇佣了上海私家侦探调查蒋介石。调查报告乃发迹以前的蒋介石,乏善可陈,更何况此时蒋介石已有一妻一妾,乃决定谢绝,哪知张静江亲自登门拜访,说明蒋妻毛氏已皈依佛门,与世绝缘,蒋妾姚氏已同意离异,并强调蒋介石追求的坚定心意。在张静江的大力说合之下,陈母才答允婚事,再劝说女儿下嫁蒋介石。两人订婚后,蒋介石为陈凤改名陈洁如。结婚时,张静江为证婚人,戴季陶则为蒋介石主婚,婚礼半西式半旧式,毫无疑问是明媒正娶。
  结婚以后,陈洁如才发现,蒋介石在婚前醇酒美人,常逛窑子,生活十分荒唐,并且得了性病,还把性病传染给她,以至于此后两人都无法生育。蒋介石为之悔悟,发誓愿终生只喝白开水,不喝其他饮料,以自我惩罚,陈洁如也只好原谅了他。(参阅《陈洁如回忆录》之记载)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前,确实是他一生中最荒唐堕落的时期。
  蒋介石的元配毛福梅,奉化岩头村商人毛鼎秋之女,生于1882年,比蒋介石大五岁。1901年结婚时,她十九岁,他只有十四岁,仍然是个顽童,这种奉父母之命的婚姻,当然谈不上什么感情,不过婆媳之间倒处得相当不错。1904年春,十七岁的蒋介石带着妻子毛福梅到宁波读书,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但不久蒋介石要到东洋去,又把妻子送回娘家,再度失去培养感情的机会。1908年,蒋介石从日本回上海度假时,毛福梅也来沪团聚,但蒋却嫌乡下老婆土气,无法对答应酬,常大发雷霆,只过了一个暑假,又劳燕分飞。然而毛福梅回到家乡,即有了孕,生下蒋经国。生了儿子,该是毛福梅对蒋介石的最大意义,而毛福梅有了儿子,亦有了寄托,对丈夫的冷漠也日趋淡泊。
  辛亥革命那年,蒋介石纳出身寒微而容貌出众的苏州女人姚冶诚为妾。姚氏的身世可见之于1927年10月18日天津《益世报》的记载:“女出身寒微,当南北和议告成时,蒋随陈英士居沪,陈每过北里,蒋亦偕往,在筵席间见蒋氏,刻意奉迎,终至以身相托。”则所谓“寒微”者,实系出身北里的妓女。蒋介石公然把小妾带回老家,长久以来空闺独守,以及深受传统影响的毛福梅也不以为意,认为男人娶小老婆,早已见怪不怪,甚至待姚氏如姐妹。很多人称赞毛氏的宽宏大量,但毛氏不大度又如何?只是说明毛氏还聪明和识相而已。蒋介石也乐得在家有妻之外,尚有一妾相侍。
  毛福梅生了蒋经国之后,1916年10月6日又出现了一个蒋纬国,纬国既非毛氏所生,亦非姚氏所出,是哪里来的呢?原来王采玉一定要把经国承祧已故的小儿子,蒋介石得了梅毒不能再生,于是把戴季陶的儿子抱来,取名纬国,又名建镐,与经国的别名建丰相对,自小就当做自己的儿子,我们又何必不把蒋介石视为蒋纬国的父亲呢?不过,纬国虽然有父,仍然无母,蒋介石遂要纬国认姚冶诚为母,由姚氏扶养。纬国原非蒋姓似难确定,然观乎《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1930年10月31日记毛氏常提及营救经国自俄回国事,引蒋介石日记曰:“余为国何能顾家……宁牺牲一切,虽至灭种,亦誓不承认也。”(见第二卷,第335页)可知牺牲经国即“灭种”,否则尚有纬国,何至于“灭种”?
  另外,我们看到孙淡宁记录的蒋纬国谈话录原稿,更确定纬国与经国原“非血统关系”,并得知纬国系日妇所出,曾于抗战后“独自一人悄然赴日”,见到八十岁的山田纯一郎,找到“青田公墓”,在荒凉的墓园里,向母坟“就地跪拜、默祷念诵之后,才黯然离开”(最后一段引文似由蒋纬国亲笔在原稿上增写)。至少以纬国而言,他早已自知身世。事实上,他在谈话中亦已透露,他自德返国,蒋介石曾亲口告诉他,他不是蒋家的孩子。他的生父乃是他称作“亲伯”的戴季陶。他也不讳言自己有两位父亲。
  毛氏为蒋介石侍奉老母,教养经国;姚氏为他抚养纬国,一妻一妾皆职有专守,然而蒋介石于1920年与1921年之间的日记,不时抱怨一妻一妾,如民国十年4月3日记道:“余于毛氏,平日人影步声皆足以刺激神经……决计离婚,以蠲痛苦。”又如民国九年元旦日记道:“甚恨冶诚不知治家法,痛骂一场,娶妾之为害,实不胜言!”大有出妻休妾之态。(参阅《蒋介石日记中有关陈洁如及家事的记载》,《传记文学》第六十二卷第六期,第24~29页)按诸时间,此时蒋介石正在上海狂恋陈洁如,可见事出有因。陈洁如毕竟是身家清白而且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不可能做第二个小老婆,免不了明媒正娶。北里出身的姚氏,原是侍妾之身,容易打发。但是元配毛氏,既是他唯一儿子的娘,又得蒋母欢心,难以狠下心来。然而1921年6月14日,蒋母王采玉死了,年仅五十八岁。蒋介石于办完母丧后,在同年11月28日的晚上,当着经国、纬国,宣读事前写好的文书,与妻妾脱离家庭关系,全文如下:
  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之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之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余以后之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余十八岁立志革命以来,本已早置生死荣辱于度外;唯每念老母在堂,总不使以余不肖之罪戾,牵连家中之老少,故每于革命临难决死之前,必托友好代致留母遗禀,以冀余死后聊解亲心于万一。今后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二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以报尔祖母在生抚育之深恩,亦即所以代余慰藉慈亲在天之灵也。余此去何日与尔等重叙天伦,实不可知。余所望于尔等者,唯此而已。特此条示经、纬两儿,谨志毋忘,并留为永久纪念。父泐。
  说穿了,蒋母死了,蒋介石已无顾忌与毛福梅离异,与相爱的陈洁如正式结婚。蒋介石献身革命,需要一个新女性做老婆,毛、姚两氏实在也上不了台面,他休妻出妾自然也就理直气壮了。
  然而几年之后,蒋介石的场面更大,爱上了更新而又更出众的女性宋美龄,又要与陈洁如离婚,也更理直气壮了。奇怪的是,他不向陈洁如提出离婚要求,而骗她出国,然后不承认跟她结过婚。蒋陈之间的明媒正娶既可否认,则因蒋陈婚约而与元配毛氏离异一事也不存在,于是1927年蒋宋联姻,又必须兴师动众与发妻毛福梅再离婚一次。土里土气又是小脚的乡下人毛氏,除了让风风光光的总司令任意摆布之外,又能做什么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6:05,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