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724|回复: 4
 4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烟雨龙华

 [复制链接]
⊙作者:张三才 ◎摄影:雷康

  烟雨龙华是故乡人对四川省屏山县龙华镇这块风水宝地的通俗称谓。这个称谓中,既有对这个地方自然地理环境的客观表述,更有对这个风流古镇如梦如幻历史风云的概括和怀念。
  龙华是老家四川省屏山县属下的一个乡镇,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在屏山工作期间,还是调离屏山之后,我都多次去过或者路过。
  幼时,在长辈们的言谈中就略知龙华。朦胧的印象里,只知龙华是在五指山的那一边,与我们老家太平相距甚远,一天都走不拢。那里是个“稀泥烂窖”之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起码有三百天在下雨,大人娃娃常年穿的都是“水筒靴”,半截裤脚一天到晚几乎糊满泥浆。这,无疑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一粒可怕的种子,让我从省事起就对这片似在天边的地域产生了恐惧。

2018-09-29 9:09:21,龙华古镇晨曦(局部)  100_0991w.jpg  保存到相册
【像素为3,840×2,160,电脑端点击可放大4倍,原图像素为17,400×9,300】2018-09-29 9:09:21,龙华古镇晨曦(局部)

  直到参加工作后,我才走进现实中的龙华,得以初步领略她的风采。龙华坐落在五指山脚下,好一个山青水秀之地。巍峨碧绿的群山环抱,云雾氤氲缭绕,忽隐忽现,温顺多情的大小龙溪千回百转迂回其间,恍若世外桃园。古朴的老街,坐落在清澈见底的龙溪河边,街面铺的全是一色的清石板,磨损的凹痕清晰可见,虽年代久远,却真实地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历经几百载风雨,仍古色古香。别具一格的龙华凉桥(亦称“双龙”凉桥),几根庞大的桥墩稳稳地支撑着桥面,桥面上高大的顶棚与桥身混为一体,雄伟壮观,相得益彰,构成山区小镇又一道独特的风景。淳厚纯朴的龙华人,男女老少满面红光,他们对生活的满足和对龙华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不必询问,便能从他们洋溢着光彩的脸上找到答案。联想到幼年时斑斑点点的印象,我特意留心了龙华老乡脚上的穿着,他们普遍是解放鞋(胶鞋)或者布鞋,鲜见“水筒靴”,裤脚上的稀泥浆也末见糊满,与传说中的潮湿龙华显然是两回事。

2009-09-05 13:58:48,龙华老乡脚上的穿着,他们普遍是解放鞋(胶鞋)或者布鞋  HX104555.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3:58:48,龙华老乡脚上的穿着,他们普遍是解放鞋(胶鞋)或者布鞋

  “春雷一声惊大地”,人们认识龙华的重大转机似乎来源于一部文学作品。时间到了1995年5月,一部以龙华 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风流古镇》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让龙华这个多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镇一下就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犹如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原生态山乡女子被人揭开了红盖头,转眼间便华丽地来到世人面前,令人刮目相看。小说作者是位宜宾人──杨字心(笔名字心)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用他优美的文笔,把这个发生在二十年代末川南古镇的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生动有趣,酣畅淋漓。这部作品通过殷大骡子、徐大膀子、欧三小姐,以及到县里做官的汪家桢,在叙府左右着“双龙”(龙华、龙溪)局势的地方军阀等人的来来去去、纠葛冲突,勾勒出那个时代那个地区那些人们的生存状态,全景式地再现了当年的社会面貌。故事围绕着汪家桢和谷朝庆两家对“双龙”控制权的争夺,以及因之而萌生的种种恩怨情仇而展开。作品的视野没有限制在固定的焦点上,而是通过出没其间的窦莲花、周打更匠、小学教师、张幺嫂、欧三儿等人,把画面拉得很开,把二十年代川南古镇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进行了渲染,就像一幅地域特色、时代特色都带着原汁原味的风情画卷。这部作品后来荣获四川省优秀创作奖。虽然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故事也并非就是历史事实,但是,不少屏山人、特别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龙华人,依然把这部小说当成 龙华的历史,当作是推出龙华、宣传家乡、宏扬本土文化的一部杰作而引以为自豪。
  或许是读过字心《风流古镇》这部长篇小说的原因,后来几次到龙华,便开始有意识地注目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始以联想的目光注视在这部小说中曾经描绘过的小镇上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当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009-09-05 14:00:22,龙华凉桥,几根庞大的桥墩稳稳地支撑着桥面,桥面上高大的顶棚与桥身混为一体,雄伟 ...  HX104564.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4:00:22,龙华凉桥,几根庞大的桥墩稳稳地支撑着桥面,桥面上高大的顶棚与桥身混为一体,雄伟壮观

  真正识得龙华“庐山真面目”,是在后来。其间感受最多、收获最大、印象最为深刻的那次,是游说并陪同【巴蜀网】站站长雷康先生到龙华。那是金秋之季的2009年9月,这时,正是屏山县城即将被向家坝电站库区全城淹没的前夕,因我属于土生土长的屏山人,对即将被淹没的县城以及地处金沙江上下游的新市、福延、楼东等地众多名胜古迹有一定的了解,而雷康先生恰是巴蜀民风民俗的痴迷传承者和记录者,凭着我们多年的深厚友情,我怂恿他来屏山,抢拍这些即将沉没海底的无数宝贝。按理,这件事的运作与龙华半点都不沾边。但是,或许是因为我当时正在政协工作的原因,我们一行刚到这次活动的第一站──新市镇时,以往的同事、当时新市镇的书记镇长其实早已把我们的行程和目标报告了屏山县政协,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罗义明女士受县政协委托已经带人先期来到新市,静候我们的到来。拍完新市拍县城,基本告一段落后,罗义明女士便邀请我们去龙华。雷康不解,说龙华又不是电站淹没区,这次就没有必要去了吧。罗执意相邀,说龙华是她的故乡,参加工作后又多数时间就职于龙华,你们【巴蜀网】好不容易来一次,不去见识一下,岂不可惜?我早就知道罗义明女士曾经在当时的龙华区任职区委副书记好些年,也深知龙华这个地方不仅是她的家乡,更重要的,还是她曾经抛洒过青春和热血的奋斗之地,这些天来她一直全程陪同,不去龙华,显然不合适。于是,我们答应转道直奔龙华。

2009-09-05 15:15:34,在龙华凉桥前合影,左起:雷康、罗义明、本文作者张三才、李均阳  HX104987.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5:15:34,在龙华凉桥前合影,左起:雷康、罗义明、本文作者张三才、李均阳

  第二天,我们一行在县城早早吃过早餐,便驱车前往龙华。一路上,满山绿荫,烟波浩渺,溪流淙淙,白鹭纷飞,惹得久居都市的雷康如获珍宝,他不断地叫喊停车、下车,于匆忙中一阵又一阵地紧张拍摄。行进途中,罗义明女士不断给大家介绍,说龙华可看的地方很多,但八仙山才是龙华的得意之笔,没看八仙山大佛,等于没到龙华。时刻不忘宣扬故乡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大约十点,一行人终于进入龙华镇。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三才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三才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三才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HTC新机要来!或将加入Desire系列 今天这个事儿很重要 决定美国下个10年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三才 发表于: 2018-11-6 13: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009-09-05 10:15:33,为了一睹大佛风采,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在罗义明女士的引领下雀跃上山  HX104264.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0:15:33,为了一睹大佛风采,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在罗义明女士的引领下雀跃上山

  从西正街西侧方一石梯拾级而上,就是海拔近900米的八仙山。龙华古镇所在地的海拔约600米,也就是说,要看到大佛就得往上走约300米(垂直距离)。上山的这1,700多步台阶,当地人行走据说都需要40分钟,于我们一行而言所用时间肯定会更长。为了一睹大佛风采,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在罗义明女士的引领下雀跃上山。

2009-09-05 10:58:21,作坊里晾晒着排列整齐的若干行草纸,形成众多的纸墙  HX104335.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0:58:21,作坊里晾晒着排列整齐的若干行草纸,形成众多的纸墙

  八仙山为红砂岩,面对古镇的这面山上遍植翠竹,行进途中不时会看到一些砍竹人,半山上还有一处作坊,作坊里晾晒着排列整齐的若干行草纸,形成众多的纸墙,显然这是当地农民就地建造的一个人工造纸厂。沿途要经过三道造型不同的山门,经过近一个小时艰难的攀爬行程,我们一行已是大汗淋漓。在穿过第三道窄窄的山门后,终于看到了对面高耸的崖壁上,一座褚褐色的大佛慈眉善目呈现于眼前,这便是八仙山大佛。

2018-09-29 12:16:40,八仙山大佛(局部)  101_0018w.jpg  保存到相册
【像素为3,840×2,160,电脑端点击可放大4倍,原图像素为17,400×9,300】2018-09-29 12:16:40,八仙山大佛(局部)

  海拔891米的八仙山山峰,像一道高耸入云的巨大屏障,白云缠绕,愰若仙境。在这里,我们如愿走近了用深浮雕手法凿成的这座神秘的大佛。这是一尊高达32米的立佛。据悉,自从阿富汗巴米扬的两尊高度分别为37米和53米的大佛在2001年3月被塔利班武装的炮火无情摧毁后,这座偏居川南深山悬崖之上的龙华八仙山大佛,就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立佛,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列为世界十大佛像之一。
  举目一望,背靠岩壁的八仙山大佛身着袈裟,端庄肃穆,形态丰满,面视东方。大佛左手当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仔细观察,发现大佛右眼、右手和衣袖局部似乎受到过外力的伤害。经与土生土长的龙华籍人士、龙华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也是多年来致力于八仙山大佛考证研究的陈长春先生交谈并以照片佐证后得知:大佛在“文革”期间惨遭摧残,在无政府主义思潮席卷下,造反派们以“破四旧”为名,端起机关枪残忍地对大佛进行肆意扫射,致使大佛的大半个头部被毁,右手几乎全毁,左手也受到严重损伤,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毁灭性破坏。此后,大佛就一直以这样残缺不全、面目全非的形象面对众生,时间长达近三十年。直至1997年,四川省文化厅拨款4.6万元,当地干部群众自愿集资3万元,由政府组织,对大佛以及周边摩崖造像进行抢救性维护。自此,大佛才终于恢复他本来的历史面貌。为何大佛只凿至膝部,当地人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说这佛脚不能刻,如果刻了出来,大佛就要洗脚,每年夏天,山脚下的大小龙溪就会涨洪水,下游的龙华古镇,将被洗劫一空,那就不是“我佛慈悲,保佑众生平安”的本意了。

2009-09-05 11:54:23,屏山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罗义明女士  HX104447.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1:54:23,屏山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罗义明女士

  从陪同我们上山的罗义明女士口中得知,宜宾市佛教协会会长释祖明到现场考察后,确认佛像为一尊“接引佛”。意思是接引我们世间上的众生,脱离苦海,前往极乐世界。1995年12月,龙华八仙山大佛被批准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物专家根据大佛的形态、服饰推断,此佛可能建造为明代,距今约400多年。这座大佛为何凿刻、何人凿刻,均无人知晓,因为一直没能找到相关的文献记载,这让八仙山大佛的身世至今成谜。
  紧邻八仙山大佛的右侧,“丹霞洞”三个大字在崖壁上格外显眼。这段石壁上有四个人工开凿的丹霞洞穴,分别是燃灯洞、关圣洞、三清洞和三圣洞。石洞两侧刻有楹联“石壁宏开,天自当年储佛地;道源一贯,人从此日仰神功。”此外还有玉皇洞、长生祠、三霄洞三个石窟。这些石窟中一系列相对小型的神仙塑像,和八仙山大佛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些石洞,据当地人推测说,应该是当年川南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见证。

2009-09-05 12:12:50,以身后山下的龙华古镇为背景,雷康、同张三才大哥合影  HX104490.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2:12:50,以身后山下的龙华古镇为背景,雷康、同张三才大哥合影

  大佛所在的位置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罗义明女士说,到了山顶可览古镇全貌。经过十分钟左右的迈步台阶,终于来到山顶。这上面除了一个凉亭外,四周全是绿色的茶园。我们找了个最佳位置,争相观赏山下古镇全貌。在云雾缭绕、烟波浩渺、忽隐忽现的视野中,我们隐约看到龙华古镇呈三角形状态,大小龙溪两条河流上有三座桥,三条古街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十分工整。“烟雨龙华”,到此处一览,更加形象逼真。
  中午,我们一行就近在大佛旁边山腰上的一户农家就餐。午餐是富有龙华特色的农家菜,乡村老腊肉、石磨豆花、野生蕨菜、南瓜豇豆、“农民海椒”、凉拌“叫头”,全是地道的生态食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食──苞谷粑,主人介绍说,这苞谷粑的原料来自他们自己种植的土苞谷,色鲜味美,而且是用石磨磨出来的,很有营养。我们转身一看,堂屋隔壁的确摆放着一副乡村石磨,石磨下部的圆磨以及磨盘都还是潮湿的,显然是刚磨过不久的缘故。不一会,一盘金光灿灿的苞谷粑便端上桌面,众人食欲大开,尽情地享受了一顿“山野大餐”。与我们同行的一位大个子自豪地说他今天吃了八个苞谷粑,被大家戏谑为“粑桶”……
  酒足饭饱,愉悦返程。下得山来,大家便开始漫步龙华古镇。

2009-09-05 14:15:56,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街面,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民居  HX104662.jpg  保存到相册
2009-09-05 14:15:56,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街面,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民居

  缓缓流淌的大小龙溪河水,沿河两岸年代久远的苍老榕树,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街面,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民居,街边茶馆悠闲喝茶神吹神侃的老人,静卧河面风格独特的龙华凉桥,长廊书法扁额挂于桥上瓦屋的梁上,展现出名家风范,古风犹在。桥上摆摊叫卖的中年妇女,无不向游人展示着她的淳朴味儿。冰粉咡、醪糟咡、“双龙”凉粉,是当地解暑的名小吃,虽然刚吃过午餐不久,大家也禁不住热浪的袭击和美味的勾引,情不自禁一人又来一碗。俯身所见,是河边洗衣洗菜的村姑。还有沿街打打闹闹追逐嬉戏的一大群顽童……所有这些,都在向世人漫不经意地展开这大山深处边远小镇一幅幅幽雅宁静的水墨画卷。
  这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烟雨龙华。她生态清新,如诗如画;她本朴自然,仪态万方;她蕴藏密码,又一览无遗。她底蕴深厚,令人震憾;给人欣喜,让人难忘!
  2018年11月6日修定于乐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张三才 发表于: 2018-11-7 13:15:25|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三才 于 2018-11-7 19:44 编辑:

谢谢雷康先生的辛劳!
先生能从近十年前龙华之行的若干照片中,查阅整理并配发到文中这么一些经典图片,实属不易。
有了这些图片的点缀,会让许多没有到过此地的朋友,能够更加直观地走进龙华古镇,领略她的多姿多彩。
再次深表感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50收起理由
leikang + 50谢谢楼主补充,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4# 金佛山
 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9-10-20 19:49:01|只看该作者
张主席和雷康先生都是有心人,能把一方水土写得淋漓尽致,照片展示得生动形象。学习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张三才 发表于: 2019-10-21 15:40:47|只看该作者
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9-10-20 19:49
张主席和雷康先生都是有心人,能把一方水土写得淋漓尽致,照片展示得生动形象。学习了。

谢谢何平老乡的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9-22 22:52, Processed in 2.761205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