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2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4-5-14 04:4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水族围腰的功能

 [复制链接]
源自:贵州民族文化网  : 吴海燕、王联秋
  摘 要:水族围腰作为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与水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客观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水族围腰的功能。水族围腰有多种功能,即实用功能、体现婚嫁与否的功能、体现水族的审美观与性格的功能、反映水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以及传播水族文化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水族围腰,可以透视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进而折射出水族深层的文化心理。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是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的用树叶、兽皮或羽毛连在一起制成围裙,遮蔽自己,这种围裙就是人类最早的服装。”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告别以后,披着兽皮和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的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了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同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于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经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态度、宗教观念等,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艺术是一座瑰丽的艺术宝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水族是我国南方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是由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民族。自宋代以后世居在以三都为中心的贵州东南部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成长、融合,形成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水族服饰作为水族人民的一种物质文化,它蕴含了水族的民俗特征、地域风貌、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社会特点、传统观念和固有的文化心理,是水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族服饰中所蕴含的自然健康之美,展现出水族服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水族围腰是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流行于三都、荔波等地。水族围腰采用黑色涂布作料,在围腰上端饰缀银绣片,在梯形外轮廓内绣五彩缤纷的花朵、蝴蝶等图案,有的钉银泡等作为装饰。穿的时候,在围腰上端系银链挂于颈上,银链与围腰口衔接处的银饰通常是以蝴蝶或花朵为内容的浮雕银花,既是挂钩又是装饰。围腰中部两侧系提花飘带拖于身后。水族女衣较长,围腰与女衣长度相等,长至膝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长期发展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民族性格、艺术传统等,这些都无不体现在他们的衣冠服饰上面。”水族围腰作为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与水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其功能也正如彼得·波格达列夫在《作为记号的服饰》中所说的那样,“通常作为民族服饰的城乡的服装式样有着许多功能,如实用的和审美的功能,以及常与审美功能相联系的性爱的和巫术功能等。服装也作为它的穿着者年龄的标记,以及区分婚者和未婚者的标志。这种社会性功能和伦理性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服装还有节日和职业的功能,以及表示社会地位、阶级、地域、民族、宗教等功能”。
  一、实用功能
  水族围腰有多种实用功能。水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春季播种时,水族围腰就是一个方便袋。在田间地头撒种时,就用围腰兜着种子,边抓边撒,十分方便。要从田间地头采回什么东西,她们大多数也用围腰兜回家。其实,水族围腰的实用功能还不止这些。水族的服饰大多肥大宽松,系上一条围腰,既便于在田间地头劳作,又显得利索洒脱,热情大方。另外,还可以防止冷风吹入体内,在腰带上还可以佩带一些小物件,如小刀、食品等,需要时又可以解下来背东西,装粮食,既方便又实用。水族女子的衣服较长,长至膝盖,围腰的长度与衣服的长度相等,系上一条绣花围腰,既可以使原本宽松的衣服显得更贴身,显示出水族女子的好身材,同时还可以保护衣衫不受磨损。水族围腰作为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可以说是水族妇女传统的民族工艺品,这种水族最古老而又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具有造型独特和传统复杂的制作工序,其刺绣图案古朴典雅、古香古色、华美精致,系上一条绣花围腰,可以起到美化装饰的效果。
  二、体现婚嫁与否和显示出地区间的差异
  从服装服饰上区别婚嫁与否的功能,也算是民族服饰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功能。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发式都有已婚和未婚的区别。一般来说,女子的这种标志较为明显,通过服饰识别女子婚嫁与否,常可一目了然。水族围腰,作为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从水族女子胸前佩戴的围腰便可知道她们婚嫁与否。例如,三都县九阡地区及荔波县的水族,未婚女子喜欢佩戴不绣花的素净长围腰,上有精致银链和绣工讲究的飘带;而已婚妇女则不挂长围腰,而束长方形青紫色半截围腰。又如,三都县的水龙、中和、三洞等地及独山县的本寨等水族聚居中心地区,未婚女子胸佩色彩新颖的绣花围腰,围腰上端至颈部挂一根银链,围腰花下有银片银花,围腰下端配有“栏杆”花边,中部左右两边各系上一条提花彩色飘带拖于身后;已婚女子只在腰间系上一条长方形腰巾,而一般不系绣花长围腰。可见,单一从一条小小的围腰上便可一眼看出其是否婚嫁。
  “水族的服饰,其设计与其生产方式、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有关。”虽然是同一个民族,但由于生活的地区不同,其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服饰有所不同。这从水族围腰上便可看出来。例如,三都县城关、水龙等地区及相邻的独山县基长地区,戴绣花长围腰,围腰上端以银链挂于颈部,腰间两侧有提花飘带以系紧,围腰飘带系好拖于身后。而三都九阡地区和荔波县的女子,则戴不绣花的素净长围腰,上有精致银链和绣工讲究的飘带。都匀内外套的水族女性则习惯于系短围腰,不配银链而系腰带。可见,不同地区,其服饰均有所不同
  三、体现水族的审美观和性格
  淡雅、清丽的格调是水族服饰的主要特征,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勤劳善良的水族人民自己纺纱织布,染色刺绣。水族妇女织的“水家布”,纱质精致均匀,所染青、蓝、绿色皆深透耐洗,早在百年前就闻名远近。水族服饰喜用蓝、白、青等冷调色彩,而忌用红色和黄色,特别是大红、大黄的热情色调。也就是说他们喜欢浅淡素雅的服装,认为这才是美。同样,水族女子围腰的颜色多采用冷色调为底色,如蓝、黑、青等色,忌用红色、黄色等热情色调,这体现了水族朴素、大方、实用的审美观。水族在围腰色彩上的特殊审美观,一方面是与他们谦恭含蓄、感情内向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他们欣赏的色调与他们生活的绿色环境是和谐一致的,因为蓝色、青色是冷色,往往同浓荫、清泉等的清爽、柔和相一致,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安定和平之感。水族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水族的独特文化,也造就了水族妇女淡薄、随意的生活性情,使得水族女子的日常装束表现出更多的稳重和质朴。
  水族崇尚青蓝色,虽然服饰的整体式样和基调偏暗,但是水族女子会在一些细微的地方下足功夫。如在围腰上点缀精致的银饰吊饰,达到了金属材质与土布材质、金属色与青黑色的自然和谐,完美统一。又如在围腰的胸牌上用鲜艳丰富的刺绣加以装饰,用色大胆,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色彩与围腰深色的基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体现着点与面、动与静、整体与局部、沉稳与活泼等服饰美学原则。这些精美的、体现着水族女子的心灵手巧和本民族的民间工艺和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的绣品常常包含着水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祝愿,也蕴含着水族姑娘们对自己的青春年华的期盼和眷念之情,同时也体现出她们的内在美、含蓄美、自然美、朴素美。透过水族女子围腰这一细节,可见“水族女子的服饰体现着她们灵秀内敛的性格,假如把这种性格比作水的话,那也是青山中潺潺流淌的溪流,温婉中不失妩媚,含蓄中透着热情。”
  四、承载水族的历史宗教文化
  水族围腰承载着水族的历史。水族原来居住在“濉水”一带,商被新兴的周朝灭掉以后,原来居住在“濉水”一带的一群人为了躲避战乱一直南下,后来迁徙到现在的广西北部及贵州的三都一带与当地土著的“骆越”人的一个分支融合,逐步形成水族族群。后来,到了北宋时期,当地发生灾荒,水族先民们开始迁徙,沿柳江和龙江溯江而上,就到了贵州南部一带,便世代居住在这里。由此可见,水族的历史与水有着很深的渊源,这在水族女子的围腰上就有很明显的体现。水族围腰上绣有鱼的图案和挂有鱼样的银片,说到鱼就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水。鱼的纹样出现在水族的围腰上,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水族原来居住在水边,后又沿江迁徙的历史。每一次的迁徙,水族同胞们都得离开故园,水族先民们把故园美丽风光,家乡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统统绣进服饰里来,带到了新的家园,代代相传,人人相仿。这就流露出水族人民对祖先的追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在水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原始宗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水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生活环境相对偏僻和闭塞,长期以来与汉文化交流很少。因而,在汉族中早已普遍信仰的道教、佛教等“人为宗教”在水族文化中影响较少,而原始宗教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服饰和民族宗教分属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水族围腰是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无论是色彩,还是图案纹样,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其先民们的原始宗教信仰的遗迹,承载着水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层的文化意识。
  “水族的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四种形式。”在水族原始宗教信仰中,其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相信“万物有灵”,即把大自然想象成有生命、有知觉、有意识的人格化实体。这种朴素的自然崇拜造就了水族人民感激自然、融入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进而使这种对自然崇拜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和艺术。水族围腰上的图案取材主要是以表现自然以及自然中的万物为主,生活中的各种常见的动植物也是她们取材的主题。水族围腰就是用丝线绣着蝴蝶、花卉、凤凰及几何图案,这就足以可见水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敬仰。
  原始宗教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图腾崇拜。图腾崇拜的主要特征是相信本氏族同某种动植物之间有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动植物就被视为图腾。氏族中的人相信自己同本氏族的图腾有血统关系,对她产生一种爱戴、崇敬和畏惧的感情。水族所崇拜的图腾是鱼图腾和龙图腾。鱼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有的甚至将鱼视为祖先的化身。龙被称为麟虫之长,是能司天地问雨水、掌人间万物的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动物”。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民所膜拜,各族人民把它视为神灵,虔诚的崇拜、祭祀。“图腾崇拜作为人类文明的最初一个驿站,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但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他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接纳了图腾这位至高无上的客人,并为它保存了永久的居留权。”在水族围腰上,便可见到有鱼、龙及变形图案的银饰品,这就足以可见,水族人民对鱼、龙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也体现了水族人民的图腾崇拜表现为鱼图腾和龙图腾。
  五、传播文化的功能
  “民族服饰凝聚着文化传统,很多民族的服饰都连结着美丽的传说。”水族围腰上方梯形用丝线绣着蝴蝶、花卉、凤凰及几何图案,这些图案的来源同样连结着美丽的传说。
  关于蝴蝶,在《蝴蝶遮阳》的故事中: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九个太阳,晒得地上的树木都枯了,河水也干了。有一天,一位勤劳的水族妇女背着她心爱的儿子去找水,火辣辣的太阳把她们娘俩晒得昏了过去。正在这危险的时候,一只大蝴蝶用它的双翅挡住了强烈的阳光,母子俩得救了,但是蝴蝶却被烤焦了。为了感谢蝴蝶的救命之恩,从此,蝴蝶的图案也就成了水家人刺绣的永恒主题,世代相传,以求永保母子平安,永保家人逢凶化吉。
  凤凰是民间的神鸟。民间相传,很早以前,水族姑娘经常遭受蟒蛇的袭击,谁都不敢出门。有一天,一位水族姑娘因母亲病重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草药,不想却遭到了蟒蛇的袭击,眼看就要被吞噬了。忽然,天边飞来一只巨大的凤凰,它鸣叫着,鲜艳的羽毛映得天边云彩彤红,将蟒蛇吓跑了。回家以后,这位水族姑娘将这只救命的凤凰用许多美丽的丝线绣在胸前的围腰上,配以祥云、花草,仿佛一只凤凰在胸前飞翔。以后外出再也没有蟒蛇袭击,母亲的病也好了,她的这个办法很快就流传开来。从此,凤凰就成了水族的“崇鸟”,是水族驱邪降妖的祥物。水族女子最喜欢戴银制的有各种凤凰图案的饰品,它寓意着天下太平。
  关于各种美丽的传说还很多,千百年来,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鼓舞人们去完善自己的性格和道德情操,这就是传说故事百听不厌、千古流传、根深叶茂的生命力之所在。
  通过服饰来“记录”和传播历史文化,也是一种独特的寄情艺术,而水族围腰在记载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水族女性不仅是服饰的制作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水族女性勤劳、朴实,擅长刺绣、剪纸和印染。姑娘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下学习和掌握这些工艺。剪纸花样丰富,主要是作为刺绣的图案。水族刺绣是著名的民间手工艺,刺绣图案结构完整、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美丽动人。水族女子用质地较厚、韧性较强的夹纸,剪成各种动物、花草、飞鸟图形,紧贴在布料上,用花线精心刺绣。凭着她们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审美观念和娴熟的手艺技巧,使各种绣品展示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围腰是主要的绣品之一,通过手工制作围腰,水族精湛的手工工艺被传承了下来,水族悠远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也跨越了历史的长河,世世代代被传承了下来,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 参考文献
  [1]梁芳洁.民族服饰与民族心理[J].民族学,1993,(02)
  [2]吴正彪.论水族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调适与价值取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3]黄慧中.论水族服饰艺术的嬗变[J].贵州民族研究,2006,(01)
  [4]胡萍.水族服饰中的吉祥文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5]夏晓琳.记水族女子服饰[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2002,(02)
  [6] 孙九霞.民族服饰文化与民族宗教文化关系初论[J].贵州民族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7]解淑红.少数民族服饰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8]吴锡标,陈莹静.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腾崇拜遗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06)
  [9]和晓花.试论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功能[J].贵州民族研究,1998,(03)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藏族服饰区划新探 依托草原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8:23,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