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33|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杨正保 发表于: 2004-8-15 00:20:1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转帖]巴中走出的英国皇家院士

 [复制链接]
据权威消息,来自四川省巴中市的宋永华最近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这是该院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内地的院士;宋永华同时荣任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这也是英国大学历史上的首位华人副校长。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当地时间8月2日举行庆祝会,会上,中国驻英国大使查培新称赞宋永华是留学英国的全体中国学生、学者的骄傲;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永达宣读了教育部发给宋教授的贺信。参加当天庆祝会的留英中国学生、学者纷纷向宋永华教授表示祝贺并决心以他为榜样,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巴中走出的英国皇家院士  pKSk4kUW.jpg  保存到相册

宋永华:我像农民一样耕耘
  北京时间8月3日晚9时30分,记者拨通了宋永华在英国的电话,电话中,宋永华的普通话带着浓浓的四川乡音。对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这一荣誉,宋永华讲道:“我既高兴又感到压力。高兴的是,自己也算是为国争光了,为四川人露脸了。感到压力的是,荣誉大,肩上的担子也就愈大。担心自己以后如果做得不好,就对不起父老乡亲了。”

从未要求定要成为英国院士
  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今日的荣誉,这中间一定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宋永华语气淡定地说:“我从不预先为自己设定目标,就像当日我从没想到自己会从巴中走出来,在成都科大读书一样,我从未要求自己必须成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我所坚持的就是脚踏实地做事、学习。”

小时候只是想当警察
  宋永华成为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终身教授时才33岁,当时他在接受《神州学人》杂志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谈及过小时候他的理想只是想当一个警察。
  宋永华回忆以前在家乡读书时,由于父亲在县城搞公安工作,母亲带着5个孩子生活在农村,每个礼拜回家取口粮就得走整整5个小时的路程。他是家里的老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看他一天天长大了,父母明知道他聪明又好学,但是毕竟家里很穷,需要他早点毕业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他的父母亲当时告诉他,中学毕业了当个警察就行了。但他后来一直读到了博士后,他的父母也非常理解。

中学老师:他是火箭班第一名
  8月31日下午,当巴中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杜标将喜讯带到宋永华的母校巴州区恩阳中学时,整个校园沸腾了。
  “这娃虽然个头小,但他忠厚、踏实、勤奋刻苦。”宋永华的中学班主任老师冯英德这样评价。拿到成都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宋永华专门找到冯老师,“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宋永华向老师承诺:“我没能拿到清华大学的学生证,但我今后一定会拿到清华大学的工作证。”
  杨志刚老师曾教过宋永华数学,他告诉记者,宋永华是火箭班(二年制高中)永远的第一名,高考考入成都科大还是他身体欠佳、发挥不好的结果,“他的同学李善明一直想将宋永华的第一夺过来,可宋永华总能卫冕成功,他俩是最好的朋友和对手。”

大学老师:他一摆龙门阵就几小时
  8月3日中午,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听到宋永华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喜讯,宋永华的大学老师王贵德声音一下子变得洪亮起来,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王老师在电话里一再表示:“我的消息太不灵通了,现在才知道这个好消息!”
  来到王老师家中,王老师早已翻箱倒柜找出一张10多年前与学生宋永华的合影照。照片中的宋永华看起来还很年轻,头发微卷,戴着一副眼镜,身穿一件深蓝色毛衣和牛仔裤,透出满脸的书卷气。
  王老师告诉记者,拍这张照片时,他到清华大学出席一个学术研讨会。那个时候,宋永华已经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后了。听到老师已经到北京的消息,宋永华下课后就一溜烟跑到宾馆里找到宋老师,一见面就像见到亲人一样紧紧抱住老师。师生俩仍不改四川人爱喝茶的习惯,先就泡上一壶茶,摆起了“龙门阵”,一聊就是几个小时。
  “一个巴中的农村孩子能得到今天这样的殊荣,全都是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王贵德老师对学生今日的成就如此评价道。

妻子:希望他保重身体
  宋永华的妻子宣庆云是宋永华在成都科大的校友,那时他们都是学生会的成员,他们时常见面谈论学生会工作的事情,但直到两人在北京再次相遇时才正式开始恋爱。妻子也是个高才生,是移动通讯专业博士后,如今在英国万达峰通讯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平时,妻子的工作很忙,但还要照顾家,照顾两个小孩。而宋永华又经常出差,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靠妻子一力承担下来。但妻子从没有半句怨言,一直都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宋永华称“能找到贤惠的妻子,我也算是此生无憾。”
  3日晚11时许,记者打通宣女士在北京的电话。当她听闻记者讲起丈夫对其的夸奖,宣女士轻轻笑言:“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永华是个工作拼命的人,我祝贺他获得今日的成绩,但也希望他保重身体。”谈话快结束时,宣女士温柔地讲起自己对丈夫以后的“要求”。

母亲:儿子念书很厉害
  8月3日晚,记者在宋永华巴城的家中见到了他的母亲熊新莲,老人家已年近七旬,精神矍铄,听到儿子荣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她笑得合不拢嘴:“我没有念过书、不识字,儿子念书识字厉害着呢。”也许,她并不十分清楚儿子此次荣获院士称号的意义远比念书识字要大得多,但她心里十分明白,这次儿子是为四川人争了光,为中国人争了光,为全球的华人争了光。

6岁上学与姐姐同班
  熊新莲老人回忆说,永华6岁时就启蒙读书了,在巴中渔溪区和平乡那样一个小地方,6岁的孩子上学可称得上一件稀罕事。
  当时他们是想送宋永华7岁的大姐上学,根本就还没有考虑到永华身上去,永华得知消息后,竟倒在地上打起滚来,哭着喊:“姐姐念书我也要念。”宋妈妈怜爱地劝他,说他还小,等长得大些了再送他去学校,可永华就是不听,赖在地上不起来。最终的结果是,姐弟俩一同跨进了学校的大门,成了同班同学。

读书的油灯

熏黑了蚊帐
  “我们永华读书着迷是出了名的,他一门心思就在学习上,从来不浪费时间出去玩耍。”母亲记得,永华在初中三年里,从学校一回家就坐在桌前看书做作业,她从门外朝屋子里看,只看得见儿子的一双小脚。
  “到了晚上还不停手,我就只好故意把被煤油灯熏黑了的蚊帐指给他看,说他看书把好好的蚊帐都毁坏了。”宋妈妈没有想到,这招也不能让儿子将手中的书本放下,小家伙没有说话,自顾自找了把电筒,蒙着被子继续看书,不理会任何人。

大一时怕走丢

不敢上街买碗
  宋永华所就读的“火箭班”是两年制高中,1980年他参加高考考入了成都科技大学,当时他才16岁,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小宋儿”。“他自己怕走丢不敢上街买碗,还是比他大的同学帮他解决了问题。”
  8月3日中午,宋永华专门给家人打来电话,问及妈妈及姊妹的身体,姐夫李善勇刚巧早上看了电视,就永华评选为院士一事向其表示祝贺,“这很平常。”宋永华语气平静地说。

宋永华个人档案
  1964年生于四川巴中县。
  1984年在原成都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7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89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1年清华大学博士后。
  1991年至1992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皇家学会访问学者。
  1992年至1993年英国巴斯大学电机学系博士后。
  1993年至1994年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电机系讲师。
  1995年至1996年英国巴斯大学电机系讲师。
  1997年1月作为当时英国最年轻的工程教授任职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至今,同时为英国皇家工程院/英国核电公司/德国西门子讲座教授,布鲁内尔大学能源系统与计算智能研究室主任。他所领导的研究室研究的课题,包括英国国家工程物理基金会、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核电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共约10个项目,研究经费超过80万英镑。
  2001年入选英国皇家艺术工商业制造业院(RSA)Fellow。
  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西安交大“特聘教授”和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
  2002年3月因对电气学科研究的突出贡献被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授予科学博士(DSC)。
  2002年入选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Fellow。
  2002年被澳门行政特区政府聘为科技顾问。
  近几年成功指导19名博士,现指导访问教授2人,博士后4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3人。
  1994年至2002年间,出版英文专著3部,在国际主要杂志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80篇,EI收录200篇。并曾多次为国际上多个电力公司咨询,是世界银行罗马尼亚电力工业发展项目和联合国开发署中国电力市场项目等的特邀咨询专家,是Electricity杂志的名誉主编。
  源自:绿色南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正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正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三奥雪山行──新春赴黑水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莅巴视察
2# 四姑娘山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8-16 16:20: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为老乡鼓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何晓 发表于: 2004-8-16 18:30:33|只看该作者
真是人杰地灵啊!
4# 金佛山
 楼主|杨正保 发表于: 2004-8-23 21:15:09|只看该作者

今朝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当年赖地打滚才上学

在刚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的英籍华人学者宋永华的家乡巴中,其母讲述了宋院士儿时的求学经历。  3日晚,记者在巴城见到了宋永华院士的母亲熊新莲,老人家已年近七旬,精神矍铄,她笑得合不拢嘴地说道:“我没有念过书、不识字,儿子念书识字厉害着呢。”她心里十分明白,儿子为四川人争了光,为中国人争了光,为全球的华人争了光。  熊新莲老人回忆说,永华6岁时就启蒙读书了,在巴中渔溪区和平乡那样一个小地方,6岁的孩子上学可称得上一件稀罕事。当时他们是想送宋永华7岁的大姐上学,永华竟倒在地上打起滚来,哭着喊:“姐姐念书我也要念。”宋妈妈说他还小,可永华就是不听,赖在地上不起来。最终的结果是,姐弟俩一同跨进了学校大门,成了同班同学。  “我们永华读书着迷是出了名的,他一门心思在学习上,从来不浪费时间出去玩耍。”母亲记得,永华在初中三年里,从学校一回家就坐在桌前看书做作业,她从门外朝屋子里看,只看得见儿子的一双小脚。  “到了晚上还不停手,我就只好把被煤油灯熏黑了的蚊帐指给他看,说他看书把好好的蚊帐都熏黑了。”宋妈妈没有想到,这招也不能让儿子将手中的书本放下,小家伙自顾自找了把电筒,蒙着被子继续看书,不理会任何人。  1980年,宋永华考入了成都科技大学,当时才16岁,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小宋儿”。“他自己怕走丢不敢上街买碗,还是比他大的同学帮他解决了问题。”  3日中午,宋永华专门给家人打来电话,问候妈妈及姊妹的身体,姐夫李善勇刚巧看了电视,就永华当选为院士表示祝贺,宋永华语气平静地说,“这很平常。” 源自:华西都市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杨正保 发表于: 2004-10-13 17:45:23|只看该作者
6# 青城山
 huangzhihua 发表于: 2004-10-16 11:02:46|只看该作者
这斯厉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laohaozi 发表于: 2005-5-24 13:26:00|只看该作者
的确是个牛人。这个也应该是巴中的名人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0 12:27,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