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7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焦虎三 发表于: 2005-7-4 01:12:0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临邛文学》2002—2003年编后

 [复制链接]
不成样子的备忘──《临邛文学》2002—2003年编后陈瑞生编完一册稿,照例要交待几句。当不知还能再叨叨什么时,想起已完成其使命并即将与厚厚的几校样稿一同进入碎纸机的、编辑过程中随意写下的100多张卡片。虽多为约稿、改稿、编稿、校稿、排版、印刷的流水账,但在环环紧扣的流程里,也有些许自出机杼的心得。特从芜杂的文件夹中翻拣部分,整理抄录,聊作填充页码的后话,一记备忘。019张:特别注意《临邛文学》“既立足本土、又独具前瞻,既有包容性、又不失地方特色”的整体定位。不但对本土的新人与新文抱有始终的热望,也将另一个方向的眺望视为必须。可考虑选择一二国外来稿,如新加坡南子的小说,使视野更为开阔,交流过海越洋。025张:稿件和经费均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恐难实现按时出刊的料想。如此,将以编年文集的体例进行操作。起码要与2001年的创刊号有个接续,不至于让这方水土弦歌不辍的文学创作成为虎头蛇尾的绝响。036张:质量是杂志的生命,创刊号斩获的溢美乃至妄赞已成历史──尽管有的文本价值事后看来不免有但愿如此的感觉。在纯文学兴衰勃忽的年月,尤需坚持宁缺勿滥──这最初定下的、且不打算放弃的选编原则,以免斫伤那一点点来之不易的清誉。055张:如何把握稿件的分寸和度,请益孙静轩先生的场景恍然如昨,时时校正索考的目力。重读创刊号上先生惠赐的大作,仍难以释怀。先生已背向人世,阴阳两隔,文字便成最好的怀念──古语所言的纸墨之寿本当此意。愿老爷子遥在天堂诗思如涌,谨祝。070张:本土作者的比重应占五至六成,倘若没有写出好稿或稿件有较大修改,情愿耐心等待。“节制那活跃的、强力的冲动!宁静质朴地装点你的意图。”歌德对创作提出的忠告,对编辑具有当然的启示。同等标准下,要将版面更多地留给那些发稿较少、具有潜质的新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作者。073张:不能对栏目的设置掉以轻心。检讨“探索文本”是否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和角度,解读意义时,能不能感知一种专业的本质,饱满、高级;“作家地理”不仅要摆脱“神恃气象、人托地势”的旧念,更应走出单纯的田野调查和乡土考释的误区──河东河西,沧桑不已。075张:杂志并非只是说话的地方,既要对日益滋生蔓延的商业文体保持高度警惕,又要摒弃自负于时代和现实的矜持,只要不是世俗追逐下的败笔,对香色和块垒饶舌一些,“美食四重奏”都可接纳;遭遇什么样的吊诡和想象力资源,让“诗人自选”去点化和附会,但在压住诗歌比例的同时,应予人“虽是江山未曾全息、毕竟一时多少豪杰”之感;将“行吟书简”的作用限定在活跃栏目的范围;内容庞杂、文体殊异的众多篇什,因其不好归类,旬日踌躇后,惟“散文随笔”独具统揽能力。076张:“旧年儿戏”实非什么特异的发想,试图厘清怀旧情结的绞缠也终究徒劳,文、书、图的样相,不过想让难以辨别的前尘往事,呈现应有的趣味和高华,开卷感动;“小说”页码可观,主题与构思、形式与结构、叙述与策略等等,驳杂宽泛,关涉古今,既是时光久暂的演义,又有历史去来的见证,因而成了铺张的大说,放在栏目最后,以押阵脚。085张:让作品静静地回到本意。重要的不是进化式的创新,而是达到水准线。这样的标尺不只左右稿件的遴选,也适用版式的设计。092张:“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到底是一种说法。在客气渐多真气少的当下,作品排列的先后次序颇费思量。096张:西丁先生的题字已从北京寄来,竟有20余幅!徐恒瑜先生亲自挑选的图片也已调好。决定把封二和封三印成彩页,以不负先生们的一片美意。106张:上机前,对硫酸纸进行验证,同时检核版心、留白及装订线位置。虽再次面临体力、耐力、心力的苛求,但为人作嫁,究竟是一件郑重的事情,不能躲在万分之六的差池里打小九九。122张:别太在意圈点、厚遇、介说、臧否甚而歪批几过,也无需计较刊物是否让这座历史名城衍传的文脉当得起追思的名实,以寻求确指性回答。历史是一种感同身受,文学则能让人更加干净和朴素。只要这样努力的动因,不只出于一种姿态,更源于内心的骄傲,就好。131张:除对作者的慷慨赐稿,画家、书法家和摄影师使刊物藉以储蓄起另种奇异之像的封面与配图铭感于心外,特别要对编辑过程中,一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樊安兴和袁国川表示诚挚的谢意──不是滑舌客套,更非虚应之辞。没有这些无私帮助和鼎力支持,《临邛文学》能够顺利出刊,是无法想象的。152张: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总算没有食言而肥──大16开,15个印张,200克铜卡彩封,70克双胶内文,240页,40万字,差不多了……就这些!
《临邛文学》2002—2003年编后  83Dxx4Eg.jpg  保存到相册
《临邛文学》2002—2003年编后  uCYJFlCf.jpg  保存到相册
《临邛文学》2002—2003年编后  wlAY5qHN.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焦虎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焦虎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临邛文学2002-2003年目录 [注意]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的回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8:28,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