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38|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9-20 20:39: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神秘的巴蜀古文字

 [复制链接]
  章寿

  三峡地区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和标本,证明了巴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灿烂的文化,可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古老文明。近年的考古工作发现的古代巴人图形夸张、线条流畅的画像、篆刻铭文、类似结绳的符号、器脊刻星座等,疑似文字符号,却无法破解其含义。被专家们称之为“巴蜀图语”的刻画符号,动物的、植物的、人物的、奇特的造像,古怪的印痕,这究竟发源于巴人原始的艺术灵性,还是大自然神秘莫测的烙印,是装饰品还是占星术?

  古代巴人在长江流域创造了可与中原文化相媲美的古老文明。但在2000多年前,他们却神秘地从长江中上游地区消失了。

  神秘的古巴蜀文字,吸引了众多的学者专家的关注。这些文字是中国先秦文字中唯一尚未释读的独立的文字体系,也是当今世界未能破译的极少数几种古代文字之一,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谜团。

神秘的巴蜀古文字  hIDwVe05.jpg  保存到相册

“天书”与巴人千古之谜
神秘的巴蜀古文字  UzwbkxgL.jpg  保存到相册

古代巴蜀有两大文字系统

古人是用盐罐代表西方,“橐”与“东”字形影不离。  巴蜀图语中符号的典型代表是虎纹、手心纹和花蒂纹,主要分布在铜兵器、铜乐器、铜玺印等器物上。目前发现的巴蜀图语,其数量有200来种,其中在铜兵器上的达90%以上。在考古发掘中还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仅西陵峡柳林溪遗址(距今6至7千年)陶器上确认的刻画符号便有232个之多。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无字天书”,对这些神秘符号的破译,当能解读巴人千古历史之谜。

  巴蜀图语不仅表现在玺印、青铜刀剑和其它器具上,在成都的船棺葬上的题铭也有体现,三星堆大量发掘出来的青铜器上面也有同样的文字型符号,许多人们就无法解读。

  安康市汉滨区与平利、旬阳两县交界的坝河乡古巴国2000多年前的祭示坑发现的画像砖中,有两块砖上分别刻有目前尚不能释读的方块文字:一块砖上的铭文分别榜书于熊、骆、虎、蛇4种动物身上。共6个字;而另一块砖上的榜书铭文竟达12字之多,分两段书写,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最典型的是在一件刃部锋利的石斧上镌刻了3个类似结绳符号,造型很奇特。还有一件为陶质半月形器物,正中刻日、月之状,“日”以阴阳点连成天体之形,周围环刻5种符号;器脊刻星座和文字符号,这些符号和文字的含义目前尚不清楚。

  巴蜀图语是古代文字巴蜀图语符号,是否是文字?目前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大致有3种说法:巴蜀古族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族徽、图腾或宗教符号。而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冯广宏就明确认为:“巴蜀图语”就是巴蜀文字的雏形。横空出世的三星堆文明和三峡考古的巨大成绩,让更多的学者越来越重视古代巴蜀文明。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著名学者李学勤曾在很多场合强调:“不能认为在中国境内的古文字,只有像商周文字那样的前身。在四川和重庆发现的巴蜀文字,便不是汉字。至于史前文化的符号与原始文字,与汉字及汉字前身有无关系,更需要证明。”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哪把夜壶 拈闪闪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9-20 20:44: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甲骨文得以保存,是因殷人尚鬼,用龟甲和牛骨占卜吉凶后留下的宝贵遗产。  李学勤认为巴蜀文字就是一种文字系统,它用在铭文中,用在印章上,而且有和汉字相对照的情况。同时,李学勤还认为战国时期的古代巴蜀文字分为两组,甲组为“符号”,乙组为“似汉字而非汉字者”,“事实上包括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不仅公认“巴蜀文字乙”是文字,而且考古多在青铜器上发现的“巴蜀文字甲”,也是一种文字,其中有许多是常见的重复出现的符号,另一种是象形的,如手、心、花、果等,“前一种符号用来表意,后一种符号用来表义”。

  四川考古学者段渝进一步概括考古的新发现说:近年以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巴和蜀不但有文字,而且有两个系统的文字,一个系统是比较进步的表意文字,一个系统是表形(象形)文字,而两系文字都可以在商代三星堆文化找到起源滥觞遗迹,充分表明巴蜀文明是具有独特文字系统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巴蜀文字相相似纳西文字

  著名学者徐中舒在《巴文与某些象形文字的关系》一文中,就立场鲜明地确认巴蜀图语就是文字。他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文字而不是图画,不但有独体象形文字,如虎、豹、鱼、鸟、人头、干栏等,而且还有全体字,即合两个象形文字为一个字,如手和花蒂,在所有的铜器中,几乎都是并列在一起。”徐中舒通过将巴族象形文字与已识认的某些象形文字作了比较,识出原始巴文中的鸟、豹、虎、鱼、星、篮等字。四川大学历史系彭静中先生经过艰苦细致的钻研工作,有40多个巴蜀图语文字得以释读。令人费解的是在发现的200多个巴蜀图语中,竟然有20个字与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相同,有专家认为其中应有承袭关系。

  “巴蜀图语是了解和发掘巴蜀古代文明的关键钥匙。”著名的古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一语道出了解读巴蜀图语的重要意义。他说:“解读巴蜀历史目前都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中原的文字,如甲骨文;一种是少数民族古文字,如古彝文。但这两种途径都与古巴蜀文化有很大距离。”

巫文和商业催生文字

  巴文字乃至长江流域史前文字的产生,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大溪文化时期。宜昌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中曾发现大量的刻划符号,都出于圈足器的底部外表,有49种符号仅发现一次;有的符号则反复多次出现,这类符号可能已经有了固定的含义;还有一些符号形似甲骨文,目前还无法释读,确切含义无从知晓。

  忠县的中坝遗址展现了古巴人的盐业大规模化生产的基地,间接证明了盐业大规模生产及商业的兴盛,直接的产物就是催生汉文字的诞生。

  在考古学家的视觉里,巴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行盐民族”。是早在商人之前的真正“商人”。就像欧洲文字的最早发明者腓力基人一样,繁荣的贸易促使他们要发明文字。起源于古代巫部落的巴人,凭借巫文字的基础,由商业催生出文字。与欧洲目前学术界认定的文字发明者腓力基人类似,都是因为盐而催生文明。中坝遗址堆积如山的被称为环形罐的碎片,在著名学者、考古学家、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张良皋的眼中,却看出中华民族文字的起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探索电视剧《巴人之谜》中,张良皋有一个富于想象力的推论:甲骨文的“西”字,就是中坝大量发现的环形盐罐的形象。

  巴人能创造文字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华夏文明认同的势力强大、根深蒂固的巫文化。徐中舒正是从文字发展史的深入研究中,得出“古代文字是由巫师创造的。也是由巫师世代相承,加以发展的”重要结论。《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清楚无误地说明了甲骨文得以保存,是因殷人尚鬼,用龟甲和牛骨占卜吉凶后留下的宝贵遗产。

  巴蜀图语难以辨认,就源于巫师创造的文字,是为巫师的宗教活动服务,而宗教本身又是极神秘玄虚的。因此,为宗教活动记言的初期文字必然难以认识。学者管维良指出,像比较进步的甲骨文,虽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等一代古文字大师的悉心研究,也只识出5000多个单字其中的四分之一。

  甲骨文升字来自巴文

  学者们认为巴蜀图语是甲骨文的源头的有力证据,是1994年在巴域的宜昌杨家湾遗址发现。考古学者在此地找出了比商代殷墟更早2000年的象形文字,它们被大量刻画在陶器上。张良皋认为当中已经出现甲骨文中的“升”和“贝”字的原型。

  《管子·海王》全篇以“升”为盐的基本计量单位。所以专家称:宜昌发现的陶文中的“升”相似的字,可能表明是用于早期盐业的计量单位,为巴人的首创。

  中国最早使用印章的民族

  兴建葛洲坝工程时,在宜昌市前坪M4墓出土了一枚铜印,上刻有“嘾(左应为目旁)偻”二字,“嘾(左应为目旁)偻”即巴子五姓中的“嘾(左应为目旁)”姓,可证廪君之传说出自鄂西清江流域。

  为配合清江隔河岩工程而发掘的清江香炉石遗址中,也出土了两枚罕见的陶印章,将我国印章的起源时间上溯到3000多年前。2003年秋在四川举行的“三星堆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中国大陆上最早使用印章的民族是巴族”的推断。巴族印章不是在商业活动中使用,而是作为护身符或者服饰上的装饰用品,带有吉祥、侥幸、避邪等意义。中国东部地区的汉字印章,就是受巴蜀印章的影响而出现的。

  2002年,在四川罗家坝巴人遗址第二期发掘中,考古专家们又发现了数枚被称为“巴蜀图语”的青铜印章,其中刻有类似太阳、鸟类、建筑等复合式图案的青铜印章尚属首次发现。此前这里也曾出土了3枚青铜印章。其中,一枚印章上刻有清晰的“王”字,周边是火焰和花朵的图案;另一枚是国内发现的惟一的蝴蝶形印章,上面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翅膀及蝶身都刻画精美。

  商品被称为东西的来历

  张良皋还进一步考证:甲骨文中未见到盐卤的“卤”字,但金文的“卤”字与甲骨文中的“西”字的形象几乎一样。这表明古人是用盐罐代表西方的。

  “东”字为米袋形象,意为大量粮食从盛产稻米的东部载来,交换食盐。古代汉江以东广大地区都不产盐,所需食盐全由巴地供给。甲骨文始创时代橐粮西来,橐盐东去,“橐”与“东”字形影不离,方能明确指事。

  “南”字最初经文字专家唐兰鉴定为一种瓦制乐器的形象。张良皋也认为它就是大量出土于古代巴域的“淳(左为金旁)于”,“淳(左为金旁)于”的外形包括了甲骨文中的“南”字的所有结构内容:顶上的纽和平盘,甚至腰际的花纹都一一对应。而“淳(左为金旁)于”出土的集中地域正是古代巴人和今天土家族的聚居之地。

  甲骨文中的东南西北皆指事字,产生甲骨文的地域,西有盐罐,东有囊橐,南有淳(左为金旁)于,非古代的巴域莫属。巴地的盐,楚地的米,加上音乐和房子,这就是远古巴人心中世界的轮廓。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用秦文代替巴文作为通告的文字。这样,巴蜀图语文字便因禁止而消亡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魏明生 发表于: 2005-9-21 12:49:51|只看该作者
感谢文发兄转帖,已列为学堂阅读材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23:26,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