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2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研究冯庆矩:杨柳青木版年画并未与时代脱节

 [复制链接]
源自:天津日报

《大过新年》手卷
  古往今来,京津冀地域相接,文化一脉,具有相同的涵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与传承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态。6月8日至12日,第二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将在津举办,撷取三地非遗项目中最具代表性和体现非遗最高技艺水平的作品,在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之外,尝试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意义。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可以说是天津非遗项目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一个。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年画的传统美感,该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冯庆矩将在此次三地非遗联展上展示曾被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博物馆收藏的年画《门神》、大尺幅传统画作《连年有余》等作品,还将现场进行年画绘制。
  说起杨柳青木版年画,已经72岁的冯庆矩如数家珍:“杨柳青木版年画和其他地方的年画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传承了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还在形象构图、刻绘手段和色彩运用上有独到之处,既有版刻的刀法韵味,又不失绘画的笔触色调。”杨柳青木版年画创作题材广泛,约4000种(尚有的花样就有2000种)之多,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因图施彩”的特点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在杨柳青木版年画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宫廷绘画装饰不断交汇,发展出‘金碧细活’,人物形象秀美,衣饰富有质感,敷色常加粉或描金,尤其是人物开脸,需要手工晕染十多层次,宛如一幅古代工笔人物画。同时,它还吸收北宋以来人物画的风格,赋予造型民俗意味,形成了‘二细子活’。这种精细手绘的年画更适合人们对于现代家庭装饰的需求,既有传统文化的味道又不失美感与质感。”
  从最初市井民间不可或缺的节令艺术品,到如今衍生产品“遍地开花”,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冯庆矩说:“年画要发展,要走向市场,就要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杨柳青木版年画并未与时代“脱节”,关键是要在传统中重新发现符合现代审美的美感。杨柳青年画有许多寓意吉祥、雅俗共赏的题材,这些作品作为民间艺术传统表现与现实发展的典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说:“早年间的画师干了一辈子年画,可能也出不了几幅能够流传下来的年画作品。现在从事年画创作的年轻人又比较缺乏,可以说有些青黄不接。好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天津美院搞了传统年画的研习班,在杨柳青镇也有几十家制作年画的作坊。”本报记者 张帆
原文标题:冯庆矩:年画并未与时代“脱节”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德国老牌画廊40年来首次参展巴塞尔遭拒 韩书力:我不认为连环画穷途末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0:54,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