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421|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汉族年画里的吉祥如意

 [复制链接]
  中国年画(New Year pictures)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人们在过年时会制作和张贴漂亮的年画,年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起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的作用。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中国年画濒危清单
  苏州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并由绣像图演变而来,至明代自成流派。
  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潍坊杨家埠年画初期受到杨柳青的影响,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
  四川绵竹年画在清干隆、嘉庆年间,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而着称。
  河南朱仙镇年画自北宋至今,朱仙镇木版年画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佛山年画以门画为心,线条刚劲、粗放、简练,用色多为大红、橘红、黄绿等。
  山西临汾平度年画民间传承已经绝迹,现仅有父子两人因爱好而制作。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花舞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花舞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花舞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花舞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花舞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花舞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民间信仰中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注意]放心啦,妹妹脱险啦!
4# 金佛山
 花花大姐 发表于: 2018-2-21 09:3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年画里的吉祥如意

源自:中国艺术报

  每逢新春佳节,欢欢喜喜地在门窗、墙壁上贴年画,祈求来年家宅平安、吉祥如意、风调雨顺时,一股浓浓的年味儿便扑面而来了。
  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
  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其名称也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年(1849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宋代,春节时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也从镇宅消灾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后来,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
  今日初五,送上一组年画,祝大家: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新年大吉(钟馗)开封年画博物馆任鹤林复制
五子登科 开封年画博物馆任鹤林整理复刻
三代宗亲
  开封年画博物馆任鹤林复制
灶王回宫
  开封年画博馆任鹤林复制
杨衮 赵匡胤开封年画博馆任鹤林复制
燃灯道人 赵公明开封年画博馆任鹤林复制
方相 方弼
  邰立平复制
  凤翔木版年画
耕读渔樵
  邰立平复制
  凤翔木版年画
吉庆有余邰立平复制
  凤翔木版年画
猫蝶富贵邰立平复制
  凤翔木版年画
四时报喜邰立平复制
  凤翔木版年画
天仙送子邰立平复制
  凤翔木版年画
  座虎敬德 座虎秦琼
  邰立平复制
  凤翔木版年画
和合如意图 吕蓁立绘制
  高密扑灰年画
文财神 吕蓁立绘制
  高密扑灰年画
二堂财神 吕蓁立绘制
  高密扑灰年画
家堂  吕蓁立绘制
  高密扑灰年画
配轴
  吕蓁立绘制
  高密扑灰年画
五福祥集  吕蓁立绘制
  高密扑灰年画
富贵有余 大吕堂藏
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 大吕堂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奥燕 发表于: 2018-2-12 11:38:00|只看该作者

春节应留意年画收藏



  清末民初年画《五子三星图》
源自:西安晚报

  年画,以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浓郁的民俗气息而深受大众喜爱。
  自古以来,木版年画的印刷出版都是由民间出资完成的,家族式的年画印刷,使得这门技艺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20世纪初,随着低成本、高效率的石印技术逐渐兴起,传统木版年画开始衰落。1949年后,古老的年画又焕发新生,一大批著名画家积极参与,创作了很多时代气息浓厚的新年画,年画的题材从此更加广泛,新增了英雄人物、祖国建设、壮丽山河、自由婚姻、幸福家庭、科学知识等题材,出现了很多思想上、艺术上堪称一流的优秀年画作品。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外有人开始对中国传统年画的收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新加坡等地的画廊也来内地收集中国历代年画,年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十多年来,在国内拍卖市场上,年画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如在2004年,广州嘉德举办了国内首场年画专场拍卖会,场上名为《尉迟恭沥粉金门神》和《秦琼沥粉金门神》的清初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拍出了9.02万元的高价,另一幅反映中国鸦 片战争前边界原貌的清代黑白木版年画《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以8.47万元成交。2016年11月20日,在河南开封朱仙镇主办的“中国·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发展研讨暨品牌发布会”拍卖专场上,年画拍卖总成交额近4亿元,其中名家创作的新年画很是抢手。
  时下的收藏市场上,大多数年画藏品都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印刷缩样,价格并不高。而民国时期的老木版年画,每张售价在300元至1500元之间,清代的每张可在3000元以上。至于更早的老年画,其价格就不可估量了。
  现如今如何收藏老年画,是大有学问的,关键要注意“久、好、少”这三点,即年代久、品相画功好、存世量少。具备这些特点的年画,才具有较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以下几种特别值得藏者关注:
  一、古版年画。古木刻年画能流传到今天的,已经是凤毛麟角,自然价值不菲。古版年画的内容,主要有祝福祝寿、民间故事、戏曲人物、美女儿童等,绘画形象栩栩如生,线条自然流畅。
  二、新年画。1949年的“新年画运动”,使古老的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达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境地,并随着形势发展增加了经济建设、抗美援朝、保卫世界和平等题材,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像贺友直的《小二黑结婚》,就是新年画的代表作之一。
  三、海派年画。上世纪60年代初,是“海派年画”的鼎盛时期。其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造形夸张,使“海派年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因此极受收藏者追捧。
  (吴伟忠 陈卫卫)
2# 四姑娘山
 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1-31 22:38:38|只看该作者

春节年画典故

春节年画典故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春节)时张贴的画。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竈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幷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随著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清代,年画发展到高峰。从最初被作为辟邪驱鬼的符录,渐渐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表达在新一年中美好意愿,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
  民间年画基本上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艶强烈。这样的表现方法既适合于广大农民、市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便于木板印刷制作。民间年画是先画出底稿,再复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或印出轮廓綫,再用笔填色。在现代印刷技术产生之前,这是大批量生产图画的唯一方法。
  民间木版年画的体裁有很多,也很讲究。门神是贴在院门上的,根据门神的种类,又细分为贴在大门、二门、后门或闺房门上的区别。神像有竈王神、天地神、仓房财神,甚至贴在牛棚马圈上的车马神。“中堂”贴在客厅,“月光”贴于窗旁,斗方则贴在箱柜或升、斗上,真是各有规矩。总之,过年时,屋里屋外,院内院外,各个角落都贴得红红火火,花花绿绿,既用以表达了主人的心愿,又布置烘托了节日气氛。
  随著时代的推移,旧年画中一些迷信落后的观念渐渐被淘汰。年画只是作为一种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保留下来。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年画艺术家创造了新的年画形式,幷用以表现现实生活。至五十、六十年代新年画一直兴旺发达。它已经改用新的印制技术,印数和发行量极大。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画种出版数量能达到年画的出版量。年画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画种。

年画琐谈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布置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
  我国年画起源于雕版印刷之前,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土偶桃梗相遇语……刻削子以为人”的记载。到了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因恶梦致病,每逢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不能入眠。有位大臣进言:不如派武将夜守宫门,必能驱逐魔鬼。太宗听后,乃令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全副披挂,彻夜守护,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策,遂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画像贴在门上,称之为“门神”。后来逐渐成为今天民间的“门神”。
  从绘画上讲,梁朝刘琰的《少年行乐图》可算是年画的先声。
  到了唐代,画目繁多,有周访的《游春仕女图》、《朴蝶图》,李嵩的《观灯图》,易庆之的《元宵图》,徐熙的《牡丹图》,苏汉臣的《婴儿对浴图》等等。特别是《婴儿对浴图》画面上的婴儿赤身腰系红肚兜,戏舞花侧,“著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言笑者,可谓神矣”。这充分证明,至少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年画在构图和用色敷彩上已达到相当水平。
  到了宋代就有木版和雕刻年画。木版年画是具有浓厚特色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是我国四大著名的历史年画产地,其年画更具特色。其中以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更为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鲁迅先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评价很高。他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好在綫条雕刻粗壮有力,和其它地方的不同,不是细腻雕琢,木版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著26幅鲁迅先生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到了元代,年画中有了《寿星图》、《八仙图》、《松鹤延年》,而且在当时还有出售年画的交易市场。
  明清两代,画家们都热衷于年画创作,年画行业大发展。从题材上分:有喜庆类、驱邪类、习俗风景类、门画类、故事戏文类、仕女游春类、花鸟虫鱼类等。明末清初,年画已经成为一种绘画体裁了。据文献记载:正式成为年画,始于清代的光绪年间,到目前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我国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彩印,綫条单纯,大红大绿,色彩画面十分热闹。
  劳动人民总是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东西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年画长久不衰的原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23:41, Processed in 2.886005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