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1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讯黑洞:明亡清兴与民心向背

 [复制链接]
《黑洞》
作者 李洁非
  内容简介:  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6月7日,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京遂展开了最终对垒。本书将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作为对象,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人事诸方面展开深入论述,作者秉承“史传叙事其表,思悟认知其里”的宗旨,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史事时大开大阖,奇崛跌宕,令人荡气回肠;又以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刻内涵。

⊙ 作者简介
  李洁非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新华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供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从事当代文学批评,后转向专项研究,兼事小说、随笔和史传写作。
  古时,国家“主权”概念,既不强烈,也不精密。申包胥的行为,置诸今日,非落个乞求外国势力干涉本国内政的骂名,古人却目为忠义救国之举,垂范后代,流芳千古。这就是为何吴三桂洞开国门、导异国之军入境这样一幅图景,在我们和明人那里唤起的联想会大相径庭。
  退回明朝语境,吴三桂头上非但没有“卖国贼”帽子,反倒顶着“忠义”的光环。他的汉奸地位是以后形成的,是历史话语转换中重新叙述的结果。这个例子说明,在不同时代,历史视阈之别可能判若云泥。
  帝制时代,没有我们现在的国家观念。我们认为,国家高于一切,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国家之上。而古代宗法关系中,“朕即国家”,国是家的放大,君犹父,君主是这大家庭的家长。循这种关系,帝制国家伦理对罪恶、仇敌的认定,以“危我君父”为第一顺序,此种人、事或势力,才是全体臣民不共戴天之敌。而1644年,逼死崇祯皇帝的是李自成,不是满清。在这过程中,依礼法论,后者不但无仇,反倒有恩。
  崇祯时期,“寇”“虏”并称。而甲申之后,先前并称的两患,实际暂时变成一个──“寇仇”瞬间无比放大,“虏患”不仅相应冲淡,更因满清击退李闯而客观上有惠于明。此时明朝对满清,即不像史可法所言当真抱有“感恩图报”之心,起码也感觉稍释前嫌,所以举国上下之所痛,俱在李闯一端。
  在满清而言,它把入关与李自成作战,揽为义举,并一直藉此从名誉上打压明朝。它主动提议与明军共进恐怕不是出于真心,而是料定明朝做不到这一点,打道义牌,从而彰显后者“不忠不义”。而凌駉、史可法等明朝有识之士强烈主张西进,正是看到这一点,史可法曾在另一道奏疏中忧虑地指出:“虏假行仁义而吾渐失人心。”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联清西进,具有战略价值。
  明朝似乎觉得,向北京派出使团,便万事大吉,重新变得无所事事,此后我们只看到一些零星记载,如七月十七日将出使名义从“款北”改为“酬北”(“款”有藐视之意),八月初四补充决定“优恤”吴三桂之父吴襄、赠其“蓟国公”,九月初二“史可法请进兵恢复,诏以‘北使方行,大兵继之未便’。”之外再无动静,哪怕屡有塘报报告“和议未成”,包括十二月中旬使团成员陈洪范只身南归、从而确知和谈失败,南京也都没有任何应对。
  作为后世观察者,我们感觉到一种吞没,一种虚空,一种无解之死。在我们眼前,明末展示出来的黑暗,远远超越了黑夜的层次;它是黑洞──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从中逃逸。关于明朝的灭亡,至少笔者无法看成外族入侵的结果。它消失于自体内部一种浑沌、无形却能吞噬一切的力量,一种“物质塌陷”。历史上,当黑暗积累得太久,就能够生成这样的自我毁灭的能量,而外部的推动,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一部二十五史,所述无非兴亡。然而,这字眼之于庶民却可以说没什么关系。兴也好,亡也罢,旧符换新桃,无非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些忧君之伤、亡国之痛,写满史册,其实都是士夫臣子的情怀,与真正的庶民多半无关。
  崇祯末,北京流传民谚:“只图今日,不过明朝。”一语双关。又说:“鞑子、流贼到门,我即开城请进。”对于明亡,不悲痛,不眷恋,一言以蔽之,痛痒无关。这朝廷、这国家,不以人民愿望而建,亦不曾就任何事情听取人民意见,人民没有认同感,亡与不亡,干我何事?所以赵士锦才目睹了北京居民如下表现:三月十九日晨,北京全城告破,“至午后,百姓粘‘顺民’二字于帽上,往来奔走如故。”
  在好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有自觉遵守法度的意愿,他们认为,制度不仅对自己形成直接保障,即便其中某些限制,其实也是从反方向体现了自己的利益。相反在劣坏的社会,如果人们尽力不触碰法度,通常不是出于拥戴和主动遵守,而是因为惧怕;一旦不必惧怕,法度便立刻显出可笑和空洞的样子,成为众人亟欲突围的对象。
  甲申国变后就出现了这一幕。崇祯死亡消息传开,一夜之间,京畿周遭立即“盗贼横生”。闯军占领北京的后期,军纪失控,抢淫频发,史家多有述载。但实际上,京城并非最乱的地域,真正乱得无法收拾的,是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的广大乡村。这些地方,一时成为真空,法度荡然;无数介于一贫如洗与尚可挣扎、能忍与忍无可忍之间的民众,有如挣开束缚,趁机大行劫掠。如果说北京城内大顺军队将卒所为,尚属有组织的报复,则广邈乡间的情形,完全是无组织的混乱。平时隐忍压抑的乡民,此时一无所忌,纷纷变身为不曾加入起义军的自发乱民。
  曲周民众的表现,在北方应该很有代表性。我迄今所阅史料,未见北方诸省民众主动抵抗闯军的记录。无论《保定城守纪略》、《榆林城守纪略》,都没有民众的身影。《守汴日志》中有,但要么为官府胁迫:“二十五日丙寅,下令民间有男子一人不上城者斩。”要么以利诱之:“临时雇募壮丁,每次人给钱百文、饼四个。百姓蜂拥愿雇,虽日用数十人,不缺。”
  曩者多以为南方自然条件好,物产丰盈,日子较北方好过。客观而言,确有此差别。然而却有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北方贫瘠,生存倍艰,不过要看到,北方民众的经济负担较南方轻很多。黄宗羲说“今天下之财赋出于江南”,这是强调的语气,不能理解为北方百姓不出赋税徭役。不过,明朝财赋泰半落在东南人民肩上,大概是不错的。那条大运河为何是明朝生命线?即因赖此东南钱粮才源源北上,为朝廷输血。如谓北京乃明朝心脏,大运河便是使它维持搏动的血管。自朱棣迁都北京以来,大运河从东南疯狂吸血二百余年,每位东南百姓一年劳作的果实,“解运至于京师者十有九”。
  当清兵攻下南京,进而向东南腹地拓展时,出现了令人震撼的情形。这支关外铁骑,从占领北京到向冀、晋、陕、豫、鲁,亦即整个黄河中下游北中国的推进,很少面临抵抗。抵抗在此,主要看民间行为,而非正规武装力量。因为明朝官军势力已在“大顺”扫荡下,或逃或降,基本绝迹,如果发生抵抗,只能靠当地民众。然而,很少看到这种记录。素来认为剽悍、尚勇的北中国人,比较安静地接受了异族占领和统治,连推行种族歧视的“薙发”政策时,北方亦是波澜不惊。反而在南方,尤其普遍认为民风软弱的江浙一带,满清却遭遇殊死抵抗,其惨烈、壮阔,二千年来无匹。
  南方的抵抗,不限于少数人或个别群体,而有上下一体、不分阶层的全民性。且极具恒心与韧性,前仆后继,几年内,江、浙、皖、闽四地均可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江阴、嘉定起义,纯因满清强制推行薙发令。就两个事件本身而言,我们明确给出结论:没有薙发令,则没有起义。前面说过,薙发令下达前,政权已经移交,民众虽不满,却并未拒绝新统治者──尤其是,并不曾出现将抛却性命以示抗争的苗头。薙发令一下,这才民怨沸腾,而至生不如死、忍无可忍。
  历史上,北中国多次被异族占领,到元代,更是全境陷落。然而,他们却没有哪个想到迫使华族易服,否则曲阜孔家何能“三千年未之有改”。之如此,是因那些“狄夷”均未越出武力征服者层次,只顾夺取中国疆土和人民,拥而有之,便称心如意。满清之不同,正在于觉悟到不能只做武力征服者。
源自:《黑洞》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以色列的历史:并不神圣的圣城 李鸿章算是清朝官员的好榜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18:2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