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殡葬·祭祀《好好告别》:美国传奇女殡葬师6年火葬场工作实录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好好告别:关于死亡你不敢知道却应该知道的一切》 [美]凯特琳·道蒂 崔倩倩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关于死亡你不敢知道却应该知道的一切
  美国传奇殡葬师凯特琳·道蒂6年火葬场工作实录
  超9500万人因她重新思考死亡和生命的意义
  我们越了解死亡,就越了解自己。
  媒体力赞:“大开眼界”“一本改变你死亡观的书”“不被道蒂的讲述启发是不可能的”“让你一路笑不停的奇书”!!
  一个女孩会永远记得她刮过的第一张死人脸。
  在她的人生中,比初吻或失贞更尴尬的,大概只有这个了。。。
  身高近1米80、毕业于中世纪历史专业的凯特琳·道蒂,是别人眼中又酷又怪的女孩,当同龄人都在为恋爱、护肤,变美和追星而疯狂时,她却一股脑扎进殡葬业,当起了一名殡葬工,每天和死者打交道。
  从第一次尴尬地为死者剃须、小心翼翼地和同伴一起上门敛尸、日渐熟练地操作起庞大的火化炉、把人体碎骨研磨成粉末、入殓、给尸体防腐,到想尽办法完成遗属心愿、给水肿的老人穿上精心准备的华服……凯特琳坦率真实又妙趣横生地记录了自己在火葬场工作6年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还有所有人都要面对却不愿说起的一切细节,更有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体悟。难得的是,凯特琳不猎奇、不逃避、不畏惧,像是个现代小女巫一般,带领我们直视死亡,也直视生命。

<b>
⊙ 作者简介
  凯特琳·道蒂(Caitlin Doughty)生于1984年。职业殡葬师、作家、博主。自小便对死亡、哥特文化等别人眼中古怪、个性的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大学时主修中世纪史,用4年时间研究中世纪死亡文化,之后进入火葬场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殡葬师。2011年起在YouTube设立专属频道“殡葬师问答”(Ask a Mortician),透过黑色幽默短片,百无禁忌地谈论各种死亡与丧葬话题,吸引超过9500万人观看热议(截止到2019.4)。同年,集结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文化学者、殡葬业人士创办“善终要诀”(The Order of the Good Death),以倡导死亡接受和西方现代殡葬业改革而闻名。目前已出版《好好告别》《好好告别2:世界丧葬习俗巡礼》(暂名)等作品。

[编辑推荐]
  1。中世纪历史专业暗黑甜姐、美国传奇殡葬师凯特琳·道蒂6年火葬场工作实录。有料有趣却不止于此!
  2。直面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超9500人因她重新思考死亡和生命的意义!

▲ 关于死亡、衰老、恐惧和临终,坦荡荡,不逃避,不畏惧。

▲ 读者赞叹:“可和《最好的告别》一起看!一本讲生前,一本讲身后”
  3。口碑炸裂!美亚4.7星高分推荐!美国版豆瓣Goodreads年度读者选择大奖提名!

▲ “大开眼界”“一本改变你死亡观的书”“彻底挑战了现代人对死亡的逃避心理”“不被道蒂的讲述启发是不可能的”

▲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畅销书!邦诺书店年度图书(2015)!入选Bookriot“100本必读书”
  4。文笔幽默风趣却毫无戏谑轻浮

▲ 举重若轻地把一个略神秘、恐怖和严肃的禁忌话题写得俏皮灵动、妙趣横生又不至于戏谑轻浮

▲ “让你一路笑不停的奇书”!!“读到第二章的时候就放声大笑。作者的幽默感让这一切描述免除了尴尬”

[各界好评]
  这本书堪称矛盾混合体,悲伤又搞笑,迷人又古怪,充满了智慧,如同一杯有毒的鸡尾酒,让你欲罢不能。──多黛斯图尔特,知名媒体Fusion主编
  一般像这样形象又病态的书会令它的读者陷入一阵忧伤,但是道蒂女士──这位令人信任的奇幻死亡之境的向导──却让我们一路笑个不停。──《华盛顿邮报》
  一本改变死亡观的书,不被道蒂的讲述启发是不可能的。──《泰晤士报》
  整本书围绕着殡仪馆、尸体和火化展开,但在作者可爱到爆炸的描述中,这些通通让人觉得不再恐惧,死亡也渐渐生出生命的温度。超想和她做朋友。──读者 贾布的苏克雷
  文风又直又正,把这个常人眼中神秘阴森的行当写得爆笑而充满情感。──读者 小米
  一本特别有生命力的关于死亡的书,让人对葬礼、死亡,甚至腐烂有直观亲切的认识。她的见解理性、犀利、温柔,像哲学家,又像艺术家。──读者Ziye

精彩摘句
  如果你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请将对他人的伤害降至最低;假如生命是一场派对,你可以从后门溜走,但不要扫了别人的兴。
  死亡激发出我们作为人类所拥有的每一种潜能和毁灭欲望。我们越了解死亡,就越了解自己。
  死亡也许是生命的终结,但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来源于死亡定下的期限。
  我没法选择肉体死亡的方式,但我可以选择死亡的心态。不管我享年28岁还是93岁,我都要心满意足地死去,然后坠入虚无,让我的原子化作笼罩树林的浓雾。死亡之寂也好,墓地之寂也罢,都不是惩罚,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回报。
  我们之所以对死亡有一种病态的畏惧感,或许是因为我们总怀着沉重的心情,过于严肃地对待它。我们要做的就是摆脱情感束缚。
  文化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解答意义重大的人类问题:爱情与死亡。
  尸体不需要你的惦记,事实上它什么都不需要。能躺在土里默默烂掉就很欣慰了。需要尸体的是你。只有看到尸体,你才知道这个人死了,退出了生命的游戏;只有看到尸体,你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也有那一天。有所见才能有所悟,这就是智慧的开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画地为牢》: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剖析人性与政治 《魔鬼与福尔摩斯》:关于谋杀、疯狂与执念的真实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17:08,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