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361|回复: 26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殡葬·祭祀多地现金补贴“生态安葬” 海葬、树葬会成为主流

 [复制链接]
  “生态殡葬”也称“生态安葬”、“绿色殡葬”,是一种以树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瓣与泥土葬于树根四周、草坪之中。绿色安葬象征着生命长绿、精神永存,也符合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新电影工程又一章 10女导演下云南 [转帖]
26#
 果然有你 发表于: 2021-3-29 16:04: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多地现金补贴“生态安葬” 海葬、树葬会成为主流吗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多地现金补贴“生态安葬”,海葬、树葬会成为主流吗?
⊙作者:阚力

  清明节前夕,山东、辽宁等多地都在倡导生态葬方面,打出实实在在的补贴“惠民牌”。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谈及殡葬观念,“90后”金融从业者陈光引用这一名句表达对生态葬等文明殡葬新风的认可。
  “入土为安”是传统殡葬观念。近年来,中国多地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其中,一些地方发放安葬补贴金鼓励树葬、海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

3月25日,南京推出“生命菁华”节地生态葬。 泱波 摄(图文无关)  e047-knaqvqn1167397.jpg  保存到相册

  以陈光所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为例,自2020年4月起,官方对采取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每具骨灰给予丧属1000元(人民币,下同)补助,引导民众参与节地生态安葬。
  此外,2021年起,郑州又将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具骨灰1500元,实现了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免费全覆盖。
  郑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多年来,在郑州持续开展的“清明雨绿色风文明行”免费公益树葬活动中,1354具骨灰回归自然。这说明,生态葬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
  无独有偶,几日前,天津《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显示,在符合条件情况下,逝者遗体火化后60日内直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丧属最高可领取2420元补贴。

温州首座海葬纪念公园“义园”。 杨冰杰 摄(图文无关)  6b8d-knaqvqn1167401.jpg  保存到相册

  记者梳理发现,清明节前夕,山东、辽宁等多地也都在倡导生态葬方面,打出实实在在的补贴“惠民牌”。
  其中,山东多地出台了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逝者家属补贴1000至6000元,积极推行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文明生态葬。而沈阳海葬活动从每年3月份开始至10月末停止,每具海葬骨灰补贴400元。对选择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方式安葬骨灰的丧属,按1000元标准减免购墓费用。
  此外,沿海城市广州亦倡导骨灰撒海、树葬等其他生态葬方式,并给予300元、500元、2000元等不同金额的安葬补贴。
  节地生态葬渐渐成为时代需求的方式。陈光认为,当下祭祀、哀思故亲的方式众多,如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植树缅怀等,“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豆包七 发表于: 2021-3-19 15:45:59|只看该作者

清明将至 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有哪些?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清明将至 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有哪些?

  随着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殡葬用地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是必然趋势。2020年,首部殡葬领域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骨灰节地生态安葬规范》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布。节地生态安葬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北京市改革传统骨灰墓碑葬法,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从1994年开始,陆续推出多种节地生态葬式葬法:
  1.骨灰海葬,指骨灰撒入大海的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2.骨灰自然葬,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自然进行美化,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3.骨灰立体葬,指将骨灰长期安放在骨灰堂、墙、廊等立体安葬设施的骨灰格位中的安葬方式。
  4.树葬、花葬、草坪葬,指安葬区域以植树、植花、植草等生态自然进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的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1994年至今,北京市共举办580余批次骨灰撒海活动,2.5万余份骨灰被投入大海,5000余人选择了骨灰自然葬。目前,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可提供骨灰海撒服务,北京市太子峪陵园、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北京市昌平区佛山陵园、北京市昌平区天寿陵园、北京市昌平区景仰园骨灰林管理处、北京市长安园骨灰林和北京市八达岭陵园等7个陵园可以进行骨灰自然葬。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泽 邓煜洲)
24#
 火星飞鱼 发表于: 2020-12-29 15:55:34|只看该作者

首个京津冀节地生态安葬标准发布:墓位面积不大于0.8平米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首个京津冀节地生态安葬标准发布:墓位面积不大于0.8㎡

  新京报快讯(记者:马瑾倩)12月29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近日,首部殡葬领域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骨灰节地生态安葬规范》由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布。标准规定,骨灰节地型墓位面积不应大于0.8㎡,地上标识物高度不应大于0.8m,节地生态安葬区的绿地率应不低于50%。
  该标准是京津冀三地规范骨灰节地生态安葬的技术文件,旨在推进殡葬改革,规范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引导健康文明殡葬,也是群众选择和评价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参考。据悉,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是全国首次发布殡葬领域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标志着京津冀三地殡葬改革协同推进取得新成就。
  《骨灰节地生态安葬规范》按照最新的《标准化工作导则》规定进行编制,按照节地生态、时间换空间和代际公平的原则,对骨灰节地生态安葬、安葬区生态建设、骨灰安葬进行了分类和规范。
  文件对骨灰节地型墓位面积和标识物大小作出规定。要求墓位安葬占地总面积不宜超过该安葬区总面积的60%;骨灰节地型墓位的碑墓工程地上标识物宜人性化、个性化、艺术化,墓位面积不应大于0.8㎡,地上标识物高度不应大于0.8m。
  生态安葬方面,文件要求节地生态安葬区的绿地率应不低于50%,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区域绿化覆盖率不低于80%。
  骨灰墙安葬方面,要求骨灰墙(廊、亭等)安放骨灰的构筑物格位层数不宜超过10层;最底层格位内层底面距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300mm;相对集中排列组合的骨灰墙,墙与墙之间通道的宽度宜在2m~5m之间。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推荐性标准,充分体现了标准的节地性、环保性和安全性。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将加大该标准的宣传力度,优化殡葬惠民政策和节地生态奖补制度,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节俭的殡葬消费观,确立集人文关怀、生态保护和节约资源为一体的绿色殡葬新格局,实现群众治丧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相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欺头 发表于: 2020-9-2 15:36:00|只看该作者

天津出台标准对节地生态安葬给予奖励补贴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天津出台标准对节地生态安葬给予奖励补贴

  新华社天津9月2日电(记者:尹思源)记者从天津市民政局获悉,天津市近日制定印发《天津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对节地生态安葬给予奖励补贴。
  办法明确,节地生态安葬是指在对逝者的安葬过程中,采取不保留骨灰和标志物的安葬方式,包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撒海等形式。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的发放对象为采取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亲属或有权处置逝者骨灰的权利人;承办服务补贴的发放对象为承办节地生态安葬的殡葬服务单位。
  办法规定,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包括三项内容,即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和承办服务补贴。奖补发放遵循公开、便民、及时的原则。具体奖补标准为: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标准为1420元/具;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标准为1000元/具;承办服务补贴标准为2000元/具。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2#
 欺头 发表于: 2019-10-25 11:53:00|只看该作者

民政部:或将通过立法明确按比例建生态安葬墓区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民政部:或将通过立法明确按比例配建生态安葬墓区
⊙记者:马瑾倩

  民政部表示将指导和推动更多的地方建立绿色生态安葬奖补制度。
  新京报快讯(记者:马瑾倩)针对人大代表提出“全面推行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建议”,近日,民政部回复称,《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已于去年11月送司法部,其中提出“按照规定比例配建节地生态安葬墓区”、“殡葬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等内容。
  民政部回复称,此次修订草案送审稿中,推行绿色生态殡葬是送审稿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涵盖“坚持生态、节地的原则,提供骨灰树葬、花葬等服务”、“按照规定比例配建节地生态安葬墓区”、“严格限制墓穴占地面积”、“殡葬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将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和殡葬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规范丧事活动管理”等内容。
  同时,民政部在回复中表示,将适时提请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全国殡葬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解决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和殡葬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殡葬联合监督执法等问题。
  此外,民政部表示将指导和推动更多的地方建立绿色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把树葬、花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纳入奖补范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豌豆人 发表于: 2019-6-28 13:53:15|只看该作者

法国推出绿色殡葬新选择 启用首个树葬林地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法国推出绿色殡葬新选择 启用首个树葬林地

  中新网6月28日消息,据“中央社”27日报道,欧洲人近年在埋骨之处上有了新选择,法国近期启用第一座供埋葬可生物分解骨灰坛的森林,位于南部比利牛斯山山脚下的小村庄,可单人下葬,也可预订家族位置。
  据报道,这片林地名为“熊之泉”(Fontaine de l‘Ours),位于图卢兹以南数十公里的小村庄阿尔巴斯(Arbas),面积约一公顷,有超过40棵树,约可埋葬216个骨灰坛。
  有意树葬的人可从榉树、杉树等不同树种中选择一个,遗体火化后,将把骨灰放入可生物分解的木制或纤维制骨灰坛,埋在树下。
  据报道,法国在这方面起步较德国晚,环境法学学者康特 杜维特数年前开始构思树葬可行性,并为此取得殡葬业者执照,接着成立树葬公司。
  阿尔巴斯只有约250名居民,听了杜维特的构想后,他们很快就同意合作。村长萨维亚克说,虽然一开始有点迟疑,但她很快就被说服,而且连自己家人都预订了几个树葬位置。
  萨维亚克说,为了实现这项计划,过程中与熟悉森林的法国国家狩猎野生动物局及当地猎人合作,“这里并非墓地,而是为了想亲近自然的人们打造”。
  报道称,这项森林树葬计划今年5月启动,很多人想要预订位置,单人位置价格为175欧元(约1367元人民币),家族位置最高为1000欧元。
20#
 sunsu888 发表于: 2019-4-7 23:08:00|只看该作者

各地改革殡葬方式 推广生态安葬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各地改革殡葬方式 推广生态安葬

  (新闻联播):根据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各地积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推广骨灰海撒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目前我国火葬区覆盖的国土面积占到总面积的52.4%,全国每年有近50%的逝者实行了火葬,大中城市火化率多在90%以上,在火葬区,全面推行骨灰集中规范安葬,辽宁、湖北、江苏等地开展乡镇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引导骨灰由“入土”向“入室”、“上墙”转变。江西省新余市对原有散乱坟头进行平坟、卧碑的同时,新建公益性公墓,引导群众集中安葬。
  选择树葬、花葬、深埋、骨灰海撒等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生态墓园,一些小型墓碑安放在草坪上或大树下,跟公园的景观融为一体。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广西等地出台了骨灰立体葬、节地葬奖补办法,到2020年,全国火葬区的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将达到50%以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浊气 发表于: 2019-4-7 14:37:59|只看该作者

英媒:中国鼓励“生态安葬”见成效 文明祭扫渐成风尚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英媒:中国鼓励“生态安葬”见成效 文明祭扫渐成风尚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 英媒称,本周,7个家庭将亲人安葬在北京郊区的天寿陵园,但安葬方式有所不同。这些家庭在一小块草地上撒下花瓣。这块草地里埋着装有他们亲人骨灰的可降解罐子。
  据英国《卫报》网站4月5日报道,这个为绿色安葬预留的区域可以容纳超过2000个罐子,这些罐子被层层埋入地下。天寿陵园称,这个面积的区域通常只能容纳大约500至600个传统墓穴。
  报道称,中国官员一直在推广这样的“生态安葬”。天寿陵园称,虽然他们的绝大多数墓地都是传统墓地,但越来越多的人在询问绿色安葬。
  “公众对生态安葬的接受度正在提高。最初,人们对此很抵触,但经过两年的推广,每年都有人愿意参与进来。”天寿陵园市场部和策划部负责人孙莹(音)说,“我认为,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节约土地的安葬方式。”
  报道称,尽管全国各地的祭祀活动各不相同,但对许多人来说,照顾好逝去的祖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也是孝道的体现。
  报道注意到,2016年,中国政府出台指导意见,鼓励生态安葬。
  上海一直在推广海葬,并向殡葬经营者和家属提供补贴。还有一些城市提供额外服务,以让绿色安葬更有吸引力。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安贤园公墓提供了一款应用程序,家属可以扫码为逝者点亮数字蜡烛,或者留下数字鲜花,而不用亲自去墓地。
  报道称,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宗教和社会记忆的人类学家吴克平(音)认为,任何殡葬习俗的普遍转变都需要时间。他说:“我的确认为,对殡葬的态度将在新一代中发生变化。人们,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可能不太在乎是否被埋在地下。因此,绿色安葬也许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18#
 戏游 发表于: 2019-4-6 12:07:37|只看该作者

生态安葬要成主流 还需迈过几道关?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生态安葬要成主流 还需迈过几道关?

  新华社南宁4月6日电题:生态安葬要成主流 还需迈过几道关?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唐荣桂 林凡诗
  将骨灰葬入花坛,化作春泥更护花;将骨灰撒入大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骨灰做成生命晶石,永久保存慰藉思念……近年来,花坛葬、树葬、海葬、晶石葬等生态安葬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生态安葬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目前生态安葬方式占比依然偏低,需进一步移风易俗改变传统殡葬观念,增加优质生态安葬服务有效供给,加大奖补力度倡导民众选择生态安葬。

生态安葬渐成殡葬新选择
  清明节前夕,一场公益花坛葬活动在广西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举行,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180具装在可降解骨灰坛中的骨灰,被安葬在花坛葬区内。2014年以来,这片花坛已经安放了超过1300具骨灰。
  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负责人陈福联介绍,除了花坛葬,墓园还推出了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生态安葬位置占比近50%,生态安葬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
  网民“rain”表示,“树葬我可以接受,骨灰上面种一棵树,这样孩子们既有地方悼念,也不会浪费土地资源。”“市民由原来的不了解,到如今认识到生态殡葬是现代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既能够保护生态、节约用地,又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入土为安、天人合一的理念。”南宁市民政局局长黄菊如说,节地生态花坛葬的开展,让广大市民的殡葬理念逐步转变。
  不占地的海葬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广西北海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栗林卿介绍,海葬不仅节约殡葬费用,更能节省墓葬用地。2013年以来,每年重阳节期间,北海都会举办骨灰撒海活动,超过2000位逝者魂归大海。网民“望梦寐如汝”说:“我舅舅是海葬,他说不想太麻烦,简简单单就好,只要心里有亲人就足矣。”
  晶石葬是这两年才兴起的生态安葬方式。通过科技手段,骨灰可以制作成生命晶石,体积只有骨灰的20%。2018年,上海在汇龙园公墓推出了免费安放晶石的藏晶苑,藏晶苑占地60平方米,可安放近8000位先人的晶石,每具晶石占地仅为0.0075平方米。

多因素制约生态安葬深入推进
  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生态安葬方式渐入人心,但其远未成为丧葬主流,传统殡葬观念、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等影响着生态安葬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殡葬观念需与时俱进。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认为,在传统观念中,殡葬被纳入“孝”的范畴,厚葬意味着孝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入土为安、厚葬等思想,要在短期内改变非常困难。有网民表示,不立碑、不留名的生态安葬方式让一些亲属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海葬则祭扫无处可寻,薄葬长辈怕被亲朋好友指责为不孝。
  ──优质生态安葬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网民“相信爱”认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公墓无法提供生态安葬服务,选择生态安葬需要去外地,影响了生态安葬的意愿。乔宽元等殡葬专家认为,一些地方的公益性公墓仅仅是骨灰埋葬地,环境堪忧,文化内涵缺失,对老百姓缺乏吸引力,使得老百姓宁愿选择经营性墓地或者散埋乱葬。沿海某地一位民政干部告诉记者,当地的骨灰撒海活动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人文关怀不够,比如受制于经费,逝者亲属不能陪同出海,海葬只能由工作人员代劳。
  ──部分商家不当引导亟待加强监管。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殡葬中介利用逝者家属尚处在悲伤中,趁机推销丧葬用品和墓地,并承诺一条龙服务,极力引导逝者家属选择传统殡葬。有的中介以选择墓地要看风水为由,向逝者家属推销“风水好”的高价墓地。“不法中介往往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流动性,打击难度较大。”南宁市殡仪馆党委书记覃忠武说。

多方发力促生态安葬成主流
  2018年1月,民政部等16个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提出到2020年,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50%以上。要让生态安葬成为殡葬主流,业内人士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持续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刘建民等认为,要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殡葬的氛围,让民众认识到很多传统殡葬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倡长辈在世时多尽孝道、丧葬时一切从俭,摈弃不文明的殡葬形式和攀比之风。“应注重引导亲属进行逝者悼念,如参加遗体告别会,不仅是简单鞠三个躬,更应在告别会中体会逝者人生文化的世代传承,对于之后的遗体处理,建议可以尽量简化。”覃忠武说。
  二是加大优质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力度,增加生态安葬奖补。乔宽元认为,墓地是一种传承逝者人生文化的特殊文化设施,公益性墓地尤其是生态安葬墓地要体现天人合一、慎终追远的中华传统文化,达到保存逝者人生文化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生态安葬的吸引力。网民“你在我看不见的蔚蓝”说:“在殡葬改革时,希望把文化传承也考虑到,如在公墓附近建孝道园、祠堂,把逝者的生平事迹放进去。”还有殡葬从业者建议,地方政府可增加财政投入,适当提高生态安葬的奖补标准,保障生态安葬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
  三是对殡葬行业中存在的不正当引导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专家建议发挥殡仪馆在殡葬改革中的龙头作用,打通殡和葬的关系,主动引导群众选择生态安葬方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sunsu888 发表于: 2019-4-2 16:38:00|只看该作者

“墓不见墓”,浙江杭州推节地生态安葬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墓不见墓”,浙江杭州推节地生态安葬

  新华社杭州4月2日电(记者:唐弢、俞菀)临近清明,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树木青翠,郁郁葱葱,而隐匿于一排排树木之中的,是一片节地生态安葬墓地。
  近年来,浙江各地加大丧葬礼俗改革力度,倡导节地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殡葬理念。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浙江杭州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新型的节地安葬方式,“树葬”便是其中之一。
  杭州如意陵园负责人表示,该葬式巧妙运用园区地形和丰富的树木资源,因地制宜,将墓位隐匿于山间树木中,达到“是墓却不见墓”的效果。
  如今,节地生态安葬已经成为杭州市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径。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公墓最大的特点是节约土地,而且和传统墓地相比,绿化更好。据了解,未来生态墓园的建设,还将更多地考量提升单位面积的绿色含量、记忆含量,不断促进大众对节地生态葬的了解和接受。
  据悉,目前杭州市已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按照“适度控制发展传统葬式公墓,有山地区发展生态墓地,平原地区发展骨灰存放设施”的原则,合理布局公墓设施,持续加大现有墓地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升公墓建设管理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0:4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