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4-11-27 07:47: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4年王德华:有人刻意热捧“新清明上河图”

 [复制链接]
  王德华
  “新清明上河图”近来在网上广为传播,它用“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等剧情,取代了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集市。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新清明上河图”或许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这种创作手法不值得推崇。
  对这种凸显社会阴暗的非主流艺术创作,我们可以持包容心态,因为社会主义文艺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毕竟现在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艺术创作可以有多元的视角与表达。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每个创作者都有权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然而,现在一些人对这幅画满是赞美之词,当然他们并不在意“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水平,更关注的却是这幅画题材所表现的社会阴暗面,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电老虎,水老虎呢”、“应画上贪官出逃的景象”,“缺少喜迎油价上涨的场景”等等留言充斥着网络。连境外敌对势力也借此炒作,称“当年的清明上河图是表现当年的繁荣市井景象”,而“新的清明上河图”在表达一个“更真实的中国”。大部分人是正常闹骚式的调侃,但不能排除有人在刻意吹捧“清明上河图”。
  “新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现实的某些阴暗面,尽管是为了警醒世人,但是这些阴暗面在网上被放大,被某些人借此攻击我们的国家、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早已背离作者本意。如今,多数主流的声音也不赞成艺术作品用这种手法哗众取宠。艺术作品在选取题材时也应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如果都以曝光阴暗为卖点,文艺作品充盈的都是负能量,对社会百害而无一利。
  “新清明上河图”并不能反映当下真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农民如今种地不仅不交税还补钱。看待当今的中国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如,看中国高铁,不是看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先进、里程最长的高铁,而只看到“7·23”动车事故。中国既有欣欣向荣的一面,也存在诸多社会问题。但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别让一些非主流的作品占据了市场,而应该让后人看到更真实的、充满正能量的“新清明上河图”。

▲ (作者是网络舆情分析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远方的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远方的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人民日报评官员违规突击提拔:注定埋下定时炸弹 南京98部门将接受市民打分 首引第三方机构评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23:50,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