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72|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何晓 发表于: 2005-8-6 22:06: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张承志老师的一篇散文

 [复制链接]
红军渡
日期:2005-05-13 作者:张承志 源自:文汇报
在去古城阆中的途中,谁想到会耽搁那么久呢? 到了阆中巴巴寺大门口的时候,苦等的朋友,疲惫的脸上已经染着暮色。而无论是在那个地点留连时、或者就在此刻,我又一阵阵为那时的匆忙离开,感到心里涌漾的憾意。 那个地点就是红军渡。 红四方面军从那儿誓师,踏上了他们悲剧的历程。流到川北的苍溪,这条江已浑然有了江水的气势。不像它少年的白龙江时代,任我们一群中学生唱着歌,赤脚跳进结冰的碧水,扬珠溅玉,来回地嬉笑涉渡。 我对革命史的了解,不知为什么总与红四方面军古怪地纠缠着。十八岁我就模仿过他们的长征,徒步走完了腊子口前的五六百里路。成年后我又到过祁连县的黄番寺,那里是他们覆灭的地点。半生里我见过数不清的流落红军,他们都是四方面军的,我听过他们操着四川口音,说起自己的家乡巴县或巴山。 我不知道他们就是从这个渡口,走进了他们的光荣和苦难。 江水静静地淌着,流到这里它就叫做嘉陵江了。我忆着它的上游,白龙江碧绿如蓝,翻腾着雪白的浪。在上游它扭曲挣扎,大抵是从藏区向东冲泻;而在这一带它笔直南下,宽阔水面挡着红军的出路。 红军渡,就是造反者冲出不容异端的川东北,向西疆,向白党鞭长莫及的边境谋生存的突破口。那里连绵着甘孜阿坝,那里是天高皇帝远的藏民牧场,白狗子棒老二不仅枪旧兵少,连文化都是稀薄的。 我猜鱼死网破的战斗一定打得干脆。果然,红军不但一步就跨过了这道汩汩浅流,而且转瞬间又突破了天险剑门,进入了──他们一直都没有突破隔膜的少数民族地带。 四川的油菜花正值满开。沿河的坡地上,鲜黄的花田一块块浓涂厚抹,使我算着祁连或者黑河的花期。几天前在都江堰刚见过它,今天它又在川北满开。我心里暗想着青海门源,大通河畔的油菜花节,是七月十日。 我们快跑着,只想草草一瞥。但是第一块碑石就把我的脚拖住了。糙砺的花岗岩上,摆开一排排凿刻的字。它猛地攫住了我,我感到身心都在震撼:──不准英日军舰来川! ──硬要把刘湘邓锡候杨森等棒老二消灭得一干二净穷人才得安生! ──共产党是为穷人找饭吃的政党!…… 心里突然升起造反的快感,一种入伙的冲动裹挟了我。那字迹逼真、粗野、明快,它们以逼人的迫力,一霎间便俘虏了我。哪怕同一瞬间里我也在紧张思索着河州、腊子、张掖、和祁连黄番寺,哪怕我深知他们在藏区回区的碰壁。哪怕我花了很多年才懂了,打土豪扩红的一套在那里不能奏效。但是我不由分说还是倒向了他们,我不愿压抑满心的喜爱。 群碑之中,簇拥着一座雕塑。我以为它可以和大师之作媲美:它是一座山崖,岩石上凿出一个丈高的“红”字,碑下凸雕起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八角帽。我敢说这是四川数一数二的优秀雕塑,唯有鲜红蜀锦从高空一泻而下的《天机》,才能与它媲美。掩饰着激动,我们紧靠着岩石八角帽合影。虽然无法摘下翻看,但我知道它的石头里子上,有一排“志勇坚定,不胜不休”的字样。 然后是大军南下行,然后是二进水草地,分裂者身败名破,流落者尝尽辛酸。最后他们在遥远的祁连山失败了,十万雄师只剩下残众四百,留下家乡的巴山巴水,空抱惆怅! 那以后,想要忘记他们的人尽数忘记了,没有忘记的人也缄口沉默。但他们没有离去,他们如一群革命的厉鬼,幽灵徘徊,暗带着一股潜伏的美。 眺望苍溪的四野,鲜黄的油菜花总使我联想祁连。比起他们远投的大西北,这儿不算贫瘠,也不能说富裕。黑瓦小屋搭在峭壁的边缘,鼓荡的山峦黄绿斑驳,农家的油菜田一小块一小块的,贴在陡峭的山坡上。大巴山──对于我,这是个新鲜的名字。 巴巴寺方面不断打来电话催促。我们一边疾走,一边回首顾盼。最后吸引我的又是一条石刻的标语,它嵌在涂红的粗砖壁上,石头被染得微红,镂刻的一行字里,最后的一个红字缺了半边。它粗悍又单纯,似一方炫目的烈火。我的腿被牢牢拖住,心里猛地掠过破坏的欲望。我只想随着扯开喉咙,振臂怒吼:──红四方面军万岁! 积累了三十多年,鞋上粘遍了沿线的土。在我的长征观察中,已能数出天险的腊子、藏民的麻牙、回民的会宁、败灭的祁连。直至到了这里,他们出发的渡口,我才意识到了:这一支红军的美感。 我惊异地盯着自己。你是怎么了?你不是……但我不愿约束迸放的情感。我留意一丝,观察着自己。你是在──为他们的厄运感到不平呢,还是被他们的悲剧吸引?满眼充斥着油菜花,还有南流的江水。反叛和升华的感觉,使我莫名地快乐。 踏着山坡的青草,我朝停车场跑去。 我的心里,回荡着异样的激动。红和绿其实是和谐的,都是为了反抗奴隶的苟活。 车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阆中的郊外。 跑进巴巴寺,迎头碰上了一群河州东乡的农民。 这儿是嘎德忍耶的一座坟,据说埋着一位阿拉伯的先贤。东乡的口语在四周响着,来上坟的河州人正在忙着宰牛。这是我惯见的场面,问答间,我已经换了另一套术语。看坟人是个年轻小阿訇,他领我穿过人群去洗净,然后走进了他们的拱北。 墓室里肃穆无限,我的心也宁静了。随着悠扬的诵经声,我想长眠的人一定得到了安慰。当我和那个河州小阿訇举起双掌为亡人祈愿时,我的心里,同时想着先贤和红军。 2005年4月四川归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何晓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何晓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何晓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女孩当街“裸讨” 让谁蒙羞? 再试贴一张荷花
2# 四姑娘山
 韦建生 发表于: 2005-8-6 22:27:2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谢谢晓晓转帖!

不了解红四方面军溃败的过程,只知道张国涛晚景凄凉客死他乡。

揣摩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5-8-6 22:32:53|只看该作者
谢谢韦斑竹看了很多次这篇文章了,每一次都感动。看完全文,再回头看开篇,“在去古城阆中的途中,谁想到会耽搁那么久呢?”这话里的话真是太多了──是从世俗走向灵性的途中、是从纷繁走向清净的途中……那途中是很长的,老师走拢了,我们能在什么时候走拢呢?又仿佛我是说不出自己的真切感受的。只是充满敬仰地一读再读。
4# 金佛山
 栈道 发表于: 2005-8-8 10:36:45|只看该作者
张承志老师的《红军渡》意境深远,有如历史之剑刺人心脏,言简意赅,惊心动魄!

  红军的历史悲壮、惨烈,是非功过很有研究的价值,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富矿。

  乔良的《灵旗》,阿来的《永远的嘎洛》……都是优秀之作。

  学习了──《红军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5-8-8 18:31:29|只看该作者
论坛里有熟悉王敦贤老师的吗?麻烦请将此文转给他。非常感谢。

他的邮箱爆了,发不进去。
6# 青城山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5-8-9 23:53:18|只看该作者
我们一生中要经过多少让我们心潮澎湃的渡口?我们可曾有自己正奔去的寺庙?当我们沉浸在一种情感中的时候,是不是幸运地也有一个空间能容忍我们不被打扰地思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5-8-9 23:53:40|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何晓在2005-8-8 18:31:29的发言:
论坛里有熟悉王敦贤老师的吗?麻烦请将此文转给他。非常感谢。

他的邮箱爆了,发不进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0 08:29,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