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92|回复: 0

[纪实·新闻《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版出版

 [复制链接]
《这个世界会好吗?》(增订本)梁漱溟【美】艾恺 著 定价:45.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8月刊行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在写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后,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于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的访谈记录。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还谈及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的交往经历,并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该书初版于2006年出版,曾荣获“2006年十大好书”奖项,2011年再版,两版均多次加印。2015年8月,艾恺教授因此书荣获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此次新版为全新增订版,不仅订正错讹,还增加了艾恺教授为新版所作的序言,并增补了若干珍贵插图和注释。8月29日,艾恺教授还来到三联韬奋书店,与读者分享关于梁漱溟先生的精彩故事。

亦儒亦佛 表里如一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年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艾恺的序言中提到,访谈的头两三天里,梁漱溟多次提到佛家思想,这令艾恺大为不解,一个人怎么可以既是佛家又是儒家?后来才悟到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质。梁漱溟的佛家情怀使他能够超脱于世,一生始终怀持一种悲愿。这种悲愿既是佛家的,又是儒家的,这个“悲”是“慈悲”的“悲”,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超脱。正是佛家超脱生死的悲悯,赋予他的生命哲学以道德勇气,而落实为儒者的践履。
  艾恺教授在1980年访谈之后,曾这样评价:“与他谈话之后,我发现梁先生表里如一,他的文章诚实地反映出他的观感,未曾因为要顺应时局而掩饰真心,所以我透过文字所见到的梁先生,与我后来实际上对谈的梁先生,是一致的。是以我虽无缘在书成前见到他,但透过他的文章,我仍然深刻地认识到梁先生的真实的性格与想法。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且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 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他更接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费孝通先生曾写道,“我正是从梁先生的做学问和他的为人中,看到了一个思想家之所以成为思想家的缘由。他的思想永远是活的,从不僵化;他可以包容各种学科,各科学说,从前人用心思得到的结果中提出新问题,进行新思考,产生新的学问。……对梁先生的治学、为人,是一直抱着爱慕心情的。我认识到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畅谈民国风云 自述行止交游
  该书很大一部分篇幅是梁漱溟点评现代史上与自己有直接交往的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还有胡适、蒋介石、陈诚、吴稚晖、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韩复榘、辜鸿铭、张东荪、张君劢等,还有与他一起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朋友如晏阳初、王鸿一、梁仲华等。这些点评多数没有掩饰和修饰的痕迹。
  谈到与毛泽定的交往,梁漱溟回忆两人1918年在北京大学时就相识了。但那时只是点头之交。二十年后,梁漱溟到延安,在十六天里与毛泽东有过八次交谈,有两次是通宵达旦。他回忆说“彼此交谈都很有兴趣”。1950年梁漱溟到北京,毛泽东提出要梁漱溟参加政府,梁漱溟未同意。梁漱溟说:“他想拉我拉近一点,可我不想靠近。”尽管不太高兴,毛泽东仍时常派车接梁漱溟到中南海聊天,有时候还留他吃便饭。但自从1953年9月那次激烈的冲突之后,两个人的私人关系就中断了。那以后,在公开场合见面时,毛泽东只是匆匆地与梁漱溟握一下手,说一两句话,“没有请到家里来坐下来谈话”。梁漱溟在本书中多次评价毛泽东很了不起,认为“最伟大的中国人物恐怕还是毛泽东。”“毛泽东没有任何凭借,不五六岁还在韶山乡里种地,居然创造了一个新中国,是真正的雄才大略。”
  对于蒋介石其人,梁漱溟认为,蒋介石这个人基本的问题是太自私,不信任人,而且从来说话都不算话。他自以为怎样最得计,其实是弄得众叛亲离。艾恺问:“您觉得蒋介石对中国,对中国革命有没有什么贡献呢?”梁漱溟回答说:“他最大的贡献哪(笑),最大的贡献是造成了共产党的成功。”
  梁漱溟还回忆了跟当时一些军阀的交往,这些军阀不仅请知识分子和学者到军队里传播知识,还请他们当顾问,尊为座上客,礼遇有加,并且尽力支持他们的事业。1924年,驻扎在北京南苑的冯玉祥托人请梁漱溟为其军队作演讲,共讲了五次。每次,冯都到场陪着听。被冯请去做讲演的人很多,其中有著名的军事学家蒋方震。冯玉祥给他的军官每人发一个小本子,记载蒋方震的语录,上书“蒋方震曰”,有三五句,让军官们牢记。冯玉祥自己也注重文化学习,曾请两位老先生(其中一位在清朝做过巡抚)给他讲《左传》。冯玉祥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也支持陶行知的教育事业。阎锡山也曾请梁漱溟去山西作讲演,讲了一个月。1930年,阎锡山聘请梁漱溟为高级顾问,月薪500元。因阎锡山未采纳其关于裁军和停止内战的建议,梁漱溟辞去顾问的职务。
  书中还有不少对学界名人的评价。梁漱溟看重人品和道德,对于有盛名的大学者,梁漱溟多从人品这一方面来评价。梁漱溟多次说他佩服梁启超,喜欢梁启超。梁启超作为一个老前辈,一位名人,却毫无架子,十分虚心。他比梁漱溟年长二十岁,因对佛学感兴趣,知道梁漱溟对佛学有研究,居然亲自到梁漱溟家中去讨论。后来两人经常往来。同时,梁漱溟多次说到他很不喜欢康有为。梁漱溟披露了两件事:一件是,康有为在陕西西安的卧龙寺参观时,将寺中多卷珍贵的古版佛经装到他的骡车上试图盗走,后被人发现并追回。还有一次,康有为向一个银行家余凡澄“借”一幅十分名贵的字画,试图据为己有;余凡澄多次讨要不得,便不得不派许多人到康家强行索回。
  再比如谈到冯友兰,梁漱溟说:“他好像是儒家,好像是发挥中国传统思想,好像是这样,可其实呢,他的为人是老庄的吧,老子一派,他是有点‘玩世不恭’。”同样的还有对“二张”(张君劢和张东荪)的评价,他说“张君劢这个人很忠厚老实,可是张东荪呢,很巧,乃至油滑,最后几乎闯祸。”
  梁漱溟曾经一度很佩服章士钊,说他对章写的讨论中国如何学习外国政治的文章都很爱读。可是在结识章士钊后,即对他感到十分失望,因为发现章“生活很腐烂──吃鸦 片、赌博、赌钱、嫖妓女,娶姨太、娶妾,一个、两个、三个,我很失望,我很不喜欢”。
  梁漱溟盛赞教育家陶行知的人品,说:“陶先生这个人好得很啊,好得很,了不起。”梁漱溟说,一般留洋的学生都是西装革履,而陶行知却穿农民的衣服,穿草鞋,在农村带领一帮人,自己盖房子,创办学校,实行平民教育,“在留洋学生中没有看见那样的人”。

“我不是学问家而是实干家”
  1985年1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书院和中国文化讲习班上,梁漱溟说,“儒学,孔门之学也,躬身修己之学也”。他认为,儒学不是讲出来的知识系统,而是身体力行的学问。他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和人对自身的问题。三者先后成为人生的主要问题,而一旦求得基本的解决之后,人类生活的主要问题便势必由前一个转为下一个。
  梁漱溟在年轻时的确有若干次转向,最早赞成改良,后来拥护革命,再到认为通过立宪可以改造中国。当其十六七岁之际,尚在中学读书,就常到议会去旁听辩论。最后,他觉得,面对“救国建国”这一根本任务,经由上层入手无法建设新中国,相反,须从下层开始,通过乡村建设、民众教育来营造社会,同时并进而建构国家,将“老中国”慢慢蜕变为“新中国”。
  1980年代末期,梁漱溟去世后,费孝通曾经作文纪念,感喟梁漱溟一辈子没有受过正规的学院教育,全部是围绕着问题在打转用心。中国有什么问题,他就思考什么问题,他觉得中国存在着什么问题,就在什么问题上用心思。中国的情况本身比较复杂,有的地方可能需要改良,有的地方需要民主,所以梁漱溟的思想也呈现出一个非常复杂的面相。其思其虑,千变万转,总有规律在,绝非心猿意马地乱转一气,亦非仅仅个人意气的无拘表现。纵贯一生,他的态度的确有很大的转变,而他的转变全是围绕着“中国问题”的形势来展开。
  在本书中,梁漱溟也夫子自道:“我常说自己,有两个问题占据了我的头脑。两个问题,一个呢,现实问题,现实中国的问题,因为中国赶上一种国家的危难,社会的问题很严重。这个现实的问题刺激我,这个问题占据我的脑筋。……还有一个问题是一个超过现实的、也是人生问题,对人生的怀疑烦闷──对人生不明白,怀疑它,有烦闷……两个问题不一样,一个就让我为社会、为国事奔走,一个又让离开。
  艾恺问到他一辈子最大的失望是什么?梁漱溟回答,没有失望,“因为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1987年,梁漱溟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位曾经想出世,晚年仍视佛学为思想根本之一的儒者肯定了自己行动的一生:“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的。”
  我正是从梁先生的做学问和他的为人中,看到了一个思想家之所以成为思想家的缘由。他的思想永远是活的,从不僵化;他可以包容各种学科,各科学说,从前人用心思得到的结果中提出新问题,进行新思考,产生新的学问。我对梁先生的治学、为人,是一直抱着爱慕心情的。我认识到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费孝通
  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且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 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他更接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艾恺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本)
  梁漱溟【美】艾恺 著 定价:45.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8月刊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证监会等4部委: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 外媒:台北计划发售日本色情明星主题交通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0 21:15,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