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2|回复: 0

[纪实·新闻甘肃景泰:特色产业搭台 唱响村民致富曲

 [复制链接]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甘肃景泰:特色产业搭台 唱响村民致富曲

  (记者:王小英)甘草、生猪养殖、温室大棚、红枣……进入11月,甘肃省景泰县的多个特色产业进入丰收期。
  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在带动脱贫增收后,特色产业继续发展壮大。
  甘草打头阵“养地”又致富
  过去40天,赵邦云天天在田间地头忙碌。
  从9月25日开始,生长了三年的甘草正式进入收获期。“我们第一次尝试种甘草,去年只收获了400亩,因为价格和甘草大小不满意,又等了一年,”景泰县上沙沃镇白墩子村经济合作社法人赵邦云说。
当地农户正在捡拾刚刚挖出来的甘草
  虽然是第一次种,但赵邦云对销售并不发愁。
  三年前,白墩子村党支部带头,建立村经济合作社,流转耕地2300亩进行集约化种植,并与甘肃一家公司签订了甘草订单保障,打造了白墩子村甘草种植产业园,辐射带动了全镇10个村、18个种植专业合作社。
  刚刚挖出来的甘草直接被该公司现场收购,赵邦云说,今年一亩地的甘草产量约2吨,每吨3700元,算下来一亩地收入7400元,除去种植、人工等费用,每亩地纯收入3000元左右,受益远超过去传统作物种植。
  据了解,2019年,当地开挖甘草400亩,白墩子村集体毛收入137万元,村集体净获利10万元。2020年,开挖甘草1900亩,其中村集体开挖1200亩,村集体预计增加收入150万至200万。
  当地农户作为土地入股、劳务服务和效益分红的主体,多方获益保障增收。农户土地入股除每年每亩600元分红外,盈利部分的40%按照入股面积进行效益分红,同时,农户还可以就近务工,获得工资收入。
  因为甘草根部的固氮作用,种植过甘草后,土壤肥力还能增加,赵邦云说,按照初步计划,明年他们将种植500亩西红柿、500亩甘草、700亩青贮玉米。
  “枣”发展“枣”致富 带来甜蜜事业
  白墩子村四十公里外的景泰县五佛乡车木峡村,黄河从此蜿蜒而过。在这里,56岁的吕军邦也正忙着发展自己的“甜蜜”事业──红枣产业。
  车木峡盛产的红枣远近出名,但一直是自产自销,因为地处峡谷交通不便,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地红枣“有名无市”。
  十多年前,吕军邦辞去县城的销售工作,回家开始种枣树。2010年,他成立了景泰军邦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改变了当地红枣“有名无市”的现状。
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分拣红枣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百姓都积极加入枣树种植队伍。52岁的村民高国红说,自从有了合作社,每年自家枣树产的枣都会出售给合作社,同时她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每月有2000多块钱收入。
  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合作社枣园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优质红枣200万公斤,建成红枣加工厂2400平方米,烘干房3座,主要产品有大枣、香枣、酒枣、枣加核桃等。吕军邦还请教技术专家,对红枣品种进行改良,增加了新品种骏枣,生长周期更长,个头更大。
吕军邦介绍改良后的新品种骏枣
  2015年合作社创办的“枣峡”商标荣获“甘肃省著名商品”称号,产品销往甘肃、青海等地。
  干销售出身的吕军邦深知打开市场的重要性,他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印在产品包装台上,以便及时接收顾客的反馈。
  2019年,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吕军邦通过消费扶贫,与天津华喜汇通签订购销协议,打开了天津市场。仅2019年6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150万元,纯利润达到16万元。
合作社目前的栆类产品种类丰富
  考虑到红枣产量越来越大,今年吕军邦开始修建冷库,以便更好地保存红枣。他还计划引导村民继续嫁接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丰富产品种类,研发更多枣类产品,延伸红枣产业链条。
  一村一产业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在甘肃省景泰县,像白墩子村和车木峡村一样,多地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漫水滩乡东坝村温室大棚中的香菇
  景泰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和水产、猪禽、特色养殖(黑毛驴和奶骆驼)、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销售、旅游产业为主的“6+6”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及两项补充意见,目前,60个贫困村均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产业,户均增收3620元。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当地还发展了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作坊、小买卖等“五小”产业,涉及217户贫困户,落实扶持资金35.34万元。
  另一方面,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运行较为规范的合作社1430家,并与龙头企业对接,引进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其中,牧原集团在当地投资建设三个生猪产业化项目,其中一场将在今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预计年出栏10万头生猪。
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新建村的生猪产业化项目
  继2018年底实现整县脱贫后,景泰县继续发力特色增收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推广订单式产业模式,让特色产业发展走得又稳又好,巩固了当地脱贫成果,保证百姓继续过好日子。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健哥纯爷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健哥纯爷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健哥纯爷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健哥纯爷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健哥纯爷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健哥纯爷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玩火者必自焚!” 中国奏响与世界交融发展新乐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9:11,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