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奥燕 发表于: 2015-9-25 07:31: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北京的石渠宝笈台北的范宽

 [复制链接]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孙行之
  书画历来被认为是“国之重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翡翠玉白菜、五花肉型石虽然名声最大,但真正被馆内专家认定为“镇馆之宝”的,是3件古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溪山行旅图》是传世范宽作品中最受重视的真迹。这幅巨碑式山水画作被后世画家视为北宋山水的典范作品之一,为世人取法、追摹。以至于很多画家即便从未见过范宽真迹,却不断用笔墨寻访心中的“范宽”。可以说,范宽之后的一千年,虽然绘画作品生出种种变貌,其余绪始终萦绕在画家笔下。
  在故宫博物院90岁生日前,台北故宫策划的“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即以北宋至民国的45件画作讲述了这一文脉传承的过程。展出的作品或是传为范宽之作,或是后人托于范宽名下的致敬之作,抑或是被专家认为取法范宽之作。展览由《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的传续”、“范宽的传承作品”和“范宽画风的影响”四部分构成。策划的切入点很小,背后的研究却重学术,显得系统而深入。
  展览后半程,《溪山行旅图》已撤,这幅经典之作进入三年半的休眠期,现场的高清印刷展板展示着其传说中的山顶密林、雨点皴以及落款。传为范宽的《行旅图》《临流独坐图》《秋景山水》等名作依然还在展览。除此之外,萧照、文征明、董其昌、王原祁等名家的追摹之作也在各个部分中呈现。一位大画家与他的追随者们,如一座高山周围的群峰。
  被大陆游客淹没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毛公鼎、翡翠玉白菜、清宫旧藏工艺品展柜前人头攒动。相比之下,范宽大展的场面则冷清得多。这景象还真有些契合《溪山行旅图》中描绘的景象:巍巍高山之中,唯有寥寥数人安然穿行其间,气氛宁静而悠长。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清明上河图》的号召力,9月开始的“石渠宝笈”特展带来了空前的大客流。在院长单霁翔的努力下,跑步进宫的状况虽然不见了,但仍需要排五六个小时队。节日期间,武英殿外的长龙也许还可能更长。
  相比台北故宫小切口、大纵深的策展思路,“石渠宝笈”直接铺陈皇家收藏的最著名书画,其理念着眼于“盛大”,能够吸引那么多人也应在意料之中了。不过,除了武英殿内展出的传世名画之外。延禧宫的展示则显得更有针对性,策展人希望展现这一著录本身的各个侧面:如编纂过程、编纂体例、保管地点等。
  “石渠宝笈”的展品说明制作令人称道。几乎每一件书画边都有展牌,用手机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后,能听到专家对画作的详细解说。展牌也做得用心,详细标注画作的释文,并讲述其年代背景、艺术特征以及学术辨伪,其中不乏新近的研究成果。相较而言,台北故宫的展牌似乎显得简单了,很多被学术界认为是“传为某人”或“仿某人”的作品都被直接注以“某人”之作,有误导观众之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股市巨震后 对冲基金大佬们怎么突围? 广东拟规定寄快递应出示身份证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9:19,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