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32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11-11-23 20:05:0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景区·旅游内江威远五堡墩风景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新闻网

近年来,威远县旅游局组织人员对县境内的穹窿古砦遗址进行了一次资源调查,在历时两个多月艰苦细致的调查过程中,调查小组顶烈日,登古砦,上荒山,披荆斩棘,跋山涉水,逐砦调查,走遍了分布在山区10个乡镇的每一座古砦、寺庙和旅游资源景点,对穹窿古砦的分布现状进行了详细记录,拍摄了几千张有关古砦和穹窿地貌的图片。

为今后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好威远的旅游资源留下了较为详实的图文资料。通过这次资源调查,使我们对县境内的古砦遗址和穹窿地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总体印象是古砦资源丰富,景观神奇独特,历史文化厚重。归纳起来,威远穹窿古砦遗址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遗址保存较好。古砦遗址主要分布在县内山区10个镇,面积642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具有穹窿地貌特点的方山台地300余座,有历史记载的古砦70余处。

通过这次实地调查,基本查明现存的古砦遗址有越溪高顶砦、凤凰砦、余家砦、人和砦、仁荣砦、牛头砦、清风砦、俩母山;两河向家砦、雷家砦、仁和砦、四六砦,天堡砦、宜兴砦、仙鹅砦;连界中心砦,登云砦、人合砦、平安砦、白牛砦、五堡墩、汪家墩、硃笔山、高峰寺;碗厂凤凰砦、笔架砦、天堡砦、人砦;观音滩凤凰砦、怀安砦、岩峰山、云台寺;镇西杨家砦、寨子岩、大老君山;新场天宝砦;庆卫铧头砦;小河胡家砦;山王李砦等大小古砦近40处。上述古砦的砦门、砦墙、石梯等主要设施基本完好,有的仅存砦门、砦墙,有的只有砦门与石梯。

其中保存完好度相对较好的有越溪镇余家砦、人和砦,连界镇五堡墩大墩子等古砦遗址,其次是连界的汪家墩,中心砦,硃笔山,碗厂镇的人砦,越溪镇的仁荣寨等。砦名石刻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仁荣寨,人和砦,登云砦,清平砦、仙鹅砦,硃笔山,杨家砦天堡亭等。古砦石刻保存较好的有天宝亭石刻,大老君山摩崖佛像和文字石刻以及向家砦《清平砦记》石刻等。

因为古砦具有穹窿地貌的山形特点,所以也叫穹窿古砦。另外,其他镇也有古寨遗址,如向义镇的八姑砦,东联镇的六合砦等,只是未列入本次调查的范围。

   二是建砦历史悠久。威远古砦起源于唐、宋时期,形成于南宋末年,明、清时期一度重新修缮利用。

“唐宋时期,威远县隶属荣州。荣州于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升为绍熙府,理宗端平元年(1234)元军(即蒙古军)攻蜀,端平三年(1236)绍熙府治迁鸿鹤镇(今自贡自流井鸿鹤坝),理宗宝佑六年(1258)绍熙府废(元军将领纽璘于宝佑六年破简州、资州,绍熙府亦破而废)。理宗淳佑二年(1242),时任兵部侍郎的余玠出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负责四川防务,提出“兵民共建,耕战结合,设险以制骑”的防御策略,筑钓鱼(合川)、神臂(合江)、青居(南充)、大获(苍溪)、云顶(金堂)三龟九顶紫云(乐山)等城寨堡,依山为垒,据险设防,修筑寨堡,建立并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山城防御体系,后称余阶防御体系。”

威远高顶砦、向家砦、雷家砦、越溪凤凰砦等抗蒙遗址便是在南宋后期逐步形成。在镇西大老君山崖石壁上至今还留存有《绍熙判府曹公老君山保守记》碑文石刻标题,只可惜风化严重,碑文内容已无法辨认。高顶砦海拔763米,气势雄伟壮观,修筑历史悠久。砦门墙高9米,宽12米,砦门高3米,宽2米,深7米,砦墙两边砌条石于悬崖绝壁之上,砦门、砦墙保存基本完整。在砦门一侧的石壁上,有“古高顶寨”石刻和清咸丰(1851-1861)年间维修建造的石刻碑记。进入高顶砦大砦门前行数十米有一石窟佛龛,据专家考证,佛龛中的石刻佛像应出自唐代。

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两河镇向家砦围子湾还发现有四座宋代古墓,占地1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其墓柱、墓室属石质仿木结构,内有浅刻浮雕侍女图、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保存较为完好。从目前保留的古砦名称和年代记载看,大部分古砦是在明末至清咸丰年间对古砦进行了维修重建。清光绪以前,威远古砦名称石刻大多采用此石“砦”,较为生动地记述了这些古砦采用石头修筑的特点,以此区别于用木头搭建的寨子。

据史料记载,分布于威远境内的穹窿古砦遗址群,在清朝以前主要分属于威远和仁寿两个行政区管辖。2009年11月,省文物局专家组实地考察后认为:“威远穹隆古寨群是一处起源于唐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的古代军事遗址群,该山寨群文物点集中、规模宏大、雄伟多变,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威远穹隆古寨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清咸丰、同治年间,四川民间以红灯教之名传行灯花教,与清军展开武装对抗,终于酿成以红灯教为主力的全川义和团起义,其中著名首领是红灯女杰廖观音。廖观音成都青白江人,自称观音转世,人称廖观音,从者很多。她于1901年在新都起义,大败清军于龙潭寺,烧教堂、反洋教。1902年曾攻破成都清军前锋,进入市区,震惊全川。红灯教义军后被清军围剿追杀,廖观音带领残部人马逃至威远境内山区密林深处,凭借着山势险峻、易守难攻的高顶砦据守半年有余,终因弹尽粮绝被官军全歼,尸横遍野,血染山砦。廖观音也被官军捉拿归案后带回成都斩首杀害,就义时年仅19岁。注○3

三是依山踞险建砦。“荣威穹窿地质地貌东西长68公里,南北宽24公里,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其间峡谷深切,岩石裸露,崖悬壁绝,深宽为3:1,如鬼斧神工所为;方山突兀,边垂壁绝,顶平地沃,植被茂密,林木葱茏,方山台地高出沟谷300—500米,似天铸地造所成;构造型的天坑,上大下小,一落千尺,如陨石撞击之迹。”

穹窿古砦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山形,修建在地势险要,四周悬崖峭壁,山形独立的高山台地之上,平均海拔高度为680余米,因此形成的规模和面积大小不等。大型的山砦面积达几千亩,如两河向家砦占地面积达7000亩;越溪高顶砦,两河雷家砦,连界登云砦,观音滩凤凰砦和越溪凤凰砦等占地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大中型古砦顶部地势较为平缓,土地肥沃,水源足够,适合农耕畜牧。居住在山寨的村民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平时农耕生产,战时操演练兵。四周悬崖峭壁,自然条件优越。中小山寨一般为几百至上千亩面积不等,平时有部分村民留守居住,人们在山下耕种,一遇战事就上山坚守备战。

山寨之间遥相呼应,形成了攻守完备的防御工事。部分小型山砦则只有几亩至几十亩不等,如观音滩怀安砦,岩峰山,云台寺,碗厂凤凰砦,笔架砦,连界硃笔山、汪家墩、五堡墩等,这类古砦虽然面积不宽,然而同样地势险要,设施完善,在非常时期应急容纳几十甚至几百人应无大碍。有的古砦四周悬崖绝壁,砦门、砦墙等设施齐全,具有明显的山砦特点,但名称却不叫砦,如五堡墩、汪家墩、岩峰山、硃笔山、俩母山、大老君山、云台寺、高峰寺、寨子岩等。

古砦的基础设施包括砦门、砦墙、石梯、房舍、水池等,建砦时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条石安砌修筑而成。但也有例外,如新场的天保砦在修建时,砦门采用条石,石梯就地开凿,砦墙则是用当地村民过去建房时广泛使用的石灰石,当地人叫片石的材料建成。修建砦墙时,把这种不规则的片石进行巧妙垒砌,再用石灰、黄泥、麻精加适量米浆等作为粘合材料。用这种方式修建的砦墙其外观形状和一般条石砦墙稍有差别外,实际用途确毫不逊色。新场天保砦墙除在文化大革命中遭人为破坏的外,保留部分数百年历经风雨至今安然无恙,蜿蜒矗立在砦周边的悬崖峭壁之上,成为威远穹窿古砦遗址寨墙建筑风格上的又一道景观。

   四是古砦设施牢固。穹窿地貌性质的高山台地山岩石质大多为黄砂岩和青砂岩,而不是卡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相对独立的古砦凭借着山高林密和地势险要的特点,在上山道路的必经之地就地取材,用长方形条石依山据险修筑起牢固的砦门、砦墙、关口和石梯,设计巧妙,做工精细。拾级而上的石梯和古砦门紧密相连,是进入山寨的惟一通道。石梯有的是用条石在山路上依次连续铺就,有的是在陡峭的岩石上迂回曲折直接开凿而成。石梯宽度一般在0.6-1.2米之间不等。

接近山寨处,设有寨门守护,每一道石梯连接一道寨门,而寨门又大多建在山势陡转之处。每一处山砦都设有1至2道砦门,最多的向家砦有8道砦门,越溪凤凰砦有7道砦门。而观英滩凤凰砦也有5道砦门之多。为增强防范抵抗能力,有的山砦在一条山路上就设置有多道砦门,如高顶砦,中心砦,五堡墩大墩子,岩峰山,观音滩凤凰砦的双寨门等就设置有两道砦门,连界汪家墩甚至设有3道砦门。有的山砦在砦门附近险要处还建有炮台,如两河镇的向家砦、高顶砦,观音滩的凤凰砦,庆卫镇的铧头砦,镇西镇的寨子岩等,形成了牢固的攻防设施。

从镇西杨家砦、寨子岩,庆卫铧头砦等古砦遗址中,还可以看出具有“山顶筑砦,山崖开凿石屋”的建砦特点。

五是历史文化厚重。威远穹窿古砦遗址的历史文化颇为丰富,其中首推位于镇西的荣威名山大老君山。

相传在西周文王时期此山叫西梁山。周武王时封派周荣德(周荣公)来西梁山修真悟道炼丹,撰写文王易经草本,荣威境内为其封地,故封西梁山为荣德山。现与威远比邻的荣县,就是在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荣州,荣州也是因荣德山而得名。大老君山是荣、威两县的界山,据说在宋兴隆元年,道士陈传老祖(道号扶摇子,宋太祖赐封希夷先生)也来到大老君修真悟道,又曾称希夷山。据清乾隆《威远县志》记载:“大老君山,在县西四十里, 嶔耸秀拔,方若削壁,高矗云表,近五百余寻。上有老君祠,修道石崖十四所。有池,古开千叶莲”。相传大老君山自西周太上老君修真悟道以来,到了隋代已成为川南道教名山,唐宋时期已成为道家学派追随修炼之山。

在通往山上石梯一侧的山崖石壁上,有“烟霞”、“云梯”、“丹岩”三幅斗大的石刻,字迹圆润清晰。沿着石梯两侧还刻有四则题诗、四龛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则题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龛造像在四川极为罕见。有多处唐代摩崖佛龛和较为丰富的文人墨客题咏。有清末翰林、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熙和郭洄、郭次纯、郭曼军等文人墨客提刻的诗句。

山的西南面,有一古洞,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丹时居住之地,人称“神仙洞”。大老君山险峻雄伟,形似炼丹炉,“老君丹灶”是威远名胜古八景之一。

山顶有一座道观,名曰“三清宫”。道观不大,却颇有历史。观中道长现为郭明德,皂袍布履,精神矍铄,开朗健谈,交谈中一派仙风道骨的道家气质。登上山顶环视四周,集生砦、狮子砦、牛头砦、棋子岩、小老君等尽收眼底,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凉风习习,顿觉神清气爽。

其次是镇西老君村杨家砦。杨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后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到处烽烟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位列国学士加提衔通判云南分府的杨廷棫回到老家,在老君山下小地名叫烟厂河坝的地方觅得一处风水宝地。杨氏家族于是大兴土木,在山顶筑砦,山腰凿室,山下为院。并使砦、室、院相通,以防不测。且不说杨家大院当年的建筑规模如何雄伟壮观,单是留存下来的石刻文字就有15处之多。当时杨廷棫身为朝廷官僚,喜好舞文弄墨。杨家大院的前面山门处,有一道以天然巨石开凿的石门,迎面就是一副对联:“初行竹里路通马,直入花间始见人”。横额为“豁然开朗”。进得门来蓦然回首,石壁上“卧僲桥”3字标题圆润舒展。标题下刻有若干小字,记述了卧仙桥的来历。大院东侧树林中有一块巨石,上面也刻有一个两米见方阴刻勾边的“僲”字。沿小路往前就到了天宝亭山脚下。一丛修竹后离地面约4、5米高处有“半天朱霞”、“云山在握”石刻。前行几步便是几间半封闭的石屋,石屋上方石龛内刻有“台径凌云”、“玩花台”几个朱红大字。再往前,石门一侧刻有“曲径通幽”,颇有书法功底。抬头再看,在一处悬崖绝壁上刻着“龙飞凤舞”4个大字,字迹挥洒自如

逶迤前行十几米,就是一间约有50多平米的石室,石室靠窗一侧的上方有吴天成、林朝泽(清末举人)等人用毛笔题写的诗文20余首,内容多为对山砦地理天成和优美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题写的诗词。石屋的另一侧有一道门,门外是一口水池,回望石屋外面的山崖石壁上,高悬着舒展苍劲的“天宝亭”3个大字,十分醒目。大老君山和天宝亭石刻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古砦石刻文物资料。

自1258年蒙哥伐宋攻打合川钓鱼城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 在四川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先后发生了明正德三年(1508年)“扫地王”廖惠农民起义,明正德六年仁寿方四农民起义,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农民起义,清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农民大起义,清同治13年以红灯教为主力的全川义和团起义,清咸丰十年 李永和、蓝大顺农民起义等几起大的政治事件,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加上明、清统治后期一度社会局势不安稳,朝廷官僚腐败,老百姓怨声载道,如遇天干水旱等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在民间就容易出现揭竿而起,占山为王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出于对生产生活和自身生命安全的需要,于是官方民间纷纷出钱出力,因地制宜,据山建砦。特别是在经历了明末“张献忠剿四川”的社会大动乱之后,前后600余年的沧桑岁月和历史变迁过程,便逐步形成了明、清时期威远独具特色的古代军事遗址群。穹窿古砦,既是耕战结合、就地依山筑砦的防御工事,也是当时劳动人民顽强不屈、勤劳勇敢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与历史见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为同盟会制造炸弹的三位内江人 11月19日在名山县住宿时从电视中拍的风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7:58,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