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徐建宁|查看: 23271|回复: 89
[景区·旅游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修路至海拔8600米位置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景区·旅游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修路至海拔8600米位置

 [复制链接]
  珠穆朗玛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顶峰位于中国境内,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国跨越四个县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所在。
  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被称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有两种高度:登山者登上的是总体高度,尼泊尔等国采用的雪盖高(总高)是8848米(29029英尺),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质高度)为8844.43米,2010年起承认两种高度的测量数据。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它也是距离地心最远的山峰之一。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徐建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徐建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徐建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幸福梅林 锋芒
2# 四姑娘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6-15 12:27: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3厘米

源自:新华社
  【尼泊尔地震致珠峰移动3厘米】国家测绘地信局15日称,尼泊尔地震导致珠峰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3厘米,高程方向基本没变化。同时,2005年至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吴晶晶、张京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10-26 06:27:00|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登山家吐槽登珠峰:山上全是人如猪圈般体验

源自:重庆时报

  2013年5月19日,张翔海登顶珠峰。
⊙记者:徐思思

  10月1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40多个登山者永埋雪山,这是喜马拉雅山脉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山难。
  “凭借现有的天气监测手段,雪崩其实是可以预测的。”张翔海告诉《上游万向周刊》。
  作为重庆第二个登顶珠峰的人,他这样讲诉当时的那一刻,“5:20,到达顶峰时,已经老泪纵横……”
  然而,“登顶,只是登山的开始。活着从珠峰顶上下撤,才是最终目的。”张翔海说。

5000米 百人墓群
  登珠峰路线有两条,中国的北坡和尼泊尔的南坡。
  尼泊尔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登山者从尼泊尔攀登珠峰,张翔海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4月18日,在群峰环抱中,张翔海翻越垭口,进入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珠峰区域。
  迎接他的是耸立着的大片碑群。
  “这是上百名登山遇难者的墓碑群,有的是青石碑,有的则是乱石堆砌而成的衣冠冢,用于纪念在登峰过程中死去的人们。”张翔海回忆道。
  攀登珠峰并不是一鼓作气地冲顶,而是分阶段做适应性攀登。在珠峰共有5个营地,除大本营外,还有海拔5900米的一号营地,6400米的二号营地,7500米的三号营地和7950米的四号营地。
  “19日,到达海拔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所有一切不正常的反应都成为正常,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煎熬。”张翔海说。
  “煎熬”二字足以反映张翔海接下来艰难的攀登之旅。
  张海翔在日记中写道,“24日,拉肚子越来越严重,鼻炎快让自己在梦里挂掉,记性和反应也在下降,回去还能做人否?”

6400米 30%的遇难者
  “我们遇到的真正恐惧应该是从昆布冰川开始。”张翔海说,“昆布冰川,我们也称呼‘恐怖冰川’,每天都会发生数起冰崩,而且还有成百上千条被冰雪覆盖的冰缝,一旦掉下去连尸体都找不到。登峰途中30%的遇难者葬身这里。而从大本营到第一营地的途中,必须要经过昆布冰川。”
  “27日,三点,头疼,像是两个人,索性坐起来,这里海拔6400米,一切都得小心。28日,睡眠得到改善,不过眼肿了,视线模糊,眼睛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珠峰是一个大的测试场,身体部件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格外注意,否则都会在这里被放大。”张翔海告诉记者。
  “30日,马卡鲁传来噩耗,中国队员滑坠遇难。”张翔海记录下了第一次听到有人遇难的消息。
  “5月2日,鼻腔出血,大便也开始出血,不能再吃辣味。”张翔海继续记录着。
  4日,张翔海见到了分配给自己的“夏尔巴”索纳。
  “怀恋家里的床,懒散的开着车,城市生活多美好。”分配到向导的这一天,张翔海开始想念山下的生活。
  “8日,又一名夏尔巴在三号营地上滑坠遇难,还没开始正式的出发就已经有三名夏尔巴遇难,那么对于这里的队员即将面临的情况会是如何?”焦虑开始袭击张翔海。
  “大本营就像一个白雪覆盖的星球,我们都是流放的犯人,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直升机,吹起漫天雪,等待冲顶后的刑满释放。”

7950米 等待冲顶
  5月18日,张翔海迎来出发前往四号营地的日子。
  或许是等待太久后的兴奋,又或许是一路相对顺利的过程让出发前的他放松了警惕,这一下让他差点止步珠峰。
  张翔海回忆称,早上6点多,张翔海正做着出发冲顶的准备,这些准备中也包括上厕所。“因我就走到离帐篷两米处的另一边去解决。没想到一下踩到了冰川暗裂缝,整个人卡在了那里。”张翔海告诉记者。
  从张翔海的日记中,我们也看到这一幕。“掉入裂缝中,不禁笑了。最近三次登山都有掉裂缝的必修课,只是这次看不到底,掉得格外的深,双腿全部陷入。”
  凭借丰富登山经验,张翔海迅速朝着与冰川走势垂直的方向躺下,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滚出来后,一个夏尔巴协作发现了我,将他的冰镐伸过来,把我拉了过去。回来后想想,如果掉下去怕是回不来了。”张翔海笑着告诉记者。
  当天中午,张翔海顺利到达海拔7950米的4号营地,下一步便是冲顶。
  晚上7点,冲顶开始,远处已经一路灯火。
  “山脊的右边就是祖国,回归的心念是极其危险的,阳光意味着寒冷的结束,晒伤和雪盲的威胁出现。沿着山脊直上,第一束光线从祖国照射过来,面前是传说中的‘希拉里台阶’,远处,就是终极目标──8844米的珠峰。”张翔海写道。

8200米 尸体“指路”
  5月19日凌晨5点20分,张翔海成功登顶。然而,故事才真正开始。
  “登顶,只是登山的开始,大部分山难都是发生在下撤。”张翔海告诉记者。
  珠穆朗玛峰下的这段冰峭被称为“死亡地带”,珠峰上散布的追梦者的尸体就是无言的证明。
  “在登顶路上,一共看到过2具遇难者遗体。当遇到第一具时,我特意看了看海拔表,显示为8200米。”张翔海告诉记者,“它看上去就像线路的警示牌。”
  1998年5月,美国40岁女登山家弗朗西斯·安森特卫在下山途中,因缺氧虚脱倒在珠峰顶下244米处。“不要丢下我”成为弗朗西斯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在海拔8500米以上,人们无法苛求道德的尺码。”《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作者乔恩·科莱考尔说。
  登山就是一面镜子,把每个人照得清清楚楚。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性格会被放大,可以观察到自私、欲望、浮躁……
  据统计,自2004年起,共有2000人成功登顶,同时也有189人命丧途中。
  “从进入珠峰区域到成功登顶的20多天时间里,算下来差不多平均每天就有一人遇难。”张翔海告诉记者。
  “山上的遗体,尼泊尔的政府会定期上去清理一次,将遗体收集起来集中掩埋。有些遗体因海拔太高,无法运输下山,或者在裂缝悬崖下,能看到但无法处理,只能留在那里,成为后来人的路标。”张翔海告诉记者。

登顶“山上全是人,这是猪圈般的体验”
  拍照、稍作停留后,张翔海便开始从峰顶下撤。
  “此时‘希拉里台阶’已经开始堵车。”张翔海在日记中写道。这里是攀登珠峰的最后冲刺路段。“登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下山的人要等上山的人先通过,所以我们那次大概堵了40分钟。”张翔海回忆道。
  和张翔海一起堵在那儿的还有来自各国的登山爱好者。
  “山上全是人!”31岁的,来自英国的职业登山家阿伊莎说道。“这就不是珠峰般的体验,这是猪圈般的体验。”格拉哈姆吐槽道,他是瑞典的职业登山家。
  2013年5月,每一个从珠峰归来的人都描述着世界屋脊的混乱场景,因为有上百人试图在有限的几个小时内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峰顶。
  据珠峰登山史学家埃伯哈德统计,2000年以前,一天内登顶珠峰的人数最多不超过50人;2012年5月19日就有234人成功登顶。

死亡
  4月18日,一场16人死亡的灾难,拉开了今年珠峰第一个登山季的序幕。
  10月13日,第二个登山季,24人在登顶珠峰的过程中遭遇暴雪,不幸罹难。
  据统计,自1953年珠峰被人类征服后,已经有近300人因攀登珠峰而丧命。

热潮
  自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第一次成功登顶珠峰后,到2007年,共有3243人成功登顶。从1975年开始,每年都有人成功登顶,登顶成功人数呈整体上升趋势。截至2012年登山季结束,已有6322人次成功登顶珠峰(非政府组织8000er.com数据)。
  2000年以前,一天内登顶珠峰的人数最多不超过50人;2012年5月19日,一天就有234人登顶(珠峰登山史学家埃伯哈德统计)。
原文标题:路标:一具尸体)
#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7-28 16:07:00|显示全部楼层

2名聋哑老人挑战自我登上珠峰大本营

源自: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2014年6月7日,太原聋哑人65岁的韩新国和60岁的韩雨仙完成了一桩平生从未敢想的事情──他们与来自湖南省的另外7名聋哑人一起挑战自我,登上了珠峰大本营。从记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他们是我省首次登上珠峰大本营的残疾人。
  7月17日,刚刚收到朋友寄来的攀登珠峰大本营照片的韩新国和韩雨仙,兴奋地来到本报,与记者分享了攀登的全过程。韩新国用笔告诉记者,他的下一个梦想,是挑战珠穆朗玛峰。

无声的交流中体会他们挑战自我的快乐
  与韩新国约定采访前,记者一直通过短信与他联系。对他而言,声音似乎是“多余”的,手机在那一刻,仿佛失去了通话的意义,只剩下文字发送的功能。
  7月16日,韩新国给记者发来短信,说自己已从北京儿子家返回太原,可以约时间见面。记者“问”他,需要手语老师帮助吗?需要QQ等聊天工具吗?韩新国说,他已习惯了用纸笔交流。
  7月17日,韩新国与韩雨仙来到本报。两人看上去非常精神,穿着也很休闲,笑呵呵的,完全不像已经年过六旬的老人。刚一坐下,韩新国就很自然地从包里掏出一支笔,记者赶紧找来一沓信纸。韩雨仙在一边指指划划,要记者注意她颈间与手腕处戴着的绿松石饰物。从她简单的手语和咿咿啊啊的发音中,记者了解到,这些饰物全都购自西藏,是她此行的收获之一。在此之前,西藏和珠峰对她而言都只是极为遥远的所在。
  韩新国是完全的聋哑人,他连简单的发音也做不到,只能依靠表情和书写完成与外界的交流。笔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外出时,他从未忘记过随身携带纸笔。通常,他会在包里装三四支笔。“以前用的是钢笔,现在用的是笔芯。记不得用了多少支,可以说喝了不少墨水吧。”他幽默地写道。韩新国的字迹遒劲有力,写出的话语流畅生动,交流的欲望一直在他心中顽强地生长,像其他聋哑人一样,他不希望被人遗忘。
  整个采访在无声的交流中进行,然而,从两人的微笑中,记者体会到了他们挑战自我和完成梦想之后的快乐。

幼年患重病让他们不幸变成聋哑人
  韩新国与韩雨仙的失聪原因有点相似,都是因病失聪,之后失语。
  韩新国说,一岁半的时候,他得了一次非常严重的感冒,烧到没有知觉,浑身烫得吓人。病好之后,父母发现他失去了听力。那时,他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会说个别简单的词语。但是,失聪之后,先前会说的那些话语全部忘记,他变成了失语的孩子。
  长大后,韩新国的父母将他送到北京第三聋哑学校上学。在那里,他学习与正常孩童一样的课程,算术、语文、美术、体育……只不过那里的老师对他们这些聋哑人实施的是手语教学。韩新国说,他那时学习很努力,对各门功课都刻苦钻研,这才变得能写会道。
  毕业后,韩新国回到太原,进入一家国企做了车工,后来又改做维修工,直到60岁退休。韩新国的妻子与儿子都是健全人,平时与他用手语交流。
  韩雨仙在幼年时同样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退。为了给她治病,医生为她注射了链霉素。结果,烧退了,听力也丧失了。但一岁半的韩雨仙,比韩新国记住的词汇要多很多,因此,在后来的生活中,她还能用幼年时掌握的词汇与人交流,至少能通过简单的手语及发声,让常人明白她所要表达的意思。进入学龄后,她被父母送到运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她回到太原,进入太原面粉三厂工作,直至退休。

对梦想的执著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
  退休前,韩新国就热爱旅游。他曾利用假期,去了云南、甘肃、福建、广西、四川等地,有时是和聋人朋友结伴而行,大部分时间是他独来独往,享受旅游的清静与自由。
  说起这次去西藏,韩新国提到他的湖南朋友程鲁南。程鲁南是长沙盲聋哑学校六六届聋生部学生,与韩新国是同龄人。两人偶然结识,韩新国被他身上那种坚韧和拼劲儿所打动。此前,程鲁南已经独自去过一趟西藏,被那里壮美的景色所打动、所感召。
  程鲁南在手机短信里向韩新国详细描述了独自去西藏时沿途看到的壮美风景,透露了想要攀登珠峰大本营的想法。西藏在韩新国心里也是一个神圣的所在,他一直向往,久未成行。这时,这个念头开始在心里疯长,他当即决定,要和程鲁南的湖南团队一起登上珠峰大本营。
  接下来的日子,韩新国向太原的一些聋哑人朋友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但其他人并不积极,有人怕路上发生泥石流太危险,还有人说,听说西藏的旅店条件差,有臭虫窜来窜去。真正响应他的是韩雨仙,“她说她不怕卫生差,不怕有臭虫,我们就去了。”韩新国在纸上写下这个理由,自己都有点儿忍俊不禁。但正是他们的这个坚持,成就了攀登珠峰大本营的梦想。

登上大本营“8848”就在他们身后
  6月2日,韩新国乘坐火车到达成都,与程鲁南带领的湖南团队会合。与他们比起来,湖南团队相当“庞大”,加上程鲁南在内一共7人,不像他们只有两人。而且,韩新国还是整个团队里年龄最大的,以他65岁的年龄,是否能够适应青藏高原稀薄的空气,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韩新国信心满满,他认为自己完全能战胜生理上的不适应。
  6月3日,程鲁南、韩新国、韩雨仙等一行9人,乘坐成都到拉萨的火车,一路向西行进44个小时后,到达了拉萨。之后,他们未做停留,接着坐大巴,于5日晚11时赶到日喀则。
  6月6日,一行人赶到定日县。定日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县域海拔平均高度为5000米。对于从内陆来的程鲁南、韩新国、韩雨仙等人,这一高度足以让他们出现高原反应,因缺氧导致晕眩、呕吐、剧烈的头痛、嘴唇青紫干裂等。然而,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那里的蓝天白云与想像中的一样美丽,没有下雨,适合登山,“而且也没有发现臭虫。”
  6月7日一早,韩新国等9人从定日县城出发,向珠峰大本营挺进。尽管珠峰大本营距离定日县城只有200米的高度,这一路他们却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艰辛。空气越来越稀薄,所有人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脚下似有千斤重,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气力。韩雨仙的嘴唇越来越紫,脸色越来越青。同伴们使劲儿拉扯着她向前,小声地喊着加油。20分钟后,9个相互搀扶的聋哑人终于登上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在他们身后,是壮丽的珠穆朗玛峰,那座8848.43米的高峰令他们向往。
  韩新国说,那20分钟是他生命里度过的最艰难的20分钟,也是最难忘的20分钟。韩雨仙说,她的嘴唇青紫,头疼得厉害。然而,那一刻他们战胜了自我,完成了梦想。在高原反应极度剧烈的情况下,一行9人在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的纪念碑旁,展开五星红旗,留下了此生难忘的合影。
  7月17日,韩新国和韩雨仙给记者带来了这些照片。照片上,每一个人都笑得无比灿烂。

☆ 相关资讯
他们这样挑战自我

▲ 2010年5月23日,来自甘肃兰州的41岁游泳爱好者陈武从广东徐闻下水,成功横渡琼州海峡抵达海口假日海滩,成为我国第二位横渡琼州海峡的残疾人。陈武4个月大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左腿肌肉萎缩严重,但他爱好运动,尤其是游泳,被兰州人称为“蜘蛛侠”。

▲ 2013年12月4日,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西安的10位盲人与一位坐着轮椅的肢残人士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徒步13.74公里绕西安古城墙一周,用脚步丈量古城墙,用心感受古城墙。

▲ 2014年7月6日,来自山东日照的中年男子王永海,凭着一条独腿,挑战第13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已是他第二次来到青海参加此项赛事。王永海今年43岁,19岁时的一次车祸使他失去了左腿。为了方便出行,他练习单腿骑自行车,之后便开始参加各类残疾人自行车赛事,并获得了不少荣誉。
⊙记者:张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21:2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