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802|回复: 4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2:3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从新冠疫情评量子物理学家瑟奇爱神学

 [复制链接]
从新冠疫情评量子物理学家瑟奇爱神学
           ──四川宽窄科学研究之20
                   长江康
摘要: 2020年2月19 日,上海“观察者”网转发《长江日报》发表的《她第一个公开质疑核酸检测可靠性:绝不瞻前顾后,只管大胆直言》一文,和20日转载的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文章《克里斯·瑟奇: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我们读后两相对比,觉得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克里斯·瑟奇猛烈抨击弦理论,显然他是弦理论科学研究的落伍者。
    关键词:新冠肺炎 宗教信仰 弦理论 量子序 拓扑序
一、从张笑春到克里斯·瑟奇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2月19 日,上海“观察者”网转发《长江日报》发表的《她第一个公开质疑核酸检测可靠性:绝不瞻前顾后,只管大胆直言》一文,以及同时转载的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文章《克里斯·瑟奇: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我们读后两相对比,觉得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克里斯·瑟奇猛烈抨击弦理论,显然他是弦理论科学研究的落伍者。
1)中国医生张晓春教授说实话
A、绝不瞻前顾后只管大胆直言
a、据《长江日报》记者报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影像科教授、副主任张笑春医生,石破天惊早在2020年2月3日公开质疑用核酸检测确诊新冠肺炎可靠性,她发朋友圈微信是:“别再迷信核酸检测了,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诊断新冠肺炎的主要依据。强烈建议政府征用酒店、宾馆或学生宿舍,收纳疑似以及大部分医学观察者,强制隔离治疗!” “敢言”最宝贵,认知需修正,张笑春教授说:“敢说真话才是最宝贵的品质” ──张笑春教授因爱看央视财经频道一档节目《是真的吗》,喜欢主持人黄西的一句话:“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对这句话,她加工后变为:“绝不瞻前顾后,只管大胆直言”。事情到2月14日,中南医院放射科讨论制订详细的CT诊断新冠肺炎方案,张笑春教授在同事中坚持自己“CT影像作为诊断主要依据”的观点,她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每犹豫一分钟,可能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这件事她也只获得部分同事们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说:“你是我的教授,我相信你的判断,万一错了责任我背”。影像科主任徐海波教授也安慰她:“不要背心理包袱”。
b、为啥核酸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金标准?据2020年2月4 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张思玮发表的文章《用CT诊断新型肺炎?专家回应:不可行!》报道说:针对有武汉专家推荐应该将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南京鼓楼医院检验科主任沈瀚、徐州医科大学教授顾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检验师里进、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韩东升、南京诺唯赞创始人唐波等,并不赞成。他们说:不能绝对将核酸检测“一棒子打死”;CT不能区分哪种病毒感染。到2月5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规定将CT影像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仅限于湖北省。
c、张笑春教授对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来自哪里?她是从1月14日就睡在中南医院放射科办公室的医生,到2月13日湖北省首次以临床诊断病例作为报告数据,显示此前一天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包含以CT为标准的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张笑春教授如释重负,她对《长江日报》采访的记者说:“重大危机跟前,不能只抛出问题,一定要提建设性意见。现在的方向是对的,相信不需要太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了,防控就会看到成效”──当然事情的起因也涉及张笑春教授自己的父母亲:2019年年底,中南医院陆续收治不少发热病人,张笑春的工作内容是看片子写报告。她发现每十个发热病人当中,就有七八个存在肺部感染,患者CT表现多种多样,有毛玻璃影,也有实变影。
一开始,湖北省仅少数几家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张笑春教授本来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料。直到中南医院组织专家撰写诊疗规范,张笑春教授执笔影像学部分,这才接触到部分患者的核酸检测数据。她惊讶地发现,很多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和CT对不上。1月中旬,核酸检测权下放到医院,有了更多可追踪的样本。张笑春教授详细统计患者做CT的情况,再逐一对照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佐证了自己此前的判断──核酸检测存在大量“假阴性”。
张笑春教授是知道挑战权威可能带来的后果,她说:“但是父母亲,还有成百上千像他们一样的患者,激发了我的勇气” ──大年初二晚上,母亲在通话中支支吾吾地说,“我有点不舒服,你问问医生我是不是神经出了问题”。张笑春教授说,母亲描述全身一阵阵发紧,像是寒战的表现。她急忙给医院急救中心夏剑主任打电话,夏主任听完,告诉她很可能是新冠肺炎。第二天,张笑春安排母亲做了CT,发现双肺各有一条窄窄的实变影。父亲没有任何症状,在她的强烈建议下也查了CT,双肺感染情况更严重。
然而,两位老人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得不到确诊,他们只能居家隔离。“我父亲是怎么隔离的?他不停地从卧室走进走出,口罩一眼没看见就扯到下巴去了。我当时就说不行,咱还是得住院。”张笑春教授说,医生家属尚且如此,普通百姓怎么隔离,怎么防护?可想而知。直到陪父母看病的时候,张笑春教授才知道床位有多紧张。所有定点医院人满为患,即便核酸阳性的确诊患者,也很难及时入院,核酸阴性的患者更是求医无门。这天晚上张笑春教授一夜无眠。排队就诊时,病友手中的CT片和脸上的绝望刺痛了她──她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病毒肺改变,患者能否确诊却未可知。“人命关天,我决定振臂一呼”。2月初,武汉已连续征用五批发热定点医院,“两山”也在加紧建设中,但仍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住院需求。一旦采取CT作为诊断标准,病人就会进一步暴增,严重超出现有医疗资源的负荷。
她马上想到了征用酒店、学校等,改建成临时隔离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开辟出尽可能多的床位。这是“非典”时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立即复制到新冠肺炎防治。怎样把建议传递上去?张笑春教授说,她没有时间做太多考虑,直接选择了微信朋友圈这个“笨办法”。她认为,面对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疾病,医护人员一定要保持独立的思考,不要被教科书或诊疗规范僵化头脑。“当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某些问题,要敢于说出来,使之有机会被修正。”张笑春教授坦言,在与病魔战斗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可能有些唐突,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会逐步修正前面的认识。希望大家多宽容,少苛责,医务人员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生态环境部工作组紧急赶赴黑龙江伊春指导环境应急工作 扔掉胰岛素不是梦 治疗糖尿有病新方法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3: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克里斯·瑟奇与新冠病毒
A、《科学美国人》是本啥杂志?
a、关于《科学美国人》杂志与中国的故事,《环球科学》杂志社社长陈宗周教授曾说:1845年8月28日一张名为《科学美国人》的科普小报在美国纽约诞生了。创刊之时,创办者鲁弗斯·波特就曾豪迈地放言:当其他时政报和大众报被人遗忘时,我们的刊物仍将保持它的优点与价值。他说对了,快满170岁的《科学美国人》却青春常驻、风采迷人。从创刊到今天的一个多世纪里,《科学美国人》一直是世界前沿科学的记录者,是一个个科学奇迹的见证者。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当他带着那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器怪物在纽约宣传时,他的第一站便选择了《科学美国人》编辑部。爱迪生径直走进编辑部,把机器放在一张办公桌上,然后留声机开始说话:“编辑先生们,你们伏案工作很辛苦,爱迪生先生托我向你们问好!”正在工作的编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手中的笔停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这一幕,被《科学美国人》记录下来。1877年12月,《科学美国人》刊文,详细介绍了爱迪生的这一伟大发明,留声机从此载入史册。留声机,不过是《科学美国人》见证的无数科学奇迹和科学发现中的一个例子。如今,《科学美国人》早已由最初的科普小报变成了印刷精美、内容丰富的月刊,成为全球科普杂志的标杆。到目前为止,它的作者,包括了爱因斯坦、玻尔等诺贝尔奖得主──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成为《科学美国人》的作者之后,再摘取了那顶桂冠。读者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无数人在《科学美国人》获得知识与灵感。
b、《科学美国人》是一本高端科普杂志,它的定位是为具有大学理工科四年级以上的有科学素养的读者,介绍本专业以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的最新进展和前瞻。《科学美国人》这本科普杂志与中国结缘,是杨振宁教授牵线,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心支持──1972年7月1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举行的宴请中,杨先生向周总理提出了建议:中国要加强科普工作,《科学美国人》这样的优秀科普刊物,值得引进和翻译。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杨先生的建议得不到落实。1975年杨振宁教授再次回国,周总理接见他,问他怎么样才能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杨振宁就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一个杂志:《科学美国人》。
杨振宁为什么要推荐这个杂志呢?因为这个杂志是世界顶级的科普杂志,是《自然》杂志的科普版,为它写稿的都是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从创刊起一共有约200个诺贝尔获得者给他写过稿子。可以说,这是世界第一流的科普杂志。这个建议说实话挺大胆的,因为中美当时还没有建交,这个杂志还有一个美国人的字眼。后来,这个杂志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引进,但杨振宁一直记得,一直推荐。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前夕,《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才开始正式试刊。1979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正式出版。《科学美国人》引入中国,还得到了时任副总理的小平以及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的支持。一本科普刊物在中国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刊物本身的科学魅力。
c、1970年我们大学毕业,从武汉分配到重庆重钢大渡口区所在18冶金建筑公司工作,那时重钢图书馆是唯一开放职工可看书的地方。我们在星期天和节假日都到重钢图书馆看科技杂志,因为我们对基础科学国内的“层子模型”与西方的“夸克模型”的争论很关注。所以当我们在重钢图书馆能首先看到《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之前的试刊杂志,非常高兴。那时盖尔曼的“夸克模型”已经发展到“量子色动力学”阶段,国内能看高级科普的文章很少,《美国科学人》的引进是雪中送炭,使我们在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写作的《基本粒子的结构不是类点体而是类圈体──向现代理论物理学中的类点论挑战》论文,在1975年9月终于实现第一阶段的初步完稿。
1981年4月我们调回家乡四川盐亭县科协工作,不能看到重钢图书馆里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的《科学》杂志。但当时县科协和县科委合署办公,有订阅《科学》杂志的条件,所以能看到1992年10月我们调离盐亭县科协。到《绵阳日报》工作后,我们开始自费订阅《科学》杂志,到2005年退休。正是通过《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的《科学》等杂志,30年间不间断地了解了前沿最新的科技,特别是超弦理论、现代宇宙学、量子计算机、量子生物学……等拥有硬核的科学知识。
B、抗新冠肺炎疫情与《科学美国人》
a你知道科学吗?科学是世界性的,犹如“天外来客”一般突然出现的新冠肺炎病毒,攻击点落在了中国武汉,但所威胁的群体却是全人类。因为病毒并不区分人类的国别,而疫情也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所以科学也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胜,世界胜;中国败,后果不堪设想──中国抗疫大战的胜利,早已经被赋予了世界性的意义;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回溯历史,从殷商到民国有过明确记载的瘟疫灾难就多达261次之多,而其中大多数都会造成“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象。但经历再大的灾难,中国从未丧失过必胜信心。中国的抗疫军团是全球抗疫大战的第一道阻击防线,可以说,夺取最后胜利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全世界都可以听到看到:中国所调动的精锐之师、所投入的巨大资源、所组织的战略支援毫无疑问都是世界级的。这一道防线如果被全线突破,后面还能不能组织起比中国军团更强大、更有战斗力的第二道或第三道防线?
b、但此时为啥《科学美国人》杂志要发表《克里斯·瑟奇: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前沿科学研究中也有落伍者。北京大学饶毅教授说:“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有数据支持,只能说,我们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这些工作中,包括如何解决前沿科学研究中也有落伍者问题?
例如,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的《危机大考前,有人不及格,更多人挺起了民族脊梁》文章说:“从现在回溯来看,12月30日湖北卫健委发布了疫情通知,随即国家卫健委就派出了一批又一批专家,这是相当强的力度,但回头看专家当时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太忽视了临床大夫的意见,是不是关于疾病定性的标准太本本主义?还有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总之大家有疑惑。国家监察委正在武汉进行相关调查,相信最终会水落石出。等这场战疫胜利后,我们要认真总结教训,把存在的短板一个个补上” ──这里的“一批又一批”不是指临床大夫像张笑春、李文亮这种“绝不瞻前顾后,只管大胆直言”的医生,也不是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像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这样的院士。
这里“一批批”中有一人多个院士头衔的,有在《柳叶刀》等国际著名杂志多年发表多篇基因研究论文的专家──难道这种前沿科学研究专家会落伍?难道这种事业、官职双到位的专家不敢“大胆直言”?是他们“瞻前顾后──科学是世界性的,也有意识形态的──专业科学家与专业政治家不同,在解放以来的党内斗争,路线分清后,政治家的“不实之辞”一般都会纠正;而专业科学家不涉及深度的意识形态争论,工作一般都照样下去,有职有权影响仍大。这样等风头过去,即使主流科学发展了,不认“输”的科学落伍者自然如“新冠疫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4:08|只看该作者
c、“四人邦”粉粹前,我们在重庆工作,曾看到有一本重庆大学1976年2月出版的“内部交流”大型刊物《新物理探讨》第4集,第161-162页上刊登有一篇《一种荒谬的推论──评霍金小黑洞》的文章,是武汉市31中李育德先生写的。他说美国的三位实验室科学家,基于英国剑桥大学的霍金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推测的太阳系内存在不具有临界质量的小型黑洞,提出一项利用小型黑洞超强引力场引起的热核反应,将热核能换成电能,经过空间站以微波形式再将能量输回地球的新能源方案,反映的是遍及西方各国的新能源危机中,美国科学界的画饼充饥,和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帝日益没落的历史总趋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爆炸宇宙论的荒谬性。
当时我们拜访过《新物理探讨》主编、重庆大学基本粒子物理学家杨学恒教授,他是主张有类似实数超光速的“快子”──实际这是“以苏解马”哲学意识形态;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承认的虚数的时空存在。我们在1966年6月“文革”爆发前,利用下午等课余时间,在大学图书馆读完《列宁全集》第1—33卷和《资本论》1—3卷等马列原著,看到马列等导师是反对一切归“无产阶级文化派”化的。但杨学恒教授说我们是学工科的,理论物理争论的问题不要管──正是他激励,我们对《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中文版《科学》试刊和后来正式出刊,期期的基本粒子、宇宙学、量子生物学等前沿科学高级科普必读。但我们后来发现《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中文版《科学》,因原文前沿科学高级科普全部照翻译,在我国喜欢的人不多,以致1979年创刊由于发行量等原因,于2005年底停办,中途已经几次更改原文前沿科学高级科普全部照翻译的方针;从减少原文前沿科学高级科普照翻译数量或删减原文难度,增加国内作者的科普文章等办法,想法保持最低发行量。所以到后来我们并不想订阅《科学》和《环球科学》,而是看到有喜欢文章的那期杂志才买──《环球科学》创刊,是《电脑报》杂志社获得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社新的授权,在2006年1月与《科学美国人》版权合作出刊的简体中文月刊。
3)量子物理学家瑟奇是科学落伍者
A《科学美国人》杂志反弦理论等主流科学吗?
a、“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 ──《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克里斯·瑟奇的文章,用意是啥?2020年2月20日上海“观察者”网转载《科学美国人》的文章《克里斯·瑟奇: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的文章,用意又是啥?“观察者”网的《导读》说:“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科学写作中心主任约翰·霍根,对量子物理学家克里斯·瑟奇的专访,在这次专访中,克里斯·瑟奇猛烈抨击了对多元宇宙、弦理论和量子计算机的夸张宣传……他希望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
那么《科学美国人》杂志支持抨击“弦理论、大爆炸宇宙学、量子信息及量子计算机、基因工程”等前沿科学的主流研究吗?事情是否定的?道理是,因为从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在重庆看到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内部发行的不定期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试刊本《科学》的第一期起,到1979年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月月发行的《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正式出版的《科学》杂志,一直到1990年初,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不再把《科学美国人》杂志的原文前沿科学高级科普全部照翻译出版发行,可以说《科学美国人》都是在传播国际科学主流发表的“弦理论、大爆炸宇宙学、量子信息及量子计算机、基因工程”等高级科普知识──而且这些介绍的成果,与专业杂志发表的专业论文不同──它们不是原创,不只是经过杂志编辑部请同行评议就可发行;例如,《科学美国人》发表的“弦理论、大爆炸宇宙学、量子信息及量子计算机、基因工程”等高级科普知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国际同行争论,已经获得大多数认可的东西。
所以我们正是从当时发行的《科学美国人》中文本《科学》杂志,以及上海办的《世界科学》、《自然杂志》等书刊,才了解和部分掌握的“弦理论、大爆炸宇宙学、量子信息及量子计算机、基因工程”等主流研究的前沿科学的。但为啥《科学美国人》今天要发表瑟奇抨击“多元宇宙、弦理论和量子计算机等宣传”?我们还是回到国内。
b、2020年2月24日我们的老朋友北京航天科工的高级工程师都世民教授给我们来信说:“对于我不熟悉的人,我不能发表看法。我从参考消息网看到一篇文章转发给你──《克里斯·瑟奇: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你会知道我的意思”。
也许我们能知道都世民教授的意思,他是支持瑟奇抨击“多元宇宙、弦理论和量子计算机宣传”的中国人之一。道理是,2020年1月18日都世民教授给我们来信说:“对于政治问题讨论要谨慎,特别是敏感问题。关于引力波、引力场、引力子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黄志洵教授,有系统的研究,最近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于引力波的存在提出不同看法,希望能否将这些不同年龄的,不同视觉的看法,归纳到一起,表明中国人的看法,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4:39|只看该作者
B黄志洵教授研究
a、据互联网上黄志洵教授的简介:黄志洵,1936年5月生于北京,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黄子卿院士的三儿子。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后在原电子工业部第10研究所为技术员,工作地点在成都市。“文革”前回到北京,在北京朝阳电子仪器厂工作,任技术组组长。“文革”后在中国计量科学院做研究工作,为助理研究员。1985年调入中国传媒大学,历任微波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4年成为“国务院颁证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传说他在2003年的同轴光子晶体实验中观察到Vg=(1.5~2.4)c的群速超光速。虽然他没说这是类似实数还是虚数?但从2004年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黄志洵教授作的“宇航科学前沿与超光速问题”核心报告看,他是主张实干“超光速”宇航设想的。1999年、2003年黄志洵教授两次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999~2017年间他发表过多种书刊讨论超光速问题,如《超光速研究──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子学与信息理论的交汇点》(科学出版社,1999);《超光速研究新进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超光速研究的理论与实验》(科学出版社,2004);《超光速物理问题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等。在《超光速物理问题研究》一书第5部分“基础科学研究评论”有4篇文章,其中突出地论述了黄志洵教授对大爆炸宇宙学等的批评和重建基础科学的理念。
B、由于国情和历史原因,“文革”开始,“反相反量”成为科学上层的主流。“文革”结束后,主要追究“四人邦”和陈伯达、康生等政治人物的“反相反量”,并没有涉及“反相反量”一般的追随群众。2015年6月19日“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清华大学文克玲教授发表的《反对相对论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文章中说:“在纪念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之际,科学网上发表了几篇极好的文章……中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批判相对论的声音一浪高过浪。批判者的队伍,不但后继有人,而且是不断壮大。下面是一段网络资料的摘录,出自一位反相者笔下:在国内,科技日报社和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前沿科学》杂志,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和卢鹤绂格物研究所主办的《格物》杂志,以及一些高校学报和科技刊物,都在刊发批评相对论的文章。在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网站、西陆网挑战相对论栏目、新华网科技探索栏目等网络媒体,人们能看到更多的批评相对论的文章。在国外,批评相对论的杂志也有很多”。
文克玲教授的批注说:“非常受中国反相者欢迎的一个杂志;他们的‘国际论文’很多就是发表在这个‘国际杂志科学’上的”。文克玲教授的文章继续报道:“极端的相对论批评者认为,相对论充满荒谬离奇的错误,所谓的相对论的实验支持都是牵强附会,相对论巧取豪夺了有关实践的荣誉,因此,相对论是完全错误的理论。相对论维护者为相对论所做的辩护,全都是强词夺理。对相对论持‘三七开’观点的批评者认为,相对论作为反映物质、时间、空间、运动和作用等事物的理论模型,它并不是物质、时间、空间、运动和作用等事物的全面写真照片,而不过是把局部写真与大量虚构拼凑起来的模拟图画。因此,相对论中既有符合客观实际的内容,也有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内容,同时,模拟图画内部也不乏自相矛盾的内容。在所谓的支持相对论的大量实验中,既有支持证据,也有否定证据。相对论与有关实践的关系是既有正确指导,也有错误谬导” ──文克玲教授对后者批注注说:“这种战术要巧妙一点”。
文克玲教授在《反对相对论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最后提及的具体人物名单作者简介,“附录一”有:“齐新,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2006年6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科普书《智胜爱因斯坦──方法与实践》。2009年6月在《前沿科学》发表论文《狭义相对论被争论100多年的主要原因》”等。“附录二”提及30人:“1、董晋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光速不变不成立。2、付昱华,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研究员;新牛顿力学取代相对论。3、耿天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超光速可能性。4、顾梦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所研究员;相对论迷宫。5、郝建宇,大同化纤纺织厂高工;相对论创新。6、黄志洵,中国传煤大学教授;超光速实验。7、黄德民,海军西安代表处研究员;挑战相对论。8、季灏,上海东方电磁波研究所所长;能量超相对论实验。9、姜让荣,国家环保总局研究员;光速不变性有误。10、焦克芳,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超光速实验。11、林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教授;光速不变是假设。12、李文秀,中国科技大学 教授;长度相对论逻辑问题。13、李映华,广州天河南华应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相对论重大吗。14、李子丰,燕山大学教授;狭义相对论有错。15、梅晓春,福州原创物理研究所所长;爱因斯坦时空存在严重缺陷。16、齐绩,大庆石油学院教授;新物理看相对论。17、曲元春,宁夏高工;相对论有逻辑矛盾。18、师教民;武夷学院教授;剖析相对论。19、宋文淼,中科院电子学所研究员;相对论辟新路。20、沈卫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相对论哲学有问题。21、谭暑生,国防科技大学 教授;狭义相对论要找标准。22、仵凤鸣,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高工;奇点新论。23、许少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工;相对论数学有错。24、杨本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相对论数学反思。25、杨新铁,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超光速粒子加速。26、章钧豪,汕头大学教授;狭义相对论有错。27、朱永强,复旦大学 教授;带电超光速观察。28、朱纪东,上海电力学院教授;狭义相对论有错。29、郑铨,科学出版社编辑;相对论质疑。30、庄一龙,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电子超光速新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5:09|只看该作者
C《科学美国人》和观察者网是“吹哨人”
a、科学类似抗击新冠病毒被赋予世界性的意义──中国胜,世界胜;中国败,后果不堪设想──即“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因为今天的世界意识形态也好,国家利益冲突也好,文明的冲突也好,都让位于一个词──全球化”。这是复旦大学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20余年的郑若麟教授,2019年11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网发表的《专访 | 郑若麟:划分今天世界两大阵营的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全球化》一文所说的话。
科学──不再意识形态化,是如何做到的?就是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展现的,《科学美国人》和观察者网是“吹哨人”。
为啥?马列主义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中国“文革”结束,大胆直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探索40多年中,出现以“华为”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短短近十年就迎头赶上世界电子信息企业巨头,并在5G基站领域实现世界超越,“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总结的是“进攻性马”的胜利,道出马列主义的本质是“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的科学全球化。
科学的全球化,不但具有建设的一面,也具有内外翻转颠覆性的革命一面──这在病毒──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来。例如,2020年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了考察组现场调研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全球社会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式方法,而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方法。布鲁斯·艾尔沃德说:“在全球也要不得不为疫情做应对和准备的过程中,我曾经像其他人一样有过这样的偏见,就是对于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很多人都会说现在没有药,现在没有任何的疫苗,所以我们只能拍拍手表示没有什么办法。而中国的做法是,既然没有药,没有疫苗,那么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 ──“人传人” 病毒突然爆发,“没有药,没有疫苗”时,曾经抗击瘟疫使用过的办法中,即使考验证明是部分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可以暂时应用──这就类似基础前沿科学西方的相对论、量子论和传统的中医药一样。这里还有包括“封城”、“隔离”等不是直接属于医药和医疗的社会性的办法。
b、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总结人类发展五大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社会)。苏联虽然推行“以苏解马”──如主张自然科学也来东西方对立。但在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斯大林仍同美、英和中国等反法西斯大国,共同成立了“联合国”。
《科学美国人》是由发明家和出版家茹夫斯·波特于1845年创立,至今已是办了175年久负盛名的的国际公认的著名高级科普刊物,全世界有25种版本15种语言在签约翻译出版发行《科学美国人》杂志,可见它的“去意识形态化”程度高,而重视科学知识的内容正确。20世纪的科学标志性的量子论和相对论,实际它们的起源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是1871年刚刚打造成形的国家──德国为追赶照明工业争取到一个竞争优势,德国科学家奋斗了10多年的结果。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和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涉及的光速不变论实际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和麦克斯韦1846--1864年间,研究电力和磁力彼此之间神秘的电磁场互动和应用有关。再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1945年迫害爱因斯坦等犹太人的希特勒垮台,漫长的100多年都是《科学美国人》杂志亲自经历的阶段,这中间的反相反量和推进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国际的科学斗争,《科学美国人》杂志不能没有分辩是非的认识和能力。
c、反相反量反中医到何时为止才有答案?正是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证明中西医结合是有效途径开始唤醒的。由此可说《科学美国人》和观察者网是“吹哨人”。2020年2月24日晚我们看央视13频道,主持人白岩松连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谈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如364名中医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江夏方舱医院,中医为主导的治疗中近400名患者中无一例转重症,治愈50人;在中医药早介入全程深度参与的广东省,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大部分转轻症,有的则治愈出院──从中医角度评判分析新冠病毒、中医在轻症不转为重症是否有拿手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中医药在疫情应对中发挥的作用等,都说明中医药的疗效
全国在新冠肺炎防疫作战当中,中医药系统抽调近320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组建了四批588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和接管部分医院,像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特别接管的方舱医院,整个医务人员全是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由五所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组成的医务人员。方舱医院里的每个病人都要吃汤药;对有个别需要调整的药,还有配方颗粒。此外还组织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帮助他们康复,也活跃他们的精神、增强他们的信心;融入中医的理疗,包括针灸、按摩这些方法。
总的来说,病人情绪非常安定,医患关系非常好,总的效果不错。目前方舱医院已全部收关,有两个核心指标值得关注。一是病人痊愈的时间缩短了。因为新冠肺炎一部分是自限性的疾病,通过中药的干预可以加速痊愈;二是避免轻症转为重症,这是关键。张伯礼院士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观察,重症的转化率约2%,而江夏方舱医院的病例还没有一例转化为重症。

6# 青城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5:41|只看该作者
c、2003年的SARS病毒,也是对中医的一次挑战。17年过去了,中医有了哪些积累?17年间的区别是什么?张伯礼院士说:“17年前中医治疗SARS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激素用量相对较低,治疗效果相对好,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为我们这次治疗新冠肺炎增加了底气。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诊疗中,中医诊疗在短时间内提出了诊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那么“中西医结合”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合?张伯礼院士说:“经过实践以后,对新冠肺炎轻症的患者,中医药完全可以把它拿下来。对于重症,还是以西医为主,西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生命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支持才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中医在这时候是配合的,虽然是配角,但是有的时候又不可或缺。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有些病人的氧和水平比较低,血氧饱和度经常波动,这时候我们给他生脉注射液和独参汤,一两天后血氧饱和度平稳了,再过两三天基本达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有说中医在急症方面有时也可以力挽狂澜”。对未来的“中西医结合”走向什么方向?张伯礼院士说:“争‘中医西医孰强’没有什么意义。治好病是真的,各自医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短处,西医对一些急性的重病抢救的时候,那些手段谁也替代不了。对一些慢性病,改善功能性疾病,中医的优势又很突出。中国人感到幸福,有两套医学保证,有什么不好的呢?”可见从说“中西医结合”有什么不好,说明张伯礼院士类似华为任正非总裁,是赞成“东西方交流”属于“进攻性马”的新时代人物,与“东西方对立”主张存在的“以苏解马”是分道扬鞭的。
d、其实,西方搞“冷战”,实质也类似搞“以苏解马”。当然中西医的差异,并不类似、也不等于“进攻性马”与“以苏解马” 的差异。为啥?张伯礼院士解读中西医的差异说:“中医不管你病毒怎么变,重视的是改变病人的内在环境,注重的是求因治病。西医重视的是那个结果,也就是病毒。见病毒就要杀,必须去研究‘特效药’,研究‘疫苗’才能行。在没有研究出来之前,只能是支持性治疗,靠自身免疫系统自己工作。而病毒可能会变异,于是陷入到不断的研究中。中医是标本兼治,而西医则只是治标”。
张伯礼院士的解读是对的,但也还未站到全球化前沿科学的“暴露组学”和“基因组学”的高度,来对应“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于淼博士,2018年11月12日在科学网的博文《暴露组学的黎明》中说:“暴露组学从名词提出,到现在大概10年有余。2018年11月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召开的第二届暴露组学会议,就相当于20年前基因组学的发展阶段。也许接下来的10年内,它的研究经费与成果可能出现‘井喷’……暴露组学研究什么呢?它的基本问题跟基因组学差不多──一个人健康与否,基因组学认为更多依赖基因。伴随测序技术的进步,针对个人的测序,已经是可负担的了。但暴露组学认为,人的健康状态除了基因外,还要考虑表观遗传、蛋白组、代谢组与日常暴露,甚至还要考虑诸如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地位、肠道微生物组等的作用。健康是目标,这里预测变量却非常多,很明显不是一个单因素模型。所有暴露组学属于面向问题的高度综合性学科,基础包括不限于统计学、生命科学、数据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分析化学、毒理学、公共卫生、医学、遥感、传感、自动化、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目前并不知道哪个学科更重要”。
这里如果把“暴露组学”对应“中医药学”,是说:“中医不管你病毒怎么变,重视的是改变病人的内在环境,注重的是求因治病” ──这是对应“暴露组学认为的:“人的健康状态除了基因外,还要考虑表观遗传、蛋白组、代谢组与日常暴露,甚至还要考虑诸如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地位、肠道微生物组等的作用。健康是目标,这里预测变量却非常多,很明显不是一个单因素模型。所有暴露组学属于面向问题的高度综合性学科,基础包括不限于统计学、生命科学、数据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分析化学、毒理学、公共卫生、医学、遥感、传感、自动化、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目前并不知道哪个学科更重要”。相反,“基因组学”对应“西医药学”,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基因组学认为更多依赖基因。伴随测序技术的进步,针对个人的测序,已经是可负担的了”。
所以我们不赞成饶毅教授在2016中信书院线上年会中,发表《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的演讲里说的:“鸦 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人希望中国强大,于是提出我们‘古代行,现代不行’,以便激励自己。这种说法后来经由外国人特别是英国的李约瑟‘出口转内销’以后,对我们在心理上起了很大的安慰作用……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传统?有,但不多,而且特别缺乏抽象、系统、深刻的科学,有的只是比较简单、实用” ──特别是这里饶毅教授把中医说成“简单”的代表,认为“我国古代没有自然科学,而古希腊才算科学的起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6:19|只看该作者
二、反相反量反中医被“吹哨”底线
1)中西医结合的统一性是一致的
A饶毅是不知暴露组学的前沿科学家
a、饶毅教授虽然是新时代归国的著名现代生物学家,但似乎并不知晓“暴露组学”,只懂得“基因组学”。中医类比“暴露组学”,确有宏观、接地气的特色,而被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论坛”召集人宋正海教授等,称之属于“整体科学”;相反把西医说成单纯、微观,是属于“还原科学”,而主张“东西方对立”到底的“以苏解马”。
宋正海教授和黄志洵都是我们尊重的人品很不错的老科学家,我们赞成任正非总裁的“进攻性马”──任正非总裁讲高科技的突破,并不讲“整体性”、“还原性”,而是强调对数学研究的重视。跨百年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和生理或医学奖被大多数国家公认,而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奖,争议较多,是因为与前三项相比,后三项参与意识形态较多,而世界各国本身是意识形态化的。“进攻性马”与“以苏解马”对决的胜出,是1992年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暴露”了它有缺陷。由此也证明,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完整的长序列过程链,单纯把古希腊的几何、逻辑的“抽象、系统、深刻”作为标准,是只看到西方的小“伊甸园”,没有看到中华的“大同世界”一直在线。
中西医结合的统一性是一致的,不是人为,是自然发生的──即使在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标志性科学:量子论和相对论,100多年中也在追求统一。而竞争、比较的结果壮大的“弦理论”,也被归纳为“量子引力学”──而“弦理论”照亮中医科学的“弦论”,如2015年12月13-14日我们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2届全国自然国学创新论坛大会,著名中医药专家俞梦孙院士作《动脉血压共振研究》报告,我们听得就跟像讲“管线弦”、“套管弦”、“试管弦”等拓扑弦理论的路径积分一样。因为类似摸脉──俞梦孙院士一连讲了:动脉血压血供收缩压和舒张压所构成的脏腑血供共振系统,联系血液本身物理性能和血管状态影响的共振效果;动脉血压及其搏动波形起的类似“气”的作用;血液搏动在血管内壁内皮系统表面产生剪切力促进NO酶产生;动脉血压及其搏动波形的中医气血理论等,就类似物理学弦理论中讲的“拓扑序”和“量子序”一样。
弦理论是“开弦”和“闭弦”两分,加之“弦”振动,但这不是全部弦论──如果抽象网络、电路,血管、神经、河流、道路为“开弦”,这样开弦不仅可振动,内在开弦也可流动。这里开弦和闭弦结合统一在一起,开弦可以像大江、大河有大坝、闸门──弦理论的一个更重要联系是庞加莱猜想:即三维空间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的一点,就等价于是圆球──可称“正定理”。那么逆定理,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类似一点,其中只要有一点是曲点,那么这个空间就不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而可能是一个三维的环面。所以有人说:量子色动弦学瓜熟自落,也得力于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千禧年大奖“难题”庞加莱猜想被解决。
2012年第7期《环球科学》杂志发表陈超教授整理的《量子引力研究简史》一文中说:“2006年,借助于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的庞加莱猜想外定理的──空心圆球内外表面翻转熵流,人们把时间和热力学、量子论、相对论、超弦论等联系了起来……1904年,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提出庞加莱猜想,奠定了当代前沿科学的数学基础。即正猜想的收缩或扩散,涉及点、线、平面和球面;逆猜想的收缩或扩散,涉及圈线、管子和环面;外猜想的空心圆球内外表面及翻转,涉及正、反膜面,和点内、外时空。这标志着传统科学的结束,革命科学的开始”──这里谈的“庞加莱外猜想”,就是1953-1963年间川大数学物理学家柯召院士和魏时珍教授提出来的,称为 “柯召-魏时珍猜想”:空心圆球内外表面不撕破能翻转,也称“庞加莱猜想外定理”──它综合庞加莱猜想正定理+庞加莱猜想逆定理,并超越它们的证明而成为第三次超弦革命的先声。
柯召-魏时珍猜想的“内外翻转”,类似空心圆球膜面加奇点式的翻转反包围,与一般循环周期不同,且含有类似新陈代谢、阳泄阴收的内外翻转非线性和熵流等性质──这特别与中医针灸的内外翻转,这里的量子流体可以象征宽窄人工智能:“人”和“机器”智能的“翻转”,及量子数据信息流的扩散、反馈。而且这也与有线、无线电话、电视、互联网等用于远程类似封闭空间内外信息隐形传输的联系──也许可以说庞加莱猜想正、逆、外三定理的封顶证明,也是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发展封顶走到尽头──就像哥伦布的环球旅行证实地球是圆的,地理大发现要转向一样──这个标志就是2019年7月16日“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发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文小刚的《物理学的新革命──凝聚态物理中的近代数学 | 众妙之门》的科普报告,以及2019年7月24日“科学网”报道:2019年7月23日文小刚教授做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题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质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的科普报告。

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6:49|只看该作者
文小刚教授正是师从国际弦理论大师威滕教授学习超弦理论,然后转向凝聚态物理才取得中科院重视的科学成绩的。文小刚,1961年生,西安人。197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81年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首次提出“拓扑序”概念,他引入对称保护拓扑相等概念,建立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拓扑序理论和边缘态理论,预言双层量子霍尔体系中的超流/超导现象;揭示拓扑序和量子序的弦网凝聚的本质,并用弦网凝聚提出了统一光和电子等理论。1991年文小刚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95年被提升为教授。2002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7年获国际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巴克利奖。2018年文小刚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狄拉克奖。
文小刚教授的《量子多体理论──从声子起源到光子和电子起源》这本用于研究生和有关教师、研究人员的教科书,恐怕在数千所大学中能真正学懂的人也不多──因为全书都充满近代高等数学微积分冗长推证。但该书2004年在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到2017年已经印行了4次。原因是文小刚教授1989年首次提出“拓扑序”概念,揭示拓扑序和量子纠缠的深层联系,虽然此后十多年因新的量子自旋液体和非阿贝尔物质态,一直没有被实验实现,“拓扑序”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直到1999年之后,才成为现在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主流。所以中国的有关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不得不了解。
b、也许“反相反量”倾向性,与意识形态全球化有关,而“识相识量”是不再分意识形态全球化──“反相反量”倾向性只停留在“列维-齐维塔”水平,使探索精神找不到方向?而“识相识量”在“二战”后,能推进一次超弦革命,二次超弦革命,三次超弦革命,直到文小刚教授开辟“量子凝聚多体”、“拓扑序”、“自旋液体”等创新,出版 《量子多体理论──从声子起源到光子和电子起源》,作为新时代科学全球化--不再意识形态化的竞争、比较中的代表作,让前沿量子物理学家中不少人落伍,转为猛烈抨击弦理论。例如,2020年1月9日“反相反量”推手马海飞教授推荐新浪网“志杰海明博客”专栏,转载发表的文章《Science首次发表负面论文: 消失的“天使粒子”》,就涉及国外个别实验室质疑一维、二维相有关量子霍尔效应、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这项研究国内外“识相识量”的中国人参与的很多,如从崔琦、张首晟、薛其坤、修发贤到曹原、文小刚等科学家。但2019年1月8日国家2018年度科技奖揭晓,薛其坤院士带领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组成的实验团队,因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马海飞教授推荐的文章发表之后,2020年2月22日“清华大学”官网发表《薛其坤院士荣获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的新闻,又报道菲列兹·伦敦奖评奖委员会宣布,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将授予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Vinokur博士和德国马普学会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的Steglich教授──评奖委员会的说明是:薛其坤是因为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而斩获这一崇高荣誉的。薛其坤是自1957年该奖设立以来,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第二个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菲列兹·伦敦奖是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将在2020年8月15-22日,在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市召开的第29届国际低温物理大会上颁发。
2暴露组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暴露组学“矛盾论”新传
“暴露组学”虽然2018年才传入我国,作为新的前沿科学,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突然袭来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后,确成为“吹哨科学”,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例如“封城”和“隔离”并不是“基因组学”的任务,却成为“基因组学”抗击疫情的必要补充──基因组学原以为只要更多地依赖基因;伴随测序技术的进步,针对个体的测序,就已经够了──这类似以前宣传的“矛盾论”,只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虽然也讲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但社会是处在意识形态化中,似乎逻辑合理的抓住“主要矛盾”的说法也就意识形态化。
“暴露组学”是“进攻性马”自然的丰富和发展。例如,它认为人的健康状态除了基因外,还要考虑表观遗传、蛋白组、代谢组与日常暴露,甚至还要考虑诸如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地位、肠道微生物组等的作用。健康是目标,这里预测变量非常多,很明显不是一个单因素模型──它的基础“包括不限于统计学、生命科学、数据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分析化学、毒理学、公共卫生、医学、遥感、传感、自动化、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目前并不知道哪个学科更重要”──这样看,它把传统的中医药也自然带进到前沿科学思维。
而饶毅教授说的古希腊几何、逻辑的“抽象、系统、深刻”科学,也类似“基因组学”,并不完整、完善──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科学从来就是全球化的,中西医结合从来都是统一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医药和瘟疫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爆发过几百次大大小小的瘟疫,不然怎会都挺过来了;当时中西医只不过是地理分开,暴露组学的逻辑类似“进攻性马”一直是存在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7:25|只看该作者
B、中国是一个弦理论古国、大国
a、“识相识量识中医”,与“反相反量反中医”不同,为啥中医药能与前沿科学的量子论和相对论并列,因为从量子论和相对论统一发展推进认识的“弦理论”看,中国从历史以来就是一个“弦理论”古国、大国──“弦理论”的最高理论基础是“卡拉比--丘成桐空间”。但“卡--丘流形”的翻转“炸开”办法,与中国本土弦理论的“庞加莱外猜想”──即1953-1963年间,川大数学物理学家柯召院士和魏时珍教授提出来的称为“柯召-魏时珍猜想”──空心圆球内外表面不撕破能翻转──这里的“不撕破”与“炸开”是不同的,造成的结果也不相同。
b、拓扑及轨形拓扑与两次超弦革命紧密相联,也与丘成桐教授开创的卡拉比-丘流形的紧致空间相联──超弦理论以紧致空间为特色,但不限于卡拉比-丘流形,还包括轨形、对偶性、镜对称性、引入D膜等方案。例如,互为镜像的两个卡-丘空间,在卷缩维几何形式时,将生成相同的物相同的物理;这种在弦论背景下的一种对称性,称为镜像对称。在物理上等价而几何形式不同的卡-丘流形称为镜像流形──镜像对称的意义,是有些极为困难的计算。
虽然在镜像空间中,有的变得相当简单:同一类类型的不同形式,可以不经过它们结构破坏而相互变换。卡-丘流形发生结构破坏的空间变化,称为拓扑改变。翻转变换和锥形变换是弦论中出现的两种拓扑改变。但这些都是几何拓扑的高级内容。例如“炸开”有类似撕裂、断裂的意思;撕裂必然要有粘贴、聚合,这是属于类似轨形拓扑的内容,而已不属于一般拓扑。卡拉比-丘流形包含了大量撕裂与粘贴的内容,造成大量卷缩维形式的复杂的高维几何图象。
由于“卡--丘流形”的翻转的撕裂,比“柯召-魏时珍猜想”的空心圆球内外表面不撕破能翻转的条件宽,所以超弦理论在四维时空中的具体物理预言,卡拉比--丘成桐空间虽然能够预言紧致空间的具体结构,但它联系超弦理论预言的卡--丘流形,还有三大问题:(a)弦理论解决了物质族分3代与卡--丘流形3孔族的对应,但仍有如何排除多孔选择的难题;(b)弦理论解决了多基本粒子与多卡--丘流形形状变换的对应,但仍有如何排除多种形状选择的难题;(c)弦理论解决具体的基本粒子的卡--丘流形图形虽有多种数学物理手段,但也遇到选择何种数学物理原理为佳的难题。
c、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防控、全球合作,“暴露组学”+“弦理论”阐释“进攻性马”东西方交流的全球化不舍不弃,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和“科商”──创新不是抄袭和简单的模仿;争先不一定是抢先发表。即使在西方,1974年丁肇中教授首先发现“J”粒子的粲夸克,也并没有抢先发表。而是等到B·里希特教授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取名ψ粒子才发表;所以粲夸克也叫J/Ψ粒子。而早在伽利略时代,发现新东西也不是解密发表,而是密文发表,等到有别人也发现后,才公布密码密钥说明自己早有此事。
说中国是“弦理论”的古国、大国,也许很多人只认为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弦学”是“玄学”,起源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哲学,而成为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在近代也泛指一切研究不可知本体的学说。其实到明代的儒学大师、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也集“弦学”之大成──“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心学,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已具有由此及彼的自然联系到思维联系的自然全息印记。其次解放后众所周知的“时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政治是统帅是灵魂”这些话,以为中国的弦论是政治、是哲学。其实中国的自然科学弦理论,早也有系统研究。
d、西方的“弦理论”基础涉及的“庞加莱猜想”和“卡-丘空间”,更有全息原理、全息宇宙的三维投射二维膜面的描述──西方的激光全息图像技术--全息投影的发明,纯属偶然,它是 1947 年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在研究增强电子显微镜性能时的意外所得,在1948年提出了新的两步无透镜成像法──波前重现原理。
但该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在电子显微镜中有用武之地,被称为“电子全息术”,直到 1960 年激光的出现才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全息投影概念。1981 年张颖清教授提出生物全息律,也只是抓住与激光摄影全息效应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相似”的联系,并没有从弦理论上作想。而我们是1962年在盐亭中学读高中的时候,冬天一次回家褙粮到校煮饭,帮母亲放牛时,牛突然伸头想吃竹林边生长发育的竹笋。这一惊使我们一是想到与竹笋生长类似的弦线,可以增长;二是竹笋的竹壳端的竹叶,虽然很小,但可以联想到它与竹桠枝端上生长的大片竹叶有相似的形态。即早期竹笋竹壳端上的发育,与后期竹桠枝端上生长的大片竹叶有全息的相似。也类似海克尔的“生物重演现象”,由此可再发挥,与激光全息投影图像技术中需要两束相干光线联系,称为“自然全息”。
我们对这种“两者相干”的注意,产生的由此及彼的自然联系到思维联系的自然全息印记,当时只简单地叫“类比原理”或“枝干原理”。但正是从这里的弦论思维发育开始,到1981 年看到《百科知识》杂志发表中国科技大学方教授的文章,谈“不平等宇宙起源”(即“暴涨宇宙论”)与“大爆炸宇宙论”,是一对矛盾,还无法解决──
这使我们想到:数学上的“三点共圆”和“分形分维”的推证方法,能把“暴涨宇宙论”与“大爆炸宇宙论”统一起来。如计算出的圈态结耦分形维数值1.26179,与国内外天文学家研究宇宙的分形结构,测得的星系分布的分形维数约为1.2相近似。道理是按“三点共圆”和“分形分维”方法作图,如此变形下去,随着变形的进行,会发现小圆圈不但向外扩展,而且还向中心位置堆积,以及在其周围形成等级式的成团分布等重要特征。但方教授不喜欢中国本土的弦理论创新,认为“弦理论”、“旋理论”西方早在196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
e、西方的弦理论发展到1993年,由荷兰物理学家赫拉尔杜斯·特霍夫特提出全息原理,和1994年美国物理学家伦纳德·萨斯坎德(李奥纳特·苏士侃),进一步阐述有引力的量子系统都按全息不需要整个三维空间,两维描述就够了。即我们从自然全息,之前也想过全息还包含一种“降维”原理──类似抓住激光摄影,把3维物体变为2维胶片,而可以用激光随时复现该3维图景来联系。
但此时的西方全息原理,比彼时我们想的更深更宽──萨斯坎德认为,世界上每一比特的信息,都存储在我们宇宙的边界上;边界就像全息图一样记载了全空间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的物质组成,所有的相互作用,所有过程都是既不违反量子力学、也不违反引力理论──全息原理成为物理学近60年中最具革命性、最重要的物理思想,其地位相当于量子论的测不准原理、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或等效原理,是物理学的公理性原理。萨斯坎德和其他超弦学家合作,构造出一些具体黑洞的熵,弦理论如何结合全息原理获得巨大发展等。而特霍夫特1999年和他的老师韦尔特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18年特霍夫特还聘为四川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1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3-29 22:08:13|只看该作者
3)本土暴露组学抽象、系统、深刻的自信
A超弦全息原理本土创新的两大推进
后来居上的西方弦理论获得巨大发展的全息原理,抓住激光摄影3维物体变为2维胶片的“降维”,以及结合全息膜面、边界面阐述发挥的M理论,确实比1981 年张颖清教授提出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相似”的生物全息律,以及我们在1982 年《潜科学》杂志提出的“自然全息”,发挥激光摄影“两者相干”阐述由此及彼的自然联系到思维联系的自然全息印记,更“抽象、系统、深刻”──但这不是说,类似本土暴露组学的“中西方交流”的全息弦理论,就缺乏自信,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以致丢掉“进攻性马”──其实,真缺乏自信的是那些极右或极左的“以苏解马”的人。
早在特霍夫特和萨斯坎德阐述量子系统“按全息不需要整个三维空间,两维描述就够了”之前,中国古代“易经”的太极图形,就具有膜面、边界面的翻转性质。但直到几千年后的1953-1963年间,才有川大数学物理学家柯召院士和魏时珍教授等科学家推进“庞加莱猜想”和苏联数学家的“灵魂猜想”,提出称为 “柯召-魏时珍猜想”的“空心圆球内外表面不撕破能翻转”等本土创新的超弦全息原理,已开始再夯实了中国是弦理论古国、大国的地位,塑造了东西方科学的抽象、系统、深刻,必然是去意识形态全球化的交流合作互补。
B、阴差阳错有关文志英--刘奎林教授的往事
a、关于我国古代太极图形是类似膜面、边界面翻转的墨比乌斯圈研究的公开,是1986年11月6-10日在南昌召开的“全国思维科学与智力开发专题学术讨论会”期间,我们向五位与会代表:上饶师范学院的吴长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罗以迪教授、南京军事外国语学院的李宏军教授、中国矿业学院的王新泉教授,以及北京工业学院的林学谛教授等作了的交流──今天,在我们看来无头无脑的太极图徽,实际上是积淀了三旋运动的内在秩序──太极曲线采用的形式语言,实际上是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墨比乌斯圈数学结构;太极图徽所含蕴的三旋运动,正是它抓的主要的数学关系。
即作为太极思维,它首先要抓住的数学关系是类圈体。因为只有类圈体的自旋,才能反映太极的原始返终,也才能区分出三种自旋。而理解三旋的关键是吃透线旋:六千多年前,伏羲氏在教人结网捕鱼,遇到湖塘水面上的旋涡;教人制土陶生火做饭,看到锅中沸水的翻滚,就已领悟和觉察到了圈态的线旋。为了表达和传授这一数学概念,伏羲氏动了不少脑筋,例如要把摆卜爻文字用的草节茎棍带来的蓍茅草叶,圈起来扭转比划,终于发现和揭示太极图徽所包含的隐秩序──我们不妨先做个小实验:取一张狭长的白纸带,将另一面涂黑,且在正反面中央画一根直线,这样,粘合两端做纸圈,外面是白色,里面是黑色。假设有一只蚂蚁在白色一面沿中线爬行,不许超越边线,那么,这只蚂蚁爬来爬去,总是在白色的一面。
相反,如果这只蚂蚁在黑色的一面爬行,那么,它也就只能老是在黑色的一面爬行了。当然这种纸圈是不能暗示线旋的。但如果我们改变纸带的粘合方法,使其中一端翻一个面,让黑的一面反转过来与另一端白色的一面粘合起来,奇迹会出现:蚂蚁如果在这种纸圈上自由爬行,它不跨过边线,就能到达黑白两面所有的地方,于是纸圈变得只有一个面。这就是1858年才由德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墨比乌斯首先再发现的数学现象,后来这纸圈命名为墨比乌斯圈。
墨比斯乌圈所暗示的就是线旋,说得更明白一点,即不平凡的线旋。太极图徽所积淀的也就是这种不平凡的线旋运动的重要意义。这可以类比魔方表面上的转座子──每一小块都可以移动──如果把八卦太极盘,拟设换成魔环器,即沿着魔环表面的转座子位,并列写几行太极八卦数列,再设想它们作面旋,体旋、线旋运动,由于运动总有干扰,因此我们在瞬间看到的数目太极转座子,三旋是把对称、有序、混沌在做统一起来。南昌聚会经过大家的深入讨论,林学谛教授建议:北京工业学院办有内部刊物《思维科学通讯》,她可以推荐我们和罗以迪、吴长庚、李宏军、王新泉等合作写论文发表。林学谛教授说话算数,1987年第一期《思维科学通讯》增刊发表了我们的《太极思维的三旋数学模型》。1988年公开发行的《上饶师专学报》第1期也发表了我们继续完善的论文《论太极思维的三旋数学模型》。
b、如果把超弦的“三点共圆”和“分形分维”的方法,解答“暴涨宇宙论”与“大爆炸宇宙论”的统一,计算出的圈态结耦分形维数值1.26179,称为“宇宙量子分形分维学”。此论1986年我们在《华东工学院学报》第二期发表的论文,是先将三旋理论称为“超旋”。但中科大教授方院士,在1987年给我们的来信中,矢口否认说“超旋”就是“超弦”,而说超弦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产物等。但我们查证1960年代初的靴袢理论,没说是超弦理论,最早是1968年才产生的弦论。所以我们总想找机会,发表“宇宙量子分形分维学”。
1989年的春天川大李后强教授,当时他读博士研究生快毕业,他给我们来信说:1989年川大要主办全国分形理论研讨会,建议我们参加研讨会,争取把“三点共圆”和“分形分维”方法的计算,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分形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正式公开发表。但参会论文寄出不久,1989年方教授涉足的“风波”在天安门爆发,分形理论研讨会的事没消息了。6月10日我们到省科协开会去成都,晚饭后顺便去看望李后强博士。巧的是在川大遇到他正去招待所请研讨会学术委员,专程赶来的文志英教授吃饭,就叫我们作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20:42, Processed in 2.355604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