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39|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子兰 发表于: 2005-8-5 23:31:5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藏族(动物)一枝独秀

 [复制链接]
一枝独秀  IA2MoZri.jpg  保存到相册
一枝独秀──嘉绒锅庄文/马成富 图/张文“嘉绒”全称“嘎尔嘉尔木察瓦绒”,意即“东方嘉木墨尔多山系的热带农区,简称为嘉木绒或嘉绒”。嘉绒地处川西北高原的岷江及大渡河上游。东南方向至雅安市的宝兴县,南至甘孜丹巴县,西至壤塘县中塘,北至黑水县及理县部份地方,中心地带有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这里生活的民族叫嘉绒藏族(又称察柯)。他们以农为主,兼营牧业(河坝为农业,山顶为牧业)。  这里村寨密布、梯田层层、高山峡谷特有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与草原截然相反的文化形态。由于人们居住集中,其娱乐方式自然成了群体性。群体而歌,群体而舞,这种形式便是今人称之谓的“嘉绒锅庄”。远古时期,人们要靠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而血缘,姻亲构成了社会的基层单位,人们共同狩猎、采摘,共同分食,每遇丰盛的猎物、果实时,人们围着篝火或烧有陶锅、陶罐的锅庄(三块石头顶一口锅)起舞欢唱,这种形式便称为“锅庄”,如今已演变为广场舞,场中有的燃烧篝火,有的摆放酒坛,其形式仍是圆圈舞。另有专家考证说“锅庄”即藏语“果卓”的变音,“果”意为圆圈,“卓”意为舞。连起来解释就是圆圈舞,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解释都有道理,其内容形式完全相同。嘉绒锅庄在藏族舞蹈中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个有文字记载的艺术表演形式,据清朝李沁所著《金川锁记》中可以看出嘉绒藏人对锅庄的喜好程度。文章说:“嘉绒藏人俗喜跳锅庄,喜令日当中,──男女分别连臂踏歌,欣欣有色,腔清屈,借以解愁,观其手舞足蹈,长吟咏叹,又似一定节奏。”由此可见嘉绒人跳锅庄的习俗由来已久。嘉绒锅庄过去又称四土锅庄(过去无行政区划时,人们称嘉绒地区为四土地区)“四土”指今天马尔康县境内的梭磨、卓克基、松岗、党坝四个土司管辖地区,故人们称嘉绒锅庄为四土锅庄。历史上它曾一度与“西藏歌舞”、“甘孜踢踏”“巴塘弦子”并列为我国藏区四大舞种。 嘉绒锅庄主要流行于阿坝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米亚罗及黑水部分地区(州外还有雅安宝兴县、甘孜丹巴县)。嘉绒锅庄源于苯教时期,苯教传入阿坝大约是公元2世纪,即吐蕃第九位赞普布德甲时代(东汉顺帝时期),由苯教始祖六大嗣承之一的汉族译师勒当芒波传来。据《美言宝论》记载:“嘉绒地区的苯教徒吉尔多美在墨尔多山下掘出三十五部苯教大译师勒当芒波秘藏的经典”。吉尔多美得到三十五部苯教经典后,一天他睡梦中上天托梦于他,要他顺大渡河往上寻找一处河床象新月形,两面山顶上的天空呈新月形,河水弯弯象新月形的岸边修建苯教寺院,作为弘扬苯教的基地,吉尔多美按照神灵所示,顺河流往上走了几十公里,来到今金川县安宁乡三公里处,果然发现与梦中所说三弯形相似的地方,于是他便在此动工修建苯教寺院“雍忠拉顶”,成为当时藏东地区最大的苯教寺院。雍忠,即万字符号“ ”,雍忠在苯教文献中与两则早期神话有关,一则描述了宇宙最早依靠气流运动形成十字形状,进而繁衍了各种生灵;另一则描述了人类从太阳神的光芒中繁衍生息的过程。十字形的雍忠被认为是火和太阳崇拜的象征。金川雍忠拉顶寺完工后举行了盛大的典礼,据金川铙旦土司《土司志》记载:“藏历土狗年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苯教大师顿巴兰卡师徒应铙旦土司之邀,前来参加雍忠拉顶寺的竣工典礼,为庆祝寺院的落成,在当地民间歌舞及杂耍的基础上,根据嘉绒民间著名的传说故事《阿米格冬》创编了藏戏……”文中所说“民间歌舞”即指的是今天的“马奈锅庄”;另据《清史稿圣武记载》:“金川平……露布八日至京,献俘庙社。”这里所说的俘虏,就是大小金川的嘉绒藏人。据民间资料说,当时押往俘虏一部分能歌善舞的伶童被选入皇宫行艺。从干隆皇帝给边将贺功的一首诗的注释中可以看出这些伶童是干什么的,文中说:“阿桂等所俘番童,有习锅庄及斯呷鲁者,即番中傩戏也。”250多年前的史料中写到的“锅庄”,就是嘉绒锅庄。嘉绒锅庄俗称“达尔尕”,系嘉绒地区最古老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其歌词内容主要包括嘉绒民族的生息发展、历史上的各种征战,区域版图的变迁,以至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播秋收的时间,生儿育女的贺喜,男女之间的调情,修房造物的欢庆,等等。由于嘉绒人无文字,文字随佛教传入时,也仅为少数上层人物及僧人喇嘛使用,因而嘉绒人用嘉绒语作为相互交流的工具,用“达尔尕”来传递相互间的感情及信息。关于嘉绒锅庄的社会功能,早在(清)同治十三年(1887)的《章谷屯志略》中就载:“每逢喜庆辄跳锅庄,自七八人至一二百人,无分男女,附肩联臂绕径而歌,所歌者数十百种,首尾有定局,其中所歌在人变换之巧拙,其语有颂扬者,有言日月星辰者,有论阴晴风雨者,有念稼穑之艰难者,有谓织衽之辛勤者……有男女相爱悦者,有互相赠答者,有互相讥讪者……”该志记述的与嘉绒锅庄表演形式、内容十分贴切,足见当时嘉绒锅庄的内容丰富、曲调之多是任何一个舞种所不能比拟的。千百年来嘉绒藏族世世代代以锅庄为乐,以锅庄为伴,在锅庄人们倾注了他们的感情,喜、忧、悲、苦以及欢乐和希望。可以说“达尔尕”是嘉绒藏族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嘉绒锅庄分“达尔尕底”(大锅庄)和“达尔尕仁”(小锅庄)两种。  “达尔尕底”属于礼仪性和颂扬性舞蹈,主要在迎送达官显贵,活佛高僧,重大节会时表演,表演时整个舞蹈场面人多,气势壮阔,表演习俗是,过去由僧人焚香净场,或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致颂词后,男女舞队按班辈而立,随着手拿串铃的领舞者,先歌后舞,随着歌唱的节拍,顺圈而舞,舞蹈程序是,先跳一段颂扬喜庆的舞,然后跳颂扬土司头人、达官显贵以及祝贺寺院官寨、房屋修建落成的舞蹈,然后在祝吉祥如意的舞蹈中结束。封建农奴社会,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等次观念相当严重,那些所谓达观显贵在公共场所出现,老百姓都要弯腰弓身相迎,不能目视,只能唯唯诺诺、必恭必敬,久而久之这种形体动作被带入锅庄动律之中,加之大型集会都有土司头人参加,因而嘉绒锅庄(笔者观察了过去老锅庄中)几乎所有锅庄都有共同特点,即上身前俯,弯腰、双腿委曲,出现前靠后蹲的动作。双手胸前摊掌,男女舞姿端庄,表现出一片含蓄和虔诚。“达尔尕底”边舞边唱,曲谱受形体与动律的影响,旋律要随着舞蹈的庄重而严肃,韵律要随着舞蹈的情绪而引缩,所以节奏多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节奏的轻、重、缓、急作为推动舞者的情感动力,整个舞曲给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感觉。达尔尕仁流布于整个嘉绒地区,其中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米亚罗地区最具特色。“达尔尕仁”是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结晶。“达尔尕底”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可见舞蹈历史之悠久。达尔尕底的舞蹈动律与达尔尕仁有相同之处,这是由于“得夏”将民间舞蹈按一定程序编排后而形成了“达尔尕底”,两种舞蹈虽有相似的特点,“但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故在舞蹈风貌上又各具自己的特色。建国前,劳动群众用“达尔尕仁”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消除劳动和精神压迫所带来的疲劳和痛苦。建国后,劳动群众成了国家真正的主人,这种舞蹈更为广大藏民所喜爱。由于此舞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属于民间自发性的娱乐活动,所以“达尔尕仁”最能充分体现藏族人民的真实感情,舞蹈的歌词多以劳动生活、爱情及家乡风光,花鸟艺术形象等内容为主,表演时,歌词与舞蹈为间接的关系,但也有直接的联系。例如《莫雅切桶》(孔雀戏水)在舞蹈中就有大量的模拟孔雀嬉水的动作,“达尔尕仁”表演时,由于没有封建礼仪的束缚(小锅庄一般在没有尊者长辈在场时表演)因而青年男女尽情的欢跳,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对于这种表演形式,早在1937年3月10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由庄学本撰写的《羌绒考察记》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小锅庄的表现形式。当时庄学本来到卓克基、受到土司热情接待,下午土司陪他一道观看围着篝火起舞的嘉绒锅庄,不一会儿,土司告辞离去,庄学本喜好摄影,继续在场内摄影,“到了明月初升时,老年舞者纷纷离去,场上所剩青年男女,牵手绕臂,兴趣不减。”由此可见,小锅庄的艺术特色别具一格。小锅庄热情奔放,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喜悦之情,因而其唱腔曲调多体现在轻松明快方面。嘉绒锅庄的另一个佼佼者,即以“天下第一锅庄”著称的“马奈锅庄”。笔者前面谈到西藏东部最大的苯教寺院“雍忠拉顶”于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的藏历土狗年间修建完毕,为庆祝寺院的落成,表演了当地的民间歌舞,众所周知当地的民间歌舞即今天的嘉绒锅庄,而这个当地就是今天的马奈地区一带。马奈锅庄区别于一般自娱性和情绪性的锅庄,它有一整套表演程序,如锅庄表演前,要请苯教高僧诵经,煨桑(燃烧柏树枝),祭祀墨尔多神,然后进行表演(今天开场时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艺人祝词、开坛)。  随着雍忠拉顶寺院影响的不断扩大,马奈锅庄也随之身价倍增,随着朝拜雍忠寺的信徒,马奈锅庄也被带往外地,主要是顺大渡河流域传到了今天甘孜丹巴县、八地、八旺等地。笔者调查马奈一带老艺人得知,过去丹巴、八地、八旺一带的一首锅庄词中唱到:“采蘑菇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生长的土壤/跳锅庄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产生它的地方/欢乐的锅庄来自哪里/上游马奈是它的家乡。马奈锅庄每一场(即每一个曲目)都有固定名称,但它除了庄重,虔诚的大锅庄外,其余表现的内容较多,今天保留下来的大多是青年们喜爱的欢悦曲目,如《格扎达尔尼宁木初》汉意为“小伙子的帽子多漂亮”,另一种叫《巴伍尼扎》汉意为“小伙子头戴美丽的珊瑚珠”,对于充满欢悦、情爱的锅庄都以小伙子命名,这在母系社会遗风相当浓郁的马奈地区来讲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嘉绒地区民间普遍都信仰和崇敬一名叫“阿尼·格尔冬”的英雄有关。据考证以及阿坝州志载“阿尼格尔东就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系嘉绒方言称谓不同所致”。“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战无不胜的英雄,是藏族人民勇敢、智慧和力量的化身。“格萨尔”从文字角度来讲是勇敢英俊的小伙子之意,所以马奈锅庄部分内容都以小伙子命名。马奈锅庄区别于其他锅庄的最大特点是,男队领舞人和女队领舞人从不会面和并例行进,锅庄开始时男队单行一排,女领队排在男队末尾,锅庄进行中,男女领队带着各自的舞队相互寻找和尾随对方最后那位演员,故而男女对形都是朝相反方向前进,队形变化复杂。马奈锅庄开始之前要进行交帕子或献哈达仪式,相传这是源于古代,锅庄开始时,要向部落首领或寨主、土官头人敬献珍贵的兽皮或良鹿角等东西,现在演变为向领舞人献哈达或帕子。仪式开始前男女各站一边,男女交替对唱,歌词因内容而变换,如是送男子出征或出远门则唱《送君送到马邦河坝》曲调忧伤,充满着依恋不舍之意,唱词结束时,女领队将哈达双手捧上半跪于地,献给出征人,祝他们早日凯旋而归。另一种是女领队敬献帕子,表示对他的尊敬,请他带领舞队跳好这场锅庄,歌曲唱的是《小伙子的帽子多漂亮》。马奈锅庄动律上区别于其他锅庄的是,随着第一句歌词的结束,才起步跳,左脚在前边跳三步然后跳三下停!待第二句歌词结束后又跳,这样突动突静的动律是其他锅庄所不具备的。马奈锅庄另一个特点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女子服饰的特别,马奈女人在跳锅庄时,要穿三件套服饰,最外面的是一件披风,中间是大襟藏袍,里面是长袖衬衫配深桶裙。这三件套有它特殊的功用,外面的披风将第二层镶嵌着水獭皮的华贵的藏袍裹的严严实实的,而披风是红白两色,过去是羊毛织成的黑白两色,这种妆扮,给人庄重、稳健的感觉,也表示对土官头人,和佛教高僧的尊敬,当达官显贵退场后,人们脱去披风,露出雍容华贵的大襟长袍,而大襟长袍的着装方式又与众不同,众所周知藏袍与腰带是密不可分的,而马奈人的长袍不用腰带,只在右腋下用布条打一个活节,因而整个形体显得宽大,不够紧凑,锅庄跳至一定时候,当场内的父老、兄长退场后,青年们脱去长袍,露出艳丽夺目的衣饰、别具风格的百褶裙,衬托出婀娜多姿的体态,这是对小伙子的诱惑,这时的马奈锅庄才算是上了高潮的阶段,直到通宵达旦。马奈锅庄迎送宾客的舞蹈庄重稳健,其音乐结构也和其他大锅庄音乐结构相同,但青年们欢悦的锅庄则不然,其曲调欢快流畅,欢快的曲调撩拨舞者的激情,荡漾的激情又牵引出舞者的舞姿,在速度由慢而快的的激励下,舞步加快,最后达到狂歌狂舞,在男女的吆吼声中结束。 
一枝独秀  e1AGRlLM.jpg  保存到相册
一枝独秀  UCxJ1ZVr.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罗子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罗子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罗子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回忆川军抗战 看看热血中国人 兄弟一路走好
2# 四姑娘山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8-6 11:49:5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们上次跳的那个就属于楼主介绍的锅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8 16:10, Processed in 1.045202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