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3959|回复: 1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僧侣中国佛协副会长 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佛教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有拓展空间

 [复制链接]
  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成都市人大常委、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佛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5年4月20日下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驻会副会长。

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  GEy6O8s8.jpg  保存到相册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潘家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潘家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潘家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潘家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潘家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潘家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几位当代高僧给我的题字 昌臻法师:学佛的捷径
#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9-6 19:28:0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宗性:佛教中国化的经验与当代实践

源自:中华文化学院
佛教中国化的经验与当代实践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宗性

引言
  佛教起源于印度,广泛传播于世界。从佛教传播的语言方式划分,世界范围内共有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三大型态。
  我国是佛教传播的主要国家,三大语系佛教俱全。三大语系佛教传入中国后,都成功的实现了中国化进程,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与智慧
  佛教自印度创立之日起,就有非常开放的传统。佛陀在世时,为佛法的传播定下了“契理契机”的根本原则。“契理”是指保持佛法的核心理念和教法不被异化;“契机”是指实现佛法适应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传播的灵活方法。千百年来,佛法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正是秉承佛陀定下的“契理契机”原则,成为了国际性的世界宗教。因为有这样的传统,佛法在中国的传播,更是在“契理契机”智慧的引导下,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的灿烂历程。

二: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与成就
  汉传佛教主要在我国广大汉族地区传播,自公元前后传入后,其中国化进程持续的时间历经两千余年。两千多年来,佛教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华文化也以包容的胸怀接纳佛教文化,形成了互补互融的良好互动,最终促使佛教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经历了短暂的植入期,在进入消化期阶段,比较注重中国化的方式来理解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植入期主要以翻译经典为特征,但在翻译中,译师们已经利用中国文化的词汇和方法来翻译佛经,奠定了佛教中国化的基础。特别是在消化期的时代,我国的佛教徒所开创的“格义佛教”,是典型的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标志,用中国式的方式来判摄佛法的内容而形成“判教”思想,更是佛教中国化的创举。正因为在消化期阶段的中国化方法的广泛运用,促使佛教在思想义理层面适应中国社会的需求,完成了重要的中国化理论创新,成就了隋唐以来,以宗派佛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繁荣景象。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实现了理论层面的中国化,在组织形式、运行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根据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状,作出了适应性的调整。唐代马祖道一开创的“丛林”模式,便是佛教在组织形式上彻底中国化的成熟象征,百丈怀海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制定的“清规”,更是佛教在运行制度上完全中国化的智慧结晶。正是“丛林”的组织模式以及“清规”的制度保障,佛教在印度时期所特有的生活习惯,成功地转化为中国化的生活习惯,完全适应中国的社会和实际情况。
  藏传佛教主要在我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传播。佛教在这些地区传播的时间大致起始于公元7世纪左右。千余年来,佛教文化在以上地区的传播,经过不断的融合与演进,逐渐成为了该地区的主体文化。佛教文化不仅是以上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对这些地区民众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完全融入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习俗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
  巴利语佛教主要流传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也被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其民族融合程度也非常紧密,成为了傣族等民族的文化价值主流,对民众的影响也同样巨大,是普通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传佛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

三:佛教中国化的当代实践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走向了融入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社会及文化也发生了数千年来未有的巨变,佛教如何适应这一变革,重新与当代的现代化中国相契合,是当下中国佛教徒应当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
  首先,当代佛教的中国化,必须继承两千余年来传统佛教的优良遗产,这是佛教赖以传承的思想源泉。
  其次,当代佛教的中国化,还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服务于当代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主流自觉,这是佛教当代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另外,当代佛教的中国化,还必须具有开放的姿态拥抱新的社会形态。当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模式、生活方式、城镇化建设、信息网络以及智能化时代的来临,都是新兴的中国社会型态,当代中国佛教必须适应这些变化,还要有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其中,否则会面临边缘化的危险,而走向淘汰的绝境。
  再者,当代佛教的中国化,还应该与当代中国社会一样,融入到全球化的国际大潮流中,主动成为文化交流对话的沟通者,多元文明互鉴互动的推动者,为世界和平及人类福祉贡献佛教的独特智慧。

■ 结束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两千余年中国化成功的经验,这是中国佛教徒的宝贵财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佛教徒,在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社会中,如何肩负起历史责任,持续稳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当代实践,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每位当代中国佛教徒神圣的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02:22,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