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68|回复: 5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邱易东 发表于: 2006-5-26 17:09: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教育改革课本:不要折断孩子的翅膀

 [复制链接]
──孩子的想象力是怎样缺失的



邱易东



“蒲公英在天上飞/我在地上捉蒲公英/蒲公英像小鸟/我在捉小鸟”,“我砸核桃的时候/锤子咬了我的手指头/核桃笑我/笑得裂开了口”这是一个小孩四岁、五岁口头创作的小诗,充满童趣和想象力。他后来还写了许多,上了小学,便再也写不出来了。

在现实中,这样的孩子很多,一上学,便仿佛失去想象力,再也没有对生活和自然的那一份灵性,变成只会考试的工具。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诗人,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却缺失了。这样的缺失,竟然与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语文课本有关!


孩子在哪里学会观察?



──教材教孩子说空话:《水乡歌》给孩子描绘“新生活”

《水乡歌》是某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如下:“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河塘一个接一个,/处处绿水扬清波。//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出门就要把桥过。//水乡什么多?/船多。/千条船,万条船,/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歌,万首歌,/大船小船装满歌,/歌唱水乡新生活。”

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描写海洋,只需抓住一滴海水,描写森林,只需写出一片树叶或者一点苔藓。仔细品读《水乡歌》,里面的水、桥、船和歌,都是普遍的和空泛的,是一个逻辑学的“大概念”,不具有诗歌形象的特性和典型性。因为空泛,读者在阅读中无法构成带有鲜明水乡特色的画面,进而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获得审美感受,对于极度缺少生活经验的一年级孩子,尤其是天方夜谈。

不仅如此,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水乡沟渠纵横,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应该是乌篷船,这是我们从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里早已认识的;在一些关于水乡的画册里,也没有看见帆船的影子。《水乡歌》对水乡的歌咏,完全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想当然地编造出“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给孩子阅读。

最后一句“歌唱水乡新生活”,“新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这一句空泛得像是“文化大革命”的口号,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理解,恐怕相当于“歌德巴赫猜想”吧!反之,如果能够通过具体细微的形象,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孩子也是可以弄明白的。

见到这篇课文之前,曾经看到一些少儿报纸、诗文集发表过许多“草原什么多,草多……”“成都什么多,山多……”这样的孩子作品,在一些小学生刊物编辑部,这样模式的来稿也比比皆是。原来,那么多孩子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和心灵观察的生活,只有“水乡什么多,水多……”这样一个机械简单的模式,竟是这篇课文造成的影响!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孩子失去自己的眼睛,不会观察,纷繁万象的世界,在他们的眼中,竟然视而不见,难道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吗?



想像的翅膀是这样被折断的



──教材教孩子说假话:撒谎的一幅《流动的画》

《流动的画》是该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呜──火车开啦!/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啊,真的!/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野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我连忙打开画板,/边吃橘子边画。/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我忽然看见──/‘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妈妈听了点头,/微笑浮上脸颊:/‘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热爱祖国的感情应该是神圣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依据一些载体(包括课文)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要让孩子喜闻乐见,要让孩子感到真实可信,要深入孩子的灵魂,而这样的效果,只有真实和形象才能达到。

这篇课文,恰好通篇都是一个“假”字。文中描写的“流动的画”并不是历历在目、真实可感,并不属于从火车上看出去的诗的感受,它们是想当然的,也是空泛和毫无特点的。课文的最后一段,更是严重脱离生活真实:有在呼啸奔驰、颠簸震动而还可能拥挤不堪的火车上,摆开架势,打开画板画画这样的可能吗?如果可能,应该练就怎样的“神功”,才能观察和捕捉住景物的特征和画面?更为荒唐的是,有一边画画、一边吃橘子的吗?如果有,是良好的习惯吗?

不错,诗歌需要想像,可是诗歌的想象力应该建立在真实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任何想像,包括科学的想像,都应该建立在真实的体验上),贴近生活的想像,无论多么“胡思乱想”,都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脱离生活的凭空想像,一星半点,都是天大的虚假,无异于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更可悲的是,这样教孩子凭空胡乱想像、培养孩子想象力的,竟然是教材!

靠着虚假的瞎编乱造培育的想象力,对于一个应该充满创造力的民族,肯定是有害无益的。


用邯郸学步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教材怎样让孩子想象:课文后面的仿写练习

在这个版本的教材里,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大多数诗歌作品都具有空洞、没有形象感、脱离孩子生活、缺少童趣等缺陷,而且所有诗歌的课后问题大多是“照样子说一说”,或者“仿照课文写一写”,要不就是“水乡什么多?你的家乡什么多?”“银河是河吗?你想向银河提什么问题?”一类几乎并不包含智力成分、无法开启孩子心灵、拓展孩子思维空间的问题。

“成都什么多?/小吃多。/钟水饺,龙抄手,/韩包子,担担面,/品种一个接一个,欢迎你到成都来做客。//成都什么多?花儿多。/梨花沟,白似雪,/桃花沟,红似火,/满山遍野都是花,/游客一拨接一拨……”这篇《水乡歌》的克隆版,是一家刊物发表的小学生作品。可以看出,这样邯郸学步的课后仿写,导致孩子学会的,不是把握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差不多只是在用学过的词语、句子的练习写字!

谁都知道,一个人的写作能力,需要充满感情色彩的观察、感知、认识生活,把握事物的状态和形象,在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作为语文课这样的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什么不可以把诗人观察认识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用于感知自己身边的生活和眼里的世界呢?不把感知生活、认识世界的方法教给孩子,孩子又如何在生命实践中体验自己丰富的感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又怎么在将来得心应手地把握生活、创造世界呢?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如果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回到他的生活和内心,让孩子学会感受和观察自己的生活,丰富的想象力,自然就会回到孩子的内心,孩子自然就充满创造力。因为,孩子拥有世界上最可贵、最伟大的童心。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原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邱易东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邱易东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邱易东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邱易东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邱易东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邱易东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请站长设立(天南地北巴蜀人、按中国各政区划分 白手创业 川妹子开考研班赚了上百万
2# 四姑娘山
 fangliang 发表于: 2006-5-27 11:43:2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邱老师所言有道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辞美了,内容空了,基础知识要求几乎没了,能力训练变作玩花招,走过场了。

  教改、教改,左走、右走,始终不能端端正正地走。

  为何不加大原滋原味的传统文化内容?

  我们的基础教育如今形成了“小学爱学到勉强学,初中厌学,高中干脆不学”的格局。

  国人文凭越拿越高,水平越来越低,文化越来越缺。得从根源上寻找原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5-29 21:00:56|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流动的画》写得不错,看不出教孩子说假话。
4# 金佛山
 楼主|邱易东 发表于: 2006-6-5 12:01:58|只看该作者
  自然,诗歌需要想象,但是在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在飞速行驶的火车上,能够观察和作画吗?当然不能!一边吃桔子一边画画,是好的行为习惯吗?当然不是!我们的教材还这样在诗歌里说瞎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邱易东 发表于: 2006-6-12 11:10:52|只看该作者
前面朋友说得好,的确应该从根源上找原因,其实,就是从小学起就开始“教育”孩子没有文化和文明了!
6# 青城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6-6-13 21:44:15|只看该作者
呵呵!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1 16:01,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