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000|回复: 1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7 08:16: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普通人王攮包儿

 [复制链接]
  王攮包儿  /李成忠
在我川西山区,民间方言将身材瘦小称为“攮”,有一首形容瘦子特别能吃的儿歌∶“攮筋筋,瘦壳壳,一顿要吃五钵钵。”对身材又矮又瘦的小不点,则称“攮包儿”。
上世纪20年代中期,洪雅城关衙门口开杂货店的王家,老婆连生了两个侏儒兄弟,大的取名王光福,小的叫王光荣,兄弟俩两三岁时就停止生长,到十几岁时身高不足两尺。王家兄弟没有其他侏儒头大腿短比例失调的特征,身材与正常人一样匀称,不知者见了还以为是两三岁的娃儿。王掌柜买一张票带兄弟俩进戏院看川戏,查票的人从来没打过麻烦。王家兄弟是永远长不大的小不点,获得了“王攮包儿”的称号,哥哥叫“大王攮包儿”,弟弟叫“小王攮包儿”。在“穿城三里三,环城五里五”的山城内,半个世纪以来,提起“王攮包儿”家喻户晓。俗话说∶“人逢稀奇事,必定寿缘长。”百姓把“王攮包儿”兄弟当稀奇人物,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七城隍庙会时,来自四里八乡的赶会人,除去城隍庙还愿外,都要去看看“王攮包儿”。连外地来洪雅探亲访友办事者,也要慕名去看看这两位“袖珍人物”。
大约在抗日战争初期,王家的杂货店歇业了,搬到县门旁边开了个纸扎店。王家兄弟心灵手巧,纸扎手艺一流,扎的纸人、纸马、飞禽、走兽似模似样,着了色彩后栩栩如生;扎的灯笼造型新颖,绘画别致;扎的风筝既轻巧又好看,放得高飞得远,还不打倒冲。全城三家纸扎店,数“王攮包儿”的手艺最高。大户人家办丧事,要扎金童、玉女、仙鹤、灵鹿、鬼王、土地、纸房、纸马,大多找“王攮包儿”。乡场上的大财主办丧事,要出高价才能请动“王攮包儿”去扎纸活,包吃包住,来回还要派人接送。每年春节前夕,请“王攮包儿”为龙灯扎制龙头、龙尾;为狮子灯扎制狮子头;为车车灯扎制花船;为台会扎制道具的订单接应不暇。商家图吉利挂的大红灯笼,小孩玩的提灯、拉着跑的兔儿灯,买的人更多。清明前后,找“王攮包儿”扎风筝的络绎不绝。每年从农历冬月到来年三月,一家四口忙得连屙屎屙尿都没时间,五个月的收入足够全家一年开销。
王家无钱无势,兄弟俩又是侏儒,难免受到一些地方上提劲打靶的歪人欺负。“王攮包儿”兄弟虽一母所生,但性格各异,弟弟老实,哥哥狡黠。俗话说∶“矮子心多。”为了寻找保护伞,“大王攮包儿”千方百计巴结豪门。他儿时念过几年私塾,闲时读了不少故事书,为人乖巧,口齿伶俐,他去有权势人家扎纸活时,向那些闲得无聊的太太、小姐和公子哥儿们摆点他们喜欢听的龙门阵,还应时给他们送几只漂亮的风筝或灯笼,颇得好感。连驻防洪雅的国民党24军的朱团长的家人,闲得慌时也叫“大王攮包儿”进府为他们解闷。“拉大旗做虎皮”果然见效,“大王攮包儿”经常出入豪门使那些地痞流氓刮目相看,不敢再欺负他们。
有年外地的一个马戏团到洪雅演出,看上了“王攮包儿”兄弟,愿出高价买他们去当小丑,父母坚决不干而未成交。因担心被人绑架去卖高价,好几个月“王攮包儿”兄弟不敢单独出门。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家搬迁到西横街,成了我家的邻居。我那时已上小学,晚上无聊,常与几个街坊的小伙伴一起,去听“王攮包儿” 摆龙门阵。那时“小王攮包儿”还不到20岁,好摆鬼怪之类的龙门阵,我们喜欢听。已20出头的“大王攮包儿”好摆男欢女爱的荤龙门阵,以发泄他矮小体内的青春躁动。我们这些上初小的小孩,既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都不愿听他摆龙门阵,他只好另找街坊上的年轻人去胡吹乱侃。“小王攮包儿”把《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和他自己编的“吊井鬼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我们既想听,又怕听。有时晚上听到打二更还不想走,跨出王家门,面对漆黑的夜幕不敢回家,老觉得有鬼怪在跟着自己,现在回忆起来,尚觉可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杨展攻占蒲江 编外"反革命"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7 08:17:3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王攮包儿

1949年底洪雅解放后,“小王攮包儿”老老实实当他的纸扎匠,贪慕权势的“大王攮包儿”在街道里跳得很欢,斗地主,分浮财样样争先,在居民组当上了头头。可惜好景不长,1950年土改没搞完,就满街流传着“‘大王攮包儿’偷婆娘”的绯闻,原来是他利用职权诱骗弱智女上床,被其家人揭发被查办,当官美梦成了一枕黄粱。因未造成恶劣影响,女方家人顾全脸面不愿深究,“大王攮包儿”才没吃官司,只被批判一通,撤职了事。街坊上的人都骂他缺德,有好事者奚落他∶“那玩儿比蚕蛹子小,还想搞女人,真丢人现眼。” “大王攮包儿” 象经白头霜打过的叶子,蔫汤寡气,几个月不敢出门。
解放后封建迷信活动被取缔,没人找“王攮包儿”扎纸人、纸马了,光靠扎风筝、灯笼的收入已难维持家计,“王攮包儿”的父母摆了个杂货摊贴补家用,勉强维生。在“王攮包儿”的父亲近50岁的时候,老婆老蚌怀珠,为“王攮包儿”生了个发育正常的弟弟,长得牛高马大的,成人后在乐山的某煤矿当工人,可惜不到20岁就生病夭亡了。
1958年“大跃进”后,引起的那场持续三年的全国大饥馑中,“王攮包儿”的父母双双死于水肿病。那时已没有什么人玩风筝和灯笼,“王攮包儿”兄弟完全没了收入,成了“五保户”,全靠县民政局的救济为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不安份的“大王攮包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可惜他身材矮小,能量不大,还有土改时那桩不光彩的事,没有哪个群众组织愿接纳他。但他还是每天满街跑,看大字报,参加批斗会,使劲向造反派靠拢,“十处敲锣九处在”,忙得不亦乐乎。江青搞的“革命样板戏”的电影在洪雅城首演时,票很紧俏,“大王攮包儿”也去电影院凑热闹抢购票,当他被熟人抱起,两手扒在售票口取票时,人群的拥挤使抱他的人松了手,他从近两米高的售票口仰面摔下,后脑勺着地,连妈都没叫一声,就呜呼哀哉了。
哥哥死后,“小王攮包儿”变得孤独寂寞,常常一个人在屋里发呆,一坐就是半天,邻居也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街邻有十几天没看到“小王攮包儿”出门了,报告了居委会。当干部久久敲门不应,破门而入时,发现“小王攮包儿”爬在一个烘笼上,已成一具干尸了。估计他是死于一氧化炭中毒,被烘笼内的火烤干了的,具体死亡时间,就不得而知了。
2003311完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07:47, Processed in 2.589604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