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18|回复: 4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13:4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开端柏灌考

 [复制链接]
⊙ 冯广宏! D7 D4 F, W( {* _1 }, F http://www.phoer.net
0 s) Q6 h5 }2 b3 i3 ]4 R2 \ http://www.phoer.net
一、柏灌的异写
http://www.phoer.net * h" _4 c/ h! F- L2 b! O1 S* J$ A' n柏灌是古蜀先王之一,西汉扬雄《蜀王本纪》写作柏濩:“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民)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有些古书引文写作“伯雍”,如《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六所引:“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折權、鱼易、俾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尾。”这段引文讹字很多,所谓“折權”,肯定是“柏灌”的误写,有些版本或写作“析护”、“狛獲”、“伯禽”等等,讹误更大;但下面的“伯雍”就很特殊,因为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六引文是:“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那么留传下来柏灌的名字,就有“柏濩”、“伯雍”这些不同的写法了。3 j8 o: n6 ~0 F: U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b6 [  U: h; B/ t! J$ o现今发现的汉墓简帛所抄古书,通假字极多,同音假借,比比皆是,似乎当时文化界遗有这种习惯。《蜀王本纪》虽然是扬雄个人的著作,但传抄中间,同一个字在不同抄本中,可能抄成好几种同音的字。如“柏”字本身便与“伯”相通,将“柏”写成“伯”,不止一本书如此,因为两者都有“大”和“爵位”的意思。《晏子春秋·谏》“令柏巡氓”句注:“柏为官名,古与伯通。”《穆天子传》里有个“柏絮”,郭璞注即指柏为爵。此外,汉代抄书人有时还常用形近的字相代,像“灌”、“濩”、“雍”互相形近,也便混用了。5 f% w, g# h- x: i' S# |$ q6 l9 q. }0 K: Q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U' H9 [& n) A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比较正规:“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蒙文通教授说:“《常志》作柏灌,‘濩’是字误。”因此柏灌应该是标准的称呼。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十二星座情侣积分全排名 [转帖]12星座的知心組合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1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二、传说的汇集

有关柏灌的史料极少,只知道那是古蜀传说历史中的第二代。《蜀王本纪》称:“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每代数百岁,当然不能说蚕丛、柏灌这些名号只代表一个人,而应是一个王朝的称呼。在传说的描绘中,那是个仙道盛行的时期,蜀王神化不死,老百姓也随王化为神仙。宋代章樵注汉扬雄《蜀都赋》时引《蜀纪》:“上古时,蜀之君长,治国久长,后皆仙去。”大概那时的蜀王,本身就是大巫师、总祭酒,故以特殊的巫教方式来统治蜀民。* `; Z; B9 g$ g8 i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O9 b7 m$ R- l5 A. T神化不死的传说遗迹,在《山海经》里大量存在。蒙文通教授推测书中《海内经》诸篇,很可能便是古蜀国的作品。《海外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神话里彭祖活了八百岁,成为人们想象中寿命的极限,谁知在这一国度里竟然算做短命。郭璞注说轩辕之国在岷山之南,因为《大荒西经》也说:“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古代所谓“江”,多指岷江,所以“江山”也就是岷山。此外,《海外南经》提到的不死民,《大荒南经》记为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这一国度接近“巫臷民”,那里已经近于成都平原。《海内经》里记有不死之山:“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其下文与都广之野(今成都平原)和若水(今雅砻江)相连;所谓“黑水”,又是《禹贡》梁州的地理标志;所以这一系列不死的地名,均与蜀相近,或者径在蜀地。6 D8 u# J+ l* L7 {5 U% V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C8 {: Y, f# T: c' L7 \* [  h! C: @柏灌的仙道传说,与蜀地的长寿不死传说相呼应,并不是偶然现象。远古蜀中生态良好,草木繁茂,是鸟类的乐园,到处都有鸟蛋可充蜀人的食品。四川盆地水网发达,又是鱼类的乐园,捕鱼比较容易,等于给了蜀人一个鱼肉仓库。平原丘陵还有野生稻麦、芋类,使蜀人吃饭不愁。外地人以狩猎为生,往往被猛兽所伤,生活上担当着莫大的风险;哪像蜀人捉鱼、拾卵、挖芋,既没有什么危险,而且不受季节限制,食物俯拾即是,那简直就是天堂里的日子了。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谁不想多活几年,更多地享受人生乐趣?因此仙道由蜀中产生,是很自然的事。
http://www.phoer.net : M9 s, h' y  g0 [9 L  {
http://www.phoer.net ; D/ A2 c! c* j5 Q- x《蜀王本纪》里没有更多的柏灌传说,《华阳国志》中也只留下一个名号而已。唐代卢求《成都记》想当然地说:“蚕丛之后,有柏灌。柏灌之后,有鱼凫。皆蚕丛氏之子也。”说了等于没说。南宋·蔡梦弼《成都记》说的比较重要:“柏灌氏都于瞿上,至鱼凫而后徙。”这条史料不知源于何处?宋代罗泌《路史·前纪·蜀山氏》只说:“蚕丛纵目,王瞿上。鱼凫治导江。”罗苹注:“瞿上城在今双流县南十八里。县北有瞿上乡。”顾颉刚先生认为《路史》是部不合法度的辑佚书,书中汇集了今天无法见到的古代宝贵史料,只是没有说明出处。既然柏灌接在蚕丛之后,蚕丛以瞿上为都,柏灌沿袭其地,到后一代鱼凫才开始迁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不过,鱼凫所迁的导江,故址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一带,地处山区与平原间过渡地带,符合先民由山区迁往平原的发展条件;如果瞿上是在平原地区的双流县,那就不太符合客观情况了。任乃强教授推测其地在彭州湔江出山口处的海窝子,很有道理。那里基本上仍在山区,但下到平原距离很近,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害之地。民间相传的柏灌墓,说郫县有个八卦山就是,文献记载根本没有。由于“八卦”与柏灌谐音,可能属于傅会。
http://www.phoer.net 3 |- ?+ [, P" L7 t+ f& T2 ^* T( |7 g3 A  I: J http://www.phoer.net
柏灌空间定位基本如此,时间定位可从《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六所引《蜀王本纪》“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来考虑。《史记》明言开明王朝亡于秦惠王后元九年,即公元前316年。上推4000年,则蚕丛开国应在公元前43世纪左右,距今6000年上
http://www.phoer.net 2 O6 T' a7 L3 e3 Z- }
http://www.phoer.net 5 m# L: @  b' a4 K/ R1 A$ w9 c2 E下。近年在茂县营盘山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与蚕丛传说相合,其时代上限距今5500年左右。蚕丛王朝经过数百年就是柏灌一族执政,那么柏灌王朝的起始,可能就在公元前35至前30世纪前后了。那时大概相当于中原黄帝统治时期,华夏文明正进入一个辉煌的轴心时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14:17|只看该作者

三、柏灌的徽记

笔者发现战国时期器物上的巴蜀文字,虽属古蜀开明王朝的产物,却有追忆先王的不少内容。1998年,蒲江鹤山镇飞龙村战国船棺墓中出土一件鱼形铜印,所刻印文右上方显示出一条鱼和一条吐丝的蚕,这不就是“蚕丛及鱼凫”的图腾吗?那么,这一形状奇特的铜印要表露的内容,竟然属于古蜀史记的一部分了。四川大学博物馆早期收藏过的一件战国时期于,那上面有11个巴蜀文字。此器原存于万县某乡一寺庙中,可能即在当地出土;另有一件带有同样文字的器物,是在成都收购到的,现藏于重庆博物馆;据闻湖南收购废铜时也得到一件于,上面文字亦与之相同,可见那是一种标准设计。于是古代军用乐器,用于战阵,所刻文字定有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件于上的文字,中心是个虎的图像,用以鼓励战士发扬虎威;周围有10个字,从整体上看,似乎是一篇追忆古蜀史迹的简述。其中左上方蜀人头像的右边,有个符号化程度很高的文字,仔细观察便能够发现,那是一条蚕卧在草垫上;与之相对的右下方,有条鱼与一个符号化的字为伴;这与鱼形铜印印文上“蚕丛及鱼凫”异曲同工。: q9 T0 y0 }6 }: @; A http://www.phoer.net
7 y' q9 Z3 ~7 ]% p/ c http://www.phoer.net
同类的物证还有一些,但已足以证明,“蚕丛”、“鱼凫”这些称号的头一个字“蚕”和“鱼”,是此族的图腾,用汉字来显示,完全属于表义;那第二个字“丛”和“凫”,应当是蜀语的译音,其词义就是“蚕”和“鱼”。依此类推,那么“柏灌”称号的头一个字“柏”,应该是此族的图腾,原为柏叶或柏树;而第二个字“灌”,则是蜀人的方言,意思为“柏”。6 v2 i* G3 l1 L# f; q- L4 P http://www.phoer.net
7 d" T# `# g  W* w& u) L http://www.phoer.net
既然如此,那就该将“柏”字作些研究才是。柏木是一种优质木材,《禹贡》所记荆州的贡物里就有柏。《文心雕龙·才略》“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说明柏木确属良材。《考工记·车人》用柏木制造的大车,称为“柏车”,郑玄注说那是“山车”,在山区行驶的车,质量要求肯定较一般为高。柏木又是造船的好材料。《诗经》里“邶风”和“鄘风”都有题为《柏舟》的诗,而且都用“汎彼柏舟”作为起句,朱熹注说:“言以柏为舟,坚致牢实。”
http://www.phoer.net % Y- A0 `" H7 T# R4 v' b+ V
http://www.phoer.net " M9 K; k9 i6 N) n# }/ u: P. p谈到柏舟问题,刚好在鱼形铜印中的左上方,印文还真有个船的图形,竖着似乎在晾水。下面有三瓣花的符号,表示古蜀最早王朝有三:连同右上方的蚕丛、鱼凫,加上把船算作柏灌的图徽,确实凑齐了古蜀的三代。无独有偶,前面提到的于上居然也有船文,与符号化程度很高的蚕为邻。那船十分考究,上面立有建鼓和凤凰。湖南常德收藏的一件于上,除了刻有蜀人形象外,还刻着鱼文和船文(图三)。徐中舒教授曾经指出,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着录于16件,其中“三己于”和“甲己于”上都刻有船文和鱼文。吴骞收藏的一件虎于,其《图释》说明:“右一鱼,左一弓、一戈,上‘十’字一,下‘宜’字一。”徐教授说:所谓“一弓一戈”,实即船文之误。船与鱼的组合,如果不理解为对柏灌和鱼凫的怀念,那就显得十分别扭。鱼是动物,船是工具,虽然都在水里活动,但根本挨不到一起去。! S6 T( F  d0 j- {# `; k5 u+ x http://www.phoer.net
5 H/ t5 b) {# {- K http://www.phoer.net
根据文物所显示的内涵,柏灌族的原始图腾是柏,而柏灌蜀王的徽记却是柏舟。也许造船是柏灌一族的强项,因而留下这些纪念性的图像。过去史学界推测柏灌的图腾,或设想为捕鱼的鹳鸟(由鱼凫引申);或设想为狗獾;或设想为尺蠖(由蚕丛引申),均未得到考古发现的认可。
4# 金佛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14:33|只看该作者

四、柏灌的行迹

如果进一步研究“柏”字,还能发现此字与仙道的有趣的关系。晋嵇康《养生论》中有“麝食柏而香”的话,李善注引《本草·名医》云:“麝香形似麞,常食柏叶。”《列仙传》里的神仙,经常因服柏实而轻身。蜀地的仙人中,也有以柏为名者。《山海经·海内经》有这么一段:“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已故学者徐南洲先生曾告诉我:这里的柏高应该就是柏灌,一因两者名字同音,二因柏高居地在蜀。古代的华山,多半是指秦岭,肇山当是其中一峰。这段的下文为“都广之野”,蒙文通教授已考为成都平原。
http://www.phoer.net % i+ ]. _! O- C$ H1 [; ^4 g  v) @5 P. h0 a http://www.phoer.net
柏高在郭璞注中称“柏子高”,《通志·氏族》引《风俗通》,说尧时有诸侯柏成子高,也许就是此人。《汉书·古今人表》里载有柏招(又作柏昭),是帝喾之师,比尧更早;这名字也与柏高、柏灌音近,应当是同一个人。那时文字还没有发明,人名全靠口传,走音是难免的。此外,《古今人表》里还有个柏夷亮父,或称柏亮父,是颛顼之师。无论颛顼、帝喾,皆出自黄帝族,而且很早就来到西部开发。《华阳国志·蜀志》说:“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汉·刘向《新序·杂事》:“颛顼学伯夷父。”这里的伯夷父,应是柏夷亮父的简称,但《海内经》却说:“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此人却是氐羌的先祖,可以证明他所居地域确实与蜀相近。笔者怀疑“亮父”的“亮”字,是“高”字的误写,这两个字形状相近,抄录时看错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真是这样,仙人柏高与伯夷父就是同一人了,而且他的行迹与《蜀王本纪》说的“神化不死”,也十分吻合。
http://www.phoer.net   c1 M9 y: X9 t1 o+ A% k+ C9 ]
http://www.phoer.net 7 Y4 X; \& m; N/ d7 O8 p柏灌在口头传说中没有留下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大概他那个时代完全沉浸在巫术的氛围中而不能自拔;以致当时改良的造船技术,繁衍的氐羌民众,都没有进入后人的记忆。我们所能见到的柏灌时代,只是一具空空的纸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14:48|只看该作者

五、不解的疑谜

按照《山海经》的描述,古蜀地域中早就有不死民、不死国、不死山,还有民众起码活八百岁的轩辕国;那么这里应该遍布着长寿之乡了。可是在考古发现中,完全是另一码事。
http://www.phoer.net , v3 z% ]: |% B/ _5 t' i
http://www.phoer.net % A* U( y/ X* l+ k/ `20世纪90年代,成都东南郊棕树街区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10多具人骨架,初步判断死亡年龄都在20~30岁。2000年7月发掘的成都城区商业街战国早期蜀王家族墓地,在众多巨大独木棺、船棺中埋葬的30多具人骨中,有男有女,除两具女性尸骨在35岁左右、两具男性尸骨在30岁左右外,其余死亡年龄都在15到20岁之间,还有些没有成年。80年代在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出土的5具人骨架,年龄鉴定的结果:一具男性为成年,一具男性年龄在22至24岁之间;其他3具女性在25~28岁左右。虽然这些都是周代成都人的寿命研究结果,但比此时早上千百年的蜀人,可不可能情况更好?看来没有那种可能。因为时代越早,物质条件越差,卫生条件越劣,显然不会有更多长寿的机会。那么,对于长寿的向往,其思想根源究竟何在?难道只是古蜀人的一种幻想?面对严酷的短命现实,怎会产生出“不寿者八百岁”的奇想?假使根本没有长寿思想的奠基,仙道传说又如何产生?或许在某个特殊地区,真有局部长寿之乡存在,考古的脚步远远没有发现?如是,那就真是个千古之谜了!
http://www.phoer.net ! y2 r) D9 n7 A& p$ s2 v8 h  g# J2 E: {0 n4 K  s* Y6 a http://www.phoer.net
冯广宏,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4 Q* R! [9 B$ q8 r1 I http://www.phoer.net
$ K5 Q* B. |. I1 I- ~ http://www.phoer.net
源自:《文史杂志》2008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0:51, Processed in 0.5460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