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001|回复: 14
 3熊猫

[文物·古迹诸葛亮传说与美丽的中都河谷

 [复制链接]
⊙作者:何平

  大家知道,“中都”是金元时古都名,不过,也有小乡镇称“中都”的。查百度,现在名为“中都镇”的竟还有两处,一处在浙江上杭,还有一处在就在蜀南之宜宾市。
  宜宾市的中都镇,在屏山县一条长四五十公里的宽阔平坦的河谷中,谷中坝子一个连着一个,在多高山深谷的屏山县,这是比较特殊的地形,再加河谷北面又有千多米高的五指山脉挡着南侵的风雪,故而在河谷中形成比较特殊的干爽温和气候,听说宜宾市气象部门还专为它列出一个“中都河谷气候”分类。所以,这里山青水秀,富饶美丽。然而,中都河谷吸引人的地方还不在此,除其地名来历大有说头外,更神秘的是在这条不起眼的山谷中,流传着很多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这在川南山沟中是很少有的。

2008-03-13 11:40:36,春天的中都河谷,拍于中都镇的麻篮沱坎上的四合头路边 摄影:雷康【点击可放大】  R1096477.jpg  保存到相册

  为使大家能更好地了解这些传说,我们先来粗略地看看中都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概况:
  中都河谷是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处金沙江北面的一条山谷,谷中有一沟溪水,因其主要流域在中都镇范围,故名中都河,发源于马边县的胭脂山,涓涓细流汇成溪,蜿蜒约百余里,东流再汇入金沙江。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前,这一带是没有公路的。除金沙江水路偶有木船能通宜宾外,从凉山经石角营(今新市镇),北到马边、出沐川、上乐山,只能经过中都河谷“官路”翻五指山这一条道,而当时中都是这条道上重要的“中途岛”,两头场埠的距离都很远,行人都要在此打尖歇脚或住宿,那时,中都这个古老小镇非常热闹繁华。
  中都历史悠久,据说,古蜀王鱼凫曾避居于此,这事儿够神秘稀罕,够给力吧!屏山县志上说:“中都镇春秋时即属古蜀王子孙封地,名沐道。唐、宋时改名夷都。元及明初在此置沐川长官司,领有今中都、太平、安全、马边、沐川地。万历十七年(1589年)改名中都,清代建中都乡。”这历史可谓悠久,又因诸葛亮传说滋养,这一方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也更丰富更深厚!
  为什么这里会有那么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呢?从地理上说,诸葛亮南征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其中之泸,即泸水,为今之金沙江。而在中都河流入金沙江的河口不远处,就是三国时的“安上”,也就是今天的屏山县新市镇。据成都武侯祠三国地图和雷波马湖三国地图两图记载,当年诸葛亮南征确曾经过和驻扎“安上”。而在“安上”附近的中都河谷,以其良好的地理环境、气候、丰富的物产,当是诸葛亮驻扎休整的首选地。那么,在这里有其“遗迹”和传说也就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和捕风捉影。
  先说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和“遗迹”:
  因一座胭脂山南北横亘,马边河只得北折入岷江,不能经其间的中都河连通百余里外东去的金河(金沙江)。诸葛亮南征时,为了方便运送粮草和兵员,打算疏通中都河以连接两条大河。据说,诸葛亮神通广大,能用一条大石船来“拖通”这条溪沟。谁知,观音得知后,为防打仗使生灵涂炭,便设法阻止。(三国时,观音菩萨移民到中国没有?不知道,姑且来一回张飞杀岳飞吧。)观音同诸葛亮打赌,要求其在黎明鸡叫前一夜毕其功,否则就作罢。诸葛亮胸有成竹,一口应承。当夜诸葛亮拉着一条大石船到达洪溪悬崖下,眼看快要进入马边境了,谁知,突然一声鸡叫传来,功败垂成的诸葛亮气得一屁股坐在石船上,把条大石船坐断成两截,至今,那条横躺在溪边的断石船上还留有两个屁股印呢!
  明眼人谁也能猜出那半夜鸡叫是观音菩萨弄的玄虚,那诸葛亮是何等样人,自然心知肚明。不过,他倒因此也明白了观音暗示他“从古知兵非好战”的良苦用心。嘘唏感叹之余,遂立于马背在高崖腔凹壁上写下比人高的四个大字:“永赖同功”,并在其旁边插上三支铁箭为誓。在中都河谷,尤其是上游,呈丹霞地貌,两岸都是红砂石的悬崖,这四个用白石灰写就的大字刻在红崖上,分外显眼,老远也能看得见。由于写在凹壁中,雨水冲刷不到,故这四个字,至今保存完好。这故事世代相传,越传越神,当地人崇敬不已。应该说,这个故事很明白的表达了老百姓的期盼,他们是希望安宁,不希望打仗的。

2014-06-12 18:53:14,现尚存的“汪公路”遗迹  5D0_0046.jpg  保存到相册

  传说只是传说。其实,县志上载,此四字是明朝万历时安边同知汪京所写。只要攀到那崖壁下,现在也能清楚看见那题款,且那高度约十多二十米,也绝非站在马背上就够得着写的。但当地人宁肯坚决地相信那就是诸葛亮所写,也不肯去认你那什么鸟题款。据查阅有关书籍,同知为副知府,是州府派驻地方的政务军事长官。当是时,汪京进小凉山镇压彝民,在此处驻兵休整的同时,修桥修路,此处现尚存其立碑之“汪公路”、“翠屏桥”等遗迹。也许这修桥修路只为行军,但也为当地百姓留下了些方便好处。再从其所写“永赖同功”猜想,汪京在执行当时对彝民实行剿抚兼施的政策时,认识到边鄙山区的安宁是官府和百姓双方共同的心愿吧,这虽也包含有宣扬自己政绩功绩之用意,但这样的认识,在当时还算是开明和进步的。
  下一个传说,不只是在口头相传,还见诸文字。
  据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之《诸葛亮传》,该书在附录“遗迹”中引用《四川通志》载:“马边厅东八十里,有龙虎洞、观音堂,相传为武侯藏兵处”。在当地民间,也如是说。
  龙虎洞,在写有“永赖同功”的洪溪崖下游两三公里处,我曾多次到此。那是在红石崖上的两孔东汉崖墓。以其洞地形说,不好屯兵,但如连同附近之观音堂处,溪两岸斜坡,住个几千上万人恐怕也挤得下。还有,“藏兵”二字,是藏兵器呢还是藏兵员呢,没有线索,不好推断。
  据县志载:两孔崖墓从左至右编为一、二号墓。在两洞外,其间刻有:“延熹、延熹七年正月”等字样,字体为稚拙之汉隶。查“延熹”为东汉年号,其七年为公元164年。在墓外左右及下方,还有一些线刻岩画,以一号墓口为多,其形有的如今天的中国结,有的如亭、如塔(县志上表述为干栏式高层建筑)如鱼、如龟,有的不知为何物,有的被人解为九头蛇,还有一双蛇交尾图,当是古时生殖崇拜之图腾。在一号墓上方,刻有“龙虎洞”三个一米高左右遒劲的大字,款为:“嘉靖辛卯年九月/四川马湖府沐川长官司承务郎兰溪夷靖书”。夷靖,字兰溪,世袭承务郎。因此,县志又说龙虎洞“显系夷氏先祖墓”,这不知何据。
  夷靖弟兄三人,为当地夷族(即今彝族)首领,俗称“三佛祖”,曾在中都修庙宇,建“皇城”,现在还有“皇城”遗址。据说,其“皇城”比北京的还高三尺,故因越制获罪被追剿,三兄弟分别改姓夷、悦、夏以避祸,今中都河流域还有很多三姓后裔。有这些历史,这条沟谷中打仗厮杀是免不了的了,可能民间就把打仗的事穿越附会给诸葛亮了吧。
  从金沙江边沿中都河口溯流而上,真如进入山水画图,初为不很宽的沟谷,一过国道213线东风大桥,山势豁然开朗,平坦宽阔,一个连一个的谷间坝子,碧水淙淙的中都河或左或右流绕其间,坝上稻田秧苗翠绿,随微风起伏,星星点点错错落落的农舍,房前屋后桃李竞艳,修竹挺拔,柳丝拂面,真有如桃花源境。过了中都场镇不远,溪两边的山就越来越高,再往上游走,沟谷渐渐窄起来,如三峡缩影。这一带都是丹霞地貌之悬崖绝壁,绵延数十里,其高大险峻真是猿猱难越。山崖上到处枯藤摇曳,老树婆娑,流泉飞瀑,跳珠溅玉。红崖赤壁在草木植被中斑驳陆离,触目皆是。至此,中都河已成一条窄窄的溪沟,夹在崖间谷底,从中都到马边的公路沿溪边向大山深处蜿蜒,峡谷越走越窄,越走越险。在一处又高又悬,半山腰深凹的崖腔处,路在崖脚穿行,人仰视高崖真要掉帽子。民间说这里是诸葛亮立下十次战功的地方,所以有人说此处名叫“十仗功”。此役竟远比七擒七纵厉害,可是,这在志书上没有,就是“戏说”的演义上也不着一字。其实,此处应是因地形而名,“十仗功”实是口误,大多数人还是称“十丈空”,是因其突出悬崖之又高又险矣!在溪对面,离马边县靛兰坝不远处,有五个形状相似大小差不多的相连的小山包,早先的“官路”就在这五个小山包脊上起伏上下,地名五坳子,据说这是当年诸葛亮撒土布阵时留下的。我想,这应是由“八阵图”衍生而来的传说。
  还有极富沙场味的“过马滩”,说是当年诸葛亮行军之“过马”遗迹呢,我看也就只是一处马能直接涉水而过的浅河滩。还有“海来溪”“丹霞洞”及什么什么传说等等,众说纷纭,多多少少依依稀稀也与诸葛亮沾边。而且,版本众多,神秘又神奇。

2008-03-13 17:02:24,春天的屏山县中都镇新坪村 摄影:雷康  R1096763.jpg  保存到相册

  为什么在这蜀南的偏僻小山谷中会有这么些关于诸葛亮的传说呢?本人才疏学浅,不能确证,只有待专家学者去考证。但我想,大概是因这里历朝历代官兵镇压少数民族,战事频仍,后人遂把这些同专写打仗的《三国演义》联系起来了,再因说书人的渲染传播,致诸葛亮影响深远,山民因崇拜而树起他们自己心中的偶像,代代口口相传,诸葛亮渐渐也就成为山民们所爱戴的神!在山民心中,他不只能掐会算富有智慧,而且法力无边,无所不能。在演义中,不是有诸葛装神的故事么,他不是能借来东风么,这些使山民们深信不疑诸葛亮就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二来或许是当年诸葛亮的确到过这里,并且同这里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人们因为留恋,因为纪念,故事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越传越美,越传越神!
  不管什么原因,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附会上这样影响深远的名人,传说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故事就更加绚丽多彩。这些民间传说丰富了古老小镇的文化。传说也为那绵延几十里险峻雄奇的丹霞红崖峡谷增加了几分神秘,多了这层朦胧的薄纱,山山水水也就更妩媚、更多娇!
  要说中都河谷美丽,那还真不是乡民俗说胡夸,也不因为那是我的家乡我就神吹瞎侃,凡到过中都河谷的人,无不称赞那是个好地方。那里人民质朴,民风淳厚。那里环境优美,地形独特。坝子上阡陌纵横,物产丰富;山坡上灌木大树,葳蕤苍翠;缓坡悬崖,接踵摩肩,层峦叠嶂,莺飞草长,小溪飞瀑,山泉甘冽!而且,四季风光各又不同。凑合这么多形容词,未必能描述出她容貌一二。当然,今天,这条偏僻的美丽山谷和那古老小镇,也同全国各地一样都已步入电子时代,迈着现代步伐。然而,她还是如一位美丽的村姑,藏在深山人未识。那些奇异的丹霞地质景观,迷人的高山流水景致,神秘的古老传说,都还静静地沉睡着,等待着,期盼着会有人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008-03-13 11:13:56,春天的中都河谷,拍于中都镇的麻篮沱坎上的四合头路边 摄影:雷康【点击可放大】  R1096411.JPG  保存到相册

  美丽又神秘的家乡啊,一定会有那么一天,一定会有人来向你高唱:
  掀起你的盖头来……!

〓 相关链接


补充内容 (2014-6-19 17:56):
  雷康老师,我才发现,你发的第一幅照片,不是屏山县太平乡,应是中都外麻篮沱到二怡坝一带,就是中都镇的东面不到一公里外。你的拍摄位置在麻篮沱坎上的四合头路上。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屏山何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屏山何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四川攀枝花连续9天出现38℃高温天气 你在山水间的姿势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14-5-25 22:23:2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一下 宜宾市罗平老师的补充:
  汪京──明代万历名吏,明万历十七年调任马湖任同知时,位居四品,明代将赖因乡升为马湖府安边厅,组建马边营。
  为了加强马湖府对马边地区的管理,汪京采取了几项得力措施:
  一是在马边和烟峰两地建城。马边城墙长451丈,高1.5丈,宽0.75丈,全用条石砌成,厅城命名为新乡镇。烟峰城规模较小,长250丈。
  二是围绕两座城池,建立了若干寨堡墩坪营之类像卫星样的居民点式军事据点,如施家寨、大竹堡、火石礅、油榨坪、水池后营等。这些据点是当时汉族移民办屯的点,已深入到离县城一百华里以外地区。后来逐步发展成乡场,成为彝汉商品贸易的场地。这些居民点星罗棋布,勾出了当今县境的雏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leikang 发表于: 2014-5-25 22:27:20|只看该作者
再转 刘光友老师的补充:
  我经常到中都河流域去耍,闲来无事去拍了不少中都“九庄十八坝,坝坝绕河弯”。特别是沿河和山上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有待我们去探寻,中和庄的牌坊,中山坪寨堡,高息台邓家祠堂。凉水上面的丹霞地貌,双河口进小桃溪的丹霞千仞石璧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值得有识字士去认识中都,开发中都的旅游,发掘“三国文化”。
  中都河的传说比起我的家乡西宁河流域的故事就多得多了。屏山的文人墨客应该拿起你的笔来,拿起你的相机,挖掘整个向家坝库区的旅游文化,好好开发不冒烟的工厂,留下库区的一片净土。
  我很欣赏何老师的精神,马上70岁老人,在书法和文学写作上我很钦佩。
4# 金佛山
 楼主|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5-26 11:01:46|只看该作者
谢谢雷康老师补充了很好的中都河谷照片。谢谢转来罗平,刘光友老师的补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leikang 发表于: 2014-5-28 02:34:56|只看该作者
【视频】荍坝老乡讲“永赖同功”的传说
6# 青城山
 楼主|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6-1 11:37:43|只看该作者
谢谢雷康老师补充这样好的照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leikang 发表于: 2014-6-1 14:05:47|只看该作者
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6-1 11:37

谢谢雷康老师补充这样好的照片。

何老师,这个补充的不是照片,是视频,点击左侧的“红三角”即可播放 动画和声音。

8#
 楼主|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6-1 19:37:27|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欣赏了,咋不来个“永赖同功”特写镜头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leikang 发表于: 2014-6-2 01:46:26|只看该作者
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6-1 19:37

谢谢,谢谢,欣赏了,咋不来个“永赖同功”特写镜头啊。

拍摄这个视频,是个偶然。当时这位老乡见我在拍摄,恐怕以为我是记者,便主动答话。拍摄地离“永赖同功”遗迹还有约3公里。

何老师,请放心,下次我再去时,一定拍好“永赖同功”的照片,再补上。

10#
 楼主|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6-19 17:48:30|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屏山何平 于 2014-6-20 09:30 编辑:

雷康老师,我才发现,你发的第一幅照片,不是屏山县太平乡,应是中都外麻篮沱到二怡坝一带,就是中都镇的东面不到一公里外。你的拍摄位置在麻篮沱坎上的四合头路上。也就是从公路分手开始上山到新坪村的小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20:16,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