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070|回复: 2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达志 发表于: 2008-8-22 09:59:5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康藏一支笔:刘赞廷──走过康巴的诗人之二

 [复制链接]
康藏一支笔:刘赞廷

──走过康巴的诗人之二


在走过康巴的诗人中,刘赞廷是在康巴生活得最久的了。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他随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入藏戍边,直至1921年解甲归田,在康区生活了整整14年。这位来自河北河间府的青年,在保卫国家疆土,反对西藏上层势力分裂活动的战争中身经百战,从一个低级军官升迁为边军统领,并获得中央政府授予的中将衔加二等文虎章。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刘赞廷乃一介武夫,在拓土戍边的戎马生涯中吟咏不辍,为康巴山水凭添了许多韵事文采。解甲归田后,悉心收集整理资料,编纂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刘赞廷藏稿》,为研究清末民初康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中国外交关系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中国藏学史上,有“清末民初康藏边地一支史笔”之称。

清末的康藏地区,政局变乱迭起,社会动荡不安,处于英俄两个列强窥视之下,“俄人觊觎于北,暗中诱以利,英人窥伺于西,近且胁之以兵”,妄图将其逐步从我国分裂出去。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赵尔丰率兵入藏。时任西军中营哨官(连长)的刘赞廷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由康定出关,经巴安而至盐井。为反击来犯藏军,刘赞廷奉命西渡澜沧江,收复札夷,克复闷公,转战于桑昂曲宗。1909年(宣统元年),刘赞廷北调石渠,渡通天河,至昌都,经三十九族入藏,率部西入工部江达波密,破新达寺,南抵白马冈(今墨脱)。收抚底穆宗布什噶,直至雅鲁藏布江边。1911年(宣统三年),刘赞廷因军功升任川边第一镇协统,移防贡县。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带领全军驻防巴安(今巴塘)。1912年(民国元年),西藏亲英分裂势力发动了侵犯川边的战争。藏军切断川藏交通,先后攻陷江卡,包围察木多(昌都),巴安(今巴塘)陷于藏军万人围攻之中。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军西征平叛,时任标统的刘赞廷在甘孜接令,由增科率兵捷道驰援,在郎翁大桥大败藏军,遂解巴安之围。这年冬季,因边军统领顾占文下野,刘赞廷接任代理边军。其后,刘赞廷在巴安任代理知县,并于1914年(民国三年)1月,督军克复德荣县。1915年(民国四年),中央政府授予刘赞廷中将衔加二等文虎章。过了两年,因驻类乌齐的川军抓获两名越界“割草”的藏军,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以此为借口,大举兴兵东犯。刘赞廷坐镇巴安,他指挥的南路战线坚固,而北路失利。翌年9月昌都失守,川军统领彭日升被俘。时任巴安县知事的刘赞廷,奉川边镇守使陈遐龄之命前往昌都谈判。英国驻华副领事台克曼以“调解”为名,竭力使藏军已占川地之既成事实合法化。在谈判中,刘赞廷严词揭露英国觊觎西藏的阴谋,表示“川藏两军之冲突,为中国境内局部之事,非外人所可以得而干预,”拒绝在台克曼所提协定上签字,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1919年(民国八年),前四川都督熊克武调刘赞廷入川,筹议边防。因陈遐龄阻断取道云南进京,又被云南都督唐继尧劝阻,委任为川边军司令。1921年,他解甲归田。1923年入清史馆。1929年入蒙藏委员会。

1930年,甘孜大金寺与白利寺为争夺寺产引起纠纷,发生“大白事件”,英国趁机唆使藏军向亲藏的大金寺提供大量武器,支持藏军占领甘孜、新龙、炉霍等川边地区,又一次挑起“川藏纠纷”。当时任职于蒙藏委员会的刘赞廷随唐柯三入藏处理“大白事件”,为避免战火蔓延,刘赞廷先赴甘孜拦阻藏军。适“九·一八”之变。唐科三先行回京复命,留刘赞廷在甘孜处理善后事宜,终于和平解决。 1953年重庆文史馆成立,刘赞廷以代理西藏镇守使资历被任命为馆员,从事康藏研究工作。直至辞世。

刘赞廷早年从戎,随赵尔丰拓土戍边,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青年时代。解甲之后,犹矢志报国,以40余年的心血,著传世之作。他撰文说:“赞廷十年戍守,空余两袖清风。百战归来,胜得一腔热血,有心问世,无力付梓,欲俟将来恐时乎不再。我无韬略,犹怀绝域之动。孰问穹庐,斯作识图之马,世有班定远其人者,愿与共商西域事,远道弗届,尽可函询。”。其言铮铮,报国之心,日月可鉴。

《刘赞廷藏稿》内容十分丰富,体裁多样。既有其亲身亲历撰写的笔记和拍摄的数千张照片,又有其检钞并经编辑、注释的赵尔丰等人留存的丰富档案日记以及当时勘测绘制的大量舆图,共计80余卷,约200余万字。分为奏议公牍、条约传记游记物产记交通记和地方志等门类。尤以奏议公牍条约游记地方志最有特色,是研究清末民初我国康藏地区社会经济和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关系史的重要文献。由于刘赞廷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亲历者,《藏稿》毫无疑问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学界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藏稿》一直未能正式出版,而是以油印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为此,他不断奔走呼号,经年未果,竟成永远的遗撼。

刘赞廷脱下军装以后,为写作《藏稿》,两次入藏,三经川康,往返数万里,从事资料搜集,不厌求翔。数易其稿。可以说,他一生都在焚膏继晷,伏案执笔。至于写作《藏稿》的宗旨,正如他在1921年所著的《边藏刍言》中所说:“西藏为我中华民国五族共和之一大部落。卧榻之傍,耽耽者已大有人在。东望三韩付诸瀛岛,南瞻百越沉入西洋。欲缄默而不言,殊中焚之难忍。用敢以足之所至,身之所经,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聊供一得之愚,以尽匹夫之责。惟望爱国诸君子,眷顾五色旗帜,维持三藏版图。群策群力,急起直追,或可挽救不亡于耳。”这段话,真切表达了他写作《藏稿》时的激愤忧思和爱国之情,今日读来,犹令人肃然起敬。



刘赞廷在康14年,足迹遍及四水六岗,屣痕所至,皆有吟咏,为康巴的山水凭添了许多胜迹雅韵。康定、泸定、巴塘、理塘、甘孜、道孚等等,都在他的笔下留下遗韵千秋的康巴风情。他的《康定八景》、《巴塘八景》等篇,脍炙人口,至今犹广为流传。他的诗语言清新,形象真实,描写生动,其纪实之作,堪可传世。他早年写的一首七律,描绘的是大渡河流经泸定境内的山川形势,十分逼真:

邛山千里路纵横,尽在烟云塞上行。

忆雪寒径飞越岭,博风夜渡泰宁营。

桥悬铁锁金川水,道挂石梯回马坪。

冷竹关前凭北望,天开华表一江城。

诗人穿过时间隧道,给眼前的山川赋予历史的色彩,令人回味无穷。而他所写的《校场比武》诗,则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春暮榆杨气相温,烟霞仍是旧干坤。

执经代引南无寺,揽辔纵横故甲村。

翠叠西山悬皎日,花依折水袭黄昏。

踏歌人去联欢舞,别调重新欲断魂。

刘赞廷吟咏道孚的诸篇中,以《将军桥》最有气势:

大寨屏东路未遥,将军桥渡雨潇潇。

烟云在望临江处,威镇西南第一桥。

此诗慷慨淋漓,表达了诗人驰骋疆场的壮志襟怀,至今犹铿锵有声。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位为国戍边的将军、诗人、历史学家,我们很难看到其详尽的生平资料,大致可以确定的是:刘赞廷生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卒于20世纪50年代。



(参考文献:略)


⑴:四水六岗, 四水指玛曲(黄河)、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六岗指:色莫岗、擦瓦岗、玛康岗、绷波岗、麻扎岗、木雅热岗。本文“四水六岗” 泛指康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罗达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罗达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藏族|主题: 266, 订阅: 0
[转帖]英国佬居然有如此大气魄,令世人佩服和尊敬! 我的故乡因何沦陷
2# 四姑娘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8-8-25 22:32:4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么好的帖,光看不顶不厚道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郭建勋 发表于: 2008-8-31 15:32:31|只看该作者
康区的许多资料,与此人也很有关系,是值得深入挖掘的一位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20:58,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