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16|回复: 0

[媒体经济日报主要创办者张沛逝世 系延安时期老报人

 [复制链接]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延安时期老报人”、《经济日报》主要创办者之一张沛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新闻宣传战线优秀领导干部、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离休干部张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
  张老作为新闻人的铁肩道义
  值得吾等后辈永远铭记。

14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22年1月11日,张沛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小职员家庭,自幼酷爱阅读文学著作,14岁便在《江苏日报》发表了充满抗日救国激情的诗歌《百灵庙的赞歌》,从此作为家中独子的他,便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张沛在延安,时年17岁。(围巾是自己织的)
  1938年,从西安通往延安的八百里崎岖不平的黄土路上,出现了一幅壮观的历史图景:来自全国各地的男女青年,连绵不断地奔向革命圣地,追求光明的理想和信念。
  张沛也融入了这浩浩荡荡的万人大洪流,来到向往已久的宝塔山。他在抗大第4期学习结束后,一度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宣传干事,不久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939年冬,张沛(前排右一)于桥儿沟鲁艺文学系学习。
  1940年春,八路军接管绥德县,获得一部平版印刷机,旅长王震决定创办《抗战报》,张沛担任主编,这年他刚满18岁。
1943年张沛(右)与作家师田手(中)及359旅716团陈宗尧团长(左)在延安南泥湾合影。
  1946年初,随着抗战胜利,国共双方和美国方面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停执行部(军调部)在北平成立,由中共代表叶剑英、李克农领导,创办了《北平解放报》。张沛从延安调到北平,参加此新创刊报纸的编辑工作。该报出版不久发行量即达5万份,在平津地区影响很大。
  当年5月,《北平解放报》被国民党查封,张沛转入军调部短暂工作后,于10月调往哈尔滨,参加《东北日报》编辑部的工作。
延安座谈会后,张沛下乡在田间地头采访农民。

一手拿枪,一手执笔
  在《东北日报》工作期间,张沛深入前线,一手拿枪,一手执笔。1946年12月到1947年1月,他在零下40度严寒中,随东北野战军二纵队从辽西渡过松花江,参加了“一下江南”的战役报道。他所撰写的《辽吉前线记行》《暴政与反暴政》《群众是靠山》等战地通讯,显示了我党我军在战争中的强大生命力,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心。
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张沛在东北,时年24岁。
  1949年,张沛作为东北记者团团长来到北京,到怀仁堂采访第一届全国政协开幕式,并登上天安门城楼,与领袖共同见证了开国盛况。他采写的《开国盛典初记》《开国盛典再记》等文章,让读者目睹了新中国诞生的盛况。
张沛在佳木斯松花江大桥。
  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战争进程。1951年7月,张沛作为赴朝鲜采访的中外记者团团长,率领10多名中外著名记者进入朝鲜战争前线。
  在艰苦和危险之中,张沛采写了多篇《开城通讯》,对及时揭露侵略者的真实面目,澄清事实,起了重要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翻开那时的《人民日报》,每天都刊有朝鲜战争报道,大多来自中外记者团。

长期从事经济报道
  从朝鲜回国后,张沛于1951年10月担任《东北日报》总编辑,后任社长,时年29岁。
  他担任领导工作期间,正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东北日报》紧紧抓住宣传要点,围绕鞍山的三大工程、海州露天矿等国家重点工程做了连续有力的报道,推出了先进工人典型王崇伦的报道,产生广泛影响。
  1954年8月至1979年4月,张沛调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室主任、工业部主任、国内部主任、编委。张沛在《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策划组织了一系列重点的经济报道。他主持完成的报道《大白菜上了〈人民日报〉》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表扬。
1972年,张沛重返延安时期的清凉山旧居。
  建国十周年前夕,1959年9月27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散文《华灯初放的天安门》,文笔抒情流畅,革命感情深厚,激励着广大读者。这篇文章,被广泛转载,并被选入1961年的中学课本,传颂四方。
1981年冬,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经济日报》主要创办者之一
  1982年,张沛和老领导安岗一起,参加创办《经济日报》,并任副总编辑。在全社同志的齐心努力下,这份在防震棚里创刊的报纸,很快办成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中央级大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张沛在主持《经济日报》日常报道中,撰写了大量报道来宣传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人们对广东的改革开放出现种种议论的时候,张沛率队到深圳采访,执笔撰写了长篇通讯《智慧的决策和勇敢的实践──南粤随感录》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给广东带来的变化。
  80年代末,有人非议深圳特区的改革。张沛再次出发采访,于1992年2月7日在《经济日报》上发表《深圳的崛起──一项大政策的成功》。同年4月11日,他又与人合作,发表《深圳·大鹏湾·盐田港》。这两篇都是在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之前,充分赞扬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报道。
1985年11月,张沛(中)在中、澳新闻讨论会的开幕式上。
  在《经济日报》工作期间,张沛还主持创办了《中国企业家》杂志,并担任首届社长。他注重大力宣传国内外优秀企业家的成功经验,介绍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着力支持和培养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为我国企业的快速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8年夏,全家福。张沛女儿凌霄(后排左)、凌云(后排右),夫人凌焕(前排右)。
  张老的一生
  是艰苦奋斗的一生
  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愿张老安息
  愿后继者奋发前行。
  (资料来源:《中国记者丛书》,本文图片由张沛家人提供)
源自: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嗨哟嗨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嗨哟嗨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嗨哟嗨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嗨哟嗨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嗨哟嗨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嗨哟嗨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川:宿管不得随意对大学生罚款 食堂设平抑基金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凤英离世 曾剃光头避日军侮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22:18,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