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3838|回复: 82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影视上映15天 《流浪地球》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

 [复制链接]
源自:游民星空
  改编自刘慈欣科幻巨作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昨日公布了首部预告片,短短30秒的视频中,吴京饰演的宇航员现亮相,身处空间站的他即将走出舱门执行任务……
  在这段贴片预告中,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和另一位俄罗斯宇航员即将踏出空间站舱门,俄罗斯宇航员说道,全世界的空间站都是他们造的,吴京嘴上说着同意,镜头却一转,画面中出现了“Made in China”几个大字。
  据介绍,《流浪地球》电影讲述地球遭遇了一场波及全人类的危机,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顽强自救的故事,将于2018年内上映。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妙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妙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妙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妙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妙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妙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调查:近半数中小学生参与过校外培训 年均支出5616元 高通创投沈劲谈投资小米:高通一贯支持创新者
82#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2-19 22: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上映15天 《流浪地球》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上映15天,《流浪地球》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

  上映15天,《流浪地球》的票房冲破40亿元大关。
  2月19日晚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宣布,该影片累计票房已经达到40亿元。
  这距离该影片登上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名宝座仅过去两天时间。
  此前的2月17日12:30,上映13天的《流浪地球》票房达到36.51亿元,成功追赶上《红海行动》,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名。
  目前,在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排在《流浪地球》前面的影片仅剩下吴京主演的《战狼2》,该影片的票房为56.8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吴京同样是《流浪地球》的主演和投资人之一。
  《流浪地球》春节热映 国产科幻大片时代到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1#
 zhenshiyaya 发表于: 2019-2-11 15:06:00|只看该作者

《流浪地球》意外成了中国崛起的试金石

源自:观察者网
⊙作者:沈逸

  大浪淘沙,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2019年春节“刷屏”的《流浪地球》,无意间提供了一块难得的试金石,围绕《流浪地球》的评论,从一个侧面,生动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对自己,对中国,对未来的认知,成为了谁能够与中国崛起共同前行的试金石。
  从叙事的角度,《流浪地球》其实讨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作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主体之一;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作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在以“豆瓣”为代表的社区,一批疑似具有某种应激创伤障碍的群体,以近似集体无意识的方式,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站在西方教科书的立场上,以近似原教旨主义的虔诚和狂热,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不允许、不可以、不要想;现实中不能做,电影中不能拍,科幻里不要想。“想都不要想”,“想都不应该想”,就是这批回答的基本共性。

  事实上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正是这批群体的存在,促成了《流浪地球》的大热,并引发了一场远超预期的讨论。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偶然的,因为没人知道《流浪地球》这片子能够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空手套战狼”的方式绝地大翻身;同样没人知道《战狼2》PTSD这种本应该是杜撰的症状居然真的在个别网络社区平台如火如荼的展开,并因此竖起了讨论的靶子。
  另一方面,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必然的,尽管今天的地球并不面临太阳走向消亡的宏大威胁,但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实并不真的逊色于一场“太阳氦闪”级别的考验;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极而言之,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能够走到今天,就是无数中国人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只不过,在2019年农历猪年春节,这个选择,以借鉴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的呈现了出来。可视化呈现的结果,是诱发了超大规模的情绪共鸣,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回到原著,《流浪地球》中最经典的场景,是叛乱的终局:在经历了漫长且反复持续的迁移后,因为预言中的“氦闪”(也就是太阳的消亡)没有发生,于是有人认为,被欺骗了;大规模的叛乱发生了,最终仍然掌握着同归于尽能力的联合政府剩余力量,5000人,选择了投降;叛军为了“惩罚”他们,选择取走了他们太空服的能源电池,5000人被缓慢的冻死在地表;然后,就在他们死后,就在叛军还在庆贺胜利的时候,“氦闪”如之前计算那样的发生了,如果地球还停留在原地,那么,将被一亿度的高温瞬间蒸发;拯救地球免于灭亡的人,则静静的变成了冰雕,站在平原上。
  《流浪地球》的批判者,相当程度上严格的扮演着原著中叛军的角色,尽管可能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这种批判是复杂系统的结构性产物,长期以来在国际关系中讨论的欧美发达国家的“软实力”,包括福柯等人所强调的政治权力的“规训”,都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而言,这当然不能说是这些人自己的责任,毕竟这是某种结构性的产物;但正如名为@三F骑士宅幽霜 的网友所总结的,在当下的中国,“跪拜”还是“消化吸收借鉴追赶”,已经梯次出现了两分,而对《流浪地球》的批判,正是“跪拜”这一群体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倒也不能说是纯粹为了理念,更多的是因为这些“跪拜者”,或者,“买办”/“代理”,原先凭借着对舶来知识和价值的本土垄断,获得了某种相当不对称的收益,这种收益注定要伴随着“追赶”的成功而消失;这才是他们远比华盛顿更积极的批判本土追赶派的真实的小心思。
  这种小心思,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个关键时刻,都出现过;这种小心思,也是支撑“跳船”和“带路”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过话说回来,但凡存了这种小心思的,以及在不同时期采取了“跳船”行动的,那中国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与荣耀,无论是实际的还是心理的,也就妥妥的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流浪地球》在心理上成为了当下中国的一块“试金石”,让更多的愿意为家园的安全、繁荣和发展的人留在这艘船上,让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思想并形成共识,这是贺岁票房之外的特殊收益,也是对未来中国最好的献礼之一。

80#
 dilei110 发表于: 2019-2-11 15:06:00|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全然不知时代变化 所以看不懂《流浪地球》

源自:观察者网
  采访:小婷
  在这个号称史上最惨烈的春节档,《流浪地球》4天破10亿,逆袭票房第一,而且还在不断上涨中。
  与电影院的火爆相互辉映,这部电影也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响,赞誉者和批评者呈现明显的两级化,引发继《战狼2》后又一现象级讨论。
  一部电影为何能引发如此尖锐的对立?《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幻电影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中国话语的表达背后映射出哪些现实变化?观察者网专访知名编剧汪海林,从专业角度解读电影《流浪地球》。


观察者网
  《流浪地球》上映后口碑炸裂,4天票房过10亿,也引发了很多讨论。您怎么评价这部电影?

汪海林
  这要分两个层面来看。从整个电影史的维度来看,有很多评论说到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元年的标志。在我看来,它就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超越了作品本身的意义,它的整个作品形态和表达方式以及在类型等各方面的突破,使得它必然已经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是首先要肯定的,这部影片已经奠定了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第二个层面,就影片本身来讲,也是一个上乘之作。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实际上来自于刘慈欣的整个的故事架构,他在末日三部曲(《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里对人与宇宙关系的设定,包括《三体》三部曲中的世界观设定,其实就是对虚拟世界中的语境设定、故事情境的设定,都是一流的,所以这部作品的思想性是一流的,它本身的科学素养和想象力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收获或者说成果。
  这部影片实际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即便是在商业化市场中,思想性也是大于娱乐性的,思想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与《流浪地球》同档期的其他影片,有一些娱乐性很强,居然在它面前败下阵来,就说明了这一点,思想是无坚不摧的。

观察者网
  这部电影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但电影最终呈现的情节,和原著差距很大,很多观众也指出了剧本有硬伤。从编剧的角度,您怎么看这种同名改编差距很大的情况?

汪海林
  应该说刘慈欣的原著更残忍、更残酷,更具有科学理性。把原作品影视化,成为一个类型片时,创作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改造。我注意到这个影片的监制也是刘慈欣,所以他本人对影片的最终走向和整个剧情的把握,还是有话语权的,对影视改编也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他也参与了。虽然最后的呈现距离他原来的表达距离较远,但这是一种正常的影视化调整,我觉得也是非常成功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在刘慈欣把握大方向下的一种改编,这点很重要。我也再三强调因为有了伟大的刘慈欣,才会有后面的一切,他是这一切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或者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原因。
  当然,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一种机制,就是思想者提供思想,提供他的宇宙观、世界观,再由我们很好的创作人,拿出最好的专业精神去呈现,这是一种很完美的合作模式。以往有些合作模式是已经找到一个很好的思想者或者文学内容,但找来的执行者却把自己凌驾于思想者、文学内容之上,最后呈现的是执行者的水平,这也是很多作品最终失败的原因。
  所以这次非常好,也是因为刘慈欣本身的地位,大家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种尊重导致了这种成功。

刘慈欣原著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基石

观察者网
  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呈现了两极化,甚至上升到了文化战争的高度。有一种批评声认为中国的科幻电影肯定不如美国大片,拯救地球的只能是说英语的人。您怎么看这种评价?背后反映了这些人什么样的心态?

汪海林
  我认为对《流浪地球》的批评要分两种,一种是从技术上分析,认为影片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在技术上、科学概念上有一些漏洞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需要的,我们也不要捧杀这部电影。
  但另外一种是很多人根本就没看懂甚至没看电影就来批评,他就是厌恶中国人成为主角拯救世界的故事,其实这部影片只不过主角是中国人,还写到了各国的共同努力,这是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只是片面认为这部影片写的就是中国人拯救世界,我觉得是不准确的,不足以概括这部影片,是一种不公平的评价。
  这种不公平的评价来自于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这些人可能难以面对观众这种超出他们预期的热情,不仅仅是这部影片所表达的内容,而且他们发现原来自己掌控的那套舆论话语已经丧失了,他们也已经失去了对话题的操控权,而且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属于他们的价值观传销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这也是这部影片成为标志性影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在价值观的表达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观察者网
  《流浪地球》一直被对标好莱坞。如果一定要和好莱坞标准作比较,您认为这部电影有哪些超越和差距?

汪海林
  我觉得在一些细节上都还有待提高,比如一些幽默的细节和重要的情感内容,比如在紧张的时刻做到张弛有度,尤其是情感的表达上,离成熟还有一点点距离,可能还是导演和编剧团队、主创团队相对年轻,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作品完不完美不是最重要的,它自己的个性特点最重要,尤其对于年轻的创作人来讲,这部电影已经充分表达了他的创作个性。而且主创团队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文化自信,这是最令人激动,也最令人高兴的一点,中国的年轻的创作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自信,而且科幻文学总的来说来自于西方,中国人能在这个领域做出突破,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
  这种突破首先在于刘慈欣,伟大的文学才能产生伟大的电影,《流浪地球》正是站在了伟大文学的肩膀上才获得了成功。其次在于我们年轻的创作人找到了自己的文化自信,而且在技术上的成熟度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中国第五代导演在视听语言上做出了革命性突破,使得他们之前的电影艺术家们好像一夜之间过时了,因为视听语言更新换代了。到这几年,我看到我们年轻的创作人在商业片、类型片的叙事技巧上,包括视听语言、技术的成熟度上,已经明显超过了他们的上一代。上一代是从文艺片入手,然后转换拍商业片的,他们在商业片叙事的驾驭上还不如这些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上来就很成熟。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刚才说到的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年轻的创作人如何去表达自己,或者说民族电影很重要一点就是你的民族立场、民族表达在哪里?以前我们在中国立场和中国表达上是缺失的,说实话即便我们的电影在国际上拿到了奖,但我们的中国立场没有了。现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年轻的中国电影创作人,他们更自信,不光有中国表达,还有中国立场,这一点非常了不起。我这几天非常激动,有的时候晚上睡不着,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而且我一直觉得电影要良性循环,要后浪推前浪,要有良性的竞争以及淘汰,我特别欢迎这样的年轻人去取代老人、旧人。因为他们代表新的中国力量,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他们这一代已经不像前辈那样去迎合西方了,而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表达我的立场、我的诉求,而且一点也不偏执、不狭隘。我们看到《流浪地球》里写到各国救援队,它没有去贬低别人,也没有去突出自己,但是写到牺牲的时候,就是“让我来”这种舍我取谁的文化气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弘扬的精神。年轻一代能够做出这样的表达,中国电影就是有希望的。

就连剧中韩子昂的扮演者吴孟达,在拿到剧本时都很吃惊

观察者网
  很多人会给这类影片贴上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标签,但正如您所说,《流浪地球》里有很多展现团队合作的剧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您怎么看中国式英雄电影的独特叙事,和好莱坞英雄电影有哪些不同?

汪海林
  《流浪地球》当然是一个中国式的价值观,写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它的英雄观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而不是某一个超级英雄。当然这里面我们看到有吴京式自我牺牲的英雄,在好莱坞的一些影片里也有,但好莱坞更多是去神话或者突出个人的作用,个人是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问题,解决自己心爱的人的问题,顺便拯救了国家和世界。在好莱坞看来,直接诉诸于宏大的主题,它觉得它的观众无法接受或者理解不了,所以好莱坞式英雄始终是个人主义的,它也有爱国主义,但是从个人出发最终落到爱国主义上去。
  但《流浪地球》不是写爱国主义,实际上写的是人在危机面前如何应对的问题,是人类的理性可以战胜一切以及勇敢献身的精神,而且这些牺牲都是非常理性的牺牲,是理性的选择,是具有科学精神的,就是说人不是盲目地去牺牲,是经过了理性的分析判断计算以后,觉得牺牲可以使更多人获救,是成功率最大化的一种牺牲,它表现了一种科学理性精神。
  另外这部影片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我们以前作品里不是太常见的,它也写到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虽然中国被称为基建狂人,但我们有一种愚公精神,通过千千万万普通的个体去改变自然,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通过不断的坚持,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美好家园,这种精神是很少有的。
  其实我们看歌德的作品《浮士德》,里面写到浮士德和魔鬼有一个约定,魔鬼可以满足他的一切愿望,直到他认为满足了为止,那一刻他的灵魂也将被魔鬼收走。但所有东西都无法使浮士德满足,直到他看到了荷兰伟大的人工填海工程,看到人工对自然的改造,那一刻他觉得满足了,也这样死去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歌德也相信人改变自然的力量,其实这也是所谓启蒙主义以后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但这些年我们好像不那么强调了。我觉得《流浪地球》也具有这种思想,可惜的是我们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嘲笑这种精神,说愚公搬个家不就行了,这不就是智叟的想法吗?这个寓言故事本身已经嘲讽了看上去很聪明的智叟,批评了这种所谓的现实判断或者是追求短期利益的判断。
  所以《流浪地球》有很多深刻的内容,首先这部影片对世界科幻电影做出了独特贡献,注入了东方哲学思想。通过几十代人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锲而不舍,这种精神也是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子孙后代着想,而不是只为这一代此时此刻及时行乐着想,这是很积极的、很有价值的思想。
  其次,这部电影展现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下,人类前赴后继、团结一致地去面对危机,积极的采取行动,改变原来设定的悲剧性命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我认为比那些好莱坞的爆米花电影更深刻,也更有现实意义。这其实挺了不起的,是中国人在科幻电影中注入的一种新的精神力量。
  而且我觉得这部影片既不是一个所谓的民族主义影片,也不是一个所谓的集体主义影片,它描述的其实是全人类的精神困境,以及如何面对自己的这种困境,所以它不仅是一部了不起的中国电影,在世界上也是一部了不起的影片,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做到了突破,使得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大大提高,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为世界电影贡献了精神内容。


观察者网
  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再到《流浪地球》,这些展现中国话语、中国自信的电影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汪海林
  这个原因就是世界话语体系已经发生变化,而我们很多知识精英依然停留在过去,没有跟上这个很重要的时代变化。
  冷战结束以后,西方话语体系就已经在改变,现在更重要是文化冲突和资源争夺。其实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里说得很清楚,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冲突地带,就是文化的交界地带,比如说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交界往往就在打仗。所以现在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冲突和民族立场之间的博弈冲突,而不是原来的意识形态冲突,左右派的冲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矛盾,民粹主义与精英政治的矛盾,环保、反歧视运动都是当下的新议题……国家利益冲突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意识形态,变成了争夺资源的国家利益冲突、争夺世界话语权或者地区话语权的冲突,而且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但是中国的一些知识精英依然停留在冷战时期,或者后冷战初期的话语体系里,包括民主/专制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所以他们反对战狼系列,反对民族主义,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影片回避了民主/专制这个唯一主题,回避了他们关注的唯一主题,他们恰恰不知道这个主题已经被取代了,甚至西方也不把它作为一个主要议题了。
  而且年轻人对民主/专制的话语体系也不感兴趣了,而是对现在的民族冲突、民族立场的表达感兴趣,因为这是新时代的新话题,而《战狼》也好,《红海行动》也好,包括现在的《流浪地球》,很准确地切入到当下新的话语体系中。所以我们的公知以及很多知识界人士感到迷茫、失落甚至愤怒,因为他们实际上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变化,没有准确把握住当下主要的、世界性的问题,时代已经变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9#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2-11 11:23:00|只看该作者

台媒称流浪地球承载中国文化内核:不会轻易认命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台媒称《流浪地球》承载中国文化内核: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台媒称,被誉为大陆首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大卖人民币逾14亿元。表面上这是一部科幻片,其实承载着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中国人理解的未来世界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不会轻易认命等的价值观。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10日报道,导演郭帆表示,电影从故事到文化内核都很有中国特色,表达中国人对土地的深厚热爱,靠团结的力量参与救援,认为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国大陆特别容易被理解。
  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面临太阳濒临死亡的危机之下,人类为了自救建造无数个行星发动机,驱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地球却因被木星的引力吸住而即将撞向木星。全球展开紧急救援,争分夺秒去重启熄火的行星发动机。
  报道称,电影在大陆口碑甚佳,一上映便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刘慈欣说,中国现在充满了深刻变化和未来感,为科幻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业内人士分析,《流浪地球》的火爆票房和口碑,只是一个脚注,中国大陆科幻创作方兴未艾,从小说、网剧、电影到新媒体,中国大陆正在成为科幻创作的热土。
  报道注意到,以《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国人》为题的评论在网上流传,直指《流浪地球》带来“一股清流”,与其他好莱坞电影不同,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而是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中国人理解的未来世界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不会轻易认命等的价值观。《流浪地球》表面上是一部科幻片,其实承载着许多中国文化的内核。
2019年2月10日,江苏省南通市,刚刚在一家影院看完《流浪地球》的观众在电影海报旁走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流浪地球》春节热映 国产科幻大片时代到来?
78#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9-2-11 10:26:01|只看该作者

关于《流浪地球》,你需要知道的50件幕后故事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娱理工作室 文:@Bloomsbury2012

  业界讨论了多年的“中国科幻元年”,在2019年真的到来了。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流浪地球》,成为第一部上映的中国科幻片。
  尽管导演郭帆还在担心科幻片有门槛,普通观众能不能接受;但在业内,《流浪地球》是真真实实口碑爆了。
  首映礼办完后,一直绷紧了神经的郭帆,肉眼可见得放松了下来。在和娱理工作室
  的对话中,他大笑着说起拍摄中遇到的各种奇葩难题。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摄影:王博)
  那些曾经成天困扰着他的问题,终于都过去了。郭帆说,自己和团队都已经竭尽全力,没有遗憾,对于《流浪地球》,他打100分。
  《流浪地球》的四年历程,让郭帆从微胖界累瘦到了男神界,甚至收获了颜粉。开始做剧本时,郭帆和编剧们几乎天天不睡觉;到了开机时,他每天只睡两小时,现场拍完了还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镜头;杀青后开始后期制作,郭帆就在工作室支了一张弹簧床,一宿一宿的熬夜。
  这部中国科幻第一片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娱理工作室
  总结了50件与《流浪地球》有关的事。

吴京、郭帆现场交流

01
  2015年,是中国电影爆发式发展的一年,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关于青年人才的交流计划也进行到了第3期,郭帆、乌尔善、宁浩都参与过这个“留学计划”,回国后都把新作计划瞄向了高工业水准。
  当时中影储备了各种类型领域的IP,其中就包括三本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
  中影叫了一些导演去聊合作意向,郭帆挑中了《流浪地球》,他认为这是刘慈欣的三部小说中相对容易拍的。

02
  和中影做沟通时,郭帆明确了拍国产科幻电影的四个难点:预算(永远不会充足)、时间(大规模资金投入后,必须分秒必争)、文化(好莱坞科幻片通常是一个人拯救全世界,照搬这样的叙事来中国的文化语境,无法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制片管理(在2015年,凑齐一套懂技术的领导班子已经难得,凑齐一整套各部门长几乎不可能)。

片场忙碌的郭帆

03
  《流浪地球》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大概有四五次超支,制作成本比预计翻了一番。
  北京文化的董事长宋歌几乎是在10分钟内决定要投资《流浪地球》,每次超支时,他都鼓励郭帆超就超了接着干,因为这份信任,郭帆知道自己必须做到最好。

04
  在科幻电影人才匮乏的状态下,信任,也是郭帆挑选各部门长的一大条件。
  “当你信任他的时候,他会有一种压力,那东西跟钱没有任何关系,就是我特别信任你,你也会以同样的信任去回馈给我。反倒是比那种‘来,我们合同上签好这条,再签好那条’更有用,如果你真的是那么签的话,大家都清楚,国内合同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儿。”

05
  回顾整个制作过程,郭帆最满意的部分是全剧组的齐心协力。
  剧组的氛围就像《流浪地球》的故事,没有坏人没有太多糟心事,大家只想着一件事:拍成《流浪地球》。

郭帆与小演员互动

06
  视效总监丁燕来和摄影指导刘寅,都是与郭帆一起拍过《李献计历险记》的兄弟。
  刘寅还自掏腰包买了几百万元的设备,买完租给《流浪地球》剧组,拍完了之后非科幻片剧组可能根本用不到。

07
  制片人龚格尔做过歌手、作曲、配乐、配音、编剧、演员,唯独没有做过制片人。他和郭帆的信任,源于北漂期间同一屋檐下的兄弟情。
  1999年,两人在高考考场上,都面临着同一道颇有科幻色彩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08
  20年后,郭帆清晰得记得自己当年写了一个设置有反转的爱情故事,只差两分就是满分作文。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摄影:王博)

09
  1991年上映的《终结者2》,在郭帆心里埋下了一颗科幻的种子。他选择走上导演之路,就是受《终结者2》的影响,做电影的终极目的就是拍一部科幻片。
  在处女作《李献计历险记》中,郭帆做了初步的科幻尝试。在第二部作品《同桌的你》中,郭帆也拍了一部分奇幻的东西,但是后来被剪掉了。

10
  刘慈欣、郭帆、吴京三人最爱的科幻片都是《2001太空漫游》。郭帆工作室的墙上挂着《2001太空漫游》和1987年的《机械战警》两张海报。

《2001太空漫游》和1987年的《机械战警》海报

11
  刘慈欣认为,中国人拍科幻片,缺技术、资金、经验,但最缺的是科幻的情怀,而郭帆的优势就在于他有情怀。

12
  作为《流浪地球》的监制,刘慈欣并没有去过片场,他觉得术业有专攻,身为小说原作者,自己去片场是起不了作用的。

13
  特别出演吴京说自己是被郭帆一顿酒“骗”来的。本来只是客串,结果串着串着超支了,吴京说那我就投资吧;拍着拍着又发现不对啊,怎么客串串了31天;再拍又超支了,郭帆说京哥你能不能不收片酬。
  郭帆这么解释传说中的“空手套战狼”:其实给吴京准备了片酬,只是走合同的过程中,后期特效超支了,吴京就免了片酬。

吴京饰演刘培强

14
  TF老boys三人组李光洁、雷佳音、郭京飞都参与了《流浪地球》。李光洁还吐槽雷佳音头太大,带不下头盔。

15
  2017年2月,屈楚萧在横店拍摄《如懿传》,在咖啡店见了负责选角的制片人张宁,张宁让他把帽子摘下来拍个照片。郭帆一见到照片,就认定屈楚萧是他心中的刘启。
  端午节的时候,郭帆突然通知屈楚萧去青岛的筹备现场做主演的最终面试。屈楚萧从珠海片场赶最后一班飞机到青岛,差一点赶不上飞机。到青岛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本以为可以先回酒店休息,结果导演通知,凌晨两点试戏。

屈楚萧饰演男主角刘启

16
  吴孟达起初并不打算参加《流浪地球》,因为他不相信中国可以拍出科幻片。拍摄现场,他要穿着几十斤重的外骨骼吊威亚,每演出几条就必须去吸氧。
  拍摄第一天回到酒店,吴孟达躲起来悄悄哭,他鼓励自己:“在我有生之年有机会能拍到这种电影,能够在我们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页,值了。”最后拍摄超期了五天,吴孟达一分钱没要。拍完就回香港住院了。

17
  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出生于1999年,在片中年纪最大,其实是个95后。
  他是全片中唯一跟我们当下人有勾连的一个角色,他的生活方式、观点态度、喜欢的歌、用的手机,都是和当下有关的。

吴孟达饰演的“95后”韩子昂

18
  《流浪地球》有七位导演的友情客串,包括今年春节档另一部大片《疯狂外星人》的导演宁浩。
  这两部电影都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同时期拍摄,甚至摄影棚都在一起。宁浩本身很忙,但还抽空补拍了一次。

19
  郭帆和龚格尔两人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大概100万字的剧本,第一稿剧本大约7万字,每个人起码写了十遍以上,每天都在不停打字。

20
  最早的几版剧本大纲有过做后续的想法,提出过两三版三部曲的故事脉络。

21
  编剧团队有八个人,大家通过编剧软件分工协作。
  这款软件有基本统计功能,可以统计出每个角色说了多少对白,每个场景用了多少遍,还能看到每个人物戏份的曲线。
  如果发现第一男主角台词比第二男主角还要少,那肯定就出问题了。还可以通过软件分析情节点是否充分,人物的比重过高还是过低,帮助编剧们达到三幕七个情节点的基本要求。

《流浪地球》现场工作照

22
  剪辑工作由香港著名剪辑指导张嘉辉负责。剪辑并非从电影拍摄完成后才开始,在故事板阶段,张嘉辉已经开始了删减工作。
  故事板本来有三个小时,张嘉辉看完剧本后,把一些对剧情没有太大影响的戏进行了删减,比如一场在通道里开枪抢东西的场面混乱的动作戏。
  张嘉辉把故事板删到了两小时以内,避免了不必要的拍摄工作。

23
  世界观的编写,是《流浪地球》最开始的工作,做了八个月。
  编剧严东旭等撰写了包括自然环境(世界版图、生物群落、大气现象等)、人类社会(世界人口、政治、社会分工、行政版图、经济与物资、家庭与日常生活、文化娱乐体育教育等)、技术概况(行星发动机、地下城、高速地表运载车、外骨骼装甲、补给站、“领航员号”空间站等)在内的详细“世界观”,设定了《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
  严东旭认为“世界观”的建立就像冰山,90%是沉在水下没有呈现在电影中的,但如果没有这90%,就无法支撑电影中的那冰山一角。

《流浪地球》中的上海奥运大厦

24
  主创团队还撰写了从1977年到2075年的百年编年史。
  在编年史中,“2018年,前氦闪研究小组专家刘欣推出‘流浪地球’模型,第一次提出行星发动机概念”;“2075年4月24日,木星危机”。

25
  电影和原著很不同。电影的故事源自刘慈欣两万字原著中的两个自然段,大概一两百字:地球经过木星。

26
  编剧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去解决文化语境的根本问题。
  编剧严东旭说,“我们这个民族特别渴望看到国家和民族崛起的一天,在当下今天,对民族地位还是有信心不足,放在科幻电影上信心更是不足。所以在解决语境问题上,我们花的时间最长。比如世界发生空前的灾难,为什么拯救地球的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人。我们要通过剧本让大家相信,我们选了中国人,这么一帮人怎么化解这个世界性的灾难。”

27
  2015年年底,制片人兼编剧龚格尔写了第零稿剧本,那个剧本比现在的范围要小,聚焦于一个地点、一件事。郭帆看完后认可了冒险动作的部分,但认为“全球感”“征途感”“跨越感”还不够大气,于是2016年开始调整方向,变成了全人类一起去救援、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寻找地球生存的希望,这个方向定下来就再也没有变过。
  郭帆回忆,他和编剧们讨论了三天时间,如果电影中的灾难事件真的发生,现在的地球人会不会把发动机建立起来,最后推导的结果是可能建立不起来人类已经完蛋了。所以剧本中设置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少一点怀疑,可以彼此信任,特别是在最大的危机下可以团结一致,去解决问题。
  于是这是一个没有超级英雄的世界,剧本中营救的氛围是,不是一个发动机出了问题,而是五千座发动机出了问题,有五千个救援队去解决问题。李光洁和带领的救援小分队只是五千分之一。

李光洁饰演的救援队队长

28
  2016年,郭帆去旧金山和工业光魔聊合作。
  这个做过300多部科幻大片、包括《星球大战》这样史诗级科幻片的公司很好奇,为什么有这么人去参与救援?而不是一个超级英雄?郭帆想了想,可能是因为我们人多吧。

29
  让工业光魔感到兴奋和奇怪的另一点是,当地球出现危机时,中国人为什么不是离开地球,而是带着地球跑路?郭帆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刚买了房子,房价贵,得带着房子离开,但是后来往深一想,这是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关。
  “西方的文化很久以来就是一个海洋性文明,包括英国殖民的时候他们寻找新的家园,然后出现在美国,他们是一个不断往外走出去的民族,是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中国人不是,几千年来我们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我们是中央之国,我们的土地每一寸都不能让出去,我们甚至可以为此跟你拼命。我们对土地情感的那个核让他们觉得我们奇怪,但刚好就是我们的独特性,这个东西就变成了中国科幻的一个形态。”
  《流浪地球》剧组寻找了很久的中国科幻内核,在那趟美国之旅中确认了答案。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摄影:王博)

30
  郭帆和龚格尔在剧本创作伊始,就对“科幻”有明确的克制:视觉与审美也不能拔得太高,否则很难建立一个中国观众易于接受的语境,重点应该是基于最普世的情感,以及朴素却又因为时空特殊性而形成的人物关系。

31
  《流浪地球》的核心故事和情感是吴京和屈楚萧的父子情,一段非常传统典型的中国父子情感,父亲永远是威严的象征,但是父爱是真切的。
  这也是郭帆的个人体会,他的父亲在他的回忆中就是一个背影,而如今面对只有四岁的儿子,郭帆也难以开口说“我爱你”。

吴京饰演的父亲与幼子的亲情时刻

32
  编剧希望塑造出特别中国化的人物、平凡普通的小老百姓。
  比如吴孟达饰演的老韩是一个建筑工人,他是在沙县小吃吃葱油面时结识了爱人。在上海看到上海中心时,他说了一句台词:“这栋楼是我造的。”不过这段剧情后来因为时间和叙事原因被删除了。

吴孟达饰演男主角的外公

33
  视觉体系是文化语境之外的另一个问题。
  美国科幻电影数十年的视觉元素积累和尝试,让观众已经接受《明日边缘》式的外骨骼装甲,却很难接受钢铁侠的头盔打开后是一张中国演员的脸。
  在众多美学流派中,郭帆最终选择了苏联式的重工业美学风格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

34
  电影中从北京到苏拉威西经过上海这段路的山,设计上的要求就是中国化,杜绝《指环王》式的、欧洲式的、魔幻化的山。所以最后的设计基本和泰山周边的山是类似的。

电影中的中国救援队

35
  航天部分基于真实的中国航天技术,偏写实。
  好莱坞科幻片里的宇宙空间站往往是极简风,会把物体表面做得整洁干净,但是《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是介于真实与未来感之间,剧组其实想做得更现代一些,但是受限于资金和技术,做不出来;但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呈现特别极简风的未来质感,所以做了一个平衡。

《流浪地球》中的太空舱内部场景图

《流浪地球》太空舱剧照

36
  行星发动机的部分是具有重工业感和机械感的。美术指导郜昂分析,其实从空气动力学的气流扰动来说,发动机的整流罩和外壳都需要更平滑一些,但是《流浪地球》并没有做成类似《独立日》中的极简风格,而是让整流罩呈现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符合剧情需要,也是比较苏联式的美学风格。
  郭帆认为,苏联美学风格“是唯一我们能够找到的、跟中国人有情感连接的工业设计,你可以看长安街依然保留了好多钟楼,特别是军事博物馆,典型的,那是一套美学体系,我们对那个东西有情感。”

行星发动机

37
  确立了苏联工业风的美学概念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把风格呈现为具体的视觉。郜昂为地下城、地表景观画了无数张草图,绘制出剧本里没有提及、但却是电影所需要的细节。纸上的工作难以计量,最终全片的置景延展面积有近10万平方米。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

38
  美术指导郜昂参与过《三体》,定人选之前,郭帆见过很多国内一线的美术指导,但最终被郜昂的一句话打动了:“该犯的错我都犯过一遍了”。没想到《流浪地球》开拍了,更多的问题还是来了,郭帆开玩笑吐槽:“骗子,还有很多弯路没走。”
  但值得欣慰的是,弯路过来,大家的进步非常明显。《流浪地球》分了两部分来拍摄,一个是地面,一个是天上。经过了地面的100多天的磨合和训练之后,再拍天上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很大的跨越。在太空空间站里面,置景美术等各方面都要比地面那部分更得心应手。

《流浪地球》中的太空舱内部通道图

39
  《流浪地球》筹备阶段,剧组有一个“四大金刚”的说法,指的是四个常规拍摄中不会涉及的特殊部门:维塔工作室、UI组、MDI、希娜魔夫。

40
  UI是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科幻电影中那些酷炫的屏幕效果都是由UI组设计制作。好莱坞科幻片大多都用“贴绿”的方式拍摄屏幕,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
  但是此前中国没有科幻片,更没有UI组。UI以一个工种出现在电影剧组里,郭帆虽有预见,但没想到竟然是一个要成建制的部门。
  刚进组时担任副导演的柯珂,不得不转为UI总监,导演助理沈晶晶也转成了UI执行。预算不够,技术问题难以解决,UI组就用“土法特效”和人海战术解决难题。
  《流浪地球》中每一个屏幕都是真实的,演员触屏时的指纹也能被清晰拍摄下来。有时候一个场景中会有一百多个屏幕,为了省钱,屏幕是裸屏,后面没有壳,在青岛拍摄又潮湿,经常会短路。因为没有工业化相对应的部门去支撑,怎么同时控制一百多个屏幕开启又关闭就成为一件难事。最后的解决方式是每一个屏幕后面都连一个笔记本,每一个笔记本后面都有一个人去控制屏幕,屏幕中的画面是提前做了一千多个动画放在里面,但仍需要事先排练操作,才能让屏幕与演员的表演相匹配。

吴京和电影中的屏幕

41
  MDI的前身是421动画电影工作室,421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办公室的门牌号。MDI主要负责电影里特殊道具的设计。
  《流浪地球》里打穿上海大厦玻璃的加特林枪是向《终结者2》致敬的道具。片中的特殊道具枪 械都是MDI自行钻研的成果。枪 械的制式既要符合美术设定,又要符合枪 械特征,还做了调节射速的功能,枪口火光还有明暗变暗。这样一来美术部门可以在开枪过程中模拟弹道和射速,方便后期做CG;火光变化可以模仿开火的时候枪给人的身体还有脸部造成的光线阴暗变化。

《终结者2》

42
  中国电影人连凯从好莱坞回国后,创立的希娜魔夫主要负责片中的物理特效。
  片中的重要道具运载车,需要架在六轴电动平台上,以完成颠簸摇晃等特殊效果。虽然片中有很多运载车,但都是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拍摄。
  国内做机械置景的戏很少,需要用到六轴电动平台时都会请韩国团队。希娜魔夫此前参与过《南极绝恋》的拍摄,做过六轴电动平台,那次经验也在《流浪地球》中派上了用场。

电影中的运载车

43
  成立于1987年的维塔工作室,做过《指环王》等多部视效大片。2016年初,郭帆和宁浩一起,第一次造访维塔工作室,在项目初期就达成了合作。维塔负责制作戏中李光洁等主演穿的装甲和外骨骼盔甲。
  维塔开发了五套主演外骨骼,授权中方团队复制和改装了数十套轻版外骨骼。中国团队前往维塔的新西兰总部,在一周的时间里学习了原始数据、制作技术、分步拆解、组合安装。
  由于主演迟迟未能确定,无法量体裁衣,维塔增加了可调节的结构,好处是一套服装可以让不同演员穿,隐患是整体重量大增,各个部件都要紧锁演员身体,稍有松动就有可能产生脱落断裂。

穿着外骨骼的李光洁

44
  传统好莱坞电影中,对带有外骨骼的动作戏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真人与CG相结合,高难度动作多通过后期合成;二是利用吊威亚操作木偶的方式,不需要演员本身做出太多动作。但《流浪地球》需要演员亲自上阵,郭帆发现,即便是顶级设计团队,也没有预计到拍摄中的耗损情况。
  “拍着拍着,某一个零件就掉了,掉了你就得喊咔,现场有很多的扎带、大力胶,再给粘回去。后来我们跟好莱坞的团队也打电话,说你们这个零件不行啊,他们一开始还觉得不可能,觉得他们做了很多大片是很牛的,觉得是我们操作有问题。我说,那你来呗。他们就派了几个人过来,一看现场用的502什么的,说你们这个不行啊。等到第二天,现场就听到了英文的大力胶、扎带的叫喊声。他们发现502还挺好的,很快就粘上了。”

维塔开发的主演外骨骼

45
  外骨骼重达80公斤,穿戴时需要多人配合调整,平均每次耗时一个多小时。
  刚进组时,主演屈楚萧和赵今麦有过一个小约定──每次开拍前穿着戏服小跑进场,比谁先跑到。几次下来,双双耗尽体力,默契得再也不提此事。

赵今麦

46
  为了帮助演员们减少外骨骼的重压,制片主任设计了一种能够让演员穿着外骨骼休息的龙门架,演员们就像一排烤鸭,挂在架子上。龙门架还多次迭代,从木头到钢架,从单人到多人。
  后来,剧组成员偶然间看到70年代《异形》的现场工作照,发现前辈们解决厚重服装的方式与现在如出一辙。

47
  剧组用不起电动威亚,用传统威亚做失重效果非常困难。
  动作指导严华从国外定制了两个轮环,加上辅助的铁棍,嵌套在外骨骼的腰间,以实现演员在空中360度的翻转。
  吊威亚的同时,还要忍受60多斤重的宇航服,吴京形容自己“就像掉在铁钩子上的半扇猪肉一样,根本就动不了”。

身着宇航员服装的吴京

48
  吴京在空间站中的休眠舱也用到了“土法特效”。电影中休眠舱的开启和关闭看起来很流畅很有未来感,但实际上道具存在很大的问题。
  “我们做这个机械结构的时候,因为经验实在是太少了,那个盖子的开启是会卡壳的,正常的科幻片里应该是平滑的开启,但我们是随机的,这就不靠谱儿啊,你拍多少次,每次都不一样,有的时候还打不开”,郭帆透露,最后剧组选择了人工平拉方式,用鱼线和威亚吊着盖子,后期再擦除。

电影片场正在穿宇航服的吴京

49
  《流浪地球》在粗剪初期有4000个视效镜头,最终保留下来的有2200个左右,其中50%是高难度视效镜头,挑战了大量的全CG镜头和CG替身。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用全CG把上海砌进冰墙。
  在最初的剧本里,主角一行南下运送火石时,由于父亲刘培强不希望儿子刘启冒险,故意从空间站发送了错误的导航信息,将众人引导到上海。
  由于地震,深埋在冰层下的上海拔地而出,封冻的城市出现在众人眼前,阻断了他们的去路。最后这个故事桥段没有完全保留,但冰封上海的视觉奇观被保留了下来。

行星打洞机和白雪皑皑的长城

50
  《流浪地球》在全球将有28个发行版本,包括普通数字版的2D和3D版、IMAX、杜比Vision、中国巨幕、DTS-X、D-BOX、4DX等。

电影中被冰雪覆盖的北京

■ 结束语
  作为中国科幻的先行者,郭帆还跟娱理工作室
  分享了《流浪地球》的三条经验──
  1、不要太迷信海外团队,我们要去学习海外团队的流程、他们好的东西,但是把他们很成熟的一套拿回国内其实不会这么适用的。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他们是一个契约型社会,我们是一个人情社会,所以在管理模式上、在流程设计上,到国内是很难推进下去的,我们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流程。
  2、一定要找到中国文化的内核,就比如《流浪地球》里中国人对土地的这种情感,一定要找一个扎实的情感支点,你才能把它往外放。什么叫中国科幻,就得寻找到真正能够表达我们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的一个载体,不然我们只是模仿别人讲同样的一个美式的故事,这是不成立的
  3、从外部表现形式来讲,没有什么好莱坞的美学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只要是用,就会有违和感。从团队、到故事内核、到美学风格,郭帆和《流浪地球》整个剧组始终在强调中国人、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4年的时间,7000人的团队,他们走过很多弯路,也发现了中国与好莱坞的差距,但幸运的是,《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片做了一次成功的探路,本身也成为一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作品。
  我们的科幻片已经起步。郭帆说,希望《流浪地球》能够不赔钱,这样投资人、导演才有更多信心拍摄科幻片,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这样,中国科幻片才能继续进步。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摄影:王博)
  (注:部分材料来源于《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7#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9-2-11 09:42:00|只看该作者

媒体刊文谈流浪地球:证明中国可以拍世界级科幻大片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流浪地球》海报。
  《流浪地球》何以突出重围

源自:经济日报 姜天骄

  今天的观众更加理智,拥有更高的审美水平。票价不是问题,内容才是王道。他们宁愿花较高的价钱来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视觉盛宴,也不愿意为低价烂片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在这样的消费升级形势下,电影市场要想赢得更多观众,唯有走精品路线
  春节期间,电影市场竞争用“激战”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期间,既有大腕巨星支撑的《新喜剧之王》和《神探蒲松龄》,也有喜剧大咖合作的《疯狂的外星人》等,但最终突出重围的,却是一部时长超过2小时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目前,该片正在以爆裂式的口碑一路高歌猛进,上映仅6天,这部被称为“国产硬科幻”的影片票房已经突破20亿元,猫眼研究院通过分析预测出该片最终票房将有望达到53.3亿元,很多网友表示,希望这部影片最终能够超越拥有55亿元票房的《战狼2》,成为我国电影史上又一部现象级作品。
  在《流浪地球》面前,大腕明星的票房号召力统统失灵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国产硬科幻”带给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此前没有人相信中国能拍出科幻电影,编剧刘慈欣的粉丝在听说《流浪地球》将被拍成电影后甚至在网上疾呼:“不要让中国人拍!”但是,《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却向人们证明,中国可以拍出世界级的科幻大片,中国电影同样拥有自由的想象力,中国故事独特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更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
  电影始终是艺术创作,要追求令观众心灵得到震撼、振奋的艺术效果。在创作过程中,《流浪地球》从场景到声音、从真实画面到特效处理都堪称精良。为了拍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导演不敢启用大腕明星,而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道具、摄影、特效上。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一件道具是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全新设计、全新制作的。片中一套宇航服就要用1100多个零件,一个头盔的构造多达14层。此外,地下城、冰原、宇宙空间站等场景搭建更是十分考究,难怪网上溢美之词不断刷屏,不少网友表示影片场面壮观得令人窒息。
  然而,在春节假期刚开始时,曾有人抱怨取消票补后春节档电影票价比以往贵了很多,也有人质疑掏更多的钱看电影能否值回票价。随着《流浪地球》等优秀影片的口碑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在长假里走进了电影院。可见,今天的观众更加理智,拥有更高的审美水平,不再盲目相信大腕导演和流量明星,而是越发信赖上映之后的电影口碑。票价不是问题,内容才是王道。他们宁愿花较高的价钱来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视觉盛宴,也不愿意为低价烂片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到一个普遍升级的阶段,文化消费也逐步由较低层次消遣型、娱乐型向高层次知识型、创新型转变。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故宫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一些城市赏冰滑雪等休闲娱乐活动等,都成为老百姓热衷的文化消费方式。在这样的消费升级形势下,电影市场要想赢得更多观众,唯有走精品路线。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再到《流浪地球》,事实证明,电影市场不会亏待诚意之作,观众更不会辜负电影人的艰辛努力。随着电影市场不断成熟,电影品质将真正成为电影市场决定性的力量,以口碑为导向的、更加良性的票房结构,将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新的辉煌。
  (原题为《<流浪地球>何以突出重围》)
76#
 zhenshiyaya 发表于: 2019-2-11 08:26:00|只看该作者

国产科幻《流浪地球》C位“出道” 春节档有喜也有憾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流浪地球》剧照,吴京饰演航天员刘培强,屈楚萧饰演其子刘启。

  原标题《流浪地球》C位,国产科幻“出道”
源自:北京日报

⊙记者:袁云儿

  八部影片,六天时间,57.8亿元总票房(截至2月10日22时数据)。
  昨晚,2019年春节档落下帷幕,既有亮点,又有遗憾。《流浪地球》成为整个档期内的“C位”影片,被观众誉为国产科幻片的里程碑制作;看电影作为春节新民俗热度依旧不减,一些受欢迎的大片一票难求;周星驰、成龙等老牌明星跌落神坛,票房和口碑均让人失望……经历了春节档大战后,不少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电影产业或将进入调整巩固阶段。

欣喜
《流浪地球》开启国产科幻元年

  春节档大战打响前,《流浪地球》的预售票房在八部同档期影片中仅排名第四,不及前三部喜剧片,该片甚至一度被认为“不太适合春节档电影氛围”。谁能想到,春节档鸣锣72小时之后,伴随着“远远超出预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科幻片”“看哭了”等难掩激动的网友评价,该片便攀升至票房榜第一位,从此之后,冠军地位便再难以被撼动。截至10日晚10点,根据猫眼专业版的统计,该片总票房已达20.02亿元,最终票房可能高达51.47亿元。
  《流浪地球》的成功远不止商业成绩这一方面,更在于其对中国科幻片创作的突破性意义。“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用四年时间重建中国科幻片的信心”……该片在春节期间引发的广泛热议,让该片成为2019年第一部现象级大片。
  “《流浪地球》是一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作品。”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指出,该片用世界级的高科技视听手段,讲述人类性故事,传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旨。“这部电影能有今天,是我们国家科幻想象力、电影工业体系及其技术水平合力形成的一个结果,是中国电影工业化和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胜利。”
  在该片推动下,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掀起一阵国产科幻片热潮。影评人韩浩月表示,国产科幻可从《流浪地球》中获得大量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以前咱们都是‘土味儿科幻’,今后可以把格局打开,营造宏大的史诗效果;第二,在脑洞大开的基础上,要将创意和技术结合,用更好的制作落实;第三,创作过程中步子可以再大一些,比如《流浪地球》里出现了国内大城市的灾难镜头,这是以前的影片从来没有过的画面,给人的感受震撼而逼真。”

遗憾
周星驰、成龙丧失吸引力

  相比《流浪地球》的独领风骚,春节档其他几部影片的表现则有些一言难尽。
  合格但不及预期,或许能概括《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这三部喜剧片。在“疯狂”系列最终章《疯狂的外星人》里,宁浩放弃了他最擅长的多线叙事,一心一意让黄渤和沈腾逗乐观众,效果虽说还不错,但充满硬伤的逻辑、毫无成长的人物和平庸的镜头语言却让该片成为“疯狂”系列垫底之作。该片曾得到霍尔果斯乐开花影业28亿元的保底发行,但目前票房不足15亿元,豆瓣评分也跌至6.5分。按照猫眼预测,该片总票房可能落在23亿元左右,如果这样,这次保底将以失败告终。
  作为韩寒的第三部导演作品,《飞驰人生》此次加入了大量赛车元素,营造的热血气氛足够动人,但在节奏、故事和人物上依旧暴露出不少缺点。《新喜剧之王》基本把二十年前的《喜剧之王》故事再讲了一遍,不仅被网友吐槽“炒冷饭”“贩卖情怀”,频繁植入的广告也被批评“缺乏诚意”。目前该片的豆瓣评分已低至5.8分。“这两部作品作为春节档影片可以看看,但都没什么惊喜,也谈不上突破。”影评人周黎明说。
  相比这三部影片陷入的争议,《神探蒲松龄》和《廉政风云》可谓“扑得无声无息”。《神探蒲松龄》被吐槽为成龙版“捉妖记”,片中蒲松龄探案的喜剧故事和聂小倩宁采臣的悲剧爱情完全割裂,连成龙的招牌动作戏份也没了。《廉政风云》则完全达不到此前爆款片《无双》的水平,平庸无聊。
  “与其说是港片对观众彻底丧失吸引力,不如说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分什么港片、台片,而是看故事是不是有吸引力,创意是不是奇特。《神探蒲松龄》是已经老化的古装奇幻类型,《廉政风云》听名字感觉二十年前就已经看过,相比之下,观众肯定愿意去看《流浪地球》。”韩浩月说,观众都渴望在电影里看到全新的东西,不拿出一点看家本领肯定没人买账。

期待
结构优化成中国电影新主题

  与2018年春节档57.38亿元的总票房相比,今年春节档略微超过去年。
  过高的电影票价,被认为是今年票房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大年初一虽然创下了14.39亿元的票房纪录,但平均票价达到45.2元,同比去年39.1元的票价上涨了6.1元,而观影人次同比去年还下降了4%。在饶曙光看来,国内电影票价一直偏贵,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观众观影习惯的养成,“就春节档而言,初一、初二一定程度上是刚需,票价贵一点,出于节日消费心理,观众也能接受,但到了初三、初四,短途旅游、拜亲访友就会提上很多家庭的日程,看电影也就成为众多选择中的一项。”此外,节日期间几部影片爆出的盗版网络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房增长。
  不少业内人士预测,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将迎来一个调整期。“中国电影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个发展速度,现在是时候通过结构性优化,实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饶曙光说,提高电影产业的整体实力,将取代票房增长,成为中国电影新的主题。“我们的制度建设要跟进,比如电影版权保护;我们要培养多元化、差异化的观众;我们要建设更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整和巩固,我相信中国电影还会呈现出一个发展的新景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5#
 郭成 发表于: 2019-2-11 08:06:00|只看该作者

投资仅好莱坞大片1/4 是什么令《流浪地球》燃爆?

源自:第一财经
  原标题 投资仅为好莱坞大片四分之一,是什么令《流浪地球》燃爆?
  在“不久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了延续生命,你会储存地球所有生物样本,丢弃家园,逃离地球;还是会带着千疮百孔的地球与抽签获得迁移资格的30多亿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去推动地球,踏上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有着家国、故土浓厚情怀的中国人选择了后者,这就是燃爆整个春节档、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同名电影故事。
  无论是不是科幻迷,当玄幻的红色木星、冰裂的地球、残败的北京与上海等国产电影历史上少有的特效画面和镜头出现在大银幕上时,就足以让观众震撼,并从一开始就成为“科学”、“科幻”类的舆论热点,“《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流浪地球》不及格”等两极观点的持续争议将观众的观影热情充分燃烧。
  再加上吴京、吴孟达等流量明星的加持,该片口碑与票房齐炸裂。豆瓣评分高达8.4分。截至2月10日记者发稿,票房已达20亿元。
  业界人士保守估算,《流浪地球》票房至少会冲击40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了解到,该片总投资仅相当于好莱坞同质量影片的四分之一,若以《银河护卫队》等科幻大片平均十五六亿元的投资成本为参考的话,《流浪地球》投资成本应该在4亿元左右;若最终票房高达40亿元,26家出品方与联合出品方的收益应该在十几亿元。
  “能否成为最赚钱电影并不好说,但至少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流浪地球》真正引发的一种思考,国产电影该如何去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市场的工业体系与价值观标准,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2月10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决战大年初三
  回顾《流浪地球》,时间必须调回农历戊戌年三十的夜晚。
  当大多数中国人左手执酒,右手饮茶,举家欢庆时,北京望京街1号北京文化产业园的北京文化大楼却灯火通明。作为影片整体营销策略掌舵者以及主控方,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000802.SZ,下称“北京文化”)的员工多在加班,尤其是营销中心──因为大年初一影片就要上映,决战最强春节档,营销发行不可停。
  年初一,同天上映的有黄渤、沈腾两大喜剧明星主打的《疯狂的外星人》,还有韩寒的《飞驰人生》、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成龙的《神探蒲松龄》,春节档由原先的四强、六强争霸变成了八强分享百亿级票房。
  在提前预售中,《流浪地球》排名第六。
  而对于春节档,影视行业的基本经验是,春节档影片头部效应已非常明显,以2018年为例,春节档TOP1影片票房市占率33.3%,TOP5市占率98.2%。因此,大年初一、初二,无论影院排什么影片,八强之间的差距将基本沿袭这样的格局。事实也如此,大年初一,《疯狂的外星人》累计4.3亿元,《飞驰人生》累计3.33亿元,《流浪地球》累计2.08亿元(含零点场),排名第四。
  真正拉开距离是从大年初三开始,口碑将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流浪地球》是具有优势的。
  前期营发方案已基本达标,就是向观众不断渗透世界观的同时,深度解读中国科幻文化。原作科幻迷粉丝的好评使得该片口碑排名较高,在豆瓣等网站排名第二。不过,若要真正引爆票房,《流浪地球》还差一口气。
  就在“中国科幻类型片”还在发酵时,北京文化的中后期营发策略是,打起人物牌和情感牌,其中人物主要以影片中群像的方式出场,而情感牌则主要从人类和地球的大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家两方面入手。除了强化科幻类作品的差异化营销,还用极易引起情感共鸣的“家”的情感让所有受众有所思有所感,从而以一种更为温暖的方式打破了科幻题材极易形成的冰冷外壳。
  《流浪地球》在大年初二的晚上真正开始刷屏。
  大年初三,《流浪地球》以3.42亿元冲上单日票房冠军,累计破8亿元;《疯狂的外星人》9.26亿元;《飞驰人生》排第三,为6.71亿元。《流浪地球》排片率稳居第一。
  “联排炮”文章初三、初四继续发酵,即便有“《流浪地球》,不及格不及格”等10万+的文章阻道,使得口碑评分略有下降,但都已挡不住票房的爆炸。截至发稿,《流浪地球》与排名第二的《疯狂的外星人》的票房已拉开一定差距,谁也阻挡不住票房冠军的奔驰。

奔跑不停的“阿甘”
  事实上,在大年初二,第一财经记者收到消息,将原本约好的年后专访提前到了大年初三。
  北京文化影视事业部总经理张苗说的第一句就是,公司很多同事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了,他亦如此。当第一财经记者问,“你会如何奖励自己与同事们呢?”疲惫并忙碌的张苗表示,能够参与到《流浪地球》这样一部科幻大片的整个过程中,所有人应该会“与有荣焉,引以为豪”。
  虽然听起来略有不近人情,但似乎就是这种“钢铁般坚韧”的企业文化,成就了《战狼2》、《我不是药神》等影片的成功。
  其实,也是上述几部影片的成功,使得北京文化开始在影视行业崭露头角。毕竟,春节档,曾一直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是华谊兄弟。
  春节档属于“贺岁档”一部分,贺岁档一词最早来自香港电影市场。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作为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引进中国内地的影片,当年的票房收入仅次于施瓦辛格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
  受此影响,1997年,葛优、刘蓓等主演的喜剧《甲方乙方》在中国内地首次打出“贺岁片”旗号,最终也拿到3600万元票房。从此,开启了中国内地电影贺岁档时代,也开启了“广告出身”的华谊兄弟的电影时代。
  从《不见不散》、《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到《私人订制》,冯小刚成为贺岁档尤其是春节档的常客,也成为喜剧大师,而通过主控这些影片的投资、宣发,华谊兄弟常年稳居中国民营电影企业老大的位置,并在2009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电影圈绝对的主角。
  “这是一个时代,也是一个标识,就是春节档,合家欢的喜剧已是一个重要的类型片,这是消费心理与消费市场所决定的。”魏鹏举认为。
  如果从这角度分析,具有科幻色彩的《流浪地球》并不适合“春节档”。
  张苗坦言,《流浪地球》是逐渐有了“春节档”的气息与味道。
  2015年,张苗见到了《流浪地球》的剧本大纲,他很兴奋,他对导演郭帆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剧本内容,你没告诉过别人吧?”;第二句是“中国科幻片到了要博一次的时候了”。
  但成为了项目主出品方、承制方、主控宣,为国产科幻片保驾护航,谈何容易?
  首先就是新的科幻类型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整个尚不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给制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整个过程,张苗形容为,如阿甘的奔跑。
  在北京文化入驻该项目之前,最初提出要拍摄《流浪地球》的中影集团曾找过好莱坞的卡梅隆等大导演,但并未谈成。
  至于未谈成的原因,中影集团并未说过,但有着好莱坞工作经验的电影人认为,好莱坞导演不接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科幻片真的很难拍,二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本土化、生产等环境,好莱坞并不好适应。
  但中国的“阿甘们”接了,本身是科幻迷并被好莱坞电影工业震撼的郭帆,在2015年接下了该项目;投资方也是如此,2016年入资。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的是,媒体盛传的万达最初入资并非事实,而是万达方面曾谈到过对内容感兴趣而已。最终,“老大哥”中影集团与北京文化成为支撑郭帆等主创团队科幻之梦的两大出品方,用张苗的话说,除了中国电影变强的使命感驱使外,更多是对导演等所有团队的信任。
  最好的信任就是砸真金白银。
  有报道称,北京文化最初出资是在1亿多。做特效有点捉襟见肘。果然,电影到了做后期,预算不够,资方重回牌桌,开始了漫长的谈判,有争吵。最终,北京文化追加了制片成本,有一种说法是,最终的成本,比当初的预算翻了一番。
  对于这些说法,张苗并未透露内情,只是表示,吴京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进来的。
  2017年,电影开拍3个月时,主演还未找到,但适合主演的,张苗心中只有一个人──吴京。“就是要一个适合演英雄的。”
  主创找过一些一线演员,但最终都没成行。就在郭帆发愁的时候,吴京突然联系了他。酒桌上,两人边喝边聊,把脸喝得红扑扑的。吴京激动得手舞足蹈,郭帆感动得热泪盈眶,两人抱在一起,喝了一瓶又一瓶。考虑到当时剧组的情况,吴京决定出演这个角色。
  “这是一个转折点,解决了很多问题。”张苗感慨道。
  有了吴京的投资,被粉丝称为“小破球”的《流浪地球》终于能加一些大场面,宣传上也有了噱头。事实上,很多人知道这部电影,就是因为那版“吴京版”片花。
  到了2018年,出品方剪辑了电影的精彩画面的片花,一些投资方开始对硬壳科幻片有了信心,加入其中,也有一些投资方虽然看好影片,但影片上映的时间从暑期档改为了春节档,让他们有了怀疑。到成片之后,进进退退多轮,出品方与联合出品方达到了26家。
  无论争议多大,《流浪地球》在科幻电影的探索上踏出了扎实的第一步,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历程中的一种荣耀;更为实惠的是,在票房分红上,各家终会拿到一个大大的红包。
74#
 格桑花 发表于: 2019-2-11 07:08:00|只看该作者

新年你被《流浪地球》震撼了么

源自:三湘都市报
原文标题:新年你被《流浪地球》震撼了么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惜的东西。”
  己亥年伊始,《流浪地球》上映。这句台词伴随着大年初一的节日气氛,不失为一句很好的开年礼物。
  电影《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转发了这部电影,和很多荧幕前的中国家庭一样,见证着这幕中国科幻死磕世界先进水平的新里程碑。那句喊了好几年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终于在2019年大年初一的鞭炮声中,响了。
  数据
  首日票房1.87亿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官方微博2月10日晚发布海报宣布,《流浪地球》累计票房破20亿!官方表示,“无论最终结果导向何处,我们都选择,相信希望!”。
  带着“贺岁档”“国产科幻片”“刘慈欣”等标签,电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后口碑、票房双丰收。有人称之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作品。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好看?据统计,《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亿。2月5日,导演郭帆发长文《小破球,要学会抬头!》,回顾了电影从筹备到上映的四年半时间里的点点滴滴。随后,著名导演卡梅隆转发并表示祝贺:
  祝你在漫游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运。更祝福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顺利。
  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在个人微博上表示:“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
  关于《流浪地球》,国外也对这部电影评价颇高。《纽约时报》甚至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突破与电影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科幻电影制作的新时代,与太空探索的新时代,都开始了。
  拍摄
  最大困难就是信任
  导演郭帆在电影上映前接受采访,直言拍摄《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信任,“他们都在怀疑,凭什么是你来做这件事?你有什么能力?你需要去证明自己,获得信任,那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其实被质疑的不仅仅是导演郭帆,还有中国科幻电影。
  在电影工业里,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着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大家也许都知道好莱坞怎么拍出一部科幻片,却似乎没有人知道中国如何拍出一部科幻片。中国电影工业起步较晚,经验匮乏,但在这条未知的道路上,我们的电影从业者已经开始起步,自2014年起,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版权就已大量出让,《三体》《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乡村教师》《球状闪电》纷纷花落各家。
  《流浪地球》一切从零开始,置景之前先制作VR模型,置景展开面积达10万平方米,道具1万件,通过三维建模,再用大量车床CNC加工或3D打印而成。在拍摄前期一共绘制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和8000张镜头稿,这12000张的绘制作品是精彩特效的基础。世界观设定包括前后一百年,剧本总共写了数十稿,加起来上百万字,开机前完成了160分钟的动态故事板,一丝不苟,团队人数也从最开始的个位数达到了7000人之多,可见这部电影凝聚了多少电影人的努力与付出。
  幕后
  制片人龚格尔做过歌手、作曲、配乐、配音、编剧、演员,唯独没有做过制片人。他和郭帆的信任,源于北漂期间同一屋檐下的兄弟情。1999年,两人在高考考场上,都面临着同一道颇有科幻色彩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特别出演吴京说自己是被郭帆一顿酒“骗”来的。本来只是客串,结果串着串着超支了,吴京说那我就投资吧;拍着拍着又发现不对啊,怎么客串串了31天;再拍又超支了,郭帆说京哥你能不能不收片酬。
  郭帆这么解释传说中的“空手套战狼”:其实给吴京准备了片酬,只是走合同的过程中,后期特效超支了,吴京就免了片酬。
  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出生于1999年,在片中年纪最大,其实是个95后。他是全片中唯一跟我们当下人有勾连的角色,他的生活方式、观点态度、喜欢的歌、用的手机,都是和当下有关的。
  外骨骼重达80公斤,穿戴时需要多人配合调整,平均每次耗时一个多小时。刚进组时,主演屈楚萧和赵今麦有过一个小约定──每次开拍前穿着戏服小跑进场,比谁先跑到。几次下来,双双耗尽体力,默契得再也不提此事。
  电影和原著很不同。电影的故事源自刘慈欣两万字原著中的两个自然段,大概一两百字:地球经过木星。
  作为《流浪地球》的监制,刘慈欣并没有去过片场,他觉得术业有专攻,身为小说原作者,自己去片场是起不了作用的。

▲ 综合央视财经、新浪科技、新浪娱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3#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9-2-11 01:42:00|只看该作者

看完《流浪地球》后 有父亲给女儿手绘了6张讲解图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佛山大课堂”

⊙作者:王雅铄

  “这恰恰是《流浪地球》的价值所在,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幻的种子”。
  2月8日,网友@卡卡西啦啦在论坛发布了老同学看完流浪地球后给他女儿做的6张讲解图,一时引发众多评论和转发。
  “用心”“点赞”“优秀父母”……不少网友在评论中给这位父亲竖起了大拇指,并表示也要说给自己孩子听。
  @冬瓜战士OP:点赞点赞,真的有耐心还有学识。
  @可爱鸡:可以的!小孩子理解不理解,理解多少没关系,至少兴趣培养起来了。
  @他就是这样踢球的啦:先不说电影小孩子能理解多少?对她而言,这才是最正确地打开方式!
  @WSCC: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提高小朋友对物理,对科研的兴趣,总比沉迷在吃鸡,和流量明星中好得多
  @yys0206:别的不说,两个字送给你,用心。优秀父母。
  @统计初段:你这老同学算“剧透”吗?不过我要这个来给我小孩讲,太详细了!
  @威斯意志:留个爪,感谢楼主!!准备讲给儿子听。
  佛山的老师们看到帖子,认为这不失为一种教育的好方式。
  “不错啊,下次讲天体物理的时候我也可以让学生先看电影,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解释。”顺德区德胜学校物理老师李波认为,科幻片本身是有基础物理理论作为依据的,在天体物理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提取影片中包含的元素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科学的细节点。这不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深入思考,还能让学生增强创造未来造福人类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听闻说是一位父亲给看完流浪地球的小女儿做的科普,有趣的灵魂教育!”佛山一中老师吴健华见后也发布了朋友圈并点赞。
  他认为,小孩子的启蒙教育培养更多是童年生活中的教育,也是培养小孩子物质观、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一个过程,孩子小时候多思多看多想一定对以后有影响的。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启孩子对于科学知识方面的启蒙教育,李波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阅读一些科普读物,如“神奇的校车”系列。
  “这套书籍让孩子能够站在观察者和参与者的立场看到科学事件的发生和演绎。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主参与一些小课题研究,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些课题可以很小很有意思,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孩子逐渐生成建模的意识。”李波说。
  “佛山的家长现在都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平日家庭的亲子活动就是教育契机。”在吴健华看来,生活无处不教育。春节返乡寻根尊老,寒暑假旅游等都可以增长视野。
  “比如佛山新城图书馆、科技馆也是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很多家长还会让小孩参加夏令营活动,有各种学习课程。学生还可以自发参与很多体验式活动,例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春运火车站志愿者、迎春花市实践体验活动,都是一些很好的体验和学习。”吴健华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7 05:06,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