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2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9年刘慈欣、吴京带你看懂《流浪地球》里的科学奥秘

 [复制链接]
源自:科普中国
  今天,期盼已久的春节档最耀眼的电影──《流浪地球》终于上映了!这部由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历时4年与观众见面,仿佛让人等了几个世纪之久。终于,今天中国科幻电影正式起航!本片除刘慈欣监制以外,更有吴京、李光洁、吴孟达等强大演员阵容助阵。超前点映口碑炸裂,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稳了”!


被誉为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作家韩松撰文:“好多人都看哭了”

金马影帝、十亿票房担当的徐峥直接给出了最高评价

  显然,为了打造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硬科幻电影,剧组做了大量的功课,整部电影对太空、航天、机械等有着丰富的表现。无论你是不是科幻迷,这都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电影!

刘慈欣、吴京、龚格尔向科普中国的网友拜年
  硬科幻的魅力是什么?大概就是能跳出故事本身,让我们对生活产生不一样的思考。现实中,“流浪地球”真的可能发生吗?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险,为什么地球还要走这条路?
  带着种种疑问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恶补,共同走进科学的奥秘!

为什么要去木星?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为自己选了一个新的家园──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

比邻星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但质量只有太阳的八分之一

  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半径6371公里,重达59万亿亿吨。但人类造出了同样庞大的行星发动机,足以在5年左右将地球推进到逃逸速度(脱离太阳引力的最低速度)。

行星发动机示意图

  但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距离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万年才能抵达,这实在是太漫长了!
  即使行星发动机继续加速,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仍然不可行。于是人类想到了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令地球零消耗改变方向、提升速度,最后到达比邻星。


  那为什么行星发动机不能加速到百分之一光速呢?这是因为行星发动机的能量来自“重元素聚变”。

重元素聚变有什么限制?
  所谓重元素聚变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在宇宙深处有不少恒星“巨无霸”,内部就在进行着重元素聚变。


  重元素聚变的质能转换效率是相当低的。最乐观估计,地球要达到逃逸速度,也必须烧掉7亿亿吨的石头,相当于把全球的地面挖掉40米做为燃料;要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则必须削去地壳的一半。
  如果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地球,那就借助精巧的轨道计算,利用天文尺度的力量──万有引力。于是人类将目光投向木星,这就是电影前半段上演的。

木星的引力弹弓是怎么回事?
  航天中存在引力弹弓现象,利用它,可以令航天器零消耗低改变方向、提升速度,送达目标轨道。


  引力弹弓一般发生在一对重量相差悬殊的天体之间。这里我们用木星(红色球)和地球(蓝色球)举个例子,如图a和图b所示。
  地球以速度V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轨道上以速度U运行↓↓↓

图a 引力弹弓的示意图

  足够靠近后,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牵引,优雅地转体半周,然后像掷铁饼那样甩出去↓↓↓


图b 引力弹弓的示意图

  感谢木星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地球获得了木星的轨道速度U,叠加上原有的速度V,速度增加到了U+V。地球的速度和能量都增加了,却没有消耗任何燃料,就奔着新家园去了。


  但如果变轨时离一颗巨行星太近的话,这趟“观光旅行”可就要不怎么愉快了。

靠近木星时,行星发动机大批熄火
  当地球靠近木星时,人类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机:数千台行星发动机故障熄火了,全球地震,火山爆发,岩浆吞没了地下城……



图中红线部分为长城

  为什么几千台发动机会同时熄火呢?为什么地震、火山都赶在这个时候来凑热闹呢?这一切灾难的根源是“洛希极限”,简单说就是地球离木星太近了,太近会发生什么呢?

超过洛希极限会发生什么呢?
  洛希极限(Roche limit)是天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的距离。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时,它们就倾向于被“潮汐力”撕碎。
  计算表明,地球和木星的距离如果低于103万公里,那么大气就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脱离地球;如果距离低于7.44万公里,那整个地球都会被撕碎。

  潮汐力有多可怕,我们拿一个茶壶和茶杯举例子:

图c 用来演示潮汐力的茶杯

  我们在杯壁顶部倒一些水,让它在重力作用下向着杯底滑落。越靠近杯底,水滴会越拉越长,最后被拉扯到了撕裂的极限。这个极限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茶杯对水滴的“洛希极限”。
  木星的引力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茶杯”。地球尺寸很大,当它靠近木星时,离木星较近一侧受到的引力,将比较远一侧大得多,因此会像水滴一样被逐渐撕裂。

  《流浪地球》电影中,地球已经到达了地木“流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103万公里)。在此处,液体和气体不再能被地球引力束缚,而倾向于逃逸;而岩石还勉强能凭借自身的硬度坚持一会儿↓↓↓


图d 地木流体洛希极限模拟(二维简化模型)

  再靠近木星一点,地球将进入地木“刚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7.44万公里)。在此处,就连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引力差撕碎,地球将彻底解体↓↓↓

图e 地木刚体洛希极限模拟(二维简化模型)

  可以想象《流浪地球》中,人类面临的是怎样的绝望了。太靠近木星不行,那样会被潮汐力撕碎;太远离木星也不行,那样无法借助引力弹弓变轨……

好的科幻对科学有指向意义
  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只能对《流浪地球》中两个关键情节的科学背景进行讨论。实际上电影中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多,设定详实,且高度融入剧情。
  最重要的是,它们引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一部好的科幻电影真的能开启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求知欲。好的科幻作品,尤其是硬科幻,对于科学是有比较强烈的指向意义。
  在春节之际看到这样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娱乐之余,还能传递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科幻点赞!

  本文专家:木辛君,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在读博士,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获奖作者
  本文审核:刘慈欣,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小说《流浪地球》作者、电影监制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帮5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帮5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财报】软银电信三财季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4% 看好5G潜力 三星Galaxy S10系列或将支持最新WiFi 6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9:09,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