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762|回复: 1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8年该如何加快推进“新基建”

 [复制链接]
  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5月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钟云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钟云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钟云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钟云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钟云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钟云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市整体供大于求延续 百城住宅库存连续三月攀升 小米生态链企业“摩象科技”获北极光A+轮投资,打造大众消费级AI相机
19#
 小笼包 发表于: 2021-3-11 21:59: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该如何加快推进“新基建”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该如何加快推进“新基建”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至关重要性。他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方面的建设水平。《“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要“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两新一重”的概念,要求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在“两新一重”中,基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基建”备受关注。“新基建”指新一代信息网络、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旨在激发新消费需求和助力产业升级。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支持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新基建”领域的投资重心和发展方向。他还提出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推进“两新一重”建设。

“新基建”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同交通路网(“铁公基”)、水利、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建”主要是以互联网、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应用场景,将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政府治理和社会运行带来值得关注的改变。《“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新基建”将使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和普及,推动企业产业链现代化,加速企业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网络将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进一步加速推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业务模式创新的契机。以近些年来日趋流行的直播带货为例,基于5G的直播将大大降低掉线、时滞、失真等问题,让企业可以在生产车间就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营销,并反过来推动整个业务流程和产业链的升级创新。
  “新基建”将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更加无缝高效,将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并使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办公等许多应用场景日趋成熟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日趋普及和便捷充电,将为中国实现碳中和及碳达峰的宏伟目标做出巨大贡献,也将进一步降低人们使用汽车的成本。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将5G网络的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新一代信息网络将创造许多全新的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并为扩大内需和构建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与此同时,车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也会推动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推广,进一步丰富人们的出行选择。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新基建”将使更多农村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加快推动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广大农户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也会有利于加快农村消费升级,使更多农村居民享受丰富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
  此外,“新基建”将重构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并进一步加速我国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使数字中国呼之欲出。“新基建”将为数字政府建设带来更多可能,使政务服务进一步朝着可及、便民、高效、公平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社会的数字化水平都将因为“新基建”的加速推广和普及而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并使数字普惠水平稳步提升。

如何加快推进“新基建”?
  “新基建”属于基础设施,也存在一般公共产品所具备的公共属性,因此政府在“新基建”中应该承担主要角色。基础设施一般都存在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大等特征,这使其往往面临投资不足和运营不善等问题。如果没有来自政府的强力支持,“新基建”很难实现突破并可持续发展。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使其能够快速高效推进。
  尽管政府在“新基建”中不可或缺,但是要尽可能开门共建“新基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资渠道,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特别是考虑到减税降费、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等因素,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收窄,政府能够投入“新基建”的财力有限,亟待通过政策创新来撬动社会资本为“新基建”提供多元资金来源。
  和传统基础设施相比,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新基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有明显优势,也有强烈的积极性,因此应该更多发挥这些龙头企业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与此同时,要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各项政策,破除妨碍民间投资进入“新基建”的各种藩篱和壁垒,让社会资本能够进入更多领域并发展起来和有所作为。
  目前“新基建”的相关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了,但是显性门槛的破除并不意味着隐性壁垒的消除。比如,一些地区仍然通过行政审批等方式设置了“拦路虎”,看得见的门却有看不见的槛,使民间投资难以真正进入“新基建”领域。因此,要真正深化“放管服”改革并破除隐性壁垒,使民间投资可以获得投资运营“新基建”的同等待遇,为“新基建”的投资和运营提供更多选择。
  与此同时,“新基建”的跨地区辐射力较强,各地各自为政去建设会导致严重浪费。比如大数据中心完全可以集中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少数地区建设,而不必各地纷纷上马建设小规模的大数据中心。再如,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换电站应尽可能做到标准先行和即插即用,避免各自为政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使用不便。因此,要加强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强化跨区域的协同推进,避免“新基建”的重复建设和低效运营,尽可能实现“新基建”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共用。
  “新基建”既涉及建设全新的各类信息基础设施,也涉及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以城市停车难题为例,各地纷纷建设新型多层智能停车场,但是更主要的是如何盘活和改造既有的各类停车场,使分散的停车空间能够通过车联网和物联网汇聚在一起,高效利用停车空间并使人们便捷停车。因此,“新基建”要注重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特别是加强老旧小区以及交通、能源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未来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在“新基建”的推进过程中,要抓住来之不易的重要机遇,推动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这既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关键基础设施的数字安全,将数字安全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有助于推进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比如,通信、导航和遥感领域可以进一步推动北斗系统的应用。在目前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国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瓶颈。“新基建”为中国实现数字技术跃迁提供了契机,要善于在技术突围中抓住数字化发展的新契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弯道超车。
  (作者马亮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府创新、数字治理与绩效管理,出版《目标治国:官员问责、绩效差距与政府行为》、《公共治理的向度》等著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走要轻轻的 发表于: 2021-3-10 07:52:05|只看该作者

各界畅谈“新基建”:五大领域企业联手筑牢“新基建”根基

源自:证券日报
  两会代表委员、产业专家、公司高管畅谈“新基建”
  助力产业升级 五大领域企业联手筑牢“新基建”根基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扩大有效投资”指出,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3月8日明确表示,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建设。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工信部赛迪智库在《“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中具体给出了七大领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新基建”,让包括资本市场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各方对“新基建”有了更多期待。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着重就“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光伏、充电桩等被市场热议的五大领域,采访两会代表委员、产业专家、公司高管,请他们对正在崭露头角的“新基建”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等,发表其独到见解与建议。

5G
探索新路径 尽快融入百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统筹新兴产业布局。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作为新基建的最大驱动力,5G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已经展露新气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北京移动为确保两会所有会场、驻地等核心地点实现5G全覆盖,在重点区域设立了重点基站、核心机房和其他网络设施设备。可以说,随着5G基站的大规模开通,5G应用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71.8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截至2021年3月5日,5G行业上市公司已达到263家,总市值为3.61万亿元。与此同时,5G公司表现出较高的业绩增长性,2020年5G行业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合计868.30亿元,同比增长331.47%,是“新基建”相关领域中的领头羊。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我国5G的覆盖范围仍然不足,尤其在高铁上的运用更是存在很大拓展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G网络对高速铁路的营运生态尚缺少全面的覆盖支撑。“5G频率高、衰耗大,而高铁速度快、屏蔽强,因此高铁沿线的5G覆盖沿袭4G模式的做法将难以为继,需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技术方案。”谈到面向高铁场景的无线资源利用的问题,他建议协调4家5G通信运营企业联合开展700MHz低频5G网络的共建共享,推进相关共建共享方案在高铁场景的敏捷应用。
  当前央视总台拟规划在京张高铁开办5G+4K超高清冬奥会体育直播节目,张云勇建议,在今后的推动中以此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围绕高铁场景,创立连接媒体、教育、文体、娱乐等的5G应用生态,探索依托新需求、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案的建设路径,使重点项目、“名片工程”尽快落地,追求基于5G新基建带来的“一业带百业”的乘数效应。
  如何推动5G和经济社会民生百业深度融合,让更多国人用上、用好5G?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总经理杨剑宇称,产业升级对信息化的需求极为迫切,赋能传统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需要加快“专网+人才+生态+平台+终端”的5G能力体系建设,推动5G尽快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人工智能
加大基础研究 加强人才培养

  在5G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在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并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加强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建设,加快构建人工智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帮助人们掌握新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李彦宏建议,引导校企联合,支持龙头企业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共同打造面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等课程;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新职业论证开发,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和推广,及时将新技术用于学生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评价中;在政府指导下,引导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研判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需求,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新业态新场景研究,设立人工智能职业技术发展景气指数监测体系等,并及时发布人才需求预测。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董事长刘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今年两会上他对人工智能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投入,项目示范和资金引导聚焦产业基础层薄弱环节;二是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先行先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加强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对《证券日报》表示,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突破口,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他建议,“以国家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培育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破除装备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提供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智能制造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加大工业软件研发投入,扭转智能制造‘大脑’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同时研发若干可供选择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深入整个经济社会和我们日常生活。也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重要支撑,将会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中心
打造新高地 做好安全“地基”

  如果说,5G、人工智能等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锋”,那么,大数据则是推动这场变革的“幕后英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事实上,借力“数字化转型”为企业科技赋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尤其是传统企业更是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谈及数字化转型,神州数码董事长兼总裁郭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而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背后的基础就是通过数字化的重构,完成产业的升级。所以,未来神州数码将坚定不移地基于云和大数据进行创新,用数字技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一大批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企业已到了转型的关键期,急需通过实施组织再造,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企业要抓住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未来几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快与慢,成与败,将不仅仅只是影响增长速度的问题,甚至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于如何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今年两会中建议“建立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联盟,鼓励开发者参与开源贡献代码和应用开源系统,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周云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由工信部牵头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设立国家工业互联网开源基金,邀请工信部评选的双跨平台建立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联盟并设立类似于Github的开源社区,推动联盟的实现。”
  对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周鸿祎向记者谈道:“企业要抢抓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的攻坚期。在疫情使全球创新进程放缓的时期,中国高科技企业要积极探索,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攻坚克难,打造数字变革的新高地,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杀熟和相关的网络安全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建议,立法禁止协同行为,规制数据滥用、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行为。此外,周鸿祎也认为,大数据的流动共享开放,放大了网络攻击风险,高级别网络攻击也虎视眈眈。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过程中,要同步做好网络安全的“地基工程”。
  对于数据安全问题,周云杰称:“从调研来看,已经上平台的企业有安全的顾虑,主要是上平台以后的数据安全问题。毕竟工业数据和消费数据不一样,每个企业都对自己生产数据非常关注。对此,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做了一个分布式的设计,把服务器分布在这个工厂里面,让他们自己来管理这个数据,脱敏以后再到平台上面进行统一使用。”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资本市场亦不例外。截至3月5日,大数据领域上市公司达到205家,其中,国企数量达到53家,占比25.85%。海康威视、工业富联、中国联通、三六零、用友网络等5家公司总市值均超1000亿元。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企业发展的机会目前是在政府大数据应用和以专业领域大数据为主的应用领域。

光伏
发展新能源 实现降碳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尖兵部队”。随着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将迎来新一代机遇期。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加快碳中和目标实现,很大程度上基于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他表示,作为更安全、更环保、更便宜和更方便的能源,光伏将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成为主要力量。并且,随着光伏行业从依赖政策支持过渡到具备成本竞争优势,商业投资将继政策支持后成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持续推进能源格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认为,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一方面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他建议,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高耗电企业自建光伏发电站和风电场,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降碳目标。
  《证券日报》记者据天眼查APP统计发现,我国目前有超过31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光伏”,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光伏相关企业,其中,超三成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截至3月5日,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今年新增光伏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超过9000家。
  虽然业界对于光伏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光伏产业仍面临成本高、发电品质差、功率不稳定、用电部门不愿接收等短板。
  对此,张明森建议,国家要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对于通过自建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企业主要电源的,以及自建光伏、风电并就地转化成氢气自用或外送的,可以适度放宽其准入门槛,并给予一定的税收及政策优惠。如果是就地自产自用或是发电场与耗电装置之间不超过一定距离的,还可以允许自建自营自发电场到用电生产装置之间的专用输电网。通过这些措施,推动这些高能耗、电耗企业率先使用可再生能源。

充电桩
统建统管 进居民区

  5年时间,经历一轮行业重塑后,充电桩又站上风口。在今年的两会中,如何让充电桩进入居民区成为一大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高级工程师周福庚建议,国家层面,制定面向2035年的充电桩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居民区、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区域两类充电设施网的建设方向、标准及实施路径,给予地方政府及市场明确指引。
  周福庚表示,应加快居民区整体智能有序充电管理模式及个人已建充电桩有偿共享试点,总结经验进行全国推广,提升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将居民区停车位电气化改造纳入充电设施建设奖补的范畴,给予专项建设资金支持,积极推进现有居民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对专用固定停车位(含一年及以上租赁期车位)进行配套供电设施增容改造,每个停车位配置适当容量电能表,确保满足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用电需求。”
  对于充电桩进居民区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电力董事长肖黎春建议推动住宅小区充电桩“统建统管”,落实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主体责任,鼓励由社会运营商开展住宅小区充电桩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改造、统一运营运维,同时明确住宅小区“统建统管”模式的电价执行标准,将充电车位配建比例等充电桩安装敷设条件作为新建住宅小区的前置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山东省委会主委段青英也建议,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电网主动、多方协作”的居民区充电桩建设新模式,明确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以及人防、绿化等各个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将年度居民区充电桩安装数量细化分解到街道、社区,实现多方协同推进。
  巨大的市场规模也推动上市公司加速布局。截至3月4日,目前A股市场中共有121家充电桩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市值合计17973.99亿元。其中,市值低于百亿元的公司达到93家,占比76.86%,仅比亚迪、国电南瑞、阳光电源3家公司市值超千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充电桩行业有稳定的需求,且正处于一个爆发期,发展前景是一片蓝海。不过,任何行业都存在集中化的过程,充电桩私人市场和公共采购充电桩未来会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充电桩行业的巨头。目前充电桩行业整体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
  (本文由本报两会报道组赵子强、赵学毅、矫月、吴珊撰写)
17#
 丁丘 发表于: 2021-3-9 11:32:00|只看该作者

新基建如何带动产业升级超车?

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文标题:新基建如何带动产业升级超车?

  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数字经济领域潜力凸显,成为发展新动能。而“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从短期看,可以拉动需求、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从长期看,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一定的作用。
  新基建:基于传统基建转型升级
  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有何区别?为什么要重视新基建?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重点之一便是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十余年后,中国的基建存量已是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大中城市间1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半小时至2小时工作生活圈初步打造。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路里程已超500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420万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如此强大的基础设施网络,串点为线,连线成网,让城市和乡村都能流动起来,带来了各种资源和产业的整合,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中心。但下一步,“中国制造”如何变身“中国智造”,推动产业升级?
  新基建的作用即在于此。如果说,传统基建搭建了强大的流通网络,那么,新基建将成为另一个连结点,让整个产业链的整体调度变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跟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2020年两会首次明确了七大关键领域,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把新基建作为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具体如何实现?
  “5G+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新格局
  首先需要看到,中国工业门类齐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新基建中的工业互联网,涉及大数据分析、先进传感和控制、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可以减少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差,是我们从“大而全”迈向先进智能制造的基础。
  以疫情初期为例,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的高效,世界有目共睹。其中,医院规划设计、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搭建医疗信息系统、覆盖5G信号等,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正是工业互联网在发光发热。
  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5G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发挥完备工业体系的优势。在强大的5G网络之下,工业数据的实时交换、计算建模等环节更有效率,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实现变革。
  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全部已开通5G基站超过71.8万个,可以说,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
  目前,在建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经超过1100个,已经出现了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无人巡检安防等应用成果。从相关专利的申请量来看,广东、北京和江苏领跑全国。

  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蓄势待发
  5G既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也决定着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能力层级。
  作为新时代的“石油”,数据成为发展的决胜资源,建立大数据中心有助于推动政务及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2014年,部分省市陆续成立大数据局,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20个省级政府和80个以上的副省级和地级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职能机构,对政府内部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数据中心发挥着多重作用:既是海量数据的“图书馆”,也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行数据计算和处理,相当于“数字底座”。疫情期间,云办公、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涌现,预计到2025年,数据中心市场收入有望超过4000亿元。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是“原材料”,算力算法是“工具”,前者倚赖数据资源的丰富完善,后者目前还依靠国际领先公司的基本框架,创新突破较少。整体来看,相关行业仍处在生命周期的初期,大规模商业化尚待开启。
  充电桩助力交通绿色发展
  跟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相比,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特高压、充电桩显得没有那么“轻量”,但它们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经济辐射能力、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列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关注度不断提升,展现绿色前景。
  从2009年“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开始,中国逐步布局汽车强国之路。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比2019年增长29.18%。工信部等三部门先后进行了三批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下沉市场成为增量趋势,预计到2023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国内新车销售市场的主流。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充电桩有力支撑了其产业的高速发展。2015年至2020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6.6万台增加到168.1万台,车桩比从2015年的6.4:1下降到2020年的2.9:1,充电配套逐年改善。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测,到2021年底,国内新能源车桩比将为2.7:1。

  尽管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都在不断提升,但用户对于充电的满意度依然较低,公共充电难、充电耗时长等依然是体验痛点。从体量上来看,私人充电桩建设还未达到规划预期,未来需要推广社区智慧充电。从数据潜力来看,充电监控体系如果能实现桩与桩、车与桩,企业、省市平台的互联互通,将助力产业信息化升级。
  结尾
  新基建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支撑。它有助于吸引资本投入,与此同时,跟全年50多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比,新基建的规模相对有限,对于短期内推动经济复苏不会立竿见影。新基建是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大计,需要积极探索模式和制度创新,为其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经典电影 发表于: 2021-3-9 09:53:00|只看该作者

新能源汽车七年来首次“缺席”政府工作报 “新基建”待提速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21深度丨新能源汽车七年来首次“缺席”政府工作报背后

  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侧重点,逐渐从对新能源汽车的引导,转向聚焦汽车后市场、使用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2021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新能源汽车”一词今年未被单独提及,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动力电池回收等均出现在报告中。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续航里程焦虑、高购车成本、低残值率、充电难、充电慢、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痛点凸显。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据其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80万辆。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提案议案中,多位两会代表建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车电分离模式等拉动新能源消费需求,或将给汽车行业带来重要影响。
  “新能源汽车”一词首度缺席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前连续7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能源汽车”一词首度缺席,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表述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业从2014年开始进入爆发期,2014年也被称为“新能源车元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2014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2014年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一说法,2016年开始提及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将推广新能源汽车与提高车用汽柴油标准、治理传统车尾气污染、淘汰黄标车等工作相结合在一起;2016年提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
  2017年“新能源汽车”一词被“清洁能源汽车”取而代之,在“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一段中提到“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2018年再次使用“新能源汽车”一词,提出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延长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2019年提出“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2020年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
  记者梳理后发现,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侧重点,逐渐从对新能源汽车的引导,转向聚焦汽车后市场、使用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为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便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看,汽车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汽车消费是政策支持的重点,新能源车的发展进入市场化轨道,新能源汽车没有被专门提及,这也是很好的事情。”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表示,2020年疫情下的汽车市场总体下滑2%,呈现卡车暴增近20%,乘用车负增长7%的分化局面。2020年的消费短板问题明显,促汽车消费的措施很多短期措施很好,但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稳定汽车消费仍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促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未提及。有汽车行业的专家告诉记者,“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在量产的前夜。”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的渗透率比较低,在该领域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布局,制约氢燃料汽车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而不是技术本身。此外在供应链和商业化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多位两会代表提出关于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我国的氢能战略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分步实施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建议,制定氢能的国家级顶层设计,完善标准法规;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能力,鼓励多手段降低推广成本;加强优质资源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新基建”待提速
  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向前发展,但充电的便利性不足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充电桩数量不足等成为掣肘。
  公安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00万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为80.7万台,私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设施)数量为87.4万台,车桩比例约为3:1。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建议,一方面,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符合条件的城市加油站、停车场配建普通充电桩,在一二线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新建、配建大功率快充站(如180kW);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革新发展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张兴海表示,要鼓励支持农村汽车电动化,让农村用户买得起、用得起电动汽车,并在有条件的乡村加快推进充电桩设施等方面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高级工程师周福庚建议国家明确居民区、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区域两类充电设施网的建设方向、标准及实施路径,给予地方政府及市场明确指引;同时开展居民区充电桩建设试点以及加强居民区充电桩建设管理。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黎春建议,从推动公共充电设施有序发展、支持高速公路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推动住宅小区充电桩“统建统管”等方面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则建议出台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波谷充电波峰放电相关政策。
  川财证券指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明显提速,在充电桩建设数量、选址优化、充电功率有效提升后将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不足、充电难、充电慢的卡脖子问题,促进行业快速向好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换电站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去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换电站”。崔东树表示,“此次把换电站列入工作报告,对推动出租车换电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意义。但我觉得私人领域仍是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方向,这样对电网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降低居民用车成本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2020年以来换电模式快速发展,多家企业发力换电模式。目前国内提供换电服务的车企包括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和吉利汽车,其中蔚来直接面向私人客户,后三家主要面向出租车以及网约车,并未大范围铺开至社会车辆。值得注意的是,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盈利艰难、电池技术标准不统一等成为横亘在换电模式大规模普及上的难题。
  换电模式在今年两会的提案议案中也被频频提及。陈虹希望国家同时鼓励非快换式和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协同研究,针对“车电分离”模式全面梳理和出台完善的管理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将换电站作为新基建重点,构建“车电分离”换电服务网络,“即换即用、即换即走”,有效解决续航里程有限的痛点,以此拉动新能源车消费需求。
  根据测算,慢充模式下电动汽车一般需6至8小时才能充满电,耗费时间较长,没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很难保证慢充频次;而频繁快充则不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相较于简单充电,换电模式可以提高安全性,降低用户里程忧虑,改善电动车用户体验。此外,车电分离模式能够降低车辆购置成本,解决用户对二手电动车残值以及电池寿命的担忧。预计2021年,将有更多车企布局换电模式。
  (作者:南方财经全国两会报道组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
15#
 爱你三千年 发表于: 2020-10-25 20:43:47|只看该作者

业界聚焦新基建:将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杠杆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业界聚焦新基建:将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杠杆

在本周末举行的TECH数字中国2020技术年会上,和新基建相关的业内人士以“新基建新金融新安全”为主题,共话技术新趋势、分享行业新实践。TECH数字中国2020技术年会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周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为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沟通、交流、协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移动办公、视讯会议、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已逐步成为数字化应用的“新常态”。
  作为上述应用开展的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新基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周末举行的TECH数字中国2020技术年会上,和新基建相关的业内人士以“新基建新金融新安全”为主题,共话技术新趋势、分享行业新实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随着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数据中心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将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杠杆和加速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春明则认为,要重视人机物融合环境的“大软件学科”统筹协调资源,面向软件的基础设施地位,抓前沿、补短板,让软件学科发展融入国家战略。
  未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与相关企业在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航空航天汽车等国家重点行业客户服务、联合承担科研课题和科技专项等四个方面深度合作。
  在云计算正加快应用落地过程中,提供云及数字化服务的企业迎来机遇。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表示,在当今“黑天鹅”满天飞,“灰犀牛”遍地走的大环境下,数字化革命发生在三大领域:面向XaaS的IT基础设施重构、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核心竞争力重塑、面向场景的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与创新。
  郭为指出,基于云重构信息基础建设;基于科技与场景深度融合创新,助力金融更好的服务经济实体;基于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构建新安全的生态体系将成为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段江认为,区块链技术能有效解决数字版权领域确权困难、侵权泛滥、交易流程不透明等痛点,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谈及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与核心技术变革时,分享了三个核心技术的变革思考,即金融核心系统实现软硬件逐步国产化替代;数据在逻辑层的互联发掘更加智能;AI全流程应用变革金融服务模式,并认为场景金融越来越成为金融科技应用发展的重要趋势。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只爱潜水 发表于: 2020-10-21 05:53:00|只看该作者

前三季央企有效投资持续增强 超2500亿投向新基建

源自:第一财经
  标题:前三季央企有效投资持续增强 超2500亿投向新基建
⊙作者:祝嫣然

  今年三季度,央企收入和效益同步实现正增长。
  10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前三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称,央企9月的利润创造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时,前三季度央企有效投资规模持续增强,尤其是“两新一重”领域投资加大,为产业升级和调整结构增强了后劲。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完成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超过2500亿元。
  利润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从央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延续了生产经营持续改善、经济效益快速回升的向好态势,基本扭转了上半年的不利局面,加速回到经营发展的正常轨道,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央企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同比增长1.5%;其中,9月实现营业收入2.8万亿,同比增长4.3%,月度增速创今年最好水平;前三季度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1万亿元,收入降幅由上半年的7.8%收窄到前三季度的4.6%。
  第三季度央企实现净利润4748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9月实现净利润2046.3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9133.5亿元,效益降幅由上半年的37.7%收窄到13.6%。
  在稳定生产经营的同时,中央企业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约1600亿元。
  “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9133.5亿元,尽管我们今年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效益在恢复性增长,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还差1400多亿元,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几个行业,比如石油石化行业、航空运输行业等,这些行业受到的影响对中央企业整体效益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彭华岗说。
  有效投资规模持续加大
  前三季度,央企有效投资规模持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性领域和国计民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房地产)1.8万亿元,增长11.3%。9月当月3392亿元,环比增长66.7%。
  彭华岗表示,今年随着疫情的好转,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投资继续向着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领域,如石油石化、发电、机械制造、通信、冶金等重点行业,这些重点行业的投资增速超过15%。
  同时,国资委积极指导中央企业有效发挥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持续加大在雄安、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支持湖北发展方面的投资力度。
  前三季度,中央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制造业投资(含股权类投资)同比增长9%,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同比增长37%,投资占比超过20%,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两新一重”是今年投资的重点方向,为产业升级和调整结构增强了后劲。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完成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超过2500亿元,主要分布在5G、智慧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3家电信企业提前完成全年5G基站建设。
  目前,全国已经累计建成5G基站60万个。截至8月底,中央企业在建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本年度新开工的项目开工率超过了六成。中国三峡集团的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已经投产发电,国家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已经全线贯通,张北柔直工程和南方电网云贵互联通道竣工投产。
13#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20-9-28 10:45:55|只看该作者

外媒:中国新基建浪潮助益全球经济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外媒:中国新基建浪潮助益全球经济

  随着成功控制新冠疫情,中国经济引擎再度快速运转。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国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在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对用于基建项目的铁矿石、镍、铜、锌等工业金属需求量大大增加。外媒报道称,得益于中国经济稳定复苏,中国基建浪潮如火如荼,近期全球金属矿业普遍受益,全球经济表现强于预期。
△《纽约时报》:中国正处于基建热潮中,随着中国重启建设,铁矿石、镍、铜和其他金属价格正在上涨,全球经济会因此受益。
  中国掀新基建浪潮 全球金属价格上涨
  据《纽约时报》9月25日报道,为了抗击疫情,中国大部分经济活动在今年2月停止运转。作为“大买家”,中国对金属的需求下降,再加上受新冠疫情带来的“停工令”影响,一些在经济上主要依赖金属出口的国家倍感压力。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和秘鲁等国家金属出口大幅下滑,全球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金属出口的矿业巨头的股价也随之缩水。在此期间,国际金属价格暴跌,铜和铝价格下跌了约20%,铁矿石价格下跌约15%。
  文章报道,自3月中国陆续复工复产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在较短时间内由负转正,成为全球首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时果敢有为,也有赖于中国人民凝心聚力。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历了一季度6.8的负增长后,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1.5%,成功实现了经济V形反弹。
△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变化趋势(图表来源:《华尔街日报》)
  与此同时,国际金属价格也有所上升。作为钢铁主要原料的铁矿石价格上涨逾40%,用于制造不锈钢的镍及电镀金属锌的价格上涨25%以上,长期以来被视为世界工业经济晴雨表的铜价也上涨了约35%。
  目前,中国已启动大规模新基建计划,中国将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多个省份也相继推出总额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基建计划。《欧洲时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预计,进入三季度后,中国或将迎来一批新基建项目开工热潮。
  “中国经济复苏令国际金属市场向好”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英国经济研究咨询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大宗商品市场分析师卡罗琳·贝恩表示,中国重启经济,正对“金属密集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因此,中国市场对金属的需求非常旺盛。
  贝恩还认为,中国GDP的复苏比其他国家快得多,也强劲得多,这不仅对国际金属市场来说是个好消息,而且也预示着全球经济将迎来春天。
  经合组织(OECD)的经济学家预计,2020年中国GDP将增长1.8%,将会成为20国集团中唯一一个今年不会出现经济衰退的国家。
  9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延续稳定增长态势;从生产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水泥、钢铁等与基础设施息息相关行业的工业生产均出现强劲增长。《纽约时报》表示,这加固了该行业的V型复苏趋势。
  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发文表示,中国引领钢铁市场复苏。在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钢铁市场正逐步复苏,但中国的复苏表现最佳。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公司(S&P Global Ratings)官网显示,迄今为止,全球经济复苏好于预期,其中,中国经济复苏表现尤其亮眼。中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将在短期内继续拉动该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为全球经济注入动力。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约占全球铜消费量的一半。近期国际铜价创下近两年新高,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在8月份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中国制造业稳固增长,延续了工业金属近期的涨势。
  市场研究机构“策略研究”分析师克里斯·韦罗内称,人们对全球经济预期过于悲观,从目前工业金属(例如铜)的价格看来,全球经济的表现是强于预期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回帖是福 发表于: 2020-9-25 05:43:25|只看该作者

“十四五”新基建重创新补短板 5G芯片全面带动数字化升级

源自:证券日报
  原标题“十四五”新基建重创新补短板 5G芯片全面带动数字化升级
⊙记者:贾丽

  “十四五”规划正在积极编制中,肩负着稳定经济增长作用的新基建或成为“十四五”的重要方向。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我们对新基建进行展望。5G超级应用、物联网等七大领域或是新基建核心发展方向,5G芯片全面带动数字化升级。新基建几大领域可分为“重创新”“补短板”两大板块。在新技术培育之下,更多新动能将不断涌现。

重创新补短板
多个应用有望成为新支柱

  在当前更具挑战的宏观环境下,“十四五”规划将成为崭新起点。
  201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将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2020年开年以来,已有北京、广东、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基建。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管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基建’主要面向未来奠定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几大领域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重创新’;二是‘补短板’。”
  宋嘉认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属于“重创新”范畴,具体涵盖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化、智能化电子化,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它们主要服务于数字经济创新融合性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以5G、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是众多产业发展的支撑,更融合促进了多个新场景、新兴产业出现,孵化出更多创新与应用,有望被培育为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支柱。
  在宋嘉看来,充电桩、超高压以及城际轨道交通则侧重“补短板”,主要服务于城镇化进程、城市群融合一体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生态。
  宋嘉表示:“城镇化进程逐步进入第二阶段:城市群融合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都在进一步城市群一体化。而‘新基建’是面向智能化社会整体需要、城市群一体化出行方式、数字经济产业业态、新能源汽车普及而搭建的新型基础设施。”
  兴业证券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已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抓住‘新基建’建设机遇,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为中国三大转型奠定基础。未来中国驱动主要依赖于三大动力:国内外双循环、深化及超预期改革、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新技术培育新动能
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是近些年的热点词汇,标志着经济产业全面革新的发端。而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需要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也成为新技术下培育的新动能。
  在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看来,5G超级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人机科技、工业互联网、无人物流无人车、新基础材料七大方面将被列入培育新动能序列。
  “5G产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物联网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产业链,未来两年将是中国5G建设的第一个高峰,人工智能展示出巨大的商业前景产业规模可达千亿美元级别,国充电桩建设总量缺口较大将在未来五年迎来快速增长期,全球物联网连接数也将在未来五年实现跨越式增长。”
  中国5G技术正在逐渐完善和普及,5G技术引发的相关投资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产业规模都在呈几何级增长。
  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副总经理陈丰伟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不仅是在通信领域,5G可以让多场景实现互联,其高网速、局限性小、超低的延迟等将会推动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无人机等产业步入成熟阶段。5G推动之下,不同场景下将出现不同的‘杀手级’应用,最先可能会在超高清视频领域出现。”
  而新基建其他领域的新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也至关重要,充电桩将有望快速发展加快填充缺口,人工智能大数据将推动支付、电子政务、健康产业等领域快速升级和发展。
  宋嘉表示,机械工业、制造业将首先受益于新基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特征,也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潮流趋势,将给制造业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新基建将推动机械工业总体呈现出‘新五化’的趋势,全面智能化、制造绿色化、需求个性化、产业集群化、制造服务化。充电桩、超高压以及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城镇化进程、城市群融合一体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应用环境生态的基础。”
  而新一代技术也将因全面与机械装备以及机械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开拓了新产品、新模式、新市场而获益。
  谈及“新基建”建设相关规划,周锡冰建议:“第一,合理地制定未来国家20年~50年的中期长期战略规划,把相关产业逐步落实。第二,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规范前瞻性技术的伦理和责任。第三,在中国制造2025年的基础上修订相关产业政策。第四,合理地引导和制定新技术、新基建产业政策,同时扶持有能力、有研发成果民企为核心,制定相关政策,阻止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技术的外流。”
  能源经济学者、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也是我们当下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新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带动多个未来体系发展,光电、电动汽车都会极快普及。‘十四五’是关键的转型期,目前与储能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地,希望相关具体政策能够在‘十四五’及后续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划中进一步体现。”
  “‘十四五’规划是面向未来的规划,以新技术新动能转型期的规划,与传统意义上的规划相比,其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变化,新技术更需要与社会生活融合,避免重建设、轻运营。地方政府应避免一哄而上,以城市集群式发展,而不是单打独斗。‘十四五’规划产生的不仅是‘五年’效应,更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数字化、智能化基础。”王鹏表示。
  下一个五年,是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时期。无论是新技术、新基建都将支撑下一个历史征程的光辉篇章。
11#
 关塘 发表于: 2020-9-25 04:56:00|只看该作者

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举行

源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原文标题: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举行

  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举行──
  共话新动能 实干新基建
  人民日报记者 崔璨
  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9月23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华为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发改委协办的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来自有关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媒体等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新基建深入研讨、建言献策。

本版图片摄影:翁奇羽李国良 版式设计:张丹峰  6327-izrvxmf4965015.jpg  保存到相册

既是当务之需 更是长远大计
  “新基建投资对短期、中期和长期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全产业链的成功是新基建成功的关键,应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新基建投资。
  “加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在论坛致辞中说,“新基建面向新领域、依靠新技术、引领新风口,既是当务之需,更是长远大计。”
  加强新基建顶层设计和融合创新,是与会嘉宾的共识。大会发布的《新基建蓝皮书》提出,“新基建产业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依托顶层设计规划落实建设原则与建设路线,完善保障措施,构建产业发展及行业应用的基础。”
  “新基建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数字经济的支撑,可以为稳经济、稳增长助力。只有夯实基础,着眼长远,才能最大化发掘新基建价值。”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介绍,今年,上海出台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具有上海特色的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建设,“希望把上海打造成全球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杆城市。”

加速科技创新 释放发展动能
  如何让以新兴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并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参会代表关注的重要方面。
  新基建成果落地,重点要提升融合应用水平。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说,“要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制造、能源、交通、农业等实体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广数字化研发、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新业态。”
  助推新基建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是主攻方向。“要推进底层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加速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的开源开放,有效支撑全社会创新创业。”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表示。
  构筑新型产业联动空间,也是推动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景根元介绍,“目前,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顺利开通,加强了东南亚与中国西部的数字互联互通。”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在论坛上说,“未来,华为将携手伙伴围绕做好统筹规划、做深基础创新、做厚基础设施、发展普惠人工智能和做大产业生态,帮助客户夯实新基建根基。”
  大会现场,与会嘉宾共同发起了“实干新基建”的行动倡议,号召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面对新基建的时代大势,用实际行动加速科技创新,共同推动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构建智慧城市 创造美好生活
  智能交通让城市早高峰平均车速提升8%,平均延误下降12%;智能机场使每天1000多个航班的机位分配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1分钟……在广东深圳,政府、华为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展智慧生态,让智能覆盖公共服务、企业发展、城市治理等各个方面。
  智慧城市是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产物,能对城市服务、公共安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论坛上,来自全国的智慧城市项目展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政府治理,是上海新基建的重要目标。”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表示,“近年来,上海市全面推进治理精细化落地生根,措施效果显著。”
  陕西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初管说,“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进程中,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实现结构升级,是西安新基建的任务关键。”
  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总裁史耀宏在现场说,“大力发展新基建正当其时,华为愿与各城市携手,成为新基建蓝图的实践者、价值共享型生态的倡导者。”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7-27 11:49, Processed in 0.390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