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江西清代老宅搬南京:12万件构架300人拼装3月

 [复制链接]
源自:现代快报

  藻井

  戏台

  石雕
  在长江三桥和长江隧道之间,有一处呈“T”字型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进入公园往北走,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在周围高楼的映衬下格外惹眼。这就是和园。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座清代老宅距今已有200多年了,是从江西“搬迁”过来的。
  值得期待的是,青奥后和园将向市民开放,大家可以来此喝茶、看戏、逛园林、赏石雕。昨天,记者提前探营,揭开和园神秘的面纱。记者 赵丹丹 鹿伟/文 李雨泽/摄

江西老宅与南京颇有渊源
  马头墙、小青瓦、雕花窗、牌坊、飞檐……走进和园,眼前这一切,让人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
  “有这种穿越感很正常,因为这确实是把清代老宅子搬了过来,像这样保存完整的老宅不多见。”相关人士介绍说,和园的主体建筑,即徽派古建筑“何相府”最早是在江西(当时属于徽州府)。
  据介绍,清嘉庆年间,明崇祯年间大学士何如宠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宅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而何如宠和南京又有很深的渊源。尽管他是安徽桐城人,祖籍婺源,但晚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为他辅政有功,崇祯皇帝特赐府邸于金陵(现南京),就在现在的长乐路上。何如宠后来一直在此生活,直到去世。
  这里现在是南京人熟悉的秦大士故居。清嘉庆年间,秦大士归老后买下何如宠的故居,住在这里。
  12万件构架,300多人拼装了3个月
  江西的“何相府”老宅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要把整个宅子搬到南京,异地复建可不容易。
  相关人士介绍,古建专家对原建筑进行了测量手绘,把所有砖瓦、木构件标识清楚,然后小心翼翼地拆除,分门别类包装。“当时这座老宅子建筑构架全部被拆落,变成了12万件构架。”他们用十几个集装箱把所有构架从江西运来,再按照原样重新搭建修复。为此,300多人花费了3个月时间,一件件仔细拼装构架。
  由于年代久远,老宅门窗的格栅部分破损明显。施工人员请来能工巧匠,用老木料进行雕刻,修旧如旧。老宅的一大特点建筑上雕花非常丰富,几乎随处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老宅门口那株桂花树也有200多岁了,也是经过精心挑选,从湖南移栽过来的。
  “取名‘和园’是用‘何’的同音,同时也有和谐的意思。”相关人士透露。

未来市民可来这里看戏、喝茶
  如果能在这清朝的老宅子里看戏、喝茶,该有多惬意啊!不久,这座老宅将向市民敞开大门。
  据介绍,青奥会后,和园将向市民开放,大家可以来此喝茶、看戏。初定的曲种为昆曲,但未来也可能演出黄梅戏、京剧等。为了充分利用双戏台,很可能会采用特殊的表现形式,打造一戏双演的效果。同时,一间间厢房,也将被利用起来做茶社和休闲简餐吧等。

和园看点
看点
1
屋顶的藻井,寓意“防火”

  走进和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凤楼。五凤楼的屋顶上有3个藻井,其内雕刻着凤凰和蝙蝠,雕工精细,凤凰的头全部朝外,而蝙蝠的头全部向里。
  据了解,藻井常见于宫殿、坛庙建筑中,是一种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等,相当于现代家庭装潢的吊顶。最大的藻井是北京故宫的蟠龙藻井。
  相关人士称,古代的房屋都是木制结构,特别怕火,所以在天花板上做藻井,寓意天上有口井,能防火。

看点
2
双面古戏台,可以一戏双演

  从五凤楼再往里走,就能看到古戏台了。和园里有两个古戏台,前后相对。
  相关人士介绍,仔细看能发现,这双面古戏台前后并不对称,一面的古戏台有6个翘角,另一面是4个翘角,上面雕刻的内容也不同,一边是《郭子仪拜寿》,一边是《皇恩浩荡》。人物、场景雕刻得惟妙惟肖,连起来看就像看连环画。
  古戏台上的冬瓜梁雕刻得也是非常精致。上面雕有“鱼化龙”,即鲤鱼跳龙门,寓意平步青云。梁上还雕有狮子,有威风、生财之意。这样一个双面古戏台,最大的特点是能一戏双演,观众可以两边看。

看点
3
3000多件石雕,多为明清旧物

  和园的西侧有一个门窗园,值得一看。这里有18扇古石雕门。穿越这一扇扇门,仿佛穿越历史一般。
  逛门窗园还没过瘾,那就再到江边逛一逛滨江石雕园,这里的展品有3000多件,大多是明清时候的,有石塔、石亭、圣旨碑、花板、石狮子、花缸等等,其中以圣旨碑最多。圣旨碑就相当于现在上级部门下发的表彰信,刻着表彰的内容。
  在这些石雕中,有一座石塔,周身斑驳,不是特别显眼。相关人士介绍,可别小看这座石塔,它的岁数不小了,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在和园门口,有一块石雕牌非常显眼,牌上写着:府正堂峻示:石板大路禁止铁头打杵车行如违拿究。“这相当于古代的禁车牌。”相关人士介绍,这是禁止重型车通行,如果违反了会被处罚。

看点
4
逛完清代老宅,还可以逛古典园林

  今后,想要逛园林,不用舍近求远了,和园里就有中式园林。
  据悉,为了配合老宅,和园旁还建了一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面积有1700平方米。黑瓦白墙的古典园林建筑、假山、水池、石子步道、回廊……曲径通幽,令人心旷神怡。
  相关人员介绍,园里四季均可赏景,乔木有广玉兰、香樟、榉树、朴树、紫薇、枇杷等;灌木有桃叶珊瑚、月季、迎春等;池塘里还种植了荷花、睡莲。
  据了解,由于古典园林地势较高,地下还开挖了负一层,连同旁边的河西文化艺术中心地下,全部用来停车,计划建停车位300多个。

【韶两句】
  希望这次搬迁和修复改造,能让和园焕发新的生命力。
  说到老宅新生,不能不提台南市。散落在巷陌间的老宅,是这座古城的名片。台湾文学馆、窄门咖啡、草祭书店……都是老宅改造的典范。
  老屋维系着情感,改造又赋予它们新的功能。比如以自家老宅改造成旅店的谢宅,缝纫机、老柜、书桌,甚至一棵老树,都被保留了下来。而空间规划之后,又给旅人舒适的住宿环境。
  来自各地的旅人,在这里可以触摸老屋的“回忆”,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富豪梅隆·斯凯夫突离世:艺术藏品归两家博物馆 清朝泸州隐秘铜铅运输通道:偷运至西藏打造佛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9:2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