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摩天方|查看: 52573|回复: 96
[宇宙·航天

玉兔二号驾驶日记:玉兔踏青访“龙脊”

 [复制链接]
77#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20-4-30 08:16: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完成第十七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完成第十七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

  随着最后一缕太阳光的移出,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4月30日5时30分和29日20时36分结束第十七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第十七月夜休眠期。

  在第十七月昼工作期,嫦娥四号着陆器搭载的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开展既定科学探测。“玉兔二号”月球车继续向着陆点西北方向行驶,在多个探测点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全景相机在接近月午时开展环拍探测,红外成像光谱仪进行红外定标和科学探测,行驶过程中测月雷达实施同步探测,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科学探测数据。
  科学探索之路从不平坦,真理追求之旅永无止境。在疫情期间,嫦娥四号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矢志追求,按计划高效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玉兔二号”也可称得上是只“争气兔”,截止目前累计行驶447.68米。后续,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举一反三,稳扎稳打,从思想作风、体系运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责任履行五方面着手,分阶段细化做好航天质量工作。进一步强化论证,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蓝图绘制好;严慎细实,把我国航天事业立项工程实施好,向全国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源自:微信公号“中国探月工程”
76#
 火星飞鱼 发表于: 2020-4-24 10:44: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玉兔二号获得首幅月背长500米、深50米地质剖面图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玉兔二号获得首幅月背长500米、深50米地质剖面图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将通过线上方式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玉兔二号月球车创造了月面工作最长世界纪录,获得了月球背面长度近500米、深度为50米的第一幅地质剖面图,还有月球矿物组分、空间环境等宝贵数据。
  截至今年4月,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球背面工作16个月昼,目前性能稳定、状态良好。吴伟仁说,现在全人类都在携手并肩抗击新冠病毒威胁,为确保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能够持续健康工作,科研人员每天也要给它们量体温,每个月都要让它们休眠14天,安全度过月夜。此外,远在45万公里的“鹊桥”中继星状态也非常好,表现很出色,正源源不断地把月背科学数据传回地球。
⊙记者:倪伟

  编辑:李国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5#
 魏承 发表于: 2020-4-17 15:44: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顺利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

  春天的华夏大地,和风细雨;遥远的月球背面,日照更新。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安睡”一个月夜后,分别于4月17日13时24分和16日20时57分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截至今天,这两位月球背面“拓荒者”已经顺利度过了470个地球日,“玉兔二号”月球车将继续向规划目标点前进,开启新一轮的探索旅程。

在本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将按计划开机工作,“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将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开展巡视探测任务。在此期间,全景相机预计在接近月午时进行环拍探测,红外成像光谱仪将进行定标和红外探测,测月雷达将在行驶过程中开展同步探测。

着陆月背以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获取了大量的探测数据,有效载荷工作状态正常,地面各测控站和中心数据接收及处理正常。后续,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将不负期望,继续前行,争取获得更多的一手科学探测成果,为“航天梦”添彩,为“中国梦”增辉。
  (原题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进入第十七月昼工作期》)
74#
 噗鼾如雷 发表于: 2020-4-1 13:15:55|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进入第十六月夜科学探测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完成第十六月昼科学探测,进入第十六月夜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六月昼科学探测工作,分别于3月31日17时30分和8时25分完成月夜设置,进入第十六月夜休眠期。本次月昼期间,着陆器工况正常,能量平衡,有效载荷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地面接收科学探测数据正常。


  第十六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科学载荷开机正常,继续开展月表红外成像、中性原子测量以及巡视路线月球次表层、月壤及月壳浅层结构探测等科学任务。“玉兔二号”月球车按照探测规划路径继续向着陆器西北方向移动,目前,累计行驶里程424.455米。科研人员将在本月夜对探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续科学成果将及时发布。


  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仍不可有丝毫懈怠,嫦娥五号任务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入决战阶段。我们将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迎接挑战,在疫情防控和工程实施两个战线上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奋力夺取重大工程实施和疫情阻击的“双胜利”。
源自:“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3#
 一日三夜 发表于: 2020-3-24 06:04:00|只看该作者

玉兔二号:月球漫步道阻且长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玉兔二号:月球漫步道阻且长

玉兔二号:月球漫步道阻且长
  邱晨辉

月球背面玄武岩覆盖区域(红色线条内),白色十字为玉兔二号所在位置。

月球背面大型深坑照片。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供图
  截至目前,玉兔二号已在月球背面存活400多天,累计行驶里程405.44米。算下来,这只“兔子”平均一天才走一米左右,月球上漫步,有那么难吗?
  月球背面最远处距离地球40多万公里。在这么远的地方,隔空操作月球车,可不像在地面上开车那么容易。简单来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玉兔驾驶员”要让这只“兔子”动起来或停下来,一般需要向它下达感知、规划、执行、休眠、唤醒5个遥操作的指令。
  这其中的感知,就是使用玉兔二号的导航相机,对月球进行拍照成像。根据导航相机拍到的照片,地面的“玉兔驾驶员”可以还原出月球表面的数字影像图,从而判断出月面地形的具体情况,包括撞击坑的宽窄、深浅,石块的大小,距离等信息。
  在感知过玉兔二号所处的周围环境之后,地面的控制人员则要依据月球背面数字影像图和科学家团队确定的探测目标点,按照月球车的越障和爬坡能力,规划出一条玉兔二号能够安全行驶的路径,并设定从起点到终点的各个导航点。
  这个过程和人类在地面上开车导航类似:在确定目的地之后,根据地图和所处的周围环境,规划出一条最优的抵达路线。
  路线确定之后,一切才刚刚开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玉兔驾驶员”──遥操作团队,要将规划结果转换成控制指令,通过地面深空站发送到“鹊桥”中继星,中继星再将指令转发给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后者在接到指令后,就会按指令完成移动工作。
  不过,在下达每个指令之前,这些“玉兔驾驶员”必须看清远方的月面态势,未雨绸缪作长远打算──在玉兔前行的同时,他们一直心存顾虑,那就是在月面“看得见”的撞击坑下,隐藏着不少年代久远的巨大退化撞击坑。
  据一位“玉兔驾驶员”介绍,在玉兔二号第15个月昼工作期间,地面工作人员就遭遇了“战略大转移”的挑战──
  从玉兔二号发回的照片和月面高清影像图对比来看,当时的玉兔二号正好位于两个直径分别为16米和9米的大坑中间,控制团队中的大部分成员建议,绕过16米撞击坑后一路向西,因为这个方向看上去一马平川,有人甚至已经开始规划起后续路径。
  玉兔二号副总设计师于天一却迟迟不肯拍板。他皱着眉头,盯着影像图,突然招呼大家围上来,指着影像图中当前点西侧位置说:“你们看,这片区域左侧看上去幽暗,右侧则是亮锃锃的,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撞击坑特征啊。”
  按照他的说法,这个撞击坑和玉兔二号以前所遇到的不同,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已经存在亿万年的退化撞击坑。根据他的要求,地面导航员王镓将等高线叠加在态势图上,很快,在此前大部分人提议的路径上,一个隐蔽的大坑被勾勒了出来。
  “就是它!一个超大型撞击坑,由于年代久远,坑沿已经变得难以辨认,内部也被大大小小的陨石撞得千疮百孔,可谓险象环生。”于天一说,大撞击坑的东北侧,还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诸多小型撞击坑。玉兔二号一旦走到那里,就会陷入多个撞击坑的封锁,群坑环绕,很可能进去就出不来了。
  地面团队很快达成一致,行驶策略由“南征”改为“北战”,进行“战略大转移”。
  他们决定让玉兔向北挺进,先绕过西北侧的小型撞击坑,后续几个月昼,持续向北,直到绕过超大型撞击坑后,再改道向西。
  很少有人知道,玉兔二号每迈出一步,需要地面的“玉兔驾驶员”付出多少努力。
  按照惯例,月昼上午,玉兔二号要向西北方向行走,但在月面影像图上,地面的“玉兔驾驶员”却发现西北侧有一个撞击坑:这个坑看上去黑洞洞的,仿佛坍塌的悬崖,让人望而生畏。
  通过全景相机的原始图像,“玉兔驾驶员”能隐约看到这个撞击坑。但这个方向的图光线太晃眼,以致无法看清,他们决定:先让玉兔向前移动,走近后重新拍下图片,确认地形。
  移动完成后,“玉兔驾驶员”很快拿到了重新感知的导航相机图像。然而,此时太阳高度较低,而且位于玉兔成像方向的后侧。新图像的西北方向,仍被直射光线和玉兔自身的阴影占据,“玉兔驾驶员”依然无法看清这片区域。
  “如果看不清坑的全貌,就无法探知它的边界。”一位地面人员说,考虑再三,他们决定等第二天时机合适时,对该区域再次进行全景成像。次日,获得清晰的图片,让他们感到“触目惊心”──
  一个直径约20米的大型撞击坑静静地躺在那里,周围遍布着坑坑洼洼的小型撞击坑和溅射石块。幸好没让玉兔二号继续往西北走,否则一旦滑落到坑里,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玉兔二号走上了“绕坑之旅”。后续,这只“兔子”还将绕过西侧山脊,向西行进,最终目标是距离着陆点约1.8公里的“玄武岩”。
  在那里,玉兔二号将探究有关月球背面的更多奥秘。当然,这一路下去,仍是坑石遍布、沟沟坎坎,可能要移动经年累月,然而科学探测的征途从来是曲折漫长的,已然起航,便无惧艰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通讯员:宋星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3月24日 12 版
72#
 魏承 发表于: 2020-3-19 22:34:00|只看该作者

“玉兔二号”又醒了!刷新纪录

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嫦娥四号巡视器“玉兔二号”和着陆器分别在3月18日7时30分、23时38分结束月夜“休眠”,在阳光照射下自主唤醒,进入第十六月昼工作期。目前,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各项指标正常。

△大型深坑照片
  在第十六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将沿规划路线向北偏西方向行进,通过全景相机成像、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勘测地形地貌、分析月表物质,而嫦娥四号着陆器将开展月背低频射电天文探测和月球环境探测研究,获取更多科学数据。
  截至3月18日24时,“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背存活440天,持续刷新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存活时间的纪录。

△叠加等高线的月面影像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1#
 cz1234 发表于: 2020-3-2 12:24: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完成第十五月昼科学探测,进入第十五月夜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完成第十五月昼科学探测,进入第十五月夜

  嫦娥四号着陆器于今日4时完成月夜设置,进入第十五月夜休眠期。本次月昼期间,着陆器工况正常,有效载荷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地面接收科学探测数据正常。

本文图片 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
  3月1日20时6分,“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五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进入月夜休眠。第十五月昼期间,月球车根据探测规划路径进行移动,按计划组织开展了有效载荷的开机探测工作,红外成像光谱仪对巡视区月表目标矿物组分进行就位探测;全景相机对月表三维光学成像;中性原子探测仪开展中性原子的能量通量及成分等要素进行测量;测月雷达对巡视路线上月球次表层、月壤及月壳浅层结构进行探测。科研人员将在本月夜对接收到的探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规划下一月昼行驶路径和探测任务。

“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即将突破400米,目前达到399.788米。
  疫情不会给航天事业发展按下“暂停键”。此前,嫦娥四号科研团队根据已获取的科学数据,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并阐述了其作用与演化机制。后续科学成果将及时发布。
  (原题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完成第十五月昼科学探测工作,进入第十五月夜》)
70#
 大小姐 发表于: 2020-2-28 01:15:06|只看该作者

月球背面地下有什么?玉兔二号获得最新研究成果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月球背面的地下有什么?“玉兔二号”通过对月球“做CT”获得最新研究成果

  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于北京时间2月27日在线发表了我国嫦娥四号任务最新研究成果。嫦娥四号地面系统科研团队利用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获取的就位探测数据,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并阐述了其作用与演化机制。该项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的理解,并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研究论文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在线发表。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最古老且最大的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盆地内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底部成功着陆。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冯·卡门撞击坑形成于前酒海纪,中心位置为44.45°S,176.3°E,直径约为186千米。坑内地形相对平坦,坑底被玄武岩填充,玄武岩表面相当一部分区域被周边大型撞击坑的溅射物所覆盖,并广泛分布着二次撞击坑,如图2所示。但人类尚不清楚月表尤其是月球背面的地下结构是什么样的、由什么物质组成。

黄色线条和箭头:典型的溅射物覆盖区域,绿色箭头:典型的二次撞击坑分布区域。
  论文第一作者李春来研究员指出:“和嫦娥三号相比,嫦娥四号测月雷达高频通道的穿透深度是嫦娥三号的三倍多。”

(a)测月雷达随月球车行走探测月表地下浅层结构示意图(b)测月雷达高频通道(500MHz)经过背景去除、增益调整和偏移处理后的雷达图像。
  2019年1月4日9点29分35秒,嫦娥四号测月雷达开机工作,本研究成果基于测月雷达在第一和第二两个月昼获取的500 MHz高频通道探测数据开展,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共行走106米。

(a)嫦娥四号着陆区影像图(b)玉兔二号月球车第一和第二月昼行进路线图
  嫦娥四号科研团队对月球浅层物质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包括电磁波在月表下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介电常数、密度、损耗角正切和钛铁含量等。沿着月球车行走的路径,根据获得的物性参数和雷达图像,在深度40米的范围内,识别出了三个不同次表层地层单元。

测月雷达高频通道(500MHz)基于层析反演方法重建的雷达图像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下分层结构示意图
  第一单元:从月球表面到地下12米,该地层为细粒月壤、内嵌有少量石块,是由多个撞击坑互叠的溅射物风化而成。
  第二单元:从地下12米到24米,该层是雷达图像上回波强度最大的区域,表明内部存在大量的石块,甚至形成了碎石层和碎石堆,夹杂在细粒月壤之中。
  第三单元:从地下24米到40米,该层雷达回波明暗交替变化,为不同时期、更古老的溅射物的沉积和风化产物。
  深度40米以下雷达回波信号微弱,已无法推断其物质特性。
  李春来研究员解释说:“第一单元地层的溅射物可能主要来自周边的芬森和冯·卡门撞击坑等;第二单元地层物质显现出其溅射物的沉积不仅仅是地毯式的铺散,也会伴随着物质之间的剪切、混合、挖掘以及二次撞击的扰动等复杂的地质过程。结合区域地质历史,推测在嫦娥四号着陆点附近,完整的月海玄武岩覆盖达到月表以下大于40米的深度。”
  通过嫦娥四号测月雷达的就位探测数据,科研团队获得了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的第一张雷达图像、月表下物质的特性参数,以及溅射物内部地层序列,首次揭开了月球背面地下结构的神秘面纱。
  “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完成了第十四个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第十五个月昼的科学探测,累计行走了385.537米。
源自:中国探月工程(ID:casaclep)、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9#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20-2-27 18:25:58|只看该作者

中国“玉兔二号”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质分层结构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中国“玉兔二号”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质分层结构

  新华社华盛顿2月26日电(记者:周舟)一项2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新研究说,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这层结构主要由掺杂着不同大小石块的多孔颗粒物质组成。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察。已有证据显示,冯·卡门撞击坑底被玄武岩填充,玄武岩表面相当一部分区域被周边大型撞击坑的溅射物覆盖,并广泛分布着二次撞击坑。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岩,也是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分。
  “玉兔二号”上的测月雷达好比是一台给月球“CT扫描”的设备。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衔的研究团队根据前两个月昼期间高频通道雷达的探测数据和月球浅层物质的特性参数,沿“玉兔二号”行走的106米路径,在深度40米的范围内,识别出三个地层单元。
  研究显示,第一单元为月表到地下12米的细粒月壤,内嵌有少量石块,这一层形成于多个撞击坑互叠的溅射物之上;第二单元为地下12米到24米的溅射物沉积层,其内部存在大量石块,甚至形成了碎石层和碎石堆;第三单元为地下24米到40米,是更古老的溅射物在不同时期沉积和风化的产物。
  研究还显示,深度40米以下雷达信号微弱,无法推断其物质特性。结合该区域地质历史,研究人员推测在嫦娥四号着陆点附近如果有完整的月海玄武岩的话,应该在月表以下大于40米处。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可帮助人们了解月球撞击和火山活动历史,有望为月球背面的地质演化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68#
 魏承 发表于: 2020-2-20 02:03:59|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受光照自主唤醒

源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2月19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19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经过14天极低温考验,由该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再次顺利唤醒,进入第15月昼工作期。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2月18日6时57分和2月17日17时55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进入第15月昼工作期。目前确认各设备状态良好,工况正常,月球车将向西北再向西南移动,同步在新的目标点行驶探测,按计划开展第15月昼工作。
  至此,“玉兔二号”累计月面行驶367.25米。
  据了解,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五院下属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一方面积极做好防控,在坚持以“确保全体员工健康安全、确保科研任务有序进行”和“人员最小化、工作必须化”原则下,仔细梳理留京人员,派出精兵强将开展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
  2月1日凌晨1时,嫦娥四号巡视器遥操作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彭松来到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开展巡视器第14个月昼的休眠设置,复核休眠策略,确认设置参数,开展遥测状态监视等工作。2月17日,嫦娥四号巡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申振荣和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党兆龙,在五院月球楼巡视器任务支持中心,对“玉兔二号”唤醒状态进行了监视,并复核了相关技术参数,为“玉兔二号”顺利休眠唤醒保驾护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16:35,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