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7-29 08:27: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4年京华时报:救济建议勇为勿以奖励止损

 [复制链接]
源自:京华时报
  补偿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奖励旨在倡导见义勇为,二者不可混同。
  河北涞源县王安镇山炮村村民卢伟,因让一列运载燃油的火车在泥石流路段成功避险,而出现奖励1万、实际损失4万的尴尬情形。好在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保定市委市政府、涞源县委县政府随后授予卢伟“道德模范”“保定好人”等荣誉称号,并共计奖励25万元。
  有关部门的高额奖励,最终化解了见义勇为者“得不偿失”的尴尬。但这一个案引起我们反思的是:对于见义勇为致使自己受损,补偿救济之路究竟是依赖更为善意的制度,还是依靠政府的奖励?
  从立法目的上看,奖励与补偿不同。补偿是弥补见义勇为者的实际损失,强调受益人对制止侵害者的补偿责任,体现制度的公平性;而奖励主要是在社会上倡导见义勇为,是对行为人的褒奖和鼓励,其并不带有补偿损失的目的。因此,即便卢伟获得远高于实际损失的奖励,但其损失部分的公平补偿并未实现。
  如此较真,乃是为更广范围化解见义勇为“得不偿失”的尴尬着想。因为奖励常会因为舆论关注度的不同而不同,且不能强化受益人的相应责任。我国《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在侵害人无力赔偿或者没有侵害人的情况下,受害人可向受益人提出补偿请求,法院可根据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经济情况责令补偿。
  上述规定,旨在强调受益人对制止侵害行为人的补偿责任,为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救济提供制度保障。遗憾的是,这种规则的运用往往被限制在司法领域内,对民事关系缺乏足够的调整效力。相关见义勇为的立法缺乏贯彻、完善这一规则的诚意,执行者、遵守者更是缺少执行的善意,实践中也一再出现忽视补偿或赔偿责任的现象。甚至有的受益人宁愿奖励见义勇为者也不愿承担补偿责任,实则缺乏执行制度的善意。
  总之,补偿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奖励旨在倡导见义勇为,二者不可混同。只有在实现基本的补偿救济前提下,奖励才能体现出其更高宗旨的制度性功能,而不是沦落为对合法损失的低层次补救。
  相关报道见A18版
原文标题:救济建议勇为勿以奖励止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泡泡老忍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泡泡老忍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吉林疑现翻版浙江叔侄冤案 数份判决书前后矛盾 洪信良:从“拍砖”到砸瓶,这一步有多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9:0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