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962|回复: 1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陶瓷珐琅彩玉壶春瓶:乾隆皇帝甄选 成就举世孤品

 [复制链接]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马上八月份啦 七月份定格的一刻
18#
 阿宝 发表于: 2020-8-17 10:15:59|只看该作者

珐琅彩玉壶春瓶:乾隆皇帝甄选 成就举世孤品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珐琅彩玉壶春瓶:乾隆皇帝甄选 成就举世孤品

  新华社天津8月17日消息,题:珐琅彩玉壶春瓶:乾隆皇帝甄选 成就举世孤品
  新华社记者周润健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堪称一朵奇葩。天津博物馆就有这么一件“镇馆之宝”──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
  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介绍,珐琅彩瓷,是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宫廷御用瓷。创始于康熙末年,雍正时期制作日趋精美,乾隆时期更加工巧精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
  “这件玉壶春瓶,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如一幅展开的画卷。”陈卓说。
  这件小小的珐琅彩瓷为何会成为国宝?“这是乾隆皇帝在一批同款中亲自挑选而出,其他没看中的全都砸掉了,是举世孤品。”陈卓解释说。
  珐琅彩瓷珍贵,还源于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景德镇的御窑厂烧出一百件白瓷薄胎的瓶体,从中挑选出十件无瑕疵的送入宫中,经皇帝亲自选定花样和诗文,由造办处聘请宫廷中的西洋画师,使用进口的珐琅彩料,按照西洋技法画出芍药雉鸡图,然后入窑低温烘烤而成。皇帝最后从中选出一件最有眼缘的留下。”陈卓说,“为了保证珐琅彩瓷的御用属性,当时,不仅是珐琅彩瓷成品,就连被砸碎的瓷片也不能有一片外流至民间。”
  那么,这件国宝级文物又是如何被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呢?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陈卓说,在清朝灭亡之际,从宫中流出了大批文物,其中就包括这件玉壶春瓶。或许是苍天眷顾,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竟然奇迹般地留存下来。几经辗转和易手,最终被原北洋政府总统曹锟的军医处处长潘芝翘所收藏。20世纪60年代,因生活所迫,潘芝翘想变卖这件玉壶春瓶,便找到了旧日同僚,当时身为曹锟副官的耿朝珍。在耿朝珍的牵线下,潘芝翘准备以1.2万元的价格卖给北京琉璃厂的韵古斋。
  天津文物部门了解到情况后,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天津市政府。出于对珍贵文物的保护,天津市政府最终以1.32万元的价格回收了这件稀世珍品,并永久收藏在天津博物馆。
17#
 镜花水月 发表于: 2018-11-10 11:04:00|只看该作者

库拍推出清光绪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11月10日晚10点,库拍推出“清光绪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库拍日荐#“清光绪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清光绪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器型端庄匀称,胎釉细腻,青花发色纯正,绘画精细严谨,保存良好,实属难得的青花器物。嘉德四季拍卖的拍品,带有拍卖证书和拍卖书。点击参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奥燕 发表于: 2018-5-14 13:17:00|只看该作者

瓶中三宝之玉壶春瓶欣赏

源自:人民网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f44d305ea4821d1925c52b.jpg
15#
 大卫 发表于: 2017-6-14 12:38:00|只看该作者

诚轩17春拍元琉璃蓝釉玉壶春瓶:今年流行星空蓝

  元代国祚短暂,在陶瓷史上却成就非凡,景德镇成功创烧青花、蓝釉、釉里红、红釉瓷器,开启制瓷工艺上的新格局。其中的青花、蓝釉瓷器,自创制成功即已达到最高水平,蜚声海内外,出窑的蓝釉器发色稳定、翠亮、匀净不晕散,釉色幽静雅致,仿似蓝宝石一般,后世鉴赏界誉之为“琉璃蓝”。
  Lot 874
  元 琉璃蓝釉玉壶春瓶
  24.4cm。High
  另两面
  拍品玉壶春瓶细长颈,垂胆形腹,器形瘦劲,亭亭玉立如豆蔻年华的少女。胎体轻盈,口沿及底部修胎的旋状痕迹明显。外壁施蓝釉,底部施透明釉,蓝釉色泽明丽静谧,令人感到神秘而深远,如澄澈夜空,又如纯净的蓝宝石,故有琉璃蓝釉之美誉。
  据统计,至今发现的元代蓝釉瓷器仅廿一件,主要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其品种主要为蓝地白花和蓝釉描金,光素无纹者少见。拍品为此类蓝釉瓷器之重要补阙,且品相保存良好,极为珍贵难得。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藏
  蓝地白麟凤纹菱花口大盘
  蓝色在元代得以大放异彩,究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是早期研究所认为的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蓝色代表的神秘和静穆与伊斯兰教义追求的清净境界相符。
  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的
  蓝釉描金梅花图碗
  其二,除白色外,蒙元帝国也偏爱纯净的深蓝色,这种颜色偏好多见于元代宫殿、织物及尤为典型的蒙古包,应与蒙古族景仰上天进而尚蓝有关。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藏
  元代霁蓝釉蒜头瓶
  此外,蒙古自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崇信藏传佛教,而蓝色在教义中被赋予神圣的意义,因此瓷器用蓝或许突显了蒙元皇室新的宗教信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景德镇窑霁青单把杯
  元代蓝釉的出现,不仅是建立元帝国的蒙古族信仰和审美的体现,而且在陶瓷史上贡献了令后世景仰的绝妙瑰宝,对瓷器的烧造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地位举足轻重。

北京诚轩2017春瓷器工艺品拍卖会
预展:2017年6月15日至17日
拍卖:2017年6月20日
地点:北京昆仑饭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奥燕 发表于: 2017-4-13 11:38:00|只看该作者

清代陶瓷制品青花玉壶春瓶的赏析

源自:金投收藏网
  清代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工商业兴盛,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窑也兴旺发达。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种,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清中期之后到清晚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瓷业生产受到影响,制瓷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


  镇江博物馆藏乾隆官窑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图1),高29.1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11.5厘米。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圆腹下垂,圈足较高微外撇。足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图2)。乾隆时期的官窑款大多为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楷书款。口沿上绘蕉叶纹,下绘缠枝纹;腹部绘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栏杆。此瓶造型优美,是清代玉壶春瓶的标准式样,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富有层次感。
  咸丰民窑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图3),高32厘米,口径8.5厘米,圈足11厘米。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圆腹,圆腹下垂,圈足较高微外撇。口沿上绘蕉叶纹,下绘缠枝纹;腹部绘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栏杆。青花色淡雅,构图、用笔不及乾隆器,但还算比较精工,是咸丰民窑青花的代表作。
  玉壶春瓶名称的来源,认为是因宋人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一般为撇口、细颈、垂腹、圆足。其特点是颈部较细,中部束腰,这种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品种有青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成为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玉壶春瓶在宋代时作为斟酒之器,在酒器中为单独的一件使用,注碗与盘盏为一组合。元代时期与宋代流行的酒器组合稍有不同,元代酒器组合是盘盏与玉壶春瓶,玉壶春瓶取代了注碗,在元代壁画中有相应的情景,元代墓中出土的酒器往往是盘盏与玉壶春瓶同出。
  玉壶春瓶发展到明清时期,已作为陈设器的面目而出现,陈设、观赏的功用成为其制造的主要目的。乾隆以后玉壶春瓶烧造逐见减少,多数为仿前朝作品,如镇江博物馆藏咸丰民窑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造型与纹饰都与乾隆官窑玉壶春瓶相同,但相比下,显得笨拙,比例失调,不及乾隆官窑器造型的精美秀丽。
13#
 奥燕 发表于: 2016-8-4 10:31:00|只看该作者

宋瓷玉壶春瓶:这样的女神当以金屋藏之

源自:中国文物网
⊙作者:桂亚兰

  现如今男神女神当道,“鲜肉”横行;躲过了李大仁却没逃过宋仲基;迷过了范冰冰却依旧不忘念奴娇。念奴娇便是“宋词女神”李清照,除了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外,宋代还是“瓷的时代”,宋瓷中的玉壶春瓶,以其清素淡雅,纯净细腻的美学特点,成为当之无愧的“宋瓷女神”。

老窑瓷博物馆 元 磁州窑白釉刻花玉壶春瓶(全品)口径:8.8CM 底径:9.2CM 高:30CM

凹凸有致酒为名 女神名唤“玉壶春”
  “玉壶春瓶”之名在通行的各类书籍中都说是因诗句“玉壶先春”而来,也有说是因“玉壶买春”而得名。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而“玉壶先春”之由来,有的人认为和苏轼与陶工的民间传说有关,他曾有“玉壶先春,冰心可鉴”的诗句,但遍查苏轼的相关著作,包括诗、词、文、赋都未得见。
  在唐代人们习惯把酒称作“春”,很多酒的名字都带有“春”,一直沿用至今。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明代高启《客舍雨中听江卿吹萧》诗云:“恨无百斛金陵春,同上凤凰台上醉”。直至现在,许多酒的名字仍然叫某某春,如燕南春、五粮春等。
  诗人岑参曾有诗云“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这是目前在文献资料中所见最早关于“玉壶春”三字连用的情况。诗人很明白地说出了“玉壶春酒”,而同样内容的诗句也出现在中唐诗人朱千乘的《新移镜中别业》中──“锦缆扁舟花岸静,玉壶春酒管弦清”,也指出了“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


古瓶盛酒后簪花 暗香浮动玉壶春
  “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来本一家”,一句诗道尽玉壶春瓶功用之妙。既可盛酒,亦可插花。北宋曹组《临江仙》句云“数枝梅浸玉壶春……”,此诗中玉壶春瓶被用来插梅。
  元代的玉壶春瓶装饰逐渐增多,釉色品种丰富。器身装饰繁复、细腻,层次分明,而且图案更具有欣赏意味。
  此瓶为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腹部刻画大朵缠枝牡丹,刻画生动流畅,底部露胎无釉。玉壶春瓶以器形端庄,线条优美著称,一直延续到民国都有烧制。


婀娜多姿有颜色 金屋藏娇玉壶春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瓶体型态婀娜多姿,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2014年5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专场拍卖上,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1500万港币落槌,1804万港币成交。
  不管因诗词得名,还是因名酒得名,玉壶春瓶在瓷器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实用的器形,独特的造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不分贵贱。宛若女神,回眸一笑,倾国倾城。
  中国传统插花,赋予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受儒、道、佛思想影响,认为万物有灵性;因而常根据其生活习性;把无语的花草,赋予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奥燕 发表于: 2016-5-19 18:31:00|只看该作者

珐琅彩玉壶春瓶曾是御用瓷器

源自:雅昌艺术新闻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是极为名贵的品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尤其在清代,珐琅彩瓷一直是专为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更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其瓷质细润、色泽鲜艳,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在天津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件清代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这件珐琅彩瓷器器型小巧,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该藏品是一件国宝级文物,更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据天津博物馆器物部副研究员高英爽介绍,珐琅工艺始于明代。明代时,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底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最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
  到了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了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物品。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也就是驰名中外的珐琅彩瓷器。
  那么珐琅到底是什么呢?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对一种人为加工而成的玻化物质的称谓。它以天然长石、石英等矿物质为主要原料,添加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等工艺,细磨而成。高英爽说:“珐琅彩瓷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清初这种材料极为稀少,且需进口,它被皇帝所垄断,并且不准赏赐王公大臣。”
  珐琅彩瓷创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乾隆两朝,总的说来,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色彩艳丽、图案对称,样式以“大红大朵”花卉为主,图案相对单一。康熙时期珐琅彩瓷的款识标记,一般都是“康熙御制”的四字楷书纪年款,字体外围为双线方框包围。到了雍正年间,中国人自己研制出了珐琅料,并且比进口料增加了很多色彩品种。
  “雍正皇帝本人的艺术品位很高,也极爱瓷器,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瓷日趋精美,图案细腻,仿佛一幅幅中国画。到了乾隆年间,国力强盛,珐琅彩瓷做工更为精巧,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高英爽说。此时的珐琅彩瓷器样式繁多,此外,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图案富丽华美,纹饰丰富,画风中还吸收了西洋绘画技法,为中国艺术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代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上世纪60年代收购而来,其外形为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当年,这件瓷器为皇宫摆件。玉壶春瓶始于宋代,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其特色在于瓶身左右由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器,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这款玉壶春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用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即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这件玉壶春瓶的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面空白处有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有朱文“春和”印,句尾有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高英爽评价:“这件作品画工精细入微,画面上有题诗,也有印章,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如果将作品展开,完全是一幅中国花鸟画。当年,此类画稿都是出自宫廷知名画家之手,而非画匠,这幅画的画稿作者为蒋廷锡,是清代的大画家,而这也决定了这件珐琅彩瓷器极高的艺术价值。”
  高英爽还指出,珐琅彩瓷珍贵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当年在清宫中,它是在内务府下所设的“造办处”烧制完成的,其烧造工艺为清宫专属,也是唯一一种在宫中搭窑烧制的御用瓷器。
  其制作工序,要先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出上等的素瓷胎,送入宫中御选,白瓷胎运至京城后,所需图式由宫廷画师拟稿,经皇帝钦定,再由清宫如意馆的优秀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在烧好的瓷胎上用珐琅彩进行绘画,很滑,就好像我们拿笔在玻璃上画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件16厘米高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了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丰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绘制完成后,在清宫造办处入窑烧制成珐琅彩瓷成品。
  由于珐琅彩瓷的胎质较一般瓷器薄得多,在第二次上彩烧造时极易破裂,而且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瓷釉发生的复杂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即使是造办处的一流工匠,在烧制时也难免失败,其技术要求之高、工艺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古人说:“一件好瓷器烧成,要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巧。”一些器型、质地、图案和色彩俱佳的精品,甚至是工匠们终其一生求之不得的。对于珐琅彩瓷的烧造,那时的匠师们可谓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从而摸索总结出一套烧制这一特殊品种的方法。
  不过,就是这样凝结了工匠们心血和汗水的成品珐琅彩瓷,制作完成后呈献给皇帝,皇帝本人御览定夺后仅留下极其完美者,剩余者全部砸碎。因而,与这件瓷瓶完全相同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当年,不仅是珐琅彩瓷成品,就连被砸碎的瓷片也不能有一片外流民间。在紫禁城中,掩埋碎瓷片也曾是太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据记载,宫内所使用的瓷器,即便破损了,也不能随便处置,必须找专门的地方掩埋。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在院内施工时,曾挖出过大量各个年代的陶瓷碎片,证实了这一记载。
  总的来说,在清代,珐琅彩瓷的制作极费工时,成本极高,产量很小,且全部由皇家垄断,民间没有留存。如今,存世的珐琅彩瓷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等少数博物馆之外,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均极为罕见。2005年,一件高仅为十几厘米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15亿港元成交,这在当时的古玩界掀起了一股珐琅彩瓷瓶热。天津博物馆里的这件清代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与那件拍卖的瓷瓶大小相近,造型及纹饰更为精细,可以想见,其珍贵程度之高,实为文物之瑰宝。
11#
 奥燕 发表于: 2016-5-18 14:31:02|只看该作者

珐琅彩玉壶春瓶:曾经的宫廷御用瓷器

源自:城市快报
原文标题:珐琅彩玉壶春瓶,当年只可皇帝有
⊙记者:肖明舒 图片由天津博物馆提供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是极为名贵的品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尤其在清代,珐琅彩瓷一直是专为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更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其瓷质细润、色泽鲜艳,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清代

  在天津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件清代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这件珐琅彩瓷器器型小巧,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该藏品是一件国宝级文物,更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据天津博物馆器物部副研究员高英爽介绍,珐琅工艺始于明代。明代时,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特殊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底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烧成的精致工艺品。由于其蓝色在明景泰年间最好,因此有“景泰蓝”之称。
  到了清代前期,从国外进口了与景泰蓝相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物品。当时国内也盛行在铜、玻璃料和瓷器等不同质地的胎上,用进口的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珐琅彩器,其中在瓷胎上绘画的称“瓷胎画珐琅”,也就是驰名中外的珐琅彩瓷器。
  那么珐琅到底是什么呢?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对一种人为加工而成的玻化物质的称谓。它以天然长石、石英等矿物质为主要原料,添加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金属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等工艺,细磨而成。高英爽说:“珐琅彩瓷之所以珍贵,首先在于清初这种材料极为稀少,且需进口,它被皇帝所垄断,并且不准赏赐王公大臣。”
  珐琅彩瓷创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乾隆两朝,总的说来,康熙年间的珐琅彩瓷,色彩艳丽、图案对称,样式以“大红大朵”花卉为主,图案相对单一。康熙时期珐琅彩瓷的款识标记,一般都是“康熙御制”的四字楷书纪年款,字体外围为双线方框包围。到了雍正年间,中国人自己研制出了珐琅料,并且比进口料增加了很多色彩品种。
  “雍正皇帝本人的艺术品位很高,也极爱瓷器,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瓷日趋精美,图案细腻,仿佛一幅幅中国画。到了乾隆年间,国力强盛,珐琅彩瓷做工更为精巧,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高英爽说。此时的珐琅彩瓷器样式繁多,此外,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图案富丽华美,纹饰丰富,画风中还吸收了西洋绘画技法,为中国艺术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代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上世纪60年代收购而来,其外形为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当年,这件瓷器为皇宫摆件。玉壶春瓶始于宋代,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其特色在于瓶身左右由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器,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这款玉壶春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用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即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这件玉壶春瓶的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面空白处有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有朱文“春和”印,句尾有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高英爽评价:“这件作品画工精细入微,画面上有题诗,也有印章,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如果将作品展开,完全是一幅中国花鸟画。当年,此类画稿都是出自宫廷知名画家之手,而非画匠,这幅画的画稿作者为蒋廷锡,是清代的大画家,而这也决定了这件珐琅彩瓷器极高的艺术价值。”
  高英爽还指出,珐琅彩瓷珍贵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当年在清宫中,它是在内务府下所设的“造办处”烧制完成的,其烧造工艺为清宫专属,也是唯一一种在宫中搭窑烧制的御用瓷器。
  其制作工序,要先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出上等的素瓷胎,送入宫中御选,白瓷胎运至京城后,所需图式由宫廷画师拟稿,经皇帝钦定,再由清宫如意馆的优秀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在烧好的瓷胎上用珐琅彩进行绘画,很滑,就好像我们拿笔在玻璃上画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件16厘米高的小瓶上,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了雉鸡、盛开的芍药等形象,色彩丰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绘制完成后,在清宫造办处入窑烧制成珐琅彩瓷成品。
  由于珐琅彩瓷的胎质较一般瓷器薄得多,在第二次上彩烧造时极易破裂,而且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瓷釉发生的复杂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即使是造办处的一流工匠,在烧制时也难免失败,其技术要求之高、工艺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古人说:“一件好瓷器烧成,要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巧。”一些器型、质地、图案和色彩俱佳的精品,甚至是工匠们终其一生求之不得的。对于珐琅彩瓷的烧造,那时的匠师们可谓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从而摸索总结出一套烧制这一特殊品种的方法。
  不过,就是这样凝结了工匠们心血和汗水的成品珐琅彩瓷,制作完成后呈献给皇帝,皇帝本人御览定夺后仅留下极其完美者,剩余者全部砸碎。因而,与这件瓷瓶完全相同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当年,不仅是珐琅彩瓷成品,就连被砸碎的瓷片也不能有一片外流民间。在紫禁城中,掩埋碎瓷片也曾是太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据记载,宫内所使用的瓷器,即便破损了,也不能随便处置,必须找专门的地方掩埋。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在院内施工时,曾挖出过大量各个年代的陶瓷碎片,证实了这一记载。
  总的来说,在清代,珐琅彩瓷的制作极费工时,成本极高,产量很小,且全部由皇家垄断,民间没有留存。如今,存世的珐琅彩瓷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等少数博物馆之外,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均极为罕见。2005年,一件高仅为十几厘米的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15亿港元成交,这在当时的古玩界掀起了一股珐琅彩瓷瓶热。天津博物馆里的这件清代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与那件拍卖的瓷瓶大小相近,造型及纹饰更为精细,可以想见,其珍贵程度之高,实为文物之瑰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5:0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