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53|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植物·微生物旌阳区:年入百万的老板回德阳山坳坳当农民 耙耙柑丰收了他却愁坏了

 [复制链接]
源自:成都商报
  “尝一尝,很甜的。”13日上午,向遵明蹲在柑橘树旁,双手掰开一个刚刚摘下的耙耙柑,把耙耙柑给客人吃,脸上满是笑容。在他笑容的背后,却是在为耙耙柑的销路发愁。
  他身后这片挂满果实的地里,还有11万斤左右柑橘没有卖出去,虽然他自己在努力找销售渠道,但是随着季节更替,他最担心的还是果子在树上坏掉。

丰收了他却愁了 11万斤耙耙柑挂在树上待售
  55岁的向遵明曾在广东、广西一带做中药材生意,事业上小有成绩。
  2014年,有了一定积累的他回到家乡打算养老,然而却看到乡村不少农民生活不富裕,于是他将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发展农业,种植果树,以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几年下来,投入资金已达到了480余万元。

  向遵明的这片果园在旌阳区新中镇白河村4组的一个山坳之地,占地380多亩。为了这些果实,他常年扎根在这片山坳之地,即使是在春节,他也常常忙碌于这片果林之间。
  “搞的综合种养殖,有果树也有牛蛙。”他介绍到,果园里种植了翠冠梨、桃子、橙子,还养殖了牛蛙,其中春见耙耙柑种植的面积最大,达到了200多亩。
  放眼望去,一片青油油的树叶覆盖了整个山坳,而在这些青色之中,还点缀着一颗颗橘红的耙耙柑。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碾铁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碾铁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碾铁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德间将新增广汉—新都等3条城际公交线路 资阳市民购房遇霸王协议 监管部门:确实存在不平等条款
2# 四姑娘山
 楼主|碾铁路 发表于: 2019-2-14 08: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园子中,有一片柑橘树却被塑料薄膜覆盖。向遵明介绍,被塑料薄膜覆盖的是还没有下果的柑橘树,是为了防止果实被寒霜打坏。这一个个果实是向遵明4年来的心血。
  “前几年还好一点,果苗种下去没挂果,可以走走亲戚,吃个中午饭回来。现在就没时间了,要守在这个地方。”向遵明说,过了年,在果园干活的人也要回家过年,只有自己在这守着。这几年和妻子都在这里吃着煎蛋面就把年过了。“尤其是销售旺季,必须在现场守着。”
  当天上午,向遵明拿着剪刀正在果园里摘着耙耙柑。他每摘一个果子都会仔细挑选,选出个大、好看、无伤痕的耙耙柑,然后剪下,再放进一旁的背篼里,如果有些果子藏在树叶里,他还会轻轻拨开这些叶子,然后再剪下去。
  向遵明介绍,2018年,他的柑橘树开始真正挂果,产量达到了15万斤左右,虽然现在已经卖了2万斤左右,但还剩下11万斤左右挂在树上找不到销路。
  “过年的时候,有不少人来这里买零售的,每天大概能卖7000元~12000元左右。”向遵明介绍,零售销量始终有限,最终还是要依靠水果商来批发。目前他已经跑了成都、北京等地找销路,基本确定山东那边要2万斤左右。
  “必须在2月底前把耙耙柑卖完,不然气温升高后,水分少了会影响口感。”向遵明介绍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碾铁路 发表于: 2019-2-14 08:24:00|只看该作者
  向遵明预计,2019年他的耙耙柑产量还会翻一番,而销路也将成为他最需要考虑的事,否则,只能看着好好的果实烂在了树上。“这么久以来,我一直在这方面努力。”

果园空气很好 但当农民比当老板还难
  向遵明是德阳中江县辑庆镇人。
  上个世纪80年代,20多岁的他曾任过生产队长,1985年,怀揣致富梦想的向遵明在信用社贷款7000元,到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从事个体经营,从甘孜、阿坝等地收购药材到荷花池贩卖。随后,又去了拥有更大市场的广州从事中药材生意,并在广东和广西开办了药材初加工厂。
  经过数十年的打拼,向遵明累积了一笔财富。“效益最好的时候,1年有上百万收入。”向遵明介绍。
  2014年,50岁的他回到家乡打算养老,把工厂交给了自己的子女打理,而他在德阳买了房子、商铺等产业,然后再租出去。每年仅仅是收房租就能达到数十万元,对于他老两口是完全足够,然而向遵明并不甘于此。
  “自己富裕了不算富!回来后看到农村很多村民生活还不好。”想到自己也是种过地的人,向遵明开始一心扑在农业发展上。他将自己的养老钱在白河村承包了土地,建起了一片果园,取名为“快乐农夫”。
  不懂技术,他从学技术开始,还请来专家、技术人员等前来指导,教会村民一起搞种养殖。“要给这些果树输营养液,要有钙镁磷钾等肥料,果子也要更新换代……”如今,说起这些种植技术,向遵明头头是道,“我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他谦虚地说。
  “果园空气很好,但是当农民也不容易。”向遵明介绍,每年不仅把自己的房租费全部投入到这里,还顾不了自己的亲情。去年,他的家人出车祸,他赶到广西待了一周后,又马不停蹄赶回果园。妻子患上癌症,他也没时间陪伴,而且刚出院不久,爱人就到果园陪他。“三星堆那么近,都没有时间陪她去。”向遵明介绍,等树上果子处理了,抽个时间带老伴去走走看看,“先去看三星堆!”
  “如果我拍拍屁股走了,不仅自己遭受损失,当地的村民也会损失。”向遵明介绍,目前果园多则能解决当地60名左右的劳动力,向遵明算了一笔账,每年人工工资、土地租金加上果树农药肥料,成本要80多万,这笔开销对他来说还是很有压力。
4# 金佛山
 楼主|碾铁路 发表于: 2019-2-14 08:24:00|只看该作者
  “尽管向遵明在销路上遇到困难,但是他最讲诚信,民工工资及时发放。”新中镇白河村村主任李成进介绍,白河村几户土地流转的种植大户中,向遵明种植的规模最大,有300多亩,工人少则十余名,多则几十人,每人每天的工资从40元到80元不等,每月发放工资达到3万元。
  得知向遵明种植的耙耙柑没有销路,村上发动村民以及亲朋好友购买耙耙柑“他种植的水果很放心,但村民购买毕竟杯水车薪。”
  李成进介绍,当地也在积极为向遵明的果子寻找销路。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摄影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03:0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