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56|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实录:著名作家格非谈新书《隐身衣》

 [复制链接]
著名作家格非谈新书《隐身衣》
著名作家格非
  2012年6月21日下午15:00,当代著名作家格非做客新浪读书名人堂,谈新书《隐身衣》。
  点击进入视频:著名作家格非谈新书《隐身衣》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于文: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读书频道的《名人堂》节目,今天非常有幸邀请著名的作家格非老师,格非老师您好。
  著名作家格非谈新书《隐身衣》媒体来源:新浪读书格非:大家好。

主持人于文:很高兴今天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礼物,我可以说这是一本礼物吗?

格非:可以,我觉得这是我送给读者的礼物。

主持人于文:新书《隐身衣》。是既江南三部曲又一部力作,很多老师说这本书非常好非常有意思。前两天新书发布会当中,您跟很多老师也经过一些讨论,不知道网友反馈给您有什么想法和意见?

格非:我拿到这本书比较高兴,这是第一部印的比较漂亮的书。

主持人于文:我很喜欢这个封面。

格非:设计见仁见智,这本书整个印刷制作,我拿在手里我觉得挺舒服的,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礼物。关于这本书反馈的意见很多,各种各样的意见,看到女的毁容的地方不敢看了。

主持人于文:我心里面特别纠结。

格非:我听说编辑部的人说,最早在杂志上说,看到这个地方说我不看了,吃饭去了。非常多读者给这部小说补充情节,说这个人死没死,最后悬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有很多人在想这些问题。我的朋友当中,同事当中包括作家的一些朋友,很多人都看了,他们给我的反馈的最大的一个信息就是说,2、3个小时就可以看完,读起来比较有意思。

主持人于文:我觉得很吸引人,拽着人一直往下读。

格非: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春尽江南》以后我想做一点新的尝试,大家说它带有哥特式的特征,稍微使这个作品有一个气氛,能不能做一点这方面的尝试,也其别于《春尽江南》的路子。

主持人于文:看完这本书有一个感觉,会关注这个小说名字《隐身衣》,一直把隐身衣往剧中套,好像在小说中出现隐身衣的部分并不是很多,为什么起这么一个名字,或者书中对隐身衣暗喻或者比喻特别少呢?

格非:开始不是很想用这个题目,隐身衣给人想象很复杂,含义很丰富。不看小说从这三个字能想到很多内容。

主持人于文:我想到以前杨绛老师有篇散文也是《隐身衣》。

格非:对,他的《隐身衣》散文有他的主题,我也看过《隐身衣》。隐身衣已经出现过一次,我对这个东西一直感到非常有兴趣,比如说我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是他早期到中期之间,有一段时间非常苦闷,他有一首诗大家都知道的“破帽遮颜过闹市”,鲁迅先生当时觉得世道如此糟糕,“破帽遮颜过闹市”。《隐身衣》里面写到一个事件,事件线索如何,在我的作品里面都把它隐去了。为什么我用这个标题,而作品里很少用,这个是作家通常用的办法。我还算比较好的,比如有一些有名的作品比如说福克纳写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非常有名的一部作品,这个作品里没有出现玫瑰,大家不知道什么意思,跟玫瑰有关的比如艾柯的《玫瑰的名字》,里面也没有出现玫瑰。属于作家把所有信息都屏蔽了,跟这个标题书名它之间的关系,需要你慢慢的去想的。我这个作品里写到一点,写了等于白写,牟其善出来时说他穿了隐身衣,稍微点了一下。

主持人于文: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在穿着一件隐身衣的生活之下?

格非:你这么说是对的,每个人可能都穿着隐身衣,我们有很多私密的空间,杨绛先生也说过这个意思,我们可能在生活中默默无闻,这样的人甘于寂寞穿是一件隐身衣。现在所有东西都可以被知晓,最私密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展览。那天在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很多读者讨论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我当时也提到,古典音乐本身听音乐的人来讲它可能就是一件隐身衣。很多爱乐的人所谓发烧友,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很多的烦恼,我遇到的这些发烧友可能都是比较特别痴迷的这么一批人,世界各地都有。他们觉得我在听音乐的时候,这个世界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了,这个世界是丑恶也好肮脏也好,至少我在听音乐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当中可以忘掉这一切,音乐可以让你隐身有这样一层含义。
  我刚才讲也很复杂,我自己不愿意关于书名给出一个我自己认为比较确切的说法。

主持人于文:这就是让读者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想,有时你这个人是什么想法或者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可能针对这里面的人物,他今后什么样的走向,能看出每一个读者是不一样的。

格非:对。

主持人于文:您刚才提到了,您刚才的话中说明您自己也是一位古典音乐的发烧友,而且从书当中一开始也有这样的一句话,您引用了尼采的这样一句话,“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谬误”,我在想这本书当中小说的一些情节,会不会有时也是您生活的一个经历?

格非:尼采的话,斯克劳斯也说过类似的话,尼采最早歌剧当中有合唱队,歌剧是一个理性的东西,可以看到故事人物的表演,背后是有合唱队,音乐是非常深邃,暗示着生活中非常多的奥妙。
  音乐发展到今天各种各样的音乐都有,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可能是消费性的,感情上需要宣泄,真正的音乐确实跟人的最深邃的情感是有关的,我是相信这一点。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也在欣赏音乐,倒不是像很多人也有很多朋友问我,你听音乐是不是为写小说增加自己的修养,我说你完全说错了,音乐比小说重要得多,比文学重要得多。
  假如让我排列的话,我对音乐崇拜超过对文学的崇拜。

主持人于文:您好像是第一次把音乐写到小说里边?

格非:不是音乐,是爱乐者的生活,所谓爱听音乐人的生活,我个人不是专业做音乐的,只不过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今天我想尝试,把音乐这样一个素材,怎么样把它融汇到小说当中去,给小说提供一些比较特别的氛围。因为小说里边涉及到的东西很多,比如说情节、故事、文化背景、历史,小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一个结构。这个当中如果有一些音乐的元素在里边,我希望通过音乐的某种暗示,来跟读者做一点交流比较好玩。有时你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
  《春尽江南》里有个情节,他的妻子的避孕套被他发现了,避孕套打着结,他发现他妻子出问题了,他听勋伯格的《升华之夜》,这首曲子就是作曲家知道妻子有外遇,写下的曲子。我不是随便写了勋伯格的这个曲子。只有香港中文大学在评论里写到,他听的是这个。
  我也希望跟读者进行另外一个意义的交流,我也希望达到一个效果,大家看了我的书,如果说有一点点心思说我可以听听音乐,这也挺好。

主持人于文:这是给大家另外一种帮助一种辅助,这本书当中有没有您暗喻的地方,用音乐,可能很多网友不太能关注到的?

格非:有很多地方,比如说结构,比如说音乐当中的对位法。欧阳江河写了一篇评论专门谈对位的,因为音乐它跟社会生活,比如说它的乐器,它跟比如说情感之间的对位,这个当然是很简单的一个说法。比如说还有一个像,比如说调性,副调的使用,所有这些跟文学是有关系的。我不希望把作品写的那么面目可憎,让大家觉得这个门槛很高,这个哥们是作音乐的,我不需要这些,不需要有很高修养的人能欣赏音乐,一般人都可以。
  如果听莫扎特,所有没听过音乐的,听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喜欢。他们说孩子在孕妇的肚子里能听懂。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女子轻信网上冒牌支付宝客服被骗近3万元 俞正声致信祝贺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拉萨开幕
2# 四姑娘山
 楼主|红叶 发表于: 2014-8-12 12:3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格非
  2012年6月21日下午15:00,当代著名作家格非做客新浪读书名人堂,谈新书《隐身衣》。
  点击进入视频:著名作家格非谈新书《隐身衣》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于文:对,胎教是非常有作用的。您写到的音乐曲子,是不是您本人特别喜欢的?

格非:有一些是有一些不是,因为它要对位,某一些人物使用一些器材,当然我是很鄙视的。但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的对位,我对他讽刺的,我会选择他听的音乐器材比较夸张,真正有内涵的人家里用的器材是不一样的。有的有钱用的上千万的东西,不见得真的喜欢音乐。这个当中不一定我写的人物都是我喜欢的,有些 人我很赞赏,有些人我可能同情,有些人我可能略有讽刺。他听的音乐不一样,读者能够看出来。

主持人于文:在这本小说里面,我们一下子看到有丁采臣这样一个人物,您说到丁采臣这样一个人物,跟倩女幽魂是有一定联系的,看完之后我没有找到联系,您想表达什么?

格非:最简单的联系两个人名字有采臣两个字,其他联系有很多人做过调查研究或者想这个事,对于我来讲,因为小说家他总会使用一些手段,当然我觉得古典作家可能是比较的规矩,就是说他有一个悬念,他一定给悬念给你解答,这是传统写作的规矩。传统说的如果有一个猎 枪挂在墙上写到了,后面肯定打,这是传统作品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现代小说不一定,现代小说使用悬念时可以不交代,在某种程度上他不应该交代。我刚才也讲到,这个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两种不同的态度,《红楼梦》、《水浒传》都写到两种人,一种人认为世界是清晰的可以掌控的,还有一种是反的,我可能是另外一种人,我认为这个世界不是你能掌控的。运气是唯一的宗教,我写的这句话,很多人觉得这句话说的和他们有某种暗合的东西。
  为什么有运气这个东西,因为它说不清楚,《金瓶梅》里有一句话“运来生铁生光辉,运去真金无颜色”。很多人问他的姐姐跟蒋颂平到底发生什么事,这些事情读者需要知道吗?总归是一件事情,对于读小说来龙去脉没有太大影响,如果我不写读者会想象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我写的比较倾向于我自己会写的那件事的答案,我不愿意告诉读者,这个东西跟读者理解作品没有关系。

主持人于文:小说里会不会有一定偏向,会告诉大家或您暗喻的什么问题?

格非:我肯定会有。我自己写的时候会准备很多很多的可能性。对一个作家来讲,很多人认为作家是写作就是什么,就是拿一张白纸凭空创造出某一个东西来这叫写作,其实不是。结构主义研究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作家写作时实际上是排除,你在写一句话用一个词,同时你脑子里出现十几个词,你会出现非常多的词,这个词跳出来让你选择,选我选我。这时你选一个把其他九个排除掉。结构或悬念也是如此,你会有非常多的,我都弄晕了,他里面可能性太多了。

主持人于文:您也会晕?

格非:它的可能性,这个人物死没死,这个人物到底怎么回事,女的怎么来的,为什么住在北京,是南方人,他们怎么相识的,背后袭击的地点,所有这些东西会有一千个答案,我写到这时非常非常多的可能性,对作家来说非常幸福也很痛苦。

主持人于文:您会不会有时不知道选哪一种会很纠结?

格非:对。有时有的作家为了炫耀,他会选择一种最后导致他作品失败的东西,因为有些作家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会炫耀。作家要冷静,首先想清楚作品要表达什么,想表达东西大致的方位在什么地方,不能离题太远。

主持人于文:我看到你们发布会的时候,欧阳江河老师也会聊到,或您以后会用丁采臣这个口吻说把这个小说再写一遍。

格非:我当时想到可能会写好几遍,比如我再写个小说也写六万字,可能把把丁采臣作为第一主角用第一人称写,你看时发现跟《隐身衣》完全没有关系,他的黑社会的经历。写着写着《隐身衣》里的人物会出现,它的故事会拉出来,当然这个背景里边所有我做音响这些,都成为非常淡的人物,最重要的人物是丁采臣,这是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我想把蒋颂平的事情,从蒋颂平来讲一定有许多谜团解释,他为什么闹翻,他母亲怎么解释,他母亲怎么到陕西去了,他家里从小没人管跟着姑妈是怎么回事,如果我把蒋颂平写出来,其他丁采臣也都在幕后。假如将来把三本书写出来,三部书互相镶嵌在一起。

主持人于文:是不是又构成三部曲?

格非:三部曲我不会再写。你读过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品呈现,当代小说或者欧洲或西方小说出现很多镶嵌式的东西错综式的东西,我不一定会写,我是曾经脑子里想过认真想了几天,我现在有别的重要的事情要做。

主持人于文:一开始跟您说过,我看完这本小说,会有心里面特别焦急特别悬,很多事情不能落听的感觉。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希望你写《隐身衣》二,以丁采臣的口吻,以蒋颂平的口吻都不能算《隐身衣》的续集。

格非:我肯定会把《隐身衣》所有人物,在我的新作里用某种方式出现一下,可能一闪而过,有时正儿八经和主人公对话,可能有故事。我现在不能确定我有没有足够的我的这个构思有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我投入到这个工作当中去,我通常会在百分之百的比较强的一种冲动,觉得我非写不可我才会去写。假如他觉得很勉强,我觉得算了。

主持人于文:可写可不写您就不写了?

格非:我确实不知道这本书出来之后,我再写因为它会出现一些另外的效果,这个是我现在没有考虑清楚的。

主持人于文:您说的另外的效果会有什么,很多读者可能希望丁采臣死掉,或者很多读者希望他没死。假如我在第二部小说正面写丁采臣,无非两个选择有可能死了有可能没死,会破坏原来读者读这个作品的感觉,你读这个作品时它是好的完整的,这个结局在新的作品里它会有延伸。会不会画蛇添足我有这个感觉,所以我现在犹豫不决,还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主持人于文:读这本小说时我还有一个感觉,觉得心里面有一些难过,为什么说难过呢?在里面您写到很多知识分子,在以往小说中也会写到这群人,有时会指出他们的一些问题,无知无畏夸大其词等等,您本身是大学教授,为什么在您笔下写这个群体以这样的笔触去写?

格非:这个东西我也不希望像《春尽江南》那样,《春尽江南》因为写的很重,我想把这个写的轻一点,轻一点不是说他跟社会问题关系不是那么贴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描述这个社会的问题带给我的问题,在《隐身衣》里边我用了带有一种情感方式的第一人称,第一人称他会有一些温情,他即便写到这个社会的丑恶或者这种糟糕的地方,那么他跟第三人称冷峻客观的角度不一样,会带来温情的东西,语调上也会有情感性的东西,这是我希望带给这本书一个总体的格调。
  至于你说到的社会生活里边,比如说大学里边的这些事情知识分子,我个人确实有非常强烈的这样的感觉,如果我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是不可能去写的。包括今天中国的社会,有非常非常多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中国现在思想界的争论特别复杂,但是实际上我是很担心的,我觉得不管是哪些极端,它其实带有某种潜表的非常肤浅的极端的那种特征。所以我就觉得读书人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当然是在一个社会面临非常大挑战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的,可是因为我在学校呆这么多年跟知识分子打交道打那么多年,我也很了解这个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作品也多多少少反映了我对知识界整个一个状况的忧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红叶 发表于: 2014-8-12 12:32:00|只看该作者
格非
格非
  2012年6月21日下午15:00,当代著名作家格非做客新浪读书名人堂,谈新书《隐身衣》。
  点击进入视频:著名作家格非谈新书《隐身衣》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于文:这本书当中还提到了很多让大家能够更多去思索的一些话,像刚才访谈当中您也给我们提到了。还有一句话叫“事若求全何所乐”,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您是怎么认识这句话的?

格非:这句话当然是古话,什么事情做尽善尽美本身是疯狂的举动,我们希望把人类社会变得很美好,然后享受人类的生活,这样的社会人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传说中出现过没法考证。我们讲三代,我们从古典典籍中看到过,但没法考证,从西方历史也可以看到,有一句话这句话包含社会的教训,你个体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50年、70年,最多不超过100年,你就不存在这个世界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在我面前展开一个思 考,犹太人当他的家园被毁掉的时候,完全被毁掉根本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回到他这个地方,他首先抢救的是花,先把花盆抢救过来,他要顽强的生活下去。
  像我们一般的理解,我们会去弄粮食弄什么的,他不是,他就得好好的生活。时代社会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并没有一个理由说,我们可以随便的把我们一生打发掉这是不对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事若求全何所乐”带有劝人及时行乐的意思,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不是我的意思,我们应该正确的评价这个社会,评价自己在社会当中的所作所为。看看你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我们跟这个世界跟这个历史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我希望从这个角度,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倾向于这样一种看法,觉得要么我们就死掉,要么我们把这个社会变成我们心目中很好的社会,有非常多的人我觉得在仇恨当中,他忘了自己。他永远去学会仇恨去怒骂,这个当然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这个社会需要批判。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假如这种批判性把他的身性都毁掉的话非常恐怖。今天社会不是没有这样的状况,你问到这个问题我谈一些感想,当然我对这个书也不是一个权威,书里写到的东西要复杂一些。

主持人于文:很多人说为什么现在社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普遍人都缺乏信仰您怎么看?或现在的人应该怎么样面对生活?

格非: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如何如何,这个完全是错误的。怎么叫没有信仰?中国古代那么的人,你说人格化的神中国人没有,你说中国人没有起码的价值系统这个是胡说八道没有道理。我们说信仰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相信某种恒定的价值,这个我认为非常重要。如果你有一个恒定的价值系统,是不是把上帝人格化了,有没有耶和华,这个人会不会来末日审判。现在人在肤浅的谬论当中,是不是把基督教引进中国人的问题就解决了呢?我们不能把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一笔抹杀,有时一拍脑子会说出很简单但是非常肤浅的话,我觉得这个没有道理。

主持人于文:很多人不应该太随大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格非:普遍的问题是我们今天的人不读书,没有了解历史的愿望没有耐心,大家没有耐心人云亦云。

主持人于文:因为这个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大家已经来不及了,说我要可以静下来慢慢的做一件事情。

格非:这个不是理由。你总有空闲时间,你那么多的空闲时间,被资本的文化生活所控制。这个东西在西方已经研究很多年了,你的业务生活被资本操纵,你没有自由。比如你去旅游,有大量广告让你去,你晚上看电视,有《非诚勿扰》那么多节目。还是要人有一定之见,见是怎么来的呢?要有自己的看法,生活经历会给你很多教训,同时要增长自己的见闻,了解世界是怎么过来的发生了哪些事情。

主持人于文:我现在经常想这样一句话,我们大家如果有时间,少一些应酬多陪陪家人,多读点书比什么都好。最后请您给我们网友说一下,您最希望读者从您的书中得到什么了解什么?

格非: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比较真实的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跟我这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他怎么行动是他自己的事情,作家给他一点暗示,我需要跟他们交流,需要寻找那部分我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读者。很多东西我也不一定确信,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写作的过程是对读者发展寻找的过程,对自我的寻找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完成了,我写它用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差不多我的这个过程完成了。对读者来说,希望他们读这个书时,重新建立跟书的交流过程。

主持人于文:采访您结束之后,这本书我要再读两遍,感谢您格非老师,希望您有时间能够再一次到新浪作客,也期待您的下一部作品能够问世。谢谢您,感谢各位网友,感谢易茗造型。再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6 15:31,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