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5|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9年马铃薯中心展园:3500条废旧轮胎打造“莫瑞梯田”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马铃薯中心展园:3500条废旧轮胎打造“莫瑞梯田”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马铃薯首次在外太空进行种植是什么时候?谁发明了薯片?哪个国家是世界上种薯量最多的国家?在世园会国际展园的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游客不仅能找到问题答案,还能看到由3500条废旧轮胎打造的南美印加文明遗址“莫瑞梯田”翻版。
国际马铃薯中心,游客在莫瑞梯田参观。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国际马铃薯中心工作人员、世园会马铃薯园园长何蕾告诉新京报记者,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以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为灵感,由南美设计、建筑团队精心打造。展园由室内、外两部分组成,占地共1700平方米。
  记者看到,室外花园为六层下沉式环形梯田,高差达3米,是由3500条废旧回收轮胎打造的生态建筑,契合世园会绿色、环保的理念。据何蕾介绍,马铃薯具有广适性,可以分别种植在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此次设计将生态、生活和农业结合,让游客了解绿色生活、可持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
  中心展园在轮胎梯田展出4000余株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马铃薯、甘薯作物,向游客展示薯类作物的多样性与美丽。“马铃薯有4000多个品种,有一半以上是野生品种,需要我们保护。”何蕾说,此次室外园区种植了适应延庆当地气候的马铃薯,五月中旬将开花,6月底将收获马铃薯。届时园区将组织游客互动体验活动。“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不知道马铃薯是根茎类植物,长在地下,这次可以让游客直观地看到马铃薯的生长。”
  室内建筑由一个穹顶建筑构成,将以“薯类的科学世界”以及“假如世界没有马铃薯”为主题,展示薯类作物的科普及产业发展。其中一间展厅上方悬挂了一圈红色、黄色、白色、紫色和黑色的马铃薯,这些3D打印模型,展示了百余种马铃薯的形态。
  展区内还展示了市面上见不到的马铃薯实物,比如薯肉是黑色的“黑土豆”和手指头大小的微型薯。何蕾说,马铃薯种植不是用种子,而是用种薯使其发芽生长。采用微型薯,有助于降低病害影响,提高产量。
⊙记者:张璐浦峰

  编辑:李丽霞 校对:危卓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忧忧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忧忧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忧忧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忧忧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忧忧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忧忧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五一”假期首日 北京公交员工自组乐队开演唱会 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控制性工程主体结构封顶
2# 四姑娘山
 一直做下去 发表于: 2019-5-1 17:05: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世园会马铃薯中心展园3500条旧轮胎还原“莫瑞梯田”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世园会马铃薯中心展园3500条旧轮胎还原“莫瑞梯田”

  5月1日,在世园会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游客能看到由3500条废旧轮胎打造的南美印加文明遗址“莫瑞梯田”翻版。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以南美印加文明著名遗产“莫瑞梯田”为灵感,由南美设计、建筑团队精心打造。展园由室内、外两部分组成,占地共1700平方米。
  室外花园为六层下沉式环形梯田,高差达3米,是由3500条废旧回收轮胎打造的生态建筑,契合世园会绿色、环保的理念,并在轮胎梯田展出4000余株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马铃薯、甘薯作物,向游客展示薯类作物的多样性。
国际马铃薯中心用3500条废旧轮胎打造“莫瑞梯田”。
轮胎梯田展出4000余株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马铃薯、甘薯作物,游客可扫描二维码了解相关知识。
展厅上方悬挂了一圈红色、黄色、白色、紫色和黑色的马铃薯,这些3D打印模型,展示了百余种马铃薯的形态。
室内以“薯类的科学世界”以及“假如世界没有马铃薯”为主题,展示薯类作物的科普及产业发展。
⊙记者:浦峰 张璐/摄影报道

  编辑:张英 校对:王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4:09,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