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52|回复: 5

[灾害·事故汶川地震11周年:凤凰涅槃 致敬重生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新闻网
  那一刻,地动山摇
  那一刻,万物灰寂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震
  地震的破坏和心中的悲痛
  在那一刻永久定格

  张由琼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9227人死亡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这不仅是一串冰冷数字
  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是我们患难与共的同胞

2008年5月16日,汶川县映秀镇两位居民看着地震后被毁的家园,不禁痛哭失声。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那一地的残垣断壁

2008年5月19日,5·12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村庄。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 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瓦砾之上的寻找和等待

2008年5月17日,映秀镇地震后的景象。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废墟之下那些渴盼的眼神

2008年5月14日,在5·12大地震中受伤的儿童。中新社记者 邹宪摄
  11年,我们从未忘记
  那些身赴现场的医生、军人、
  警察、志愿者……
  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
  国殇面前
  谁都不曾置身事外

2008年5月1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众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一位来自四川的男子高举右手为家乡加油。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即便周边的一切都夷为平地
  但只有人
  会带着重建家园的决心
  更加坚强地站起来

2009年1月2日,北川县一名妇女背着儿子接收解放军免费运送来的红砖,准备请人帮助重建家园。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 摄
  弹指一挥间
  11年时光流逝
  回顾这4000多个日夜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悲痛
  同样也看到坚强和勇气

2008年5月13日,3岁的郎铮因为躺在担架上向解放军战士敬礼。杨卫华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看到团结

2008年5月17日,解放军将汶川县映秀镇的村民用直升飞机送往医院抢救。中新社发 郭国权 摄
  看到对生命的敬重

2008年5月17日,救援队将在废墟中存活了124个小时的蒋雨航成功救出。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看到希望

2011年1月28日,震中映秀镇张家坪村村民搬进了新家,再生育家庭抱着双胞胎拍摄合影。中新社记者 张浪摄
  看到涅槃重生

2018年3月22日,航拍四川德阳绵竹市清平镇,该镇已建成为生态旅游小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8年4月,航拍震后重建的映秀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5·12大地震短短1年后
  都汶公路通车
  幼儿园、中学、医院等民生项目接连封顶
  5·12大地震博物馆竣工
  ……

2009年9月2日,汶川映秀小学100多名学生借校开学。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年时间过去
  成灌快铁建成通车
  地震灾区145万余户农房基本完成重建
  ……

资料图:成灌铁路。中新社发 胡志强
  3年之后
  四川省旅游总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人次数
  均恢复或超过震前水平
  汶川重建工作基本完成
  ……

2011年4月19日,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汶川县水磨镇开幕。中新社记者 安源摄
  现如今
  当年的废墟上
  早已青山绿水、高楼林立
  当年满目疮痍的灾区
  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8年5月,空中俯瞰成都彭州城区。赵华敏 摄

摄于2018年的北川新县城。张由琼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8年4月22日,孩子们在汶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玩耍。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2018年4月30日,汶川青山绿水鲜花盛开,吸引游客观光。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看那些曾经在地震中逃过一劫的人们
  他们从悲伤中走出,活出了精彩
  哪怕失去至亲
  哪怕身患残疾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
  生命的顽强
  同胞的爱心
  和中国人压不倒的脊梁

2014年8月15日,在地震中失去手臂的女孩雍茜正在色彩名师阿旦的指导下练习绘画。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2015年9月18日,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四川游泳队运动员“无腿蛙王”代国宏,在残运会赛场向女友苏思妙求婚成功。中新社发 钟欣 摄

2018年5月10日,5·12大地震幸存者马元江使用机电智能仿真手进行工作。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2018年5月9日,280名当年地震后的孤困儿童相聚在成都“安康家园”,与照顾自己的“安康妈妈”重逢。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事实证明
  汶川经住了考验
  中国经住了考验
  那些曾相互鼓励、携手前行的坚强
  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
  也带给我们重燃梦想的信心与希望

2018年4月拍摄的德阳什邡市北京小学学前班孩子们在雍湖公园春游。贾跃红 摄

汶川县映秀镇一名吃冰激凌的儿童。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参观者在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11年过去,再忆512
  让我们缅怀追思
  那些逝去的同胞亲人
  11年过去,再忆512
  让我们砥砺前行
  秉持这份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哈斯巴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哈斯巴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哈斯巴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哈斯巴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哈斯巴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哈斯巴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成为保护主体 谷歌解释Pixel 3a保留耳机孔:不让老耳机变电子垃圾
2# 四姑娘山
 无筝123 发表于: 2019-5-12 12: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汶川地震11周年 这些刷屏照片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5·12大地震11周年,这些刷屏照片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源自:中国军网

  今天是2019年5月12日
  11年前的今天
  一场里氏8.0级的地震突袭了汶川
2008年,中国军网记者费伯禹航拍记录5·12大地震满目疮痍。
  巨大的破坏力
  将无数鲜活的生命
  推向生死边缘
2008年5月13日,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一名家长瘫软地跪在地上,紧紧地握住遇难孩子沾满泥沙的手。朱建国 摄
  满目疮痍
  举国同悲
  一声令下
  部队紧急开赴灾区
  展开救援
2008年5月13日,驻武汉空军某部派出大批解放军官兵携带救灾物资及用具,飞往四川支援救灾行动。新华社发 周国强 摄
  他们跋山涉水,昼夜不休
  他们争分夺秒,众志成城
  与死神赛跑抢回了
  一条又一条生命
  留下了许多感动
  亿万国人的影像
  永恒的瞬间
  无言的历史
  今天军网微信就带你
  探寻那些经典照片
  背后的故事
  ……

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
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 刘应华 摄
  11年前,军事摄影工作者刘应华这幅名为《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的作品,曾占据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版面,成为抗震救灾中最具代表性的图片之一。
  2008年5月13日清晨,时任航空兵某团指导员的陈进,带领救援先锋队,向距震中仅有10余公里的银厂沟挺进。
  行至东林寺,官兵们营救出一位脊背受重伤的妇女,他们从废墟中扒出门板、条木、电线,做成一副简易的担架。
  轻轻晃动对于脊柱受伤的人来说都是折磨。头顶有飞石,脚下是沟坎。官兵们在废墟乱木丛中前进,尽全力保持担架平稳。
  经过3个小时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来到峭壁前。此时,这里已聚集了近百副担架,还有上千群众。
  官兵们拿起铁锹在悬崖上铲出一个个供人站立的小坑。而后他们分成两批,自下而上,在峭壁上依次站立,伸出双手,搭起了“生命的阶梯”。
  道路抢通前,官兵们在这条“阶梯”上守了两天两夜。据统计,通过这条“阶梯”转移被困群众8000余人,其中伤员600余人。

空降十五勇士
15名空降兵正在4999米高空进行伞降。刘应华 摄
  2008年5月13日凌晨,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受命指挥一支突击队空降震区参加救援。这是空降兵成立以来,首次以空降形式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
  当时,地震灾区道路损坏严重,位于震中地带的茂县已成“孤岛”。空降兵成了进入灾区了解灾情的最后希望。
  5月13日早上,他们飞赴震区。由于机身结冰,舱门无法打开,飞机在震区上空转了一圈不得不返回成都机场。
  指挥部决定由一支小分队使用翼伞先行空降,再引导大规模空降空投。这是一场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
  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可供空降的地域十分狭小,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他们要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跳伞。对于通常在数百米高空跳伞训练的伞兵来说,这无异于生死“盲跳”。
  14日上午,天气好转,一架运输机搭载着伞兵们飞向震中,趁着云层中露出一丝狭小缝隙,李振波、于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雷志胜、赵四方、刘志保、赵海东、郭龙帅、李亚军、刘文辉、王磊、王君伟、殷远等15名勇士分两批跃入云海。
  最终,15人伞降成功,他们作为第一批救援力量跳进了“孤岛”茂县。
  空降震中后的7个昼夜里,他们翻越了4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上报重要灾情30多批次。
  他们还在茂县、汶川沿途开辟机降场6个,引导机降、空投20多架次。其中,在汶川开辟的首个机降场,为震中地区输送了大量救援物资;在茂县牟托村开设的空投、机降点,解决了附近10万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的困境。

“最美微笑战士”
广为流传的“最美微笑战士”。雷声 摄
  画面中这个抱着婴儿微笑的小伙儿是当时解放军驻渝某红军师装甲团战士盛于峰。
  5·12大地震发生当晚,盛于峰所在部队接到前往灾区救援的命令。冒着余震的危险,他们连夜向地震重灾区北川挺进。
  2008年5月13日,他们进入到北川县城,立即投入到艰苦的救援行动中。
  14日下午,盛于峰所在营再次接到指令,唐家山堰塞湖随时有溃坝危险,北川县城安置的群众需要立即撤离。
  在通往县城的一处断桥边,有上千群众正从这里转移上山。远远地看见一位老奶奶抱着一名婴儿在人群中艰难行走,盛于峰跑上前去,把婴儿抱到了怀里,护送着他们走了4公里山路到达山顶。
  他扶着老人在一棵大树下歇息,怀里的婴儿突然“哇哇”哭了起来。盛于峰用右手托着婴儿的脖子哄着她,小家伙露出了笑容,盛于峰也开心地笑了……
  这一动人瞬间恰好被路过的记者拍摄到,通过媒体和网络传播,很快成为抗震救灾中知名度极高的一张照片。
  当我们被巨大的悲痛笼罩时,一个微笑能抚慰心灵,给予人莫大的温暖和力量。

敬礼娃娃
敬礼娃娃 杨卫华 摄
  这个孩子叫郎铮,地震发生时,他的左手被压住动弹不得。一名官兵奋力刨开残砖碎石,从缝隙中爬到他身边,伸手抱他。他压住的左手被牵扯着,痛得哇哇大叫。
  外面的几名官兵立即找来木棒、钢钎,合力撬起压着他的水泥板,趴在他身边的人将他拉出抱起,另外两人蒙住他的眼睛、护着他的头钻出废墟。
  官兵们就地捡起一块木板作为担架,用一条绷带将他固定好。担架被抬起时,他抬起右手,向救他的叔叔们敬了一个礼。
  这个瞬间,被《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用相机定格下来,并通过媒体迅速传播、广受关注。郎铮也被称为“敬礼娃娃”。
  郎铮获救后被送往医院。父亲郎洪东、母亲吴晓红,对救出郎铮的部队官兵心存感激,托人寻找救命恩人,可一直没有准确消息。
  直到在电视直播上,看到时任原成都军区某红军师师长王凯讲述部队官兵在北川抗震救灾的事迹时,他才知道救命恩人,应该就是这位师长和他率领的官兵。
  团卫生队士官查万军看到照片,一眼就认出来:“我给他包扎的伤口,左前臂!他是坦克二连班长陈德永、修理连班长安贵荣、战士陈龙一起从废墟里救出来的!”
  再问他们三人,他们回答:在曲山幼儿园的废墟中救出来好几个孩子,救出后就交给后送组送往救护点,不记得有没有这个孩子。
  找到担负后送任务的一营战士李帅、赵兴满,得到的答复是:“当时忙成一团,担架一上肩就赶着往救护点送,小孩敬没敬礼,谁也没注意……”
  犯愁之际,有人灵机一动,最终靠迷彩服的纹路确定了救郎铮的战士。
  当“敬礼娃娃”已闻名全国时,救出他的官兵却未曾注意到自己也被定格在镜头里。

“长大我当空降兵”
“长大我当空降兵”。
  画面中,这个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的孩子叫程强。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家住四川什邡的程强正和小伙伴们游泳。当他从池塘里爬上岸,看到眼前的村子已变成一片废墟,很多人在空地上抱头痛哭。
  当他和家人陷入恐慌和无助的时候,是空降兵官兵打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红旗,进入什邡救灾。持续97天的救援和重建,官兵们不仅为受灾群众重建了家园,更带去了希望。
  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
  “空降兵救了我,给我埋下了一颗想当空降兵的种子。”回想起来,程强才意识到,地震后那段懵懂的记忆,给他带来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高中,程强报名参军,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空降兵,还是“黄继光班”的班长。
  “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他终于和自己心中的英雄比肩而立。
  当灾难来临时
  他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冲锋在前
  为我们打开生命的通道
  当悲伤笼罩时
  他们又是我们
  最温暖的慰藉
  最坚实的依靠
  真正的英雄就像是火把
  它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
  又是温暖和力量的来源
  感谢你们的守护
  又到一年“5·12”
  愿逝者安息
  生者坚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5-12 12:08:00|只看该作者

汶川大地震十一年祭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汶川十一年

  一转眼
  5·12大地震十一年了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中国 汶川
  大地震颤,山河破碎
  残垣断壁,生离死别
  8.0级地震
  近7万人遇难,举国同悲
2008年5月19日,5·12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村庄。(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摄)
  那一刻
  如末日降临
  周围的一切夷为平地
  无数生命在一瞬间戛然而止
  悲伤、无助、漫长……
汶川县映秀镇地震后面貌。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2008年5月20日,汶川震区民众快速通过山体滑坡险段。(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2008年5月14日,在5·12大地震中受伤的儿童。(中新社记者 邹宪摄)
2008年5月16日,汶川县映秀镇两位居民看着地震后被毁的家园,不禁痛哭失声。(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摄)
2008年5月1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众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一位男子高举右手为家乡加油。(中新社记者 富田摄)
  救援!救援!
  活下来,是唯一的愿望
  那是一段不管过去多久
  依然疼痛的记忆
  但是,我们依然要铭记
  为那些逝去的生命
  为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
  还有中国人民面对灾难
  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团结
  5·12大地震发生13分钟后
  军队启动应急机制
  1小时后,1.6万人开赴灾区
  72小时中
  先后调集14.6万人投入救援
  他们,逆行而上
  奔向坍塌的房屋
  搜寻生命的迹象
  他们,飞跃而下
  直降支离破碎的大地
  带着争分夺秒的信念
  他们,穿梭在废墟间
  徒手挖地搬砖
  只为寻找生命的迹象
  他们,从“死亡航线”挺进震中
  每天飞行十三四个小时
  却在第64次往返运送受伤人员时
  突遇浓雾和强烈气流
  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他们,用身体搭建人梯
  护佑危难中的生命
  绝不放弃每一丝希望
  他们,不管山路崎岖
  争分夺秒
  为一个生命而努力攀登
  他们,对着不谙世事的孩子
  露出了最柔情的微笑
  像是告诉他:宝贝,别怕
  他们,安抚着受伤的老人
  别害怕
  我们背你到安全的地方
  他们,不停穿梭在瓦砾中
  从死神的黑手里
  抢回来了生命的奇迹
  他们,是灾难中的光芒
  那群身穿迷彩的子弟兵离开了
  灾区人民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
  而当年那些获救的小孩
  有的,如今也成为了“他们”
  他叫强天林
  余震时险些被滚石砸中
  一位迷彩叔叔将他推开
  离别时,叔叔说:
  你要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后来,他考上了军校
  成为了一名解放军
  十年后
  他找到了那位已转业的叔叔
  他叫程强
  送别解放军时
  他高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牌子
  2013年,他参军入伍
  后来成为第38任黄继光班班长
  他叫蒋雨航
  在掩埋125小时后被消防官兵救起
  创造了生命奇迹
  他说:
  消防官兵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希望将更多的爱
  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后来,他实现了愿望
  服役于上海消防某部队
  她叫余倩
  地震后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后来,她成为了
  解放军某部通信团值勤站下士
  军史馆兼职讲解员
  他叫黄崟
  在灾区安置点受到志愿者照顾
  分别时志愿者说:
  你成为军人
  去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就能找到我
  后来,他立志从军
  成为了一名排爆战士
  也找到了曾经的恩人
  地震无情
  但没有人放弃希望
  无助和绝望是暂时的
  所有人都坚持一个信念:
  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
2009年1月2日,北川县一名妇女背着儿子接收解放军免费运送来的红砖,准备请人帮助重建家园。(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 摄)
2009年9月2日,汶川映秀小学100多名学生借校开学。(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1年3月20日,羌族男青年董伟与藏族女青年孟洁在汶川映秀新家园举行婚礼。(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摄)
2011年1月28日,震中映秀镇张家坪村村民搬进了新家,再生育家庭抱着双胞胎拍摄合影。(中新社记者 张浪摄)
2011年4月19日,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汶川县水磨镇开幕。(中新社记者 安源摄)
  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
  一定有能造出天堂的力量
  灾难后的他们更勇敢
  重建家园的决心更坚定
2011年5月6日,由澳门政府援建的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第五小学新校区正在施工。(中新社发 李向雨摄)
2011年6月7日,5·12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都江堰铁路郫县至彭州支线加紧建设。(中新社发 曹宁摄)
2012年11月29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映汶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2年10月30日,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欢迎18只大熊猫重返卧龙。(中新社发 衡毅摄)
2013年5月12日,四川省什邡市108个“地震宝宝”齐聚千年古刹罗汉寺,共同度过五周岁生日。(中新社记者 张浪摄)
  既然活了下来
  就要活出精彩
  他们用行动告诉人们:
  生死之外
  一切都是小事
2014年8月15日,在地震中失去手臂的女孩雍茜正在色彩名师阿旦的指导下练习绘画。(中新社记者 陈超摄)
2015年9月18日,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四川游泳队运动员“无腿蛙王”代国宏,在残运会赛场向女友苏思妙求婚成功。(中新社发 钟欣摄)
2018年5月10日,5·12大地震幸存者马元江使用机电智能仿真手进行工作。(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8年5月9日,280名当年地震后的孤困儿童相聚在成都“安康家园”,与照顾自己的“安康妈妈”重逢。(中新社记者 张浪摄)
  如今的汶川
  青山绿水、高楼林立
  如今汶川的人们
  继续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2018年3月22日,航拍四川德阳绵竹市清平镇,该镇已建成为生态旅游小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8年4月,航拍震后重建的映秀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8年4月,航拍震后重建的映秀镇。(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8年4月,俯瞰北川新县城。(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摄)
2018年4月22日,孩子们在汶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玩耍。(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摄)
2018年4月30日,汶川青山绿水鲜花盛开,吸引游客观光。(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摄)
  时光穿越灾难
  也见证重生
  如今的家园已经重建
  他们也将不负每一日升起的朝阳!
  5·12大地震十一年祭
  我们祭奠逝去的同胞
  也祝福这重生的家园
  祝福汶川!
  加油中国!
源自: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自中国新闻网(ID:cns2012)、央广军事(ID:cnrjunshi)、人民日报微博、中国之声,部分图片来源中新社、中新网、视觉中国
4# 金佛山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19-5-12 13:07:22|只看该作者

再祭512大地震: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不屈的中国人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再祭5·12: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不屈的中国人

  再祭5·12
  日历又要翻到5月12日
  距离那场山河破碎、悲痛欲绝的浩劫
  已过去整整11年
  汶之伤,国之痛
  那一瞬,山崩地裂,生命陨落
  那一刻,举国哀伤,江河呜咽
  从2008到2019
  历时4017天,96408小时
  5784480分钟,347068800秒
  时光的流逝
  不足以抚平心中的伤痛
  但那场在重大地震灾害中彰显的
  “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奇迹”
  将激励一代代中国人
  追逐远方,砥砺前行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世间最伟大的母爱莫过于此
  这或许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
  当消防官兵把这对母女从废墟中刨出来时
  她们僵硬的身体
  依旧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
  难以分开
  地震袭来的瞬间
  正在吃饭的母亲
  拼劲全力用身体护住自己的孩子
  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在危险面前
  哪怕只有一点点希望
  也绝不放弃
  世间最伟大的母爱莫过于此
  最美的青春定格在了26岁
  如果袁文婷还活着
  她今年37岁
  或许还在学校传道授业
  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乐此不疲
  11年前的5月12日
  这位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教师
  一次次不顾危险冲进教室救出学生
  而她自己
  却被压在了厚重的水泥板下
  再也没有起来
  年轻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26岁
  你是我最好的兄弟
  这是一张令人动容的照片
  北川地震灾区
  男孩廖波被倒塌的建筑埋压
  身受重伤
  暂时无法被救出
  生命垂危之际
  好友李阳举着吊瓶一直陪伴左右
  “你是我最好的兄弟,坚持住,我不想你有事!”
  经过一天一夜的守候
  廖波最终获救,转危为安
  兄弟情深就是在危难时刻不离不弃
  有一种身影,称为“最美的逆行”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5·12大地震发生后
  十余万人民子弟兵
  紧急集结直奔灾区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争时间,抢速度,救生命
  15名勇士上演“生死一跳”
  这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
  这是中国军事航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跳
  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指挥
  无地面标识的“三无”条件下
  空降兵某部15名先遣队员
  从4999米的高空纵身一跃
  成功空降到通信和交通中断的重灾区茂县
  他们冒着多次余震的风险
  翻山越岭,侦察灾情
  为抗震救灾的部署提供了科学信息依据
  “人桥”守望生命
  如果说泸定桥的铁索
  见证了人民子弟们的善战
  那么彭州市新兴镇的这座索桥
  则见证了人民子弟兵的爱民深切
  2008年6月的一日
  一场强雷阵雨过后
  索桥下边水流湍急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
  济南军区某旅教导队的官兵
  用自己的身躯铺成“人桥”
  让放学的学生从自己的身上踩过
  儿子,你未完成的使命父亲为你接力!
  2008年6月18日
  济南军区某部士官武文斌
  因过度劳累永远倒在了救灾现场
  他的父亲武中林是一名老兵
  参加完爱子的送别仪式后
  来不及擦干泪水
  就穿起儿子留下的迷彩服
  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
  继续儿子未完成的使命
  这样的“最美逆行”身影还有很多
  ……
  有一种传承,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奋战的“国防绿”撑起了灾区的天
  感动了当地人民
  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在四川大地处处上演
  不仅如此
  人民子弟兵舍身忘我的举动
  温暖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一种接续传承的信念
  在他们心底悄悄扎了根
  “敬礼娃娃”:感恩11年
  5·12大地震中
  3岁的小郎铮
  被救援部队从废墟里救出
  他用稚嫩的右手
  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
  敬了个礼
  如今
  小郎铮已长成了14岁的少年
  立志长大后
  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汶川男孩”:长大我当空降兵
  11年前
  一个叫程强的小男孩
  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
  送别抗震救灾部队
  11年后
  这个男孩圆了从军梦
  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还是“黄继光班”的班长
  谱写了现实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震区少年”:因经历地震而想当兵
  地震发生的那年
  强天林在上初二
  山体滑坡的瞬间
  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冲过来
  用身体护住了他
  从此决心报考军校
  现在的强天林
  已经成为一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
  他说
  要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人
  如今11年过去
  这片曾经破碎的土地早已重获新生
  但任凭时光怎样穿梭
  当年刻印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八个字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将永远被铭记
  患难时刻
  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闪烁着人性光辉
  这种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是抗震救灾的“法宝”
  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内在动力
  历史一次次证明
  任何艰险,都压不垮坚韧的钢铁长城
  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不屈的中国人民
源自:钧正平工作室微信公号

  今日网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无筝123 发表于: 2019-5-12 15:08:00|只看该作者

汶川地震11周年:想忘记 也想铭记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5·12大地震11周年,想忘记,也想铭记

  时间流逝有多快?2008年的5·12大地震,距离今天已有11年了。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我国的确是个地震活动广泛的国家,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
  2019年以来,地震灾害持续,5级以上的地震就有13起。
  从这最近的13起中,不难看出:台湾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而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及华北地区,东北、华东、华南等地分布较少。对人口密度高的我国来说,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的群害之首。
  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 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的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
  天灾过后。
  想忘记,忘记纵深伤口,举国哀恸。
  也想铭记,提醒我们珍惜当下,过好日子。
  今日网言
6# 青城山
 蓝色简单 发表于: 2019-5-13 01:07:39|只看该作者

汶川大地震11年 你想象不到中国经历了什么

源自:长安剑
原文标题:5·12大地震11年:你想象不到中国经历了什么!

  这个雕塑
  14亿中国人永难忘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遭到突如其来的8.0级强震后
  山明水秀的四川汶川
  一时间
  遍地狼藉,满目疮痍
  断壁无声,山河饮泣
2008年5月19日,5·12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掩埋了一个村庄。(中新社记者 贾国荣摄)
  5月12日一整天
  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
  都在阅读关于那场地震的
  点点滴滴
  震惊于数万名同胞
  瞬间永诀
  也感动于那一次次众志成城
  的救援
  感动于那一条条饱含深情
  的“雄起”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摄影:刘应华)
  如今,十一年过去了
  曾经的满目疮痍
  如今已是满山葱郁
2008年5月17日,5·12大地震之后的映秀小学,只有一间课室面积的危楼还“耸立”在废墟上,摇摇欲坠,危楼左右两边的校舍已呈毁灭性倒塌。
2019年4月2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一派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曾经的废墟之上
  如今也已高楼林立
2008年5月15日,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地震灾区,茅坝校区一片废墟,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
2019年4月5日,四川新北川县城。
  当初那举牌的少年
  成为了“最可爱的人”
  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
  汶川在十一年后浴火重生
  拥有了能够造出天堂的力量
  其实,过去十一年里
  类似的蜕变
  无时无刻不在
  中国大地上发生!

从废墟中走来,我们自己救自己!
  中国,作为大国
  灾难,伴随着厚重的历史而生
  十一年里
  我们仍然不乏天灾
  但我们一次次从废墟中
  自己救自己
  抹掉泪,用双手,用鲜血,用勇气,救自己
  2008年
  春节南方,50多年来特大雪灾
  是工人劈开冰雪
  豁命修通我们回家的路
2008年2月2日,一名电力抢险队队员在湖北省通山县抢险现场吃雪解渴。
  2010年4月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受灾人口24.6万,2698人遇难
  山河移位,满目疮痍
  如今,9年弹指一挥间
  浴火重生的玉树
  已是青藏高原上
  实现20年跨越发展的
  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
  废墟中“再造”新城?
  中国人,可以做到
  2017年8月
  四川九寨沟县,7.0级地震
  164人受伤,9人遇难
  不到1个小时
  四川公安干警们
  同时接到这样一条短信:

“所有队员立即归队!”
  归队的何止他们?
  武警、消防、卫生部门和军队
  均吹响集结号
  救援工作彻夜进行
  灾后第二天
  晨光渐起
  九寨沟县城路边的菜市已正常营业
  抹干眼泪
  我们在灾难中咬牙
  对一切磨难说“不”!
  后来
  我们遇到凉山木里森林大火
  “90后”、“00后”们
  像他们的父辈一样
  成为火海中的最美逆行者
  当遗体连夜运回西昌
  市民站在街道两旁列队呼唤:
  “英雄!英雄!英雄!”
  没有人喜欢灾难
  没有谁天然要牺牲
  但自然灾害一旦降临
  在不服输的民族面前
  就是一块激励我们团结奋进的磨刀石
  在战胜灾难中
  积累的信心、智慧和勇气
  让中国人明白了一件事:
  迎难而上,众志成城
  敢于在废墟中崛起的民族
  不可战胜!
  迎着巨浪和风暴,经济向前跑
  “5·12大地震”十一年
  中国不仅挺过来了
  经济在一路向前──
  2010年
  中国GDP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2015年
  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2015年
  亚投行成立,GDP翻了一番
  从“5·12大地震”那年的31万亿元
  跃升到67万亿元
  去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元
  改革开放40年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
  令世界惊叹
  曾提出“金砖四国”的
  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吉姆奥尼尔说:
  “中国是真正的明星,中国成就
  令人敬畏。”
  十一年来
  钱包鼓了,日子好了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变化
  如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
  中国在一路思考、一路践行
  2015年
  我们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近几年贫困人口
  减少6800多万
  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2017年
  党的十九大召开

“保证全体人民
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成为时代强音

  十一年来
  “打虎拍蝇”提振人心
  “反腐无禁区”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2018年
  全年共为你我“减税”1.3万亿元
  今年还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去年
  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
  大气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逐步成为现实
  中国不仅活在当下
  也放眼未来
  2017年4月
  雄安新区在华北大地“惊艳绽放”
  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
  新模式
  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作为有历史感的民族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潮头
  我们的目光
  高点定位、对标世界
  穿越时空、穿越千年
  这是改革开放中
  浓墨重彩的十一年
  也是属于每个中国人
  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的
  十一年

创新向前跑,突破纪录和极限
  2017年5月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
  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这些外国青年
  也许想象不到
  这些让他们羡慕不已的
  从初次使用到风靡全球
  仅仅用了数年或十数年时间
  比如
  2008年8月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
  是中国第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的
  城际高速铁路
  我们也就是从那时
  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
  到2018年年底
  全国高铁运营里程便高达2.9万公里
  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
  短短十余年
  我们便基本形成了“四纵四横”的
  高铁骨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
  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大名片
  在飞速行驶的高铁中
  我们来去安然
  可与此相媲美的
  还有我们的桥梁
  2018年10月
  历时九年的珠港澳大桥正式开通
  这座被外媒誉为
  “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大桥
  集桥、岛、隧道与一身
  全长共55公里
  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
  十一年前
  这些似乎都遥不可及
  如今,我们不仅是“基建狂魔”
  更在各个领域“弯道超车”
  2009年至2012年
  我国自行设计、自行集成研制的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在马里亚纳海沟
  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
  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
  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拍摄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月背影像图
  人类60年探月史,千年逐月梦
  在这一刻镌刻了中国的名字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先人的两大夙愿
  如今都已成为现实
  2009年,中国的“天河一号”
  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
  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但我们仍在挑战自己,刷新纪录
  2015年“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再度荣登
  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首位
  2016年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成功发射
  对空间的探索
  我们从未止步
  在文化、医学等领域
  也取得一次次突破
  2012年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
  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她创制的新型抗疟药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些
  我们都是在近十一年做到的
  有句话说:“成功是1%的天才加99%的汗水”
  如果真是这样
  只有最勤奋、最智慧、最有韧性
  的民族
  才能媲美中国的成绩单
  光鲜成就背后
  鲜血、眼泪和汗水谁人知?

坦然坦诚坦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一年前,北京
  从“5·12大地震”中站起来的中国
  呈现给世界的那场奥运会
  像是一场加冕礼
  那一天
  古老又年轻的中国脱颖而出
  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开始接受全球目光的集中打量

如果说,那时青涩
如今一路走来
中国人正越来越习惯
作为大国国民
维护海外权益、广交全球朋友──

  2009年
  中国海军抵达亚丁湾护航
  2012年
  中国公布钓鱼岛标准名称
  设立三沙市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
  同一年
  曾制造“湄公河惨案”的主犯糯康
  被捉拿归案并最终获死刑
  13名中国船员
  在天之灵可安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成为热血金句
  2015年
  抗战胜利70周年“9.3”阅兵
  燃爆全场
  同年,海军舰艇也门撤侨
  “祖国有能力把同胞平安接回家”
  成为海外游子的定心丸
  2016年
  民航客机首次降落永暑礁
  中国空军巡航黄岩岛
  近几年
  不断有台湾电信诈骗嫌犯
  被肯尼亚、菲律宾等国遣返大陆
  在意大利罗马街头

中国警察与意方开展“联合巡逻”
  十一年间
  保护中国同胞海外利益
  我们越来越有信心和能力!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
  坦然、坦诚、坦荡

我们不提倡“零和博弈”
而是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一年间
  在主场外交舞台
  中国越来越游刃有余──
  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亚信峰会
  ……
  中国始终展现着
  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形象

“一带一路”倡议
  更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
  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
  中国已经与126个国家
  和29个国际组织
  签署了174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19年4月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
  共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
  并达成6大类283项合作清单
  种种事实表明
  “一带一路”倡议
  顺应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的路越走越宽阔!
  十一年时光
  如白驹过隙
  一路走来
  我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以梦为马,逆风前行
  灾难、嘲讽、冷眼、困境
  ……
  恐怕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
  都更熟悉这些字眼的含义
  中国所走过的路
  只有亲历者
  才能真切感受历史的跨度
  但我们的字典里
  从无“放弃”二字

我们用最坚韧的姿势
奔跑、奔跑、奔跑
结果是──
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更有信心和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未来
  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挑战
  甚至当下
  我们正在面临严峻考验
  但这样一个民族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
  她仍可以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
  她将以“打不倒”、“摧不毁”、
  “磨不灭”的斗志
  持续走向
  星辰大海的征途?
  所以
  请你告诉我
  当我们纪念汶川十一周年时
  我们在纪念什么?
  纪念一种这样的精神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
  有挑战更有机遇
  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中华民族必将无惧风雨
  勇往直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5:12,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