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68|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爱四川 发表于: 2004-11-13 14:09: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锦江区人文景观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复制链接]
锦江区人文景观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锦江区博士团秘书长、区科协主席 王启涛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我区在人文景观建设上可以打10张牌:1、"景观再造"牌;2、宗教牌;3、乡土牌;4、"锦江"牌;5、"春熙"牌;6、旅游产品牌;7、"规模效应"牌;8、"博物馆"牌;9、古建筑牌;10、文化艺术牌。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及当代旅游个案进行论证。

  区委书记白刚同志曾经指出:"当前竞争的主流已上升到城市环境的竞争,把历史文化名人等人文景观融入小区和街道建设。张扬城市个性,使城市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大力营造新的城市亮点,达到用文化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以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区委副书记李凯威同志曾经撰写专文-《挖掘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建设》,他把锦江区的文化资源做了穷尽式的调查和研究,将我区的人文资源分为五大类,然后,他就我区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及利用提出了三条崭新思路。本文以此为依据,就锦江区人文景观资源开发与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打"景观再造"牌  传统思维认为:应该先有人文景观,然后忠实地围绕这些景观来发展经济。我们认为,这样做已经不够了。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其他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工作这一主旋律、主目标来进行。人文景观的开发也不例外。应该把人文景观当成一颗摇钱树,而不只是一个摆设。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可以再造一批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能不能再造?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再造当然不是无中生有,不能在锦江区制造一个"曹雪芹故居"、"鲁迅书屋"。但是,我们可以制造出"大慈寺壁画"、玄奘、道隆大法师讲经处,甚至唐街、宋城来。  我们曾经应邛崃市之邀,到那里去考察旅游资源的开发。邛崃有一个火井,根据史料记载,从汉代一直燃到宋代。那时候人们对天然气的概念还不强。那里的火井堪称中国第一火,我们认为,它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或者专利,甚至把圣火之类的活动争取到邛崃去。另外,邛崃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史书也有很多记载。在三月鲜花漫山遍野的时候,我们伫立在邛崃山上,仿佛又听见了千百年前的山间铃响马梆声。我们建议成都市和邛崃市领导围绕火井和南方丝绸之路的主题,再造、渲染、炒作、完善一批人文景观。这些建议是我和我的一位同事-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旅游学院院长谢元鲁博士提出来的,在成都市政协已经引起较强烈的反响。  我在上面提到"据史料记载"。这就是我们再造人文景观的依据和资本。事实上,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洗礼和冲刷,留到今日的人文景观已经是非常有限的。这就给我们再造历史人文景观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请问各位,您们走遍大江南北,有多少人文景观是原汁原味的,岳阳楼是原来的岳阳楼么?黄鹤楼呢?甚至更远的轩辕皇帝陵……您可以算算,这其中,重新建造的和重新改造、重新装修的,不知要占多少比重?  所以我认为,今后,我区的人文景观建设可以再增添一个思维:既让经济陪着景观走,也让景观陪着经济走。我区的经济建设主要目标、主要工程已经基本确定,就应该围绕这些主目标再造一批人文景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打宗教牌  我想首先建议大家改变几个思维定势:一个是认为宗教无非是求神拜佛。  其实不然。比如佛教,来自印度,汉明帝时代输入中国,这种宗教的教义博大精深。佛教的哲学、逻辑学、文学、美学、建筑学、语言学,甚至一直比我们中国本土还发达。佛教的经典很多,日本人曾经将中国本土流行的汉译佛典汇集编成一部《大正藏》,那部头,不知要比我们的《二十五史》大多少倍。佛教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它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各个层面。荷兰有一个著名的汉学家许里和,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佛教征服中国》。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许里和的这个书名绝不是危言耸听。事实就是那么一回事。我在写《魏晋南北朝语言学史论考》这本书的时候,全书42万字,谈佛教对中国语言和文化影响的篇幅就占了22万字。后来,我在写博士论文《中国法制文献语言研究》和做博士后课题《敦煌文献语言大典》的时候,也发现佛教甚至对中国的法律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求神拜佛,固然是佛教的一个重要仪式,但决不是全部。  另一个定势:佛教只是在中国有影响力。其实,佛教的影响是全世界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源自印度,《西游记》里面的西天取经,西天就是指印度。说来有趣,佛教在今天的印度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宗教(印度国内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佛教传入到中国以后,迅速地被中国的士大夫和皇帝大臣所重用、所改造。在大唐盛世和康干盛世,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佞佛的。在当时,中国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国纷纷派留学生(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也学习中国化了的佛教。并把佛教引进本国。所以,今天的日本和朝鲜佛教带有浓厚的中国味(这一点与泰国佛教不一样)。日本人现在纷纷到中国大陆进行宗教问祖。这说明,我们打好宗教牌,是可以实现招商引资这一经济目的的。现在我再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有关外国人到中国宗教问祖、求神拜佛的故事。  1999年11月,我当时还在川大读博士。应我导师邀请,日本京都花园大学的衣川贤次教授来到川大讲学。讲学结束后,我们问他要到哪儿旅游,是峨嵋呢,还是青城。结果,您猜他提出什么请求:它要求到安岳县的卧佛院看佛像,到那里面的一个藏经洞看唐代的佛经目录刻文。  这让我们大吃一惊。一是这个日本人怎么知道安岳?二是这人为什么要专门看佛教景观?  说实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日本人是最信不过的(虽然我的日本朋友最多)。我不禁想到:日本侵华期间,先是一批日本杰出的汉学家到我东三省打前站,借口呢,是来做科学考察。后来,日军侵华时,几乎每一个军官手上都有一张地图,地图上连东三省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都绘制得清清楚楚。这地图就是先前那些汉学家们绘制的。但是,今天不是那时候了,衣川贤次去安岳可能主要是进行宗教问祖、拜望中国文化。所以我们最后还是陪同他去了。  我们冒着飘飘秋雨,又坐车、又走路、又过河,终于到了那儿。结果衣川看得非常满意,后来还给卧佛院捐了一千元人民币呢。我陪衣川去安岳、一路上介绍四川的宗教景观时,恰好路过锦江区的大慈寺和龙泉驿区的石经寺。衣川问:大慈寺有哪些可以看的?石经寺有石经么?我只好向他讲,下次来吧。  说到这里,诸位不禁要问:外国人究竟关注过我们锦江区的宗教景观没有?我要愉快地告诉诸位:关注了。  我这里有一份珍贵的文献,题目就是《唐代成都大圣慈寺壁画小考》。作者就是一个日本人,这位日本汉学家的名字叫"川口久雄"。这篇文章写于1964年二月,写作的地点是日本的金泽大学。后来由我的导师、著名语言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张永言先生推荐给我们。  说来有趣,1964年的成都,正是艰苦岁月,大慈寺也正面临劫难,而大洋彼岸的东洋人却在怀着崇敬的心情,考证和描绘大唐盛世我锦江区大慈寺的灿烂与辉煌。  我读了这篇文章,颇受启发。川口久雄描写道:"在唐宋时代,大慈寺里的壁画非常多。这在北宋初年的文人黄休复撰写的《益州名画录》里就有详细记载。这些壁画主要有'维摩变相'、'金刚'、'金刚经验'及'金光明经变相'等,一系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壁画,真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壁画可以在今天的敦煌壁画里全面体现,而且传播到日本,对日本的绘画和文化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您看,这对于我们锦江区规划大慈寺多有启发和帮助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川口久雄的文章,再造一些人文景观来丰富和提升大慈寺的品味和内涵,让大慈寺更有看头。我有一个设想:干脆就根据川口久雄的描述,参照今日敦煌的壁画,在大慈寺里建一个甚至几个壁画长廊全面反映唐宋时代的壁画风采。同时把川口久雄的文章刻在壁画长廊的显著位置,作为"前言"或"后记",借外国人的口,打出大慈寺的牌子,调外国人的胃子,挣外国人的票子。甚至可以在大慈寺开辟一个宗教壁画研究馆什么的,您看行不行?说实话,今日的大慈寺几乎是一座空城,没什么可以看的东西,前面提到日本人衣川贤次问我:"大慈寺有什么可看的?"这句话倒是让我们思考半天。要发扬光大大慈寺文化,您总得让大慈寺有可以看的东西啊。

三、打乡土牌  大家可别一提到"乡土"二字,就觉得土气。其实,土气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乡土就是地方特色。川菜就是地方特色菜呢。我这里主要想请各位重新认识和重视李劼人故居。我觉得那真实一块金字招牌。  一是李劼人具有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主要是文学上的。李劼人曾经留学法国,学贯中西,后来写作小说,特别是他的三部曲《死水》《微澜》《大波》,完全是用了法国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人物和情节都写得生动而深刻,所以被称为东方的"左拉"。李劼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在翻译左拉的名作--《娜娜》时,曾经将李劼人的作品与左拉的作品做过比较,觉得李劼人与左拉相比,一点也不逊色。这一方面,为什么不可以炒作一番?让海内外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想来锦江拜谒这块文学圣地?  二是李劼人具有经济价值。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李劼人的作品全是用地地道道的成都方言写成。现在我就给各位随便举两个其中的例子:《大波》(《李劼人选集》卷二第1457页):"都怪你个鬼女子不好,惯在太太跟前冲我的柁子,把我气得浑浊浊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暴风雨前》(《李劼人选集》卷一第444页):"不要冲壳子了,你看那边那个女人怎样?"(李劼人自注:"(冲壳子)也是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的语汇,谓说大话和夸口为'冲壳子',更无边际的为'冲天壳子'。"李劼人的小说中方言词语非常多。我准备组织研究生对其书中的成都方言进行全面研究。我的朋友黄尚军先生在写作《四川方言与民俗》时,也大量参考了李劼人的小说。方言就是民俗。方言与民俗紧密相连,而民俗就是一张牌--经济牌;一颗树--要钱树。为什么不可以充分发挥李劼人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浓郁的四川气息,将一些有浓郁的四川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川菜产业规划到那里。我建议,可以把那里发展成为锦江区甚至成都市又一个比较有名的川菜馆,包括高档一点的四川民俗茶馆、四川评书、清音表演场所。说不定,我们可以在那里建成一座融四川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经济新城呢。  不少朋友提出要在菱窠附近建立现代文学馆或笔会的设想。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我只是想补充一点:可不可以将范围缩小一点,缩得有特色一点,叫"四川民俗文学馆"(或"四川民俗文化博物馆"、"巴蜀现代文学馆")什么的。可以把成都籍的作家如巴金、艾芜包括进来,甚至更早一点的杨慎等人也可以包括进来,甚至连郭沫若也可以包括进来。因为他们都在成都读过书。这些成都作家在海内外文坛上都有名,而且都喜欢用四川方言写小说,方言就是民俗的最典型体现,我们把成都籍的作家都请过来,由李劼人带队,组成一个强大的巴蜀文学班子,在菱窠一代安营扎寨,又搞文学创作和研究,又搞四川民俗产业,既读小说又挣钱,应该可以做的。

[转下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爱四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爱四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蝶恋花3 请站长沉着冷静
2# 四姑娘山
 楼主|爱四川 发表于: 2004-11-13 14:15: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续上贴]

四、打锦江牌  "锦江"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在我看来,成都市的五个城区里,最有历史文化底蕴、能够代表成都的就是"锦江"。"锦江春色来天地"、"花重锦官城"……这些词语都是赞美锦江的(我的一位朋友甚至觉得成都市"府南河"这个名字可以换成"锦江",在海内外人们心目里的感觉会更好)。现在我们对锦江、锦水可以做点文章。比如白日和夜间水上游。  这可能是我在南京、上海、杭州和泰国受到的一点启发。上海的外滩有黄浦江、南京的夫子庙有秦淮河,杭州有西湖,泰国有桂河。这四个地方的夜景都非常美丽,简直成了游人必去的地方。这四个地方靠夜间水上游就赚了游人不少钱。  我最难忘的是杭州夜间水上游。我在那里读书和开会时,总喜欢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泛舟,夜游西湖。每当皓月当空之时,我们乘坐在一艘巨大的旅游船上,在明净的夜光下徜徉。那西湖的鱼儿也来凑热闹,在我们的船舷跳来跳去。那孤山的清风,断桥的神韵,苏堤的夜影、轻扬的湖水,还有那湖中央的无名佛塔,都在这美丽的夜里组成一副立体画卷,永远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  我想,我们锦江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搞呢?  锦江应该有这样的条件。一是锦江随着府南河、沙河整治工程的完成与展开,河里的水流质量与沿河风景已有很大的好转,再也不会让游人掩鼻而行了;二是锦江的范围广,够得上游一阵子。在古汉语中,"锦江"其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今天锦江区境内的主要河段基本都属于锦江。三是锦江两岸随着历史文化民俗生态带的全面建立,两岸可看的东西还真多呢。而府南河、沙河两岸将成为都市文化旅游观光带。(《天府早报》2002年3月19日A3版文章《文化景点整体包装》)在锦江两岸,还有合江亭,九眼桥、活水公园、滨江公园、东湖公园等景点。夜游锦江,说不定真是许多人向往的一个旅游项目呢。

五、打春熙牌  "春熙"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好招牌。"春"象征兴旺发达,"熙"的得名,我认为可以追述到汉代司马迁那里。《史记·货殖列传》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春熙路"就是赢大利、赚大钱的地方。自古到今,春熙路就是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的地方。在海内外的名气都很大。这个牌子应该用大。把它作为一个集人文景观与商贸中心为一体的亮点来发展。千万要继续发挥春熙路得天独厚的经济和人文优势,并且将春熙路的范围辐射延伸到更远的地方。造成规模效应。  六、打旅游产品牌  我有一个肤浅的感受,我们锦江区的人文景观很多,可不可以制造一点人文纪念品来出售。比如:大慈寺模型、水井坊模型、出土酒器模型、玄奘、道隆、李劼人的雕像,等等。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西安和咸阳的老百姓靠制造兵马俑和秦始皇的模型发了大财。这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我觉得,在南京、上海和杭州这一方面都做得不太理想。我到了南京,我的导师和师母陪同夜游夫子庙,我好想买夫子庙和江南贡院的木质模型,但没有买到。美学家王世德先生曾经说过:"旅游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游山玩水,欣赏民俗风情,了解地理、历史、文化、特产,购买纪念品,研究人文景观、建筑特点,抄录对联、匾额、碑刻等等。现在有很多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例如,让旅游者观赏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表演,自己还可以参与民俗活动民俗联欢、有惊无险得游乐活动,将审美欣赏与自我游戏等活动相结合,有很强的趣味性,可让旅游者得到更多强烈的审美文化的欢乐。"王世德的这一番话值得我们锦江区搞旅游规划的同仁们参考。

七、打规模效应牌  现在成都市和锦江区上下一心,都打算将春熙路--大慈寺--水井坊工程做大。这样做太有必要了。只要您去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看看,您就会想到今日我们成都的春熙路、大慈寺原有格局实在有些小家璧玉。这种格局也没有规模化经济效应。现在,被列入市重点旧城改造规划的锦江区大慈寺片区未来3-5年内将大变样,变成融宗教文化、川西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新商业文化之精髓,集餐饮、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中心商业文化区。据介绍,大慈寺改造项目规划地段以大慈寺为核心,以纱帽街为轴线,北起大慈寺路,南至东大街,西起红星路,东至东顺城南街,将打通红星路,连接春熙路,将江南馆街延伸至府南河边。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您一定要让游客在此呆得久点(甚至一整天),才会带出一系列的消费来,游人买的东西多了,自然也就让本处的人文景观为锦江区挣钱了。

八、打古建筑牌  我们可不可以在锦江区建唐街、宋城,甚至明清建筑?有文献证据么?有。请让我一一道来。  在唐代,成都是中国最富有的两座城市之一(另一座是扬州)。在平定安禄山的叛乱中,成都为中央王朝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成都甚至成了当时皇帝的"陪都"。成都当时以产锦为名。所以,建成一座唐街,主要以丝绸(蜀锦)、酒类等为贸易对象,或许不是天方夜谭呢。市上和区上有一个考虑:将来大慈寺-水井坊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建筑要"以古典为主"(《成都商报》2002年3月17日第一版)。这很英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典"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都可以算作古典时期,我们最好给一个比较具体的时间段。我认为,可以以唐代建筑为一个选择对象。因为:成都在唐朝极为繁盛;而唐代在海内外中国人和外国人心目里是强盛和繁荣的象征。  宋城有没有文献证据呢?也有的。在沙河堡和狮子山就经常出土许多宋代墓。我是搞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我还曾经从沙河附近的宋墓里得到一些宝贵的宋代法律信息。可不可以把沙河堡这类小镇或沙河两岸的一些地段建成宋城(宋城当然也必须是重要的商贸区),可以论证研究。  甚至,可不可以把水井坊一带的建筑搞成明清特色,也可以考虑。  关于大慈寺-水井坊中央商务文化区的建筑风格,《成都晚报》2002年3月17日第3版这样报道:"打造川西民居建筑特色。运用廊檐空间设置、坡层顶等川西民居建筑设计风格,结合现代建筑设计,使整个建筑体现浓郁的川西风味。"这非常精到。但似乎忽略了古典建筑对这一地区规划的重要性。其实,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大慈寺本身就是一座古典建筑,而不是川西民俗建筑。如果您在它的周边地区搞太多的川西民俗建筑,反而有反差。

九、打博物馆牌  现代都市人文景观的打造和发展,一定要重视博物馆的建设。这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我的一位朋友张学君先生在德国呆了较长一段时间,回国后,它写了一篇文章《感受欧洲旅游文化》(发表在《文史杂志》2002年第2期第23页上)。文章里有一段话颇有意义:在德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陈列馆和数量繁多的博物馆。在慕尼黑就有上千座。大城市的综合性博物馆藏品极为丰富。我们在维也纳参观自然和人文博物馆,在巴黎参观卢浮宫,仅仅是走马观花也分别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博物馆和文化艺术设施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人们不仅津津乐道,而且经常造访他们,节假日往往门庭若市,应接不暇。城市的古建筑,包括宫殿、古堡、教堂、民宅、雕塑、桥梁,等等,都得到妥善的保护。  我现在不揣鄙陋,肤浅地提出我们区可以建造的10个博物馆的名字:烧酒博物馆、宗教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川菜(包括名小吃)博物馆、雕板印刷博物馆、川剧博物馆、出土文物博物馆、蜀锦博物馆、商业博物馆(甚至还可以结合锦江历史优势,建立货币博物馆、藏书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几乎都是瞄准本区经济和商贸发展目标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  我之所以认为建立这些博物馆有必要,一个是考虑到与与国际接轨因素,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锦江区有一个区位优势:锦江区与四川大学非常近,四川大学就有一座海内外有名的"大学博物馆"。我到里面去过三次。发现其文物主要还是巴蜀风格特别是川西风格的。如两百年前的大花轿和新郎服装,川西平原的古家俱,等等。距离川大博物馆不远处,就是四川省博物馆。另外,四川师范大学即将建成巴蜀文化博物馆,而我区大慈寺原本就有一个"成都市博物馆"的招牌,可以利用。所以,锦江区的一系列博物馆建成后,可以跟成都地区的所有博物馆连成一片。博物馆规模效应该是有的。  在我们看来,建设专业性的博物馆与建设综合型的博物馆区别在于:1、建立的目的不同,专业博物馆主要是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商品出售造氛围、造声势;2、成本不高,花钱不多。所以可以搞。

十、打文化艺术牌  锦江区人文景观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文化艺术类景观较多。文化方面,有李劼人故居、贲园书库、胡开文文具店、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旧址,四圣寺的四川神学院、和平街十六号省图书馆宿舍内书库建筑,北糠街字库等。另外,锦江区还有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艺术方面,有锦江剧场、孙中山铜像、川剧团等。以上人文景观告诉海内外游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锦江自古以来不只是商业发达,而且是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文化层次最高、人文素养最深的地区。这是其他区不能比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撰文论证)。这一方面的人文景观可以加大建设和宣传力度,并且利用这一优势,引进一批经济项目和文化项目。这一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也是很大的。以上一点文字,就是我对如何珍惜和利用锦江区人文景观并为本区经济发展服务的一点思考,也许全都是错的。所以我请领导和朋友们指正。在我写作这篇小文章的时候,正是阳光灿烂的三月天,我仿佛又听到了千年之前大慈寺的晨钟暮鼓,看到千千万万的香客在大殿里摩肩接踵的身影;我伫立在百花盛开的合江亭旁,仿佛又闻到了水井坊里弥漫开来的美酒佳肴。此时,我的耳旁想起一首脍炙人口得唐诗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愿意高举一杯锦江美酒,送给海内外的友人们。更愿锦江的未来如万里长江,永远望不到尽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23:02,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