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98|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爱四川 发表于: 2004-11-15 06:02:2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西风东渐小天竺

 [复制链接]
西风东渐小天竺 2004-11-10 4:26:52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罗文

  说起华西坝,就不能不提到小天竺,这条充满文化氛围的年轻小街。

  上世纪初叶,随着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大学──华西协合大学耸立在华西坝上,她的影响逐渐向周边环境辐射。

  傍着“华大”坐南朝北的两道老校门围墙脚,原来的稻田、菜畦、清溪很快成为历史,修起了街房,形成了东西走向初具规模的小天竺街。值得一提的是,二三十年代,这里就建成了除暑袜街邮政总局外,另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邮政局,从而带来了些许现代社会气息。

  接着,当街筑起了一楼一底、当时颇洋盘的“康服食堂”,专为华大师生服务。抗战前后许多英、美、加、法、比、澳等外籍教师最喜聚会于此。二战爆发后,来华援助的美国“飞虎队”官兵们也爱驾驶吉普车来此欢会,一时间,“康服”成了小天竺街的代名词。不过,经营有方的“康服”并未忘记本国同胞的需求。考虑到国人经济不宽裕、只有大学生才是它的主要顾客,因而售卖的东西既要有品位又不能太贵,遂以“小土司”相招徕。那种类似女人拳头般大小、焦黄皮薄松软咸甜的“土司”,以便宜、卫生、营养颇受学生青睐。稍后又开发出中西结合式“蛋烘糕”。所谓蛋烘糕就是用一种紫铜打制的带耳小平锅置放于小木炭火炉上,锅内涮上油脂舀入调制好的鸡蛋面粉汁,炙烤1分钟,翻一面再烤即熟,铲起折叠成双。酥松、油旺、甜美、热络,且顾客目睹全过程,很有自我参与的欢欣。斯时,一些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间或到“康服”一坐,喝点热咖啡吃几片小土司,并相机酝酿学生民主运动。据闻,华大学生、十二桥烈士之一毛英才生前也曾涉足“康服”……

  “小土司”和“蛋烘糕”这两宗平民化的西点,如我所知全系“康服”首创后推向全市的。小天竺街今犹存,只是“康服”不在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爱四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爱四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爱四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喂洋虫 [转帖]李劼人
2# 四姑娘山
 曹斌 发表于: 2004-11-15 10:57:4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蛋烘糕的历史原来是这样的,呵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7 10:18, Processed in 8.268015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