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措施抓好小春播栽工作,小春生产开局良好。截止11月10日,全市已播小麦95万亩,占计划的82%;栽播油菜63万亩,基本结束。一、认识到位,目标思路落实 为抓好2005年小春生产,在2004年大春收获前,市农业局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全市粮食生产的形势和2005年小春生产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形成了抓好2005年小春生产的共识。全市确立了夺取2005年小春丰收“五个二”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两个确保,确保小春粮食面积扩大,确保小春粮食总产稳步提高;明确两个目标,小春粮食总产达到33.3万吨,小春实现农民增收15元;突出两个重点,恢复小麦生产和扩种洋芋,小麦面积扩大5万亩、达到115.3万亩,洋芋面积扩大0.6万亩、达到11.8万亩;挖掘两个潜力,挖掘冬闲田土潜力、挖掘规范改制空行利用潜力扩大粮食面积;立足两个依靠,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依靠科技提高小春作物单产。 二、组织到位,工作措施落实 一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眉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5年小春生产,把抓好小春生产作为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市政府专门制发了《关于切实抓好2005年小春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市农田基本建设暨小春生产工作会议,对小春生产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市政府按照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和“两个确保”的目标,把2005年小春粮食生产纳入各区县政府工作目标,与各区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区、县也把小春生产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社、农户。二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市及各区县农业部门都召开了小春生产现场会和培训会,把小春生产的各项要求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据统计,全市各级召开培训会、现场会513次,培训干部群众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75万份。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进行宣传。三是搞好督促检查和指导。从11月初起,市农业局领导带队,组织3个工作组,分赴各区县督促检查小春生产情况,重点检查面积和技术推广情况,保证小春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市各级共组织技术人员5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小春生产顺利开展。三、挖潜到位,扩种面积落实 为确保完成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38.1万亩,扩大5.6万亩的目标任务,全市各级采取有力措施,群策群力,多方挖掘潜力,采取深化旱地和高塝望天田改制,优化种植模式,调减低效蔬菜、中药材,利用冬闲田(土),撂荒田复耕,幼林果(茶)园扩种,田坎利用等措施,尽力扩大面积,实现种满种尽,多种多收。全市旱地改制面积60万亩,大抓空行利用,间套种植春洋芋、大麦等作物。据调查,全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预计138.9万亩,比上年增加6.4万亩,其中:小麦115.3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洋芋12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四、服务到位,关键技术落实 一是换种力度大。全市各级统一组织供应高抗条锈病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60万公斤,小麦换种面积占60%以上,比上年提高25%;“双低”油菜占80%以上,比上年提高8%。二是开沟排湿好。全市组织广大群众突出抓好两季田的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做到沟沟相通,排出地表水和潜层水,防止秋绵雨可能造成的湿害。据统计,全市两季田开沟面积达到80万亩,占两季田面积的70%。三是技术组装配套。全市推广免耕栽培120万亩,比上年扩大10万亩,其中固定厢沟双免耕60万亩、油菜免耕直播稻草覆盖10万亩;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100万亩、旱地规范改制60万亩、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100万亩,均比去年较大幅度增加。四是科技示范有力。全市各类高产示范面积达24.6万亩,比上年扩大5.6万亩,其中小麦高产示范面积13.3万亩,油菜高产示范面积11万亩。积极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粮油订单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全市落实小春各种生产订单25万亩,比上年扩大7万亩,其中小麦6亩、油菜8亩、蔬菜7亩、中药材1.5亩、其它2.5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