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9年派专人监督垃圾分类,侵犯隐私了吗?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派专人监督垃圾分类,侵犯隐私了吗?

  主管部门委派相关人员在垃圾回收点督察监管,对投放垃圾的市民进行监督和指导,具有合理性。这个时候,相关的隐私保护应让位于落实公共政策。
2019年3月,4个由环保志愿者扮演的卡通垃圾分类箱人偶亮相上海某广场,与家长和孩子现场互动,宣传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图/视觉中国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分享他们在投放垃圾时的“不幸”遭遇。有人说垃圾点多达五六个大爷大妈盯着,要翻看要扔的东西,感到毫无隐私可言;有人抱怨垃圾房旁装监控;还有人抱怨管理者管得太宽,说人家端午节刚过就把艾草扔了等,不一而足。
  其实,这都是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出现的正常现象。只是,在这其中需要厘清的一点是,推进垃圾分类中是否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
  派专人监督垃圾分类是否涉嫌隐私侵权
  派专人监督垃圾分类,是否涉嫌隐私侵权?这无疑是个法律问题,涉及公共卫生政策的推行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垃圾中是否存在一定的隐私?回答是肯定的。例如丢弃生活垃圾的种类会暴露我们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最近吃了什么,可能我们并不愿让人知晓;还有些可能非常私人化的物品(如用过的卫生巾、安全套等),更是不愿暴露。除此之外,还有物流包装上未处理掉的地址、电话号码,以及其他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物品。
  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垃圾分类监管者进行垃圾分类,的确容易暴露隐私。
  但政府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尤其是在推行初期,市民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养成,必须有一定的监督指导措施,来保障垃圾分类的执行。
  因此,主管部门委派相关人员在垃圾回收点督察监管,对投放垃圾的市民进行监督和指导,具有合理性。当此之时,相关的隐私保护应让位于落实公共政策。
  其实,法律对隐私的守护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案件涉及的隐私对律师便不会保密,疾病涉及的隐私则对医生不保密。因此,垃圾回收涉及的个人隐私对回收监管人员也不应保密,否则其无法执行职务。在垃圾房安装监控,相关于“电子眼”执行,同样具有合理性。
  但正如律师有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约束,医师有行业规范和医德约束一样。垃圾回收监管人员,也应当在上岗之前进行相关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规则,要求其对执行回收监管职责中的“所见所闻”,除有现实公共安全方面隐患应及时报告以外,应做到守口如瓶。垃圾房“电子眼”的监督人员,也应遵守同样的要求。
  至于物流包装上未处理掉的个人信息,是个老生常谈的隐私保护问题,同垃圾回收监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理论上讲,行为人抛弃含有个人信息的物流包装,是对个人信息的自由处分,是放弃其隐私利益,给人收集垃圾中的这类信息提供机会,所以行为人自身当多些谨慎。
  垃圾监管人员应履行本职,不当“太平洋的警察”
  垃圾分类监管人员的本职,是监督指导好垃圾分类投放,指导市民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分类标准(不同城市可能有不同标准)进行投放。对个人和单位不按规定投放垃圾,而且经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执法权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也是其职责所在。
  但应知道,现代法治原则是私法自治。只要行为人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其行为就是自由的,他人不得干涉。
  垃圾投放监管人员当然也不例外。除紧急情况为了他人利益可进行“无因管理”外,其他情形下,法律都不鼓励人“当太平洋的警察”。
  现代年轻人观念更新快、自主意识强,很多人不太喜欢别人对其行为品头论足,这是垃圾回收监管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的。我国各地出台垃圾分类政策几乎都有10多年了,但强制推行刚刚起步,部分市民不理解、有抵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具体监管过程中,有些事项只属于道德范畴,并不违法,监管人员即应避免过多干涉引起冲突。例如,有的人衣服鞋袜八成新即扔了,有的鲜花插上两三天就更换,有的白面馒头吃上两口就让放进垃圾袋,有的内裤穿一次即当成垃圾,有的饮料未过期也处理了等,有的监管人员看不过眼可以善意提醒,但也应注意分寸。
  说到底,垃圾分类强制推行离不开“人”。而在强行推行过程中,派专人监督指导引起一些人不理解、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并提前对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与社会冲突进行预判,做好有效应对的预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更高效地进行。
⊙刘昌松(法律工作者)

  编辑:狄宣亚 校对:吴兴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雏菊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雏菊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鹿角巷”著作权案在厦门开庭 庭审全程5G+VR直播 受雷电天气影响 首都机场已取消11架次航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02:0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