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527|回复: 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13 20:45:53|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官员清代四川唯一状元的“高考”作文写了啥?

 [复制链接]
  骆成骧(1865~1926),字公骕,四川资中人。光绪二十一年状元,官至山西提学使。民国元年,任四川省议会议长,后执教于四川法政学校、成都高等师范。

人物生平
  骆成骧[xiāng],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状元。1865年5月20日生于会泽县金钟镇义通河锁水阁(今会泽县城西门外)南岸,原姓李,七岁丧母,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其父不善理家,生活维艰,时逢四川资州人骆腾焕(字文廷)夫妇来会泽做红绿纸等物的生意,生意兴隆,李父即将年幼的儿子过继给骆姓夫妇为子,养母也姓李。不久,骆姓夫妇在会泽赚了些钱,即买了会泽的一些山货及茯苓之类的地道药材,带着养子,改名骆成骧回到原籍四川资州。
  骆成骧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能过目成诵,有长进。九岁即随养父就读于成都的锦江书院,悉心培养。十四岁应州试,试文为知州高培谷及襄理考试的杨锐等人所赞许,特置首选,旋以岁试第一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因敏悟勤奋、学业大进,书院主讲王壬秋十分器重。
  1893年在四川中乡试第三名举人。翌年入京会试落第,困留北京,后经友人推荐,代馆教八旗官学。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会试中了进士,参加殿试。光绪帝临轩策问,其策论中:“言词异切,文句恳诚,辨理精微,”光绪帝同正考官尚书徐桐,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议阅后,看到卷中“殷忧启圣”,“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等语深为光绪帝所动,遂拔置第一,特“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
  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不求高官厚禄。其名言“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勉励着一代代后生。辛亥革命后,骆成骧虽出任过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但他勤政廉政。
  1916年6月26日,陈宧离开四川时,以建立学生军的名义存款4千元赠送给骆成骧。骆成骧当时任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前身)校长,便将这笔赠款拨给了高校。因而骆成骧家用贫困,厨灶屡空,有“穷状元”之称。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重庆言子 [转帖]叹逝赋
6# 青城山
 zhaoren 发表于: 2020-7-8 09: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清代四川唯一状元的“高考”作文写了啥?

源自:四川在线
⊙记者:钟振宇

  在清代科举两百多年间,四川一共考取状元1名,榜眼1名,探花1名。其中的状元,即1895年考中的骆成骧,他后来成了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史学家。
  在一定意义上,科举有如当今的高考。骆成骧当年究竟在“高考”作文试卷中书写了什么,从而打动光绪帝成为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7月7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方志专家通过梳理我省志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向记者介绍了清代骆成骧和他“高考”作文中故事。

光绪皇帝钦赐骆成骧状元及第牌匾(图片源自:四川省地方志办)  8a99-iwasyeh9034283.jpg  保存到相册

■ 推荐名单中列第三,光绪帝为何将其“钦定第一”
  骆成骧,字公骕,资州(今资中县)人,生于1865年。
  志书专家说,骆成骧9岁时即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17岁参加州试,试文为知州高培谷及特聘来资州襄理考试的杨锐、范溶等人所赞许,特置首选,随后以岁试第一调成都尊经书院深造。
  1893年,骆成骧以第三名中举人。次年,入京参加会试失败。第三年,他在京参加会试成功,接着参加殿试。光绪皇帝策问,骆成骧在其长篇策对中,论证答问详细。
  志书记载,骆成骧在全文中谈古论今,针对时弊,提出了整军练兵、惩治贪官、厉行节俭、兴修水利等项“自强之计”。阅卷后,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将其放在推荐名单的第一位报给光绪帝,而正考官、尚书徐桐则提出排在第三。
  志书专家说,时值甲午战败,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正在全国蓬勃开展。光绪帝面对清室危亡,思考改革自强,趋向变法维新。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极端仇视变法,借“祖宗之法”不能擅改为由,横加反对阻挠。
  “骆成骧的殿试策,引经据史,论证变法自强不但符合祖制,且又势在必行,这正合光绪帝的心意。”专家说,当徐桐将前10名荐卷呈皇帝亲阅时,光绪帝即被骆文所打动,特“钦定第一”,骆成骧遂成为清代四川唯一的一位状元。
  骆成骧的名字由此蜚声蜀中。有关他被点状元的传闻,也众说纷纭,从而助推了“新学”在四川的流行。

骆成骧(图片源自:四川省地方志办)  5763-iwasyeh9034354.jpg  保存到相册
■ 时至今日,骆成骧的言论依然振聋发聩
  骆成骧的文章为什么胜出?
  “关键在于立足时局,以改革精神谏言直书,提出了真知灼见。这给了我们当代人以启示。”志书专家查阅了有关文献后告诉记者。
  重庆图书馆藏有骆成骧的殿试卷。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受日本联合舰队的毁灭性打击,在殿试卷中,光绪皇帝提出“兵以威天下,亦以安天下,然非勤加训练,则无以制胜”后,骆成骧随即在卷中指出,晚清军事衰弱的根源在于“上下以虚文相应”,“将帅奉行之不力,而非法之不善”。对此难题,他提出的对策是恳请皇帝“亲临大阅,取其不力者正以军法”,严格赏罚,以儆效尤。
  关于惩治贪官,他提出的解决之道是,恳请光绪皇帝“亲核名实,取其虚费者而裁之,取其贪婪者而黜之”,从而让官吏自律自勉,端正官场风气。
  对于厉行节俭,骆成骧在对策中论述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然需要君主以身表率,“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从制度上着手,严格限定“大臣之服物、宫室”,杜绝铺张,禁止僭越,“有敢越度,罪之无赦”。朝廷百官和市井百姓方能厉行节俭,相习成风。
  此外,他在关于兴修水利中指出,现实困境是“督臣、河臣每以畏难而止”,也就是主事者不能尽心尽力,习惯找借口推诿、懈怠,类似于我们今日所谈论的懒政。
  时至今日,骆成骧的言论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骆成骧状元卷(官刻本,非骆状元手迹)(图片源自:四川省地方志办)  33d7-iwasyeh9034419.jpg  保存到相册
■ 为筹办四川大学而奔走
  骆成骧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其时康有为也因参加会试并发动“公车上书”滞留在京,曾去四川会馆拜望骆,并与之谈及变法问题。骆成骧后来在《祭蔡松坡督军文》中曾写道:“甲午乙未,隐忧谁恤,我告南海,渐之勿急”。
  1911年辛亥革命倾覆清廷,骆成骧携眷返蜀,寓居成都。1912年夏,被推任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长,因不愿介入日渐兴起的政党之争,不久即辞职,退而办学。从1912年底起,骆成骧出任四川高等学校校长直到1916年该校停办。任职期间,为了把高等学校延续下去,作为开办四川大学的基础,当1912年教育部下达取消高等学校的决定后,骆成骧仍力争于1913年招收了两届正科新生213人,直到1916年学生全部毕业为止。
  1915年9月,骆成骧又以四川高等学校名义,向当时四川省巡按使陈宧呈文,痛陈四川应尽快设立大学的6条理由,提出在四川高等学校的基础上改立四川大学,先设4科,招收12个班。高等学校停办后,骆成骧以该校管理处处长名义,管理校产,保护校址,处理善后。1922年管理处改称四川大学筹备处,骆成骧乃留任处长,继续为筹办四川大学而奔走筹划。
  与此同时,骆成骧还在四川法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等校任教,并筹建了设在成都的资属中学,1923年又执掌四川国学专门学校。
  骆成骧一生以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禄,清贫一世,有“穷状元”之称。
  1926年,骆成骧病逝于成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蜀途 发表于: 2005-11-13 15:47:00|只看该作者

清代四川状元郎

  科举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大制度,其影响巨大。中国自隋唐至明清实行开科取士1300多年间,四川所出状元屈指可数。资中似乎得天独厚,竟出了两名状元。一名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辛未科状元赵逵,另一名是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末代状元骆成骧。
  在闻名遐迩的“资中八景”之一“重龙晴岚”中,古柏参天、鸟鸣悠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蜀名刹永庆寺庄严肃穆,清代四川状元骆成骧就曾在此开馆授徒,留下一些历史遗迹。据资中县文管所资料记载,“骆成骧,字公骕,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资中舒家桥七里沟人。
  光绪乙未(1895年)会试得中,参加殿试,光绪帝德宗临朝策问,骆文引经据史,论证变法自强,势在必行,帝为之动容钦定第一,曾任翰林院修撰,京师大学堂提调,奉清廷命留学日本,考察宪政,主持桂林法政学堂,任山西提学使,创办四川大学,筹建在成都的资属中学,民国初曾任四川省临时议会议长。”
  骆成骧中状元后,按惯例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贵州和广西乡试主考官,山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首席提调,执教过桂林法政学校、四川高等学校(川大前身)、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辈子都同教育打交道,梁启超谓其“状元公教书有瘾”。聂荣臻元帅评价他,“辛亥革命前就在成都办高等学堂,热心教育事业……”骆成骧一生正值我国近代史上风起云涌、国事艰危的多事之秋,他经历了甲午海战、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倒袁、五四运动、军阀混战等一个又一个巨澜,都能够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在言论上、行动上与进步思潮同步而行。
  有“布衣状元”之称的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禄,资中民间还流传着他的两件事,一件是中举之后,有人建议在他老家修建一座状元府,被他婉言谢绝,另一件是骆成骧曾在资中重龙山“三贤祠”设馆教读,其用餐仅有二菜一汤,非常简单,以至让前来游览的地方官员吃惊不小:“状元何清库如此?”骆成骧回答道:“门生有此足矣!”其洁身自爱,甘于淡泊,不取不义之财,节操高雅一般人不能及。
  骆成骧晚年提倡“强国强种”的体育运动,1921年,四川武士总会成立,骆成骧为会长,尔后,骆成骧把作碑文的千元稿酬捐给武士会,并又募集了一些资金,在少城公园内建立了国术馆。
  骆成骧虽然是文状元,晚年却热衷讲武,积极倡导“强国强种”的体育运动。
  1920年,骆成骧之子骆凤麟从德国留学回来,谈到德国有人专门研习东方柔术。骆成骧深受启发,他想到世界列强纷纷入侵,恣意瓜分中国,要保家卫国,“监阵肉搏之术,不得不讲”,于是有意倡导武术。适逢成都有一个武士会,每年比赛拳足,但时有事端。为振兴武士会,骆成骧被该会推举为会长,他还将自己为别人作碑文的上千元酬金全部捐赠武士会。之后,他亲自出面募集资金,建国术馆于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四川各地的武士闻风而动,学习柔术,比赛拳足,盛极一时。骆成骧也勤习柔术,还喜欢射箭,并讲授射箭法。他常说:“射以观德,不仅止于御敌强身也。”为此,他创立了“射德会”。
  1926年,当时任西康屯垦使的四川军阀刘成勋,别出心裁,举行文官考试,礼聘骆成骧为主考官,派人将他由成都迎至雅安。考试结束,骆成骧畅游蒙山之后返回成都,不久就病逝,终年61岁。
4# 金佛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5-11-12 21:08:11|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1-2 20:18:14|只看该作者

“布衣状元”骆成骧

⊙作者:小裤

  1895年,从尊经书院走出的资中才子骆成骧中了进士,在随后进行的殿试中,他以一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得到光绪赏识,被钦点为状元。他也由此成为清代状元中的第一个四川人。
  1865年,骆成骧出生在四川资中舒家桥一个贫寒农家,他的父亲虽是个农夫,但却不甘心让儿子过一辈子贫苦的生活,他督促年幼的骆成骧学习圣贤之书,希望骆成骧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光耀门楣。

十四岁入读尊经书院
  骆成骧9岁时,随父亲到了成都,就读于锦江书院。很快,骆成骧就显露出了他“初为文字,即惊宿儒”的过人才华。五年后,年仅14岁的骆成骧应州试,考了个第一,成为“县案首”,被当时的名儒王闿运所器重。当时王闿运担任尊经书院山长,骆成骧随即入院读书?熏并拜王闿运为师。
  对于骆成骧而言,在名校尊经书院读书自然是莫大的福气,但他家一贫如洗,没有一点余钱供他读书,骆成骧的日常开支,全靠书院发的一点“膏火费”。他自己省吃俭用,每月还存下点钱寄回家孝敬父母。
  骆成骧有个同学名叫谢泰来,来自四川射洪,其贫困的家境和骆成骧不相上下,于是两人很是投契。一次谢泰来和骆成骧对对联,出了个上联,“至穷无非讨口”,叫骆成骧对下联。“讨口”是四川话,意指当乞丐要饭。谢泰来话音未落,骆成骧马上很豪气地大声应对:“不死总得出头!”他的这一豪言妙对在书院传为美谈。

光绪钦点为状元
  从尊经书院肄业后,骆成骧参加了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的会试,成为乙未科的进士。随后参加了殿试。殿试当天,光绪亲自策问。当时光绪出了四道有关军事、民生、道德和水利农业的考题,骆成骧一气呵成,很快写成文章,这篇应试之文虽然不到两千字,但却直指时弊,批评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贪污成风,应当整顿朝政、厉行节俭、发展水利和农业。
  主考官大学士徐桐细细阅读了进士们的文章,按优劣排好了顺序。据说骆成骧的排位并不是第一名,第一原本是喻长霖。这种排位顺序,只表示主考官对录取名次的个人意见,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光绪手里。进士们的文章被呈到光绪那里后,光绪一篇篇翻看,看到了骆成骧的文章,顿时很高兴地点头。光绪对徐桐说:“朕欲以此人点元如何?芽”徐桐自然不敢违背光绪的意思,他立刻表示赞同。
  于是,骆成骧被光绪钦点为状元,也由此成为清朝唯一一个四川籍状元。骆成骧之所以被光绪赏识,这篇文章可谓立功不小。当时正值国运维艰的年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战败,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赔了很多白花花的银子,还割让了土地。这种侮辱,光绪本不愿承受,也不甘作“亡国之君”,但这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和日本人妥协而成,没有实权的光绪无可奈何,只能“临朝痛哭”。而骆成骧的文章开头便是:“传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此即臣发愤忘死之日也!”这句话无疑说到了光绪的心坎里,让光绪大为感动。
  此外,骆成骧文章中,还提出皇帝必须亲政,拥有了权力,才能“转祸为福,转败为功”,这也应和了光绪不愿意当傀儡,想要变法图强的心意。

筹建京师大学堂
  骆成骧中状元后,当上了翰林院修撰,1897年春任春闱房考官,他和杨锐等四川籍官员一起,在北京创设了“蜀学会”、“蜀学堂”,讲习新学,宣传维新思想。骆成骧由此成为维新派,也是“帝党”成员之一。
  一年后,维新变法开始,光绪颁布了一系列诏书推行新政,京师大学堂也在筹建之中。骆成骧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的“提调”负责筹建。正当骆成骧在筹建事务中忙碌的时候,一场变故发生了。慈禧发动政变,宣布“训政”,光绪很快被幽禁,支持维新的官员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到边境。杨锐、林旭等“六君子”被屠杀在北京菜市口,戊戌维新失败。骆成骧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此后的仕途算是毁了,对光绪用过的维新派,慈禧再也不会重用。骆成骧并不在意这些,他只是沉湎在对殉难者的怀念当中,特别是他的老乡兼好友杨锐被杀,更是让骆成骧悲痛不已,暗自垂泪。后来他曾在绵竹杨公祠题了祀杨锐的联:大节壮人寰,谁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两行垂老泪,我伤梁木其坏,泰山其颓。
  戊戌维新失败后,骆成骧无心在仕途上攀爬,悠然度日,1906年,他被派往日本,两年后回国,受聘主持广西政法学堂,以教书度日。不久后,辛亥革命爆发,骆成骧对儿子说:“清政久失人望,不免于亡,予岂不知?然革命事业,人可为,汝不可为,以吾家所受知遇,非众比也!”作为满清臣子的他对清政府已是失望透顶,也并不反对革命,但他感激光绪的知遇之恩而不愿介入。辛亥革命后,骆成骧于1912年回到故乡四川,被公选为四川省临时议会议长,后任国史馆纂修,国学专门学校校长。

三道电文气死袁世凯
  清亡后不久,袁世凯上台,准备复辟当皇帝,他授意杨度等人成立筹安会,鼓吹帝制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为拢人心,袁世凯派成都知县找到骆成骧,劝他出山,担任川、滇、黔筹安会的会长。本来脾气很好的骆成骧听后大怒,拍案而起,把来人骂个狗血淋头,撵出门去。
  1915年,袁世凯称帝。远在云南的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带着护国军到了四川,和四川督军陈宦的北洋军队交上了火。陈宦是骆成骧的学生,看到举国讨袁的形势,原本是袁世凯心腹的他没了主意,就到老师骆成骧的家里找老师商量。陈宦说:“现在时局紧迫,我虽然受到袁氏重用,但对他称帝也很反感。我如果依从他,将受到天下人唾骂;如果反对他,我身边几乎全是袁世凯派来的人,随时都有生命之忧,请问老师如何是好?”
  骆成骧想了想,出了个高明的主意。他让陈宦联合蔡锷,给在南京的冯国璋发了封密电,说如果袁世凯败了,就推冯国璋当大总统。本就有野心的冯国璋接到密电后,暗自高兴,他按兵不动,就是不帮袁世凯的忙。
  这时,骆成骧便为陈宦代拟了三道讨伐袁世凯的电稿,并自信地说:“要气死国贼!”三道电报在1916年5月相继发出,前两道电文口气还比较温和,只是劝袁世凯退位而已,但第三道就让袁世凯气得暴跳如雷了。第三道电报宣布:“自今日始,四川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氏在任一日,以其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川省皆视为无效。至于地方秩序,宦守土有责,谨当为国家尽力维持。新任大总统选出,即奉土地以听命。”袁世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心腹陈宦都会“反”了自己,气得大叫“人心大变!”不久,袁世凯在一片讨伐声中退了位,随即一命归西,正应了骆成骧“要气死国贼”的话。骆成骧知道后,高兴地题了一首《咏剑诗》,诗中写道:“聊凭掣电飞三剑,斩取长鲸海不波。”对自己拟的三道“催命电”颇为满意。
  而对讨伐袁世凯的蔡锷,骆成骧是相当尊敬的。蔡锷到上海医病,骆成骧很是担忧,写诗道:“干坤惨未清,忍泪送公行……”而当他得知蔡锷在日本去世的消息后,更是悲痛不已,写出《祭蔡松坡督军文》,其文情深意切,当骆成骧在蔡锷的追悼会上读起篇悼文,更是一边读,一边流泪,感人至深。

推荐张澜为成大校长
  骆成骧晚年居住在成都,他的余生几乎都是在办学和育人中度过的。1922年,骆成骧四处奔走,筹办四川大学。他提出建议,在四川高等学校的基础上改立四川大学,还发动了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名流绅士联名上书到四川省长公署,呼吁“主持地方筹款”、“速建大学”。与此同时,骆成骧还在四川法政学堂、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当上了老师。一年后,骆成骧到四川国学专门学校任校长,并开始筹办成都大学,张澜就是因为他的推荐,才当上了成都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因骆成骧热心教育,又是饱学之士,人们尊他为成都“五老七贤”之一,位列七贤之首。骆成骧自己并不在乎名,他曾说:“什么五老七贤?依我看是五个老不死,七个讨人嫌而已!”引得众人呵呵而笑。
  骆成骧并不是一个穷酸的文人,他不仅能文,而且酷爱武术,倡导“强国强种”。他为别人撰写碑文得到的酬金,全部都捐给了成都的“武士会”,甚至当上了“武士会”的会长。他还曾筹集资金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修建了国术馆,创立了“射德会”,提倡射箭运动和柔术。因此有人甚至误认为他是“武状元”。
  1926年夏天,骆成骧在成都文庙西街的住所病逝,灵柩需送回资中安葬。出殡当天,成都的普通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沿街护送骆状元回乡。随行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道路都堵塞了。骆成骧的灵柩清晨从文庙西街出发,直到傍晚才到至牛市口。
  骆成骧颇受成都的普通百姓敬重的缘由,或许是因为他为官多年,却是“家无恒产,厨灶屡空”,人称“布衣状元”,也有他成为清代第一个四川状元,为川人争了光的缘故。
  骆成骧去世后,他的故事被川人传诵,平添了几分神奇。有人说慈禧太后梦见“马长角”,(角,川话读各),因此状元就是“骆”。有人说光绪梦见“二马奔槽”,意为“骆成骧”三字中的两个马旁,“槽”也就是“朝”,此乃贤臣奔赴朝庭效劳之意。而著名画家张大千也对骆成骧中状元的事颇感兴趣,他曾绘了一组《资州八胜图》,在第六幅《三峰毓瑞》的跋语中写道:“三峰在珠江南岸,青乌家言:‘当建三塔象笔架,必出状元’。塔成明年,骆公骕大魁天下。”
  无论是名家还是百姓所乐道的这些怪谈,自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这未尝不是骆成骧为民所敬的绝好佐证。骆成骧在成都文庙西街的居所附近的一个巷子,就因他而得名“骆状元巷”,今人讹为“落酱园巷”。此巷与为纪念杨升庵的成都“状元街”齐名,为成都平添几分文化意味。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7-31 00:16:06|只看该作者

骆成骧中状元的传说

  资中位于沱江边上,倚山傍水,风光秀丽,是有名的文化古城。
  中国自唐代以至明清实行开科取士的1000多年间,四川出的状元屈指可数。资中似乎得天独厚,竟出了两名状元。一名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辛未科状元赵逵。他文似苏轼,有“小东坡”之称,且刚直不阿,勇斗秦桧,高风亮节,彪炳史册;—名是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状元骆成骧。
  骆成骧中状元的事至今仍在资中民间留下有趣的传说。
  一说慈禧太后梦见“马长角”。因为“马”加“各”就成“骆”字,所以点了骆成骧为状元。一说是光绪皇帝梦见“二马奔槽”,在阅卷时见到“骆成骧”的名字内藏有两个马字,遂顿时醒悟:“槽”者“朝”也,此乃贤臣奔赴朝庭效劳之意也。于是御笔亲点骆成骧为状元。
  这些民间传说都含有“宿命论”的迷信色彩,固不足信。可是骆成骧当状元的确来自光绪皇帝的青睐,却是事实。
  骆成骧生于清朝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资中舒家桥七里沟人。自幼家境贫寒,刻苦读书,特别是他中秀才后,入成都尊经书院研读,受益良多。后来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以及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廖平,宋育仁、吴之英等都是这个书院的高材生。
  骆成骧参加殿试时写的“策论”文章,被主考官大学士徐桐排列为第三名呈给光绪皇帝。这表示了主考官对录取名次的意见。光绪皇帝看了前两篇文章以后没有什么表示,看了骆成骧的文章却欣然点头,对徐桐说:“朕欲以此人点元如何?徐桐当即回答:”谨遵圣裁!“
  原来骆成骧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光绪皇帝,击中了光绪皇帝的心病。
  当时正值国运维艰,头一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清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昏庸保守势力集团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光绪皇帝这时的心情是”宵旰傍徨,临朝痛哭“、”万分为难“,他不甘作”亡国之君“
  但他受制于人,什么事情都不能自主,他五岁被抱上龙椅之后,到这时已经25岁了,却仍然是一个傀儡。骆成骧似乎看穿了皇帝的心事,他在《策论}的开头就写道:”传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此即臣发愤忘死之日也!“这无疑会触动深怀忧愤和屈辱的光绪皇帝的心。接着他在治军、理财、倡行节俭、农事等经国大政方面,都提出皇帝必须亲自掌握大权,然后才能”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句句触到了光绪皇帝的心事,自然受到了赏识。
  骆成骧中状元后,协助杨锐进行了筹建”蜀学会“、”蜀学堂“等维新活动。在戊戌年(1898年)的”维新变法“中,光绪皇帝颁诏推行一系列新政,有一项关于文教的措施是开办京师大学堂。骆成骧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的”提调“,负责实际的筹建工作。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不久,慈禧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幽禁,谭嗣同,杨锐等”六君子“倒在血泊中,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维新运动惨遭夭折。受过光绪皇帝青睐的骆成骧自然也不会受到慈禧的重用。
  清王朝垮台后,骆成骧基本上一直在成都从事教育工作,参予过反对袁世觊称帝的政治活动。
  故乡父老至今仍然乐于称道的是骆成骧的布衣本色,称他为”布衣状元“。骆成骧在”帽插宫花,荣归故里“的时候,就拒绝地方官和士绅们为他修建状元府的”美意“,不为自己讲排场而耗糜国库民力。后来他相继担任四川高等学校和省立国学专门学校的校长期间,每次还乡都着兰布长衫、登圆口布鞋,在舒家桥的茶馆里同父老围坐笑谈,到他一个老友执教的私垫中和学童做猜谜游戏。他即兴自制谜条并买一包糖设奖,猜中者获奖。例如,他悬出一则谜面:”和尚摸头自叹—打四书一句“。学童们天天读四书,却给难住了,终于有人一语破的:”吾岂匏瓜也哉:“这是孔子的一句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乡场上开店设铺的生意人纷纷请状元公书写招牌,他总是欣然应允,而且他经常别出心裁,写出的招牌不落俗套。他为一家铁匠铺写的是”酉斋“,给一家鞋匠铺取名”甲乙堂“。众人不解其意,猜想状元引用了深奥的经典。有一天在茶馆里,有人问到这件事,骆成骧哈哈大笑。他说:”世事千变万化,哪能处处依据经典。君不见那铁匠、鞋匠做活路各有哪两样最要紧的工具?酉字立起看像不像个砧墩,横起看像不像个风箱?鞋匠离不得银针和切皮刀,你们看像不像甲乙两个字呢?“说得众人乐呵呵的。
  民国十五年(1926年)夏天,骆成骧在成都病逝。灵柩送回资中安葬。出殡那天,成都市民自发地沿途设祭,纷纷加入护灵行列,道路为之堵塞。灵柩清晨从文庙西街骆府出发,直到太阳偏西才行至牛市口,可见群众对这位”布衣状元“的爱戴。(完)(摘自《内江风情》,由陶世琼、成之新搜集整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8 07:46,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