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7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人《塞纳河畔的一把椅子》:法兰西学院院士们的人生奇遇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塞纳河畔的一把椅子》[法]阿明·马洛夫 马振骋 文汇出版社
  沿着不朽者的足迹,追寻法兰西四百年的沧桑与荣耀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佳作,知名翻译家马振骋倾力翻译推荐
  法国至高荣誉殿堂法兰西学院小史,一把椅子背后的法兰西四百年巨变
  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被誉为法国知识分子的最高殿堂,40位院士皆为终身制,各有其坐席,只有某位院士辞世之后,方会选出继任者。
  作家阿明·马洛夫当选为第29号坐席的主人后,追溯自1634年建院以来的18位前任院士的人生奇遇,让读者在院士“向导”的引领下,身历其境般游览法国四百年的壮阔历史:这把椅子上曾经坐过路易十五时代的首席大臣、被判过两次死刑的历史学家、敢于把耶稣称为“人”的宗教学家,而大文豪高乃依、莫里哀、雨果等却与之无缘……从封建王朝的繁盛与颓败、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萌生、大革命风暴的洗礼、政体的“轮回”反复与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把椅子面向塞纳河,背负着温暖厚重的记忆,见证了辉煌而又沧桑的法兰西四百年历史。
  他们前后相继坐上了这第29把椅子。他们坐在那里时经历了辉煌或恐怖、虔诚或启蒙、史诗、迷失、溃败……而这时巴黎、法国、欧洲和全人类都在发生变化。──阿明·马洛夫

作者介绍
  阿明·马洛夫(Amin Maalouf)
  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949年生于黎巴嫩,1976年迁居巴黎。精通多国语言,曾周游六十余国,是公认的阿拉伯及中东世界的专家。1983年出版首部文集《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随后陆续出版小说《非洲人莱昂的旅程》《撒马尔罕》《迷失的人》等。1993年,以《塔尼奥斯的岩石》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荣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广受世界各国读者青睐。
  2011年,阿明·马洛夫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继承前任院士列维―斯特劳斯的第二十九号坐席,是法兰西学院成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黎巴嫩人。
《塞纳河畔的一把椅子》海报

编辑推荐
▲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佳作,著名翻译家倾力翻译推荐
  本书是一部构思精巧的历史散文佳作,作者阿明·马洛夫是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得主,首位黎巴嫩裔法兰西学院院士,由首届“傅雷翻译奖”得主、著名翻译家马振骋精心翻译。

▲ 一部还原“不朽者”人生奇遇的文字纪录片,法国最高荣誉殿堂法兰西学院小史
  塞纳河畔的法兰西学院是法国知识分子的最高殿堂,院士被誉为“不朽者”,地位尊崇,大革命前甚至享受皇室成员的待遇。本书追溯法兰西学院从成立一直绵延至今的跌宕起伏,记录下四百年中那些难以磨灭的人和事,揭开这一荣誉殿堂的神秘面纱。

▲ 一把椅子背后的法兰西四百年巨变
  本书以法兰西学院第29号坐席切入法兰西恢弘的四百年历史,从封建王朝的繁盛与颓败、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萌生、大革命风暴的洗礼、政体的“轮回”反复与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把椅子面向塞纳河,默默见证了辉煌而沧桑的法兰西四百年历史,也是人类社会彻底转型的四百年。

▲ 知名设计师匠心打造,呈现瑰丽沧桑的塞纳河。

媒体推荐
  在法国有三样东西千万不要去动:法兰西学院、巴斯德研究所和埃菲尔铁塔。──戴高乐
  读完这本如此精彩的作品后,只有一个愿望:再读一遍。──法国《朝圣者周刊》
  这把编号二十九的椅子背后,藏着四个世纪的故事。这张老椅子上面,前前后后端坐过十九名法兰西学院院士,或者说,三十八瓣能人异士的屁股……如果第二十九号坐席能说话,它必然有很多故事好讲。而阿明·马洛夫先生,现任主人,正代替它娓娓道来。──法国《新观察家》
  作者有意识地在列维-斯特劳斯先生所谓“部分虚构谱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将自己与从古至今所有坐席主人,借由一条“精神性的血缘”相连。作者对之前每一位院士的个人故事,以及他们获选院士时的时代背景,都兴味盎然。这张位于塞纳河畔的扶手椅,如同昼夜奔流的河水一般,以一种极其生动、美妙的方式存在了四个世纪。“分成十八个阶段的世纪穿越,每个阶段都有一位不同的‘旅人’相伴”,而这些导游,正是被誉为“不朽者”的院士。纵然,有太多的不朽者在今日遭到完全遗忘,而荣耀他们,将是一种彰显我们谦逊且不忘本的态度。──法国《世界报》
  在这本书中,流淌着一种广博的同理心,而这正是缘于作者对于他人毫无保留的体贴……作者使自己同时化身为编年史家、回忆录作者、档案学者、心理学家,有时甚至成为伦理学家,却不会在穿梭其间时迷失自己。即便他正在追索其中一位院士生平中的重要时刻,但该院士却对自己所选择的方向表现得裹足不前时,他仍然不带愠怒,总是婉转其词地娓娓叙述……伟大的德国文学史家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说得好:“每种观看的方式,都投射出一种存在的方式。”──日内瓦大学教授莫里斯·吕邦·哈约恩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彗星年代:1918,世界重启时》:一战结束时的风云人物 加沙地带发生两起爆炸袭击 造成3名警察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17:33,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