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57|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7 01:10:2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巴蜀史考古主要成果

 [复制链接]
魏明生/文

古代巴蜀史的研究,和中原及其他区域一样,是建立在古文献学和考古学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导致文献不足征,因而考古学的新发现就更加显示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巴蜀史的研究尽管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已提出来了,但是,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巴蜀史考古所取得的若干重大进展。因此,要对巴蜀史有较深入的认识,不可不对巴蜀考古有较全面的了解。这里仅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巴蜀考古成果列举如下: 1.船棺葬的发现。1954年在四川昭化(今属广元市)宝轮院和重庆市巴县冬笋坝发现大批船棺葬,出土大量青铜器、陶器和印章,其时代为秦灭巴蜀前后到汉初。此后,在川西平原也发现了大量船棺葬,仅形制稍异。船棺葬的发现,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特征,使人们确信巴蜀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客观存在。 2.羊子山土台。1953年~1956年在成都北郊清理出一座残高1 0米、台底103.6米见方、最上层31.6米见方的三级四方形大型先秦现存最大土台 。土台性质,一般认为是集会、观望和祀典的场所,或古蜀国巫觋通天地的神坛,即 大型礼仪中心。 3.新繁水观音遗址和墓葬。1957年~1958年在新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区)水观音发掘的 遗址和墓葬,出土大量陶器和青铜器。墓葬年代,早期墓为商代,晚期墓为西周到春秋。遗址年代为商末周初。这一发现,为商周与春秋战国巴蜀文化的分期断代,提供了可靠 的序列依据。 4.彭县竹瓦街铜器窖藏。1959年和1980年分别在彭县竹瓦街发现窖藏铜器,有容器、兵器、工具,年代为殷周之际。其中2件青铜觯上有铭文,徐中舒考定为蜀人 参加武王伐纣所获战利品,证实了文献关于“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的记载。 5.成都百花潭中学10号墓。1965年清理的这座墓葬,出土不少青铜器,其中 一件水陆攻战铜壶,壶面有习射、采桑、宴乐、弋射、水战等图案,十分精美,全国罕见, 铸于蜀国,年代为公元前4世纪末。这座墓葬为战国蜀人的铜兵器的研究提供 了断代的标尺。 6.重庆涪陵小田溪战国土坑墓。1972年在川东涪陵小田溪发掘了3座土坑墓,出土大批青铜器,墓主为巴国上层统治者。这批墓葬的发现,为解决巴国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巴与楚、秦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7.有铭青铜戈。1970年代在四川郫县发现两件带有铭文的青铜戈,在新都出土一件有铭文的青铜戈,1973年在重庆万县发现一件有铭文青铜戈,1959年在湖南常德26号战国墓出土一件巴蜀铭文青铜戈,文字似汉字而非汉字,为确证巴蜀有文字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8.犍为巴蜀墓群。1977年发掘,年代为战国晚期,少数为汉初,出土陶器、青铜器、 铁器等。这批墓葬,为研究古文献记载的蜀人南迁提供了可靠的地下证据。 9.青川墓群。1979年~1980年在青川清理了82座土坑墓,出土陶器、铜器、漆器、竹 木器、玉石器等400多件,并出土秦武王时在巴蜀推行田律的木牍。时代为战国中期和晚期。出土的漆器上有刻划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巴蜀文字,为巴蜀符号确属文字提供了坚实依据。出土的漆器,表明巴蜀漆器与楚器有着相当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这批墓葬中巴蜀与秦、楚文化因素并存,为深入研究其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10.新都战国木椁墓。1980年发掘的这座战国早、中期之际的大型带斜坡墓道的土坑木 椁墓,椁内分出棺室和8个边箱,棺具为独木棺,椁室出土青铜器188件,青铜器多 5件成组,或2件成组,显示出特殊的礼制。青铜器中的鼎、敦等器,与楚文化有相似之处。 沈仲常认为此墓是比较典型的楚文化墓葬,所出“邵之食人鼎”,“邵”为“昭”,即是楚昭王之意。徐中舒、唐嘉弘认 为这种楚国昭氏器物,表明有可能楚之昭氏驻蜀地。李学勤认为,新都墓部分 青铜器与楚器形制的相近,应是道一风同的缘故,即同一时代流行同样的艺术和风格,应是蜀器。这座墓葬的发掘,为深入认识战国时期蜀文化的丰富内涵、蜀文化的特征、蜀国的礼制以及蜀、楚关系和蜀与中原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11.荥经巴蜀文化遗存。1981年在雅安荥经烈太清理的墓葬内,出土印章等巴蜀文化遗物。1981年、1982年在荥经曾家沟发掘的战国墓群中,出土大量漆器,有的漆器上有铭文,尤其是“成”、“成市造”等铭刻的发现,为探讨巴蜀漆器的生产规模以 至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新资料。 12.三星堆遗址。1980年以来广汉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房屋基址40余 座, 陶窑1座,灰坑100多个,墓葬4座,出土数万件陶、石、金、铜、玉石器物。 文化堆积分为4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约距今4800~4000年;第二、三、 四期为蜀文化,年代约从夏代到西周早期。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位于遗址中部的古城遗址,总面积3.6平方公里。1986年夏季在南城墙外发掘的两个器物坑内,出 土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等近千件,尤以大型青铜雕像和金杖、金面罩等中国考古首 次发现的珍贵之物为奇特。三星堆遗址文化内涵连续变化、发展演进,揭示出 蜀文化发展的脉络,清楚表明了它是与中原文化不同区系的一种文化。而城墙的发掘,文物坑内所出与中原迥然有异的青铜器,以及文字符号的发现,为商代蜀文化业已进入文明时代 ,它是中华文明的又一个起源地等崭新观点的提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实物证据。 13.成都十二桥遗址。1958年底、1986年至1987年,两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在商代地层内,发现大型木结构建筑遗址,房顶、梁架、墙体、桩基、地梁等,基本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与三星堆遗址具有明显的共性和发展连续性。大型地梁式宫殿建筑与小型干栏式建筑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分布面积为15000平方米以上。在以十二桥遗址为中心南北延 伸的数公里,还发现多处商周时期古遗址,文化面貌与十二桥相同,它似是成 都这个总遗址的不同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一方面表现出商周之际的成都是 古蜀文化的又一个中心,另一方面又以其文化发展演变的同步性展现出成都早期城市起源的 历史进程。 14.绵阳边堆山遗址。1989年发掘的绵阳边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石、骨器和 房屋基址红烧土等标本数千件,年代距今5000~4500年上下。该遗址的发掘 ,对于探索四川盆地文明的起源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15.云阳李家坝遗址。1992~1993年、1994~1995年曾进行过数次小规模试掘,1997年 进行大规模发掘,确定这是一处重要的古代巴人遗址。1997年的发掘,出土的巴人遗存有40 座墓葬、多座房屋基址、3座窑址和大量遗物,时代从商周到战国时期。其中商周时期的墓 葬1座。在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丰富的陶器和青铜器,以及少量漆器、铁器、玉石器 和琉璃器。此次发掘,对于深入认识巴文化尤其三峡地区的巴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6.忠县哨棚嘴遗址。该遗址属于忠县洽甘井沟遗址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根据1994年和1997年较大规模发掘的结果,哨棚嘴遗址可以分作三期,第一期的年代范围相当于中原仰韶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之间;第二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早期左右至二里冈下层,文化面貌近似于三星堆文化早期;第三期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文化面貌近似于成都抚琴小区第4层。哨棚嘴遗址的发 掘,为探索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在川东地区的分布范围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7.宝墩文化城址群。1995年以来,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新津宝墩村、都江堰芒城村 、崇州双河村和紫竹村、郫县古城村、温江鱼凫村以及大邑盐店和高山等8座早期城址,经不同程度的勘探和发掘,证实这些城址是早于三星堆文化(不含三星堆遗址一期)的早期城址。这批城址的年代略有差异,总体文化面貌基本一致,有一组贯穿始终而又 区别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器物群,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宝墩文化”。宝墩文 化的绝对年代,初步推定在距今4500~3700年之间。成都平原早期城址群的发 现,为分析文明起源时代古蜀地区政治组织的发展变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来源提供了十分重要 的资料。 18.成都市商业街大型船棺墓葬。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发掘,确定是一处蜀王开 明氏王朝晚期(约相当于战国早期偏晚)的大型多棺合葬的船棺、独木棺墓葬,墓坑长达30.5米,宽20.3米,面积达620平方米,墓坑中现存船棺、独木棺葬具17具。船棺规模、形制 宏大,最大的一具长达18.8米,为其他地区所未见。随葬品虽被盗过,仍出土陶器103件、 铜器20件以及漆、木器153件等。遗迹显示,墓葬有布局规整的地面建筑。此处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的发现,为探讨蜀王开明氏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以至与楚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19.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2000年10~11月在茂县发掘的营盘山遗址,是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82 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约距今5500~5000年左右。出土灰坑26座、灰沟1条和地面或 房屋基址3座,遗物包括陶器、玉器、骨器等。陶器以平底和小平底器为主,有少量圈足器 ,不见三足器,器形多样,纹饰丰富,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彩陶器与西北地区仰韶文化庙底 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均有差异。文化面貌与绵阳边堆山、广元张家坡、邓家坪等 遗址有一些相同之处,与成都平原宝墩文化有明显的共同文化因素,为认识5000年以前长江 上游与黄河上游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情况提供了新材料,并为深入探讨古蜀文化的来源提供了 重要的信息和有益的启示。 20.金沙遗址。2001年2月以来在成都市金沙村发现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大 型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分布范围约3平方公里,是一处十二 桥文化的大型遗址。遗址内有一定规划和功能分区,每一文化堆积区内有一定布局结构,出 土大量青铜器、黄金制品和玉石制品,包括金器40余件、青铜器700余件、玉器900余件、石 器近300件、象牙40余件等计2000余件,还发现大批象牙和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等。青铜 器、金器与三星堆有同有异。玉器种类尤其丰富,其中不少种类是首次出土。 金沙遗址的发现,为探索三星堆文化的去踪提供了重要线索,为进一步探明古蜀文明的丰富内涵和成都平原早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21、旧石器时期考古成果(参见睢文发转帖) 上述考古成果,主要是与巴蜀史有直接关系的主要部份。此外,还有两个方面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巴蜀史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一是四川和重庆境内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二是在今四川省和重庆市以外,如陕南、鄂西、湘西和贵州等地区也有不少巴蜀文化遗存发现,为巴蜀史和巴蜀文化的空间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这些考古新发现,促进学术界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新认识,即:古代巴蜀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 23:32:36编辑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魏明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魏明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鸟群、诗歌、生活 2001级的共和国史试题
2# 四姑娘山
 何晓 发表于: 2005-1-9 11:24:0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好资料!谢谢魏老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9 23:19:47|只看该作者
睢文发:四川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地点
四川境内迄今为止被命名为或建议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有两处,另在若干遗址和地点发现或采集到这一时期的文化遗物。通过对它们的分析研究,可以初步提示四川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类型、分布及其他情况。(一) 鲤鱼桥文化 鲤鱼桥位于资阳县同心乡东约2公里的孙家坝。1973年、1980年至1981年两次试掘。发掘地层共五层,在最下一层的底部,出土大量的乌木、少数砂岩砾石、零星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石片及石核。乌木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25100±400年。 鲤鱼桥文化的重要特征是:石器原料均为砾石,多用砾石的自然面作为台面打制石片,打制的台面极少。用石片直接打击法打片,方法有顺砾石的长轴和顺横轴打片两种。以第二种打片法为主,是鲤鱼石器工艺中打片法的显著特征。石器加工方法有一面修理和两面修理两种,均用石锤直接打击。单刃器多于复刃器。器形较简单,有尖状器、刮削器、砍斫器和雕刻器等,而以尖状器为主,富于特色,厚体尖状器可作为鲤鱼桥石器的典型器物。 鲤鱼桥石器与重庆铜梁石器有较大差异,与富林石器也有显著区别,而与邻近的石虾子、沙嘴等地的石制品基本一致,表明鲤鱼桥文化的分布地区就在溪一带。尖状器是割裂猎物和采集植物块根的重要工具。鲤鱼桥石器以尖状器为主体,表明其经济生活是狩猎和采集并重,其社会已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二) 富林文化 富林文化以首次发现于汉源县富林镇而命名。1960年和1975年两次发掘,共获五千多件石器材料、木炭、灰烬、烧骨、少量哺乳动物化石、树叶印痕多种和三种斧足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2万年。 富林文化已知分布区在大渡河沿岸。最重要特点是以小石器占绝对优势,长度很少超过30毫米。打片以锤击法为主,偶尔也用砸击法。修理石工具以向背面加工为主。不用交互打击法。 富林文化显示出与华北小石器文化的密切关系,如与内蒙萨拉乌苏、山西峙峪和甘肃楼房子、桃山嘴等地点出土的旧石器一致,均属小器传统。 从富林文化石工具组合以刮削器最多,其次是尖状器的情况看,当时居民的经济生活是以狩猎采集为主。文化层中发现的动物化石尤其是烧骨,还说明狩猎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富林文化的居民已形成氏族组织,但人数不多,大约在50人左右。(三) 其他旧石器地点 1956年在成都羊子山遗址以下的地层中,发现五件旧石器。其中四件是刮削器,一件是尖状器。打片方法,除一件可能用碰砧法外,都用锤击法。器形富于变化,刃部类型复杂。器形较大,但不粗笨、简陋。石片体较薄,为多次剥片而成。刃部较锋利,刃角多在40°以下。这批打制石器,与富林小石器显然有别,与铜梁石器也有较大差异,与鲤鱼桥石器也有很大不同。年代约距今一万到一万五千年。 1981年在资阳人B点发现石器制品172件。其中石片65件,石核15件,边刮器21件,端刮器3件,尖状器5件,砍砸器62件。 攀枝花市仁和区⊙ 龙湾近年发现一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经试掘,出土文化遗物上千件。其中石器制品七百多件,有刮削器、砍斫器、雕刻器、船形底石核、各种细石叶及钻、石锤等;骨角制品二百多件,有针、锥、镞、凿状器等。根据出土器物的形制观察,与广西白莲洞、广东西樵山、贵州猫猫洞、山西下川、峙峪、陕西沙苑等地所出器物有不少近似之处,反映了复合文化的性质。绝对年代距今约1万—1.8万年,这一发现对研究西南地区远古文化的发展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20世纪以来在川境其他地区还采集到若干打制石器。1913年美国哈佛大学叶长青(J.H.Edgar)在 西康采集到打制石器材料。1930年德国人阿诺尔德?海姆(Arnold Heim)在西康道孚发现两件刮削器。1931年美国人格拉哈姆(Gra-ham)和蒲尔斯(Bowles)宣称在西康发现旧石器和骨器。20世纪80年代在YA砻江上游炉霍采集到石器32件,计有砍砸器、石斧、盘状器、凿形器、石锤、石矛头等石核石器和刮削器等石片石器。但这些打制石器均系地表采集,缺乏确切的层位关系,是否属于旧石器,还难以断定。
4# 金佛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20 17:28:42|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何晓在2005-1-9 11:24:08的发言:
好资料!谢谢魏老师
资料虽好,但并不齐全。睢文发的帖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我希望有更多的好帖子,把这方面的资料补充完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1-23 23:14:25|只看该作者
关注考古新发现,有助于探索巴蜀文化源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22:01,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