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70|回复: 8

[纪实·新闻河南“新四军3万元借条”经鉴定为现代仿制品

 [复制链接]
河南村民要求政府兑现新四军68年前3万元借条
源自:新京报
  (见习记者:程媛媛)昨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村民张志良爆料,称家中有一张1946年由新四军开出的借条,借条显示其祖父曾借给新四军3万元。该村民称多年向政府要求兑现无果。昨日,光山县财政局一负责人回应,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处理借条兑现。

借条距今68年
  张志良给新京报记者提供的借粮款收据原件是一张黄色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万元,特给此据为凭。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并盖有江克成红色私章。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借条右端印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左端附注注明所借粮款在今后政府征收田赋时,可凭此据抵销,未抵销完的剩余数额政治部保证偿还。

  出借人张炎山是张志良的祖父,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人。张志良说张炎山曾经在乡里经营中药店铺,家境富裕。

拆旧屋红布包裹藏借条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在拆建旧屋时发现土墙缝里塞着一个红布包裹,里面正是新四军的老借条。“我没见过爷爷,听老一辈人说那时候他是乡里的首富。”张志良回忆说。

  借据是用黑色钢笔写的,因为氧化,所以现在看起来像圆珠笔。张志良的侄子刘先生说。

  1950年左右,各地迎来了兑换借据的高峰期。张志良称,那时候祖父张炎山被划为地主,于是将借据藏于墙缝里。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发现新四军借据后,曾找到当地政府兑换,“就给几百元,我父亲没同意,又拿回来了”。张富友在家务农,已于1993年去世。“父亲的遗愿就是让我把爷爷的借据兑换过来。”

  2005年至今,张志良多次向光山县人民政府反映借条一事,并要求兑现。当地政府在调查之后仍未实施兑换。

“银行鉴定货币为银元”
  昨日,记者致电光山县原财政局办公室杜主任,他称,2012年7月底,县政府曾主持召开了一场联席会议,由该县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和银行四个部门一同参加,张志良的侄子刘先生亦有旁听。

  杜主任回忆称,当时的工作部署分为四步,即公安局鉴定借据真假,人民银行鉴定币种是银元还是借粮券,民政部门出具相关文件,最后由财政局根据1980年财政部出台的公债政策进行兑现。一个月后他就离开了,此调查也移交他人,他也不清楚后来的情况。

  据接近当初参与调查的人士透露,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光山县支行鉴定货币为银元。张志良家人表示2013年5月,曾在县信访局看见过该调查报告,对方不让翻看和拍照,只告诉我们很快会兑换。但至今相关部门未有回应。

  昨日,记者致电光山县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他表示已经开始处理张志良的事情,这几年各部门由于人员调动存在衔接问题,大概一星期内会有结果。

■ 释疑

借条兑现主张还有效吗?

  记者查阅到,1957年,财政部作出关于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向群众筹借、筹募的款项如何归还问题的通知(57)财预字第149号。1980年,财政部修正此通知,规定:处理此类问题时,直接由各省、市、自治区核实处理,有关公债收兑问题,请按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63)财预字第104号等有关的规定办理。

  针对张志良的兑换要求,昨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中润律师事务所许荣律师。她表示,借条中未约定履行期限时,民法通则中规定借条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从法律角度看,此借条是1946年所立,而民法通则施行于1987年,故该借条主张有效期为2007年,超过20年之后,特殊情况可参照民法通则137条,法院应延长其诉讼时效期限。

  记者了解到,张志良自2005年起至今曾多次向光山县政府主张兑换借条。
原文标题:新四军68年前打借条 河南村民求兑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西蜀教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西蜀教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俞正声对摩洛哥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梁振英:香港警察是保证社会秩序的最后防线
2# 四姑娘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1-5 20:4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河南信阳通报新四军借条事件:需再鉴定真实性

源自:新京报

  新四军借条。采访对象供图

  张志良展示借条。采访对象供图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程媛媛)昨日,新京报新媒体报道河南信阳村民张志良要求政府兑现68年前的新四军借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借条的真实性也遭到质疑。19时许,信阳官方通报称,待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后,将按有关规定偿还。
  4日,张志良给新京报记者提供的借粮款收据显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向张炎山先生借现金叁萬元。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出借人张炎山是张志良的祖父,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人。

质疑
1、是否作假?为何要兑现而不留作纪念?

  “不是开玩笑的,谁敢跟国家闹着玩,那不是找事儿吗?”张志良告诉记者,80年代,父亲张富友曾到政府要求兑换,政府只给几百元,“如果是假的,那时候就应该没收借条,也不会给钱了。”
  据原光山县财政局副主任证实,2012年8月,当地财政局曾牵头组织多个部门到乡里进行调查。当地多为老村民向记者证实“张炎山是首富,借钱的事儿错不了。”
  张志良侄子刘先生称,当地政府曾在2012年调查后让他们到信访局,但调查结果不让翻看和拍照,“只告诉我们会尽快兑现。”
  张志良父亲张富友是农民,生活艰苦,张志良目前在北京打工为生,故此借条的兑换对其家庭来说很重要。

2、书写工具是钢笔?
  家属曾称,借据用黑色钢笔书写,因为氧化看来像现在的圆珠笔。就此,有读者质疑1946年中国军队没有普及钢笔。
  公开资料显示,钢笔流入中国的起始时间有多种说法,但均在20世纪初或之前,据推算,钢笔在上流社会普及的年代在1925年左右,完全普及的时间为1935年左右。
  1928年,上海自来水笔厂生产出第一支国产钢笔,博士、关勒铭等笔是我国解放前的名牌钢笔。

3、弄混新四军第五师与刘邓大军?
  有博文质疑此前报道,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与借条中的落款时间1946年不吻合。报道曾引用光山县南向店乡一老村民的话,指出借条开具的时间是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就此,新京报记者致电多个历史学者求证新四军第五师的活动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尚明轩称,据历史记载,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军队有过拉锯战,许多根据地有双方军队一走一来的现象,1946年有军队路过大别山是可能的。”尚明轩介绍说,光山县是当时的革命根据地老山区,部队活跃性很高。
  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新四军由留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1941年1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4、若为真,是什么币种?
  据考证,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较为混乱,有从清末流传下来的银元,即大洋;有共产党解放区印发的边区票;还有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法币。
  以上质疑均需要当地政府鉴定借条结果为佐。

☆ 相关资讯
信阳市光山县委宣传部通报:
关于新京报等媒体报道光山县南向店乡张志良反映新四军借其爷爷钱款问题的情况说明

  11月5日,《新京报》刊登了我县《河南村民要求政府兑现新四军68年前3万元借条》的报道,光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安排调查。
  经查,2012年7月26日,张志良反映:1946年,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路过南向店乡,向其祖父借款3万元,多年来要求偿还,未解决,请求帮助。8月22日,县作出处理意见:1、公安部门调查张志良与张炎山祖孙关系真实性;2、公安、民政部门核实借据的真实性;3、银行部门核实借据中所提现金为何币种。随后,调查组多次与张志良本人协调解决,要求提供其与张炎山关系证明,因其在外务工,始终未能提供有效证明,且借款原件一直没有鉴定。并经调查,当时市场流通货币种类繁多,而借据票面上未明确货币种类,故一直未能对3万元是何币种作出确切认定。
  11月5日,光山县委、县政府再次作出要求:1、对借据中“张炎山”与张志良在诉讼请求中所述其爷爷“张炎善”是否为同一人进行核实;2、对张志良与张炎山的祖孙关系进行确认;3、要求张志良携带借据原件与县有关人员一起到有关权威部门对借据真伪及币种进行鉴定,待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后,将按有关妥善处理。
原文标题:新四军借条遭质疑 官方称需再鉴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1-6 15:47:00|只看该作者

河南村民要求兑现新四军借条 当地政府重启调查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11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李亚楠)68年前新四军一张3万元借条,是真是假?所借现金是何币种?该怎么兑现?这些问题如今成为摆在河南省光山县村民张志良和当地政府面前的难题。日前,张志良的诉求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当地政府时隔多年后再次启动调查,并称一旦鉴定属实及身份确定无误,将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墙缝里发现68年前新四军借条
  一张发黄的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萬元,特给此据为凭。”落款为盖有红色私章的“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
  借条右端印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左端附注注明所借粮款可凭此据在今后政府征收田赋时抵销,剩余数额政治部保证偿还。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为1946年,距今已有68年,借条现在的主人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村民张志良。张志良称,借条中的“张炎山”是他爷爷,解放前曾在乡里经营中药店铺,家境富裕,借条中的“湘店乡”现已更名为“南向店乡”。
  据张志良介绍,1989年,其父张富友在拆建祖屋时发现土墙缝里塞着一个红布包裹,里面正是这张老借条。张父曾找当地政府要求兑换,但政府只愿给几百元,张父不同意,于是又把借条拿了回来。
  张志良说,自1993年父亲去世后,他曾多次向光山县人民政府反映借条一事并要求兑现,但至今未能如愿。

当地政府调查多年无果
  张志良的外甥刘先生从2009年也开始帮着他处理此事。刘先生向记者说,2009年舅舅就曾打当地市长热线反映此事,当地很重视,并出具了处理意见。县财政局提出:张志良提供借款借据原件,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民政、公安和银行等部门进行联合调查,并请有鉴定资质的单位对原件进行重新鉴定,如属实,将按有关程序办理偿还事宜,否则将按信访程序处理。
  但后来此事却没了消息。直到2012年7月底刘先生再次反映此事后,当地才又主持召开了一场联席会议,由该县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和银行等部门一同参加,刘先生也出席旁听。然而会议开完后兑现一事却再次搁置。
  对此,光山县政府在一份情况说明中称,他们已于当年8月22日提出三条处理意见:一、公安部门调查张志良与“张炎山”祖孙关系真实性;二、公安、民政部门核实借据的真实性;三、银行部门核实借据中所提现金为何币种。
  根据这份情况说明,调查组曾多次与张志良本人协调解决,要求其提供与“张炎山”关系证明,因其在外务工始终未能提供有效证明,且借条原件一直没有鉴定,加上民国时期市场流通货币种类繁多,而借据上并未明确货币种类,故此一直无法准确认定3万元的币种。
  刘先生回忆说,会后政府曾让他们去找权威部门对借条进行鉴定,他咨询过一些鉴定机构,但收费都很高,有些甚至开价十几万元,他们无力承担鉴定费用,一直拖延至今。期间,他们还曾打算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无法认定借条价值而作罢。

借条兑现有规可循,真伪鉴定成关键
  解放前的借条应该如何兑换并非无规可循。1957年,财政部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向群众筹借、筹募的款项如何归还问题曾发出通知。1980年,财政部修正此通知,规定此类问题由各省、市、自治区直接核实处理。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兑现解放前部队借条的报道也常见诸报端。
  目前借条能否兑现的关键在于鉴定借条真伪以及认定借条中的3万元到底是银元还是法币。如果借条为真并且货币是银元,就可以按照财政部相关的文件和政策进行兑付。
  刘先生表示,借条肯定不是伪造的,他们也没有能力伪造借条。他认为,借条中的3万元应该是银元,因为如果是国民党发行的法币,按当时兑换比率,3万法币只能兑换3块银元,只够买3个馒头,“新四军不可能只借这么少的钱。”
  5日晚上,在郑州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光山县财政局一位副局长已经和他取得联系,要求来郑州找他一起找人对借条进行鉴定。
  光山县委、县政府随后也给记者发来一份情况说明,再次表明处理意见:一、对借据中“张炎山”与张志良在诉讼请求中所述其爷爷“张炎善”是否为同一人进行核实;二、对张志良与张炎山的祖孙关系进行确认;三、要求张志良携带借据原件与县有关人员一起到有关权威部门对借据真伪及币种进行鉴定,一旦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将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4# 金佛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1-6 16:47:00|只看该作者

郭元鹏:新四军借条重点不在过期,而在真伪

源自:南方都市报

  张志良的祖上能够把这么一笔资金借给新四军,其对革命事业是作出了贡献的
  11月4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村民张志良爆料,称家中有一张1946年由新四军开出的借条,借条显示其祖父曾借给新四军3万元。该村民称多年向政府要求兑现无果。光山县财政局一负责人回应,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处理借条兑现。这张借条距今已经68年。(11月5日《新京报》)
  张志良提供的这张借条是一张黄色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万元,特给此据为凭。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并盖有江克成红色私章。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也就是1946年6月4日。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接下来,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鉴定这个借条的真假。只要借条没有问题,追讨的权利就应该不受现有法律约束。
  其一,有历史原因。这张借条打于兵荒马乱的时候,借条没有得到及时兑付也是情有可原的。这一方面是出借人没有在革命胜利之后去找政府索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政府疏忽了。不管怎样,历史原因造成的索要不及时都是应该被原谅的。
  其二,有政策原因。此后,张志良的祖上并不是不想要回这笔资金,只是他当时已经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地主。在那个全民痛恨地主的时代,张志良的祖上是没有胆子索要这笔钱款的,即使真的索要了,也是很难如愿的。
  其三,有拖延的原因。律师认为,此借条是1946年所立,民法通则施行于1987年,故该借条主张有效期为2007年,超过20年之后,特殊情况可参照民法通则137条,法院应延长其诉讼时效期限。而在2005年的时候,张志良就开始拿着这个借条找当地政府。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成功而已。在其索要的时候,借条还没有过期,即使按照现有法律来说,责任也不在张志良而在当地政府。
  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用足够的勇气来解决。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张志良的祖上能够把这么一笔资金借给新四军,其对革命事业是作出了贡献的。我们不能忘记这一批人。□郭元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11-7 03:47:01|只看该作者

农民要求兑现新四军借条续:将送至军博鉴定

源自:华商网-华商报
68年前『新四军借条』

  连日来,关于河南光山县农民要求兑现68年前“新四军借条”的新闻引起了密集关注与热议。11月6日晚,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这张借条的持有者、张炎山之孙张志良。

“巨富张炎山”收购中草药起家
  张志良说,那张“新四军借条”上的“张炎山”其实本名张炎善,祖居大别山脚下的河南光山县南向店乡,早年在当地山区收购中草药,向附近的光山县城、河南信阳、湖北麻城等地贩卖。
  张炎善同时也是个游乡郎中,替人看病。当地老人回忆,“读过书”的张炎善既有商人的精明,也颇有乡人的直爽,“有钱的也给看病,没钱的也给看病,在十里八乡的口碑很好,很受尊重。”
  张炎善经营半生,累至本乡“巨富”,置了不少田产,“当年整个村子的地几乎都是张家的”。
  1946年6月,一支路过当地筹粮的部队在向张家借走了3万元,留下了这张借款人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的借条。张志良说,当地方言音调偏重,山和善读音相同,可能前来借粮的军人听混了,把张炎善写成了张炎山。
  新中国成立后,张家的田产“都被政府充公”,张炎善的成分仍被划为“地主”,他把这张借条用红布包裹好塞进墙角一条隐秘的缝隙。1953年前后,张炎善郁郁而终。

当地政府2年前调查没有结果
  直到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在拆房时偶然发现了这张被红布包裹,已经多处磨损的借条。他意识到这“可能是老人特意留下的”。
  张炎善育有三男二女,如今均已去世。张家的孙辈都已远离家乡进城务工,张志良于10年前到了北京,在工地上干活。
  张志良回忆,父亲去世前曾告诉他,“你爷爷当年风光过,我这辈子没什么留下的,只有你爷爷手里的这张借条,过去的动乱年代不敢拿出来,现在是和平年代,拿出来,找政府兑现了,也许能让你们的生活好过些。”张志良说,其实日子都清苦惯了,也没指望靠这张借条得到多少补偿,最想得到的是“政府对张家先人对革命的贡献”。
  这张借条媒体报道后也不乏质疑。张志良说,“谁敢跟政府开这么大的玩笑?”2年前,张志良就曾委托读过大学的姨侄刘先生请求媒体帮助,并一度得到了光山县政府的“积极回应”。最近的一次在2013年2月,当地政府多个部门曾专门就此召开联席会议,商量解决方案。
  2013年5月下旬的一天,刘先生曾在县信访局看到关于这张借条的调查案卷,“厚厚一叠材料,工作人员明确告诉我说会兑现的。没想到一拖就是2年。”
  针对借条中的3万元是银元,是法币还是革命政府发行的货币?刘先生说自己没有看到政府给出的结论,但可以合理推测,1946年的法币不值钱,共产党的军队更不可能到地主家筹自己发行的货币买粮。“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银元”。

多部门近20人到村里再次调查
  在被尘封了68年后,这张再度面世的借条引起了多方关注,也得到了政府的正面回应。
  刘先生说,昨日下午7点,光山县政府就此作出三点公开回应并通知张家:“对借据中”张炎山“与张志良在诉讼请求中所述其爷爷”张炎善是否为同一人进行核实;对张志良与张炎山的祖孙关系进行确认;要求张志良携带借据原件与县有关人员一起到有关权威部门对借据真伪及币种进行鉴定,待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后,将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张志良介绍,在媒体报道后,昨日下午,光山县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的近20人到村里做了再次调查,“去了村委会,走访了村里的老人,看了张家的家谱,也到张炎善的坟地去拍了照片。”
  张志良说,目前当地政府已决定将在APEC会议结束后,派专人前往北京,和自己见面,并一同前往军事博物馆,请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对这张“新四军借条”进行真伪鉴定。“待鉴定结果作出后,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华商报驻北京 实习记者:王辉
原文标题:“新四军借条”将拿到军事博物馆鉴定)
6# 青城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1-13 22:27:00|只看该作者

新四军借条出借人亲属关系确定 币种仍待查

源自:新京报

  新四军借条 采访对象供图。

  新四军借条 采访对象供图。
  新京报快讯(记者:程媛媛)13日22时许,新京报新媒体独家获悉,河南光山县官方回应新四军借条调查进展,称出借人张炎山确有此人,要求兑换借条的张志良确为其孙儿。
  光山县政府一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借据中的出借人“张炎山”与持有借条的张志良确为祖孙关系。连日来,当地公安通过走访南向店村,查询张志良家谱及实地考查张炎山墓碑,确定张炎山为张志良的祖父。该负责人介绍,“张炎山”的学名为“张扬善”,“炎山”是此人的字或号,借条中的人物信息准确。
  对于新京报前日披露的江克成档案,上述负责人称“历史上确实有此人,但我们没有看到湖北档案馆的原件,江克成其人的真实性是很大的。”他表示,借款方是否为江克成及其“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军令部”的历史背景仍在调查中,当地正在研究光山县志和党史予以核实。
  至于借款中的“现金”问题,该名负责人称正在组织调查人员走访当地30年代出生的老人,通过调查1946年的货币流通、经济条件、财政税收以及富裕程度等多方面来判断币种,“我们当地的史料有限,所以会请权威的文物历史专家做进一步鉴定。”
原文标题:新四军借条进展:出借人亲属关系确定 币种尚待调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17 04:07:02|只看该作者

河南新四军借条鉴定完毕:人物信息均对上

源自:大河报

  资料图:光山县新四军借条。
⊙首席记者:何正权 通讯员:李鑫

  本报信阳讯 2014年11月,信阳市光山县村民张志良晒出的一张68年前新四军留下的3万元的借条引起广泛关注。昨日上午,信阳市组织权威文物专家对该借条的真伪进行了鉴定。“专家对该张借条的纸质、字迹以及印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鉴定,结果将在一周后出来。”信阳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县专家鉴定借条真伪
  昨日上午,张志良的外甥刘某带着借条赶到信阳市文物局会议室。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刘某填写过鉴定申请书后,工作人员取走借条送进另外一间会议室内,由早已等候的专家进行鉴定。刘某等人则在会议室外等待结果。
  据信阳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抽调市县比较权威的文物历史专家对借条的真伪进行鉴定。“这是一场正常的鉴定活动,专家针对借条的纸质、字迹、印章等进行全方位的鉴定。”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半个小时后,鉴定结束。光山县财政局负责人将借条送还给家属,让刘某写下“收回借条证明”并留下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鉴定结果将于一周后以书面形式邮寄给家属。”该负责人表示。

江克成确有其人
  54岁的张志良,是光山县南向店乡人,目前在北京开出租车。他的祖父留下的一张新四军的借条,成为关注的焦点。借条显示:“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万元”。借据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湖北省咸宁市档案馆内记录显示,江克成生于1922年2月,1938年参加革命,1966年转业。1945年8月至1946年8月,江克成担任新四军五师15旅政治部民运科长,后护送伤病员北上邯郸。
  该记录显示,1946年新四军第五师确有江克成其人。“借款人‘江克成’是否就是档案中记录的江克成还有待进一步核实,而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军令部的历史背景也仍在调查当中。”光山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网友关注鉴定结果
  “现在借据上的人物信息均可以对上,但借条的真伪以及相关信息的核实,还有待专家进一步查实。”信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昨日,信阳市文物局在鉴定借条真伪的同时,网友也在关注进展。“真是迫不及待,希望鉴定结果能尽快公布。”有网友留言说道。
  就在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时,今年1月15日,网络上再次爆出湖南的一张1945年由贺龙出具的借条。借条显示:“借爱国人士周连池先生大米陆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肆佰贰拾块、铜钱伍佰块、小钱十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借款人写的是贺龙,还盖上了贺龙和一位名叫陈菊生的印章,落款时间为1945年3月。目前,关于该借条的真伪尚没有权威的说法。
原文标题:光山县“新四军借条”鉴定完毕)
8#
 楼主|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23 10:47:01|只看该作者

河南信阳新四军3万元借条经鉴定为假

源自:大河报

  借条

最新消息
  经鉴定,光山县新四军巨额借条被认为是假的。详情大河报将继续关注。记者 何正权

早前报道:
河南村民要求兑现68年前新四军借条

源自: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5年1月6日
  大河君按:11月4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村民张志良爆料,称家中有一张1946年由新四军开出的借条,借条显示其祖父曾借给新四军3万元。该村民称多年向政府要求兑现无果。昨日,光山县财政局一负责人回应,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处理借条兑现。
  11月5日,光山县委、县政府再次作出要求:1、对借据中“张炎山”与张志良在诉讼请求中所述其爷爷“张炎善”是否为同一人进行核实;2、对张志良与张炎山的祖孙关系进行确认;3、要求张志良携带借据原件与县有关人员一起到有关权威部门对借据真伪及币种进行鉴定,待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后,将按有关妥善处理。
  11月6日下午,信阳当地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派出6部车,20余人前往南向店乡调查,光山县政府一工作人员透露,借条的鉴定工作或待12号APEC会议结束后进行。

借条距今68年
  张志良给新京报记者提供的借粮款收据原件是一张黄色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万元,特给此据为凭。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并盖有江克成红色私章。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借条右端印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左端附注注明所借粮款在今后政府征收田赋时,可凭此据抵销,未抵销完的剩余数额政治部保证偿还。
  出借人张炎山是张志良的祖父,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人。张志良说张炎山曾经在乡里经营中药店铺,家境富裕。

拆旧屋红布包裹藏借条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在拆建旧屋时发现土墙缝里塞着一个红布包裹,里面正是新四军的老借条。“我没见过爷爷,听老一辈人说那时候他是乡里的首富。”张志良回忆说。
  借据是用黑色钢笔写的,因为氧化,所以现在看起来像圆珠笔。张志良的侄子刘先生说。
  1950年左右,各地迎来了兑换借据的高峰期。张志良称,那时候祖父张炎山被划为地主,于是将借据藏于墙缝里。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发现新四军借据后,曾找到当地政府兑换,“就给几百元,我父亲没同意,又拿回来了”。张富友在家务农,已于1993年去世。“父亲的遗愿就是让我把爷爷的借据兑换过来。”
  2005年至今,张志良多次向光山县人民政府反映借条一事,并要求兑现。当地政府在调查之后仍未实施兑换。

“银行鉴定货币为银元”
  昨日,记者致电光山县原财政局办公室杜主任,他称,2012年7月底,县政府曾主持召开了一场联席会议,由该县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和银行四个部门一同参加,张志良的侄子刘先生亦有旁听。
  杜主任回忆称,当时的工作部署分为四步,即公安局鉴定借据真假,人民银行鉴定币种是银元还是借粮券,民政部门出具相关文件,最后由财政局根据1980年财政部出台的公债政策进行兑现。一个月后他就离开了,此调查也移交他人,他也不清楚后来的情况。
  据接近当初参与调查的人士透露,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光山县支行鉴定货币为银元。张志良家人表示2013年5月,曾在县信访局看见过该调查报告,对方不让翻看和拍照,只告诉我们很快会兑换。但至今相关部门未有回应。
  昨日,记者致电光山县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他表示已经开始处理张志良的事情,这几年各部门由于人员调动存在衔接问题,大概一星期内会有结果。

信阳市光山县委宣传部通报:
  关于新京报等媒体报道光山县南向店乡张志良反映新四军借其爷爷钱款问题的情况说明
  11月5日,《新京报》刊登了我县《河南村民要求政府兑现新四军68年前3万元借条》的报道,光山县委、县政府立即安排调查。
  经查,2012年7月26日,张志良反映:1946年,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路过南向店乡,向其祖父借款3万元,多年来要求偿还,未解决,请求帮助。8月22日,县作出处理意见:1、公安部门调查张志良与张炎山祖孙关系真实性;2、公安、民政部门核实借据的真实性;3、银行部门核实借据中所提现金为何币种。随后,调查组多次与张志良本人协调解决,要求提供其与张炎山关系证明,因其在外务工,始终未能提供有效证明,且借款原件一直没有鉴定。并经调查,当时市场流通货币种类繁多,而借据票面上未明确货币种类,故一直未能对3万元是何币种作出确切认定。
  11月5日,光山县委、县政府再次作出要求:1、对借据中“张炎山”与张志良在诉讼请求中所述其爷爷“张炎善”是否为同一人进行核实;2、对张志良与张炎山的祖孙关系进行确认;3、要求张志良携带借据原件与县有关人员一起到有关权威部门对借据真伪及币种进行鉴定,待鉴定结果及身份确定无误后,将按有关妥善处理。
  新四军第五师番号的取消时间
  昨日(5日),知名专栏作家陶短房对记者表示,资料记载,五师在1945年确实有野战军的提法,但五师番号在1945年10月30日被取消,五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359旅)等部队合编为中原军区,退出新四军序列。“一年后的借条怎么会沿用不存在的番号”。
  今日,网友韩东言介绍说,新四军五师在1945年短暂成立了两个野战军,但10月后就改为了中原军区。从理论上讲,1946年6月野战军的说法在历史上是不成立的。1946年6月21日,新四军开始突围,6月4日时,可能有许多小股军队分散突围。
  “目前为止,没有史料显示中央军委在抗战胜利后和中原突围前有取消新四军第五师番号的命令。”湖北大悟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副馆长黄剑林说,在1946年6月27日,中原突围时还在使用第五师的名称。黄剑林称,中原军区的“十月坚持时期(1945年9月~1946年6月)”,物资相当匮乏,中原突围是一个分界点,之前很多番号还在继续沿用,例如,王震率领的359旅在中原突围之后返回延安时仍在使用359旅番号。
  “看照片此借条为印刷版,一次性数量较多,光山地区是老的革命根据地,有可能在1946年6月沿用印刷借条。”黄剑林推测道。
  聂平翻阅资料后称,1946年6月,中原部队数万人处在经扶、光山、罗山、礼山四县间狭小地区,南向店乡应在其中,驻守光山的是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

质疑一
1、军令部是否存在

  一位要求匿名的历史学者@同山飞来石称,由于新四军是国军番号,按照国军的建制,应该有军令部这么一个机构。但新四军又是中共的军队,就只有政治部,没有军令部。可能就因为这样的特殊情况,政治部是新四军内部称谓,而军令部是对外使用的称谓。借钱时将军令部与政治部一同写上,其用意或许是避免以后找不到借款人。
  “目前从史料上看,没有什么新四军军令部的记载,可能因为作用不大,但不排除存在的可能性。”湖北大悟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副馆长黄剑林称。

2、新四军还是四军?
  借条中“四军”很容易辨认,但借条横缝处受到污损,字迹模糊不清,“新”字并未显现。有人质疑借款方或许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而非“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但该借条中缝有断开的迹象,有网友指出“角度不对,把纸放平整,就会发现缺口。”
  就此问题,记者向多位历史学家求证,均表示应该以实物调查为准。

3、简、繁字体问题
  借条中,手写内容有简体字和繁体字,油印部分基本为繁体字。网友韩东言分析称,有些字的手写体是书体的变化而非简繁体的问题,比如“张”字。“叁、萬、軍”等字采用繁体形式。

4、江克成是化名,或为刘少卿?
  有专家在网上质疑江克成或为化名,网帖称“江岳洪”、“江克成”、“江司令”都是新四军第五师刘少卿将军使用过的化名。
  但资料显示,刘少卿于1946年1月17日调离新四军第五师。

质疑二
1、是否作假?为何要兑现而不留作纪念?

  “不是开玩笑的,谁敢跟国家闹着玩,那不是找事儿吗?”张志良告诉记者,80年代,父亲张富友曾到政府要求兑换,政府只给几百元,“如果是假的,那时候就应该没收借条,也不会给钱了。”
  据原光山县财政局副主任证实,2012年8月,当地财政局曾牵头组织多个部门到乡里进行调查。当地多为老村民向记者证实“张炎山是首富,借钱的事儿错不了。”
  张志良侄子刘先生称,当地政府曾在2012年调查后让他们到信访局,但调查结果不让翻看和拍照,“只告诉我们会尽快兑现。”
  张志良父亲张富友是农民,生活艰苦,张志良目前在北京打工为生,故此借条的兑换对其家庭来说很重要。

2、书写工具是钢笔?
  家属曾称,借据用黑色钢笔书写,因为氧化看来像现在的圆珠笔。就此,有读者质疑1946年中国军队没有普及钢笔。
  公开资料显示,钢笔流入中国的起始时间有多种说法,但均在20世纪初或之前,据推算,钢笔在上流社会普及的年代在1925年左右,完全普及的时间为1935年左右。
  1928年,上海自来水笔厂生产出第一支国产钢笔,博士、关勒铭等笔是我国解放前的名牌钢笔。

3、弄混新四军第五师与刘邓大军?
  有博文质疑此前报道,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与借条中的落款时间1946年不吻合。报道曾引用光山县南向店乡一老村民的话,指出借条开具的时间是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就此,新京报(官方微信:bjnews_xjb)记者致电多个历史学者求证新四军第五师的活动范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尚明轩称,据历史记载,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军队有过拉锯战,许多根据地有双方军队一走一来的现象,1946年有军队路过大别山是可能的。”尚明轩介绍说,光山县是当时的革命根据地老山区,部队活跃性很高。
  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新四军由留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1941年1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4、若为真,是什么币种?
  据考证,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较为混乱,有从清末流传下来的银元,即大洋;有共产党解放区印发的边区票;还有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法币。
  以上质疑均需要当地政府鉴定借条结果为佐。

【新闻+】
借条兑现主张还有效吗?

  记者查阅到,1957年,财政部作出关于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人民政府和人民军队向群众筹借、筹募的款项如何归还问题的通知(57)财预字第149号。1980年,财政部修正此通知,规定:处理此类问题时,直接由各省、市、自治区核实处理,有关公债收兑问题,请按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63)财预字第104号等有关的规定办理。
  针对张志良的兑换要求,昨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中润律师事务所许荣律师。她表示,借条中未约定履行期限时,民法通则中规定借条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从法律角度看,此借条是1946年所立,而民法通则施行于1987年,故该借条主张有效期为2007年,超过20年之后,特殊情况可参照民法通则137条,法院应延长其诉讼时效期限。
  记者了解到,张志良自2005年起至今曾多次向光山县政府主张兑换借条。

新四军借老地主三万块银元该不该还?
  河南信阳光山县农民张志良的祖父张炎山1946年6月4日,借给新四军第五师三万元。借粮款收据原件是一张黄色老宣纸,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萬元,特给此据为凭。”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并盖有江克成红色私章。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借条右端印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左端附注注明所借粮款在今后政府征收田赋时,可凭此据抵消,未抵消完的剩余数额政治部保证偿还。
  这张借条已经保存了68年。张志良的祖父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人,曾经在乡里经营中药铺,家境富裕,是当时此乡的首富。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在拆建旧屋时发现土墙缝里塞着一个红布包裹,里面包着新四军的老借条。1950年左右,各地迎来了兑换借据的高峰期。张志良称,那时候祖父张炎山被划为地主阶级,于是将借据藏于墙缝里。
  1989年,张志良的父亲张富友发现新四军借据后,曾找到当地政府兑换,“就给几百元,我父亲没同意,又拿回来了。”张富友在家务农,已于1993年去世。“父亲的遗愿就是让我把爷爷的借据兑换过来”。从2005年开始张志良开始向光山县政府反映借条的存在,要求兑付,一直未果。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光山县支行鉴定当时张志良祖父借给新四军的三万元货币为银元,昨天光山县有关方面表示,大概一星期内会有结果。
  这是《新京报》的一个漫长的历史和现实夹杂在一起的故事,一旦面世就受到不少人关注。就是新四军68年钱借的钱,该不该还?
  一些人认为借款人张炎山,土改时被划为地主阶级。这三万块银元,1946年不借给新四军第四师,土改时就作为地主阶级的财产被当地政府没收,或是被老百姓当做浮财分了,也就不存在归还的问题。
  还有一些人认为,三万块银元是个大数目,不借给新四军第四师,而是留在张炎山家里,张炎山资产过多,就属于大地主,在当时的形势下,或许还有被枪毙的可能。借给新四军保住了一条命,也就不存在归还的问题。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张炎山虽然是个老地主,但是在新四军第四师移师中原没有站稳脚跟,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识大体认大局,把三万块银元借给新四军,不说是革命行为,也算是开明行为。在光山县土改时,新四军借款的经办人就应该出面,把张炎山划为开明人士,而免遭历史长河里诸多麻烦。
  而时间过去68年,现在借条在,地方政府就应该把这部分钱还给借款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就有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还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说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民间也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开头就是“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革命的队伍就更懂得这个道理。党刚成立时,有个民主人士为共产党出了两万银元,毛泽东为了还这个人情,对于这个民主人士很是关照,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给他出了线装书。按照此例,归还这三万银元,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还有人认为,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忘困难时给予资助的人,是一个人骨子里本来就有的东西。张炎山三万元对于新四军第四师,不是一个小帮助,而是一个大帮助,把钱归还给他的子孙,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战争年代借钱给新四军,可以按照国家公债的方式偿还,从1946年就开始计算利息。这笔利息再多再大,国家都要给予偿还。在偿还的时候,国家还要对借款人给予表彰和奖赏。因为在战争年代,把钱借给新四军,这个老地主是很有政治眼光和革命思想的。
  当然还有人说,三万块银元,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折合人民币,数目更是巨大,让老地主的孙子忽然发了一个财,有点喜从天降,想想有点别扭。其实,这有啥别扭的。三万块银元就是折合三百万,加上利息就是六百万,就是一千万,别说对于国家是个小数目,就是对于地方的一个老板,也不算个大数目。再说个不体面的,这笔钱对于一个周永康和徐才厚这样的贪官,也就是个小数点后头的那个数字。
  前年,河南省电视台有个华豫之门节目,出现了一个雇农的后代,拿着一个价值很高的花瓶寻找地主的后代。这个雇农后代的爷爷在抗日战争期间跑老日时,老地主给他一个价值不菲的花瓶,说是假若有一天战争结束,雇农还来给他干活,可以把花瓶还给他。几十年过去,已经三代人了,雇农的后代代代都想找到老地主的后代,把花瓶还给人家,但是岁月流转,已经找不到那个老地主以及后人了,雇农的后代就找到了华豫之门这个鉴宝的节目,从而寻找那个老地主的后代。
  这个故事很是感人。信阳市光山县处理这个借款给新四军的事件,可以参考那个雇农的精神。也就是说,新四军第四师借老地主张炎山的三万块银元,应该还,并且要加利息的还。
  另外还建议,新四军的红二代们聚会,也要叫上帮助过新四军的老地主张炎山的孙子张志良。你们当了红二代,享受到的一切,是张志良们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的。特别是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和陈昊苏们,更是要到光山看看张志良。陈毅元帅说革命成功是人民独轮车推出来的,但是也不要忘了借给革命军队银元和粮食的人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1-23 16:07:00|只看该作者

河南“新四军3万元借条”经鉴定为现代仿制品

源自:中国新闻网

  “新四军借条”采访对象供图。
  中新网信阳1月23日电(马义恒)曾经的河南省光山县村民张志良要求政府兑现68年前的新四军3万元借款一事,记者1月23日从光山县官方获悉,事件调查有了新进展:张志良“借粮款收据”上周经信阳市文物管理局组织专家鉴定后,得出的鉴定意见是,该“借粮款收据”为现代仿制品。对此鉴定结果,收据持有者张志良表示难以置信,鉴定结果令其不满意,张志良认为老一辈传下的收据不会有假。
  2014年11月4日,光山县村民张志良向媒体反映称,家中有一张1946年由新四军开出的借条,至今已保存了68年,借条显示其爷爷曾借给新四军3万元,该村民多年向政府要求兑现无果。这张“新四军借条”披露后,随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张志良提供的“借粮款收据”上面写着,“今承湘店乡(后更名南向店乡)保庄张炎山先生借给本军现金叁萬元,特给此据为凭。”署名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并盖有江克成红色私章。借款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四日(1946年6月4日)”。
  2014年11月18日,光山县委新闻中心苏姓工作人员曾告诉记者,光山县村民张志良要求政府兑现新四军3万元借条一事,经当地公安局通过走访南向店村,多方调查,最终确认新四军借条的署名“张炎山”与张志良口中的爷爷“张炎善”为同一人,而张志良也确为张炎山的孙子。官方此前要求确认的3个兑现条件已成功通过两个,只差鉴定收据真伪。
  2015年1月16日,信阳市文物管理局再次组织专家对张志良提供的“借粮款收据”进行鉴定,但专家最终的鉴定意见为该收据为现代仿制品。
  1月23日,记者从光山县官方得到的鉴定意见显示:2015年1月16日,根据光山县南向店乡村民张志良申请,信阳市文物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张炎山“借粮款收据”(1946年)真伪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为:一、该“借粮款收据”空白处内容用当代圆珠笔填写,字迹较新,特征明显;二、该“借粮款收据”用印为当代化学印油;三、该收据中简化字多次出现。综上所述,专家们认定该“借粮款收据”为现代仿制品。县有关部门已通过电话将该鉴定意见告知张志良,并将鉴定意见原件邮寄张志良本人。如果张志良对该鉴定意见有异议,建议其向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提出行政复议。
  对于“借粮款收据”的鉴定意见,张志良表示感到难以置信,同时也不满意鉴定结果。“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是现代伪造品?他们又怎么可能会造假。”此外,张志良提及鉴定意见为何未对纸张真伪作出说明?他再三表达对于鉴定意见的不理解。“这件事不会不了了之的,必须得有个真实的结果,和家人商量考虑后再做下一步打算。” ●
原文标题:“新四军借条”事件进展:经鉴定为现代仿制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20:1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