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570|回复: 11
 3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5-3-1 15:23:3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成都漆器的源流和现状考察札记

 [复制链接]
成都漆器的源流和现状考察札记蜀漆的灵光
北门茶客/文  阳光客/图

  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件朱漆木碗,将中国漆器的历史推至7000年。成都是中国漆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成都羊子山古墓出土的战国漆器,有圆漆盒、漆奁、圆扣漆器等器皿,表明战国时期蜀漆已经相当发达。到了汉代,蜀郡、广汉郡已是全国漆器生产中心。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平坝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古乐浪郡等地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都刊有“成市草”“成都饱”“蜀都作牢”“蜀都西工”“成都郡工官”等铭文,记载了汉代成都漆器鼎盛时期的辉煌。五代,成都的金银镶嵌漆器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王建墓出土的大量漆器就有:棺、椁、册匣、宝录、镜盒等,极其华丽精美。明清,成都是全国著名的雕漆填彩漆器产地之一。清末,设在皇城后子门的劝工总局开办各种工艺工场,培养了一批卤漆匠师。民国抗战初期,成都科甲巷、小科甲巷、太平街等三条街漆铺,专门生产经营成都漆器。共和国成立后,成都漆器多次做为国家级礼品赠送外国首脑和友人,享誉海内外。成都漆器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也是成都传统工艺美术“四绝”之一。成都漆器作为国宝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珍品被中国美术馆珍品馆收藏。成都漆器以雕花填彩、银片丝光、镶嵌描绘等传统手工技艺和地域特色,独树一帜,至今仍是与北京、福建、扬州、广东阳江齐名的全国五大著名漆器之一。

蜀漆经过百技千工之手,才“磨”出它的瑰丽和奇彩
  蜀漆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艺品,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典雅、绚丽而名扬四方,其工艺之繁缛,制作之细腻,耗时之久长,令人叹为观止。明代江浙髹漆巨匠黄成所著《髹漆录》,将各类漆艺技法归纳为101条之多。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对成都漆器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生产规模作了生动的描述,“雕镌扣器,百技千工”。从出土的汉代蜀漆铭文记载,蜀郡漆器制造业在工序上就有明确分工:供工(原材料加工)、漆工(提炼生漆、滤漆)、造工(素骨胎的器型制作)、素工(素骨胎上底漆)、髹工(底胎上涂漆)、画工(漆器上描绘花纹图饰)、铜扣黄涂工、雕工、清工、工官等,每道工序技法颇多,做工讲究。分工的明细和管理的严格,为蜀漆的品质提供了保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蜀漆器皿至今仍然图彩鲜明、光鉴照人、胎骨不朽。蜀漆淌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风云激荡,潮起潮落,湮没了无数能工巧匠,至今有谁能记住他们?唯有瑰丽的漆器沉默无语,显现出历代匠师智慧的灵光。我在四川省图书馆以及“网”上试图查找有关蜀漆历代匠师的记载,哪怕一点蛛丝马迹,结果非常失望:历史遗忘了他们!
  当代蜀漆专家和匠师秉承了古代漆器艺人的传统和作风,在继承、研究古蜀漆艺的基础上,将当代蜀漆推上了一个新阶段。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漆器研究室、成都漆器工艺厂一批专家、老艺人以及新中国培养出的一代漆艺新秀,成为当代蜀漆设计、创作的主力军,一大批当代蜀漆成为国家之珍宝、省市之珍品。由著名中国漆艺家胡开新担纲设计、制作的一对《九方异型云龙镶嵌大花瓶》高达2米,气势恢宏,被国家收藏,1984年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成都漆器工艺厂杨莉、邹小屏、尹莉萍、宋西平、吕树强等几位工艺大师创作的蜀漆珍品,被中国美术馆珍藏馆收藏。这些漆艺家和工艺大师所设计和创作的漆器艺术品,代表着当代蜀漆的巅峰水平。
  当代蜀漆的风采,让我们看到了古蜀文明的灿烂,领略了蜀漆的魅力。在多次采访中,让我了解得最深的是,蜀漆艺人用心智、用双手“磨”出漆器的艰辛。胡开新给我讲了一件事,1981年,西藏举行第十七世噶玛巴坐床典礼,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要送一道漆器工艺匾作为典礼纪念。任务下到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漆器室,胡开新承担了整个设计和制作的任务。这道匾选用上等楠木,长4.2米,宽1.2米,由赵朴初书写汉字“庄严国土”及题款、落款,阿沛阿旺晋美书写藏文,汉、藏文字及四周莲花浮雕金箔镶嵌,用传统漆器工艺制作。胡开新用纯棉脱胎裱糊,三层刮灰三层刷漆。从木料的烘干、图案的设计、生漆的炼制、金箔的镶嵌到手工打磨清光做成成品,花费了近9个月的时间。用了2两黄金,做成后重达400公斤。胡开新说,他一生中最满意的力作有两件:一件是这道“庄严国土”巨匾作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赠送西藏十七世噶玛巴坐床典礼纪念;另一件则是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九方异型云龙大花瓶”,这凝聚了他全部智慧,倾注了他毕生的艺术心血。
  当然,蜀漆更为精细复杂的是雕银丝光填彩技法。我在宋西平家中看她表演,一个大方盒漆面上粘贴着薄如蝉翼的银片,上面绘着图案,她屏心静气地用雕刀沿着线描图案细心地挑、镂,许多地方线条细如毛发,稍有不慎即成废品。雕镂完成之后,根据图案,有的需要局部丝光,有的要满幅丝光。丝光部分,用针尖一丝一丝地排拉出线条,图案顿时熠熠闪光。那是比绘画绣花还细腻的活儿,轻重缓急全凭指尖功夫。有的图案根据设计还须填彩,表现出图饰的层次和立体感。这些工序完成后,再罩一层漆,待漆阴干了,用手沾上清油、瓦粉(用两片小青瓦研磨出粉末)在饰面上轻轻地来回摩挲清光,清除漆面上划痕和污迹,清抛光要做三次,最后用乔其纱轻轻擦拭。一个240×240毫米的仿古漆盒,仅雕填、丝光就要20天。如果从木胎到做成成品,约需70天左右。
  漆工何德修告诉我说,做底胎要“三灰三磨”。先用木锉打毛边,再用漆刷拖灰,又用水砂纸砂。砂了以后,用牛角铲拖两道灰,又再打磨,然后用很细的黄泥灰合漆“浆”一遍,把细小的毛孔填平,再做一道底漆,再打磨。
  “无漆不成器”,木是胎,漆是魂。漆器对漆的要求很高,生漆要用纱布过滤,滤过的漆“清如油,明如镜,扯起金钩子,照尽美人头”。漆的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漆工还要制作出不同的漆料满足漆器的要求。漆器不易,可见一斑。

眼睁睁看着漆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心不安啊
  “眼睁睁看着成都漆器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心中不安啊!”成都几位漆艺家、工艺大师都向我倾诉这样的肺腑之言。当代蜀漆正面临着“断代”失传的危险。
  胡开新是中国著名的漆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1960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毕业,就分配到四川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一生从事漆器设计研究工作。漆器研究室是四川唯一一家从事漆器研究、设计的科研机构,几十年来为四川的漆器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胡开新退休了,他是最后一个离开漆器研究室的,情景颇有些悲凉。胡开新一走,漆器研究室就彻底“下课”了。这十余年,漆器业秋风瑟瑟,寒风袭人,省工美所自身难保,将办公大楼三分之二的楼层租了出去,以解决所里经费不足的问题。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也没有了。72岁的胡开新十分感慨,他的一手绝技,竞没有一个美院的学生愿意学。原因很简单,学漆器脏、苦、累,没有“钱”途。唯一给他带来的一点安慰,是他的儿子胡锦在继承着他的事业,胡锦从小受他的影响,其作品的已显现出大师的功力和风范。
  成都漆器工艺厂位于蜀都大道金河街81号,是成都市唯一一家漆器专业生产厂家,有50年历史。1954年成都市手工业合作联社对建国初期濒临灭绝卤漆(漆器)进行抢救,将回乡务农、转业改行的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工艺美术生产组,后来又发展为卤漆社,不仅继承和发挥了传统的蜀漆雕填技艺,还吸取了嵌银上彩、斑纹填彩以及研磨彩绘等工艺。60年代初,卤漆社压缩职工,保留了一部分技艺人员,在正通顺街组建成都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成都漆器,震惊了中南海。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75年合并金河街原立新木器社,成立成都漆器工艺厂。厂里招收了一批知青、社青,这批学工后来大多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其中佼佼者如李扬平、宋西平、杨莉、邹小平、尹利萍、吕树强等,荣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都漆器工艺厂陷入困境,曾一度停产了5年。目前,除了退休的,留在厂里的工艺美术大师只有四人,年龄大都上了50。李杨平厂长说,“这个行业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收入很低,很多人都不愿搞漆器。过不几年,我们这几个也该退休了,真的是后继无人啊!”她期待与商界有识之士合作,把“根”留住。
  成都漆器的特色在于以天然木材、生漆为主要原料,以手工制作为主。一般学成,非十年八年之功夫不可。成都市现有的几位漆艺家和工艺大师都已年过半百,且精力、体力、视力大不如前,一年创作的精品漆器之总量也仅为100余件。五年、十年之后,可能就没两个人能做得动了。

青羊宫送仙桥艺术城,漆器被“挤”在一个偏僻的角落
  青羊宫送仙桥艺术城名气很大,据说在中国十大古玩市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有人说“送仙桥是一座连接历史与今天,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文化之桥”。走上这座“桥”,琳琅满目的艺术品看得你眼花缭乱,你会感到成都“气吞万里如虎”的超凡气慨。
  胡开新和宋西平退休以后,完全可以在家享享清福。做了一辈子的漆器,实在感情难舍。2002年,送仙桥艺术城民间工艺馆开馆招商,他们就把自己的工作室搬了进来,摆上各式各样的漆器、漆画,营造古老艺术的氛围,籍此平台宣传和推销成都漆器。最近,当我去寻找他们的“窗口”时,楼下楼上却找昏了头。民间工艺馆在二楼最北边,经过几个拐角才在尽头的偏僻角落找着了地方,有点误入“八阵图”的感觉。没找到宋西平,后来得知她早已从这里“撤漂”,隐身“江湖”了。胡开新的儿媳张晓娟接待了我,她介绍说,真正喜欢成都漆器的,除了老外,就是日本人、台湾人,他们很了解漆器。相反,许多成都人还懂不起,看的多买的少,还嫌价高了。
  经张晓娟指点,我找到了成都漆器工艺厂设在送仙桥的展销部。该厂2002年进场,先是占了一个比较好的口岸,与漆器工艺家们举办联展,给初创的送仙桥艺术城带来了人气。后来因为租金涨价和经营状况不佳,不得不搬到北边楼下一个最冷僻的角落。成都漆器工艺厂厂长李扬平告之,这个展销部不久也将撤出送仙桥。看来,唯有胡开新独家在这里继续着“一个人的抗战”,苦撑局面。撤离送仙桥,漆器厂和宋西平有着诸多无奈和难言之隐,“有钱乃大”,漆器就只能面对被“挤”出的命运。蜀漆在送仙桥遭遇冷落,发人深思。是市场“看不见的魔手”在戏弄呢?还是成都华丽背后透出的“小气”?抑或是漆器孤芳自赏“高处不胜寒”?我无法找出满意的答案。

法国国家电视台大卫先生惊叹,这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2004年9月底,在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成都前夕,法国国家电视台记者大卫一行扛着摄像机风尘仆仆来到成都。作为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大卫一行此番来蓉的目的是做一部关于成都历史文化的电视专题片,而享有成都传统工艺“四绝”之一的蜀漆,被锁定在他们拍摄计划中。经过几番周折,大卫找到了胡开新。在西郊文家场胡开新的寓所,做了三个大半天紧张的采访和拍摄。面对胡开新家中陈列的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漆器艺术品和胡开新现场表演的制作技艺,对成都漆器深有了解和研究的大卫惊叹不已,他意味深长地说:“胡先生,这不属于哪个人的,哪个国家的,这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应该介绍到世界去。”是的,成都漆器始终铭刻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它古老的艺术魅力会穿透时空,穿越国界,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
  老外们对中国的民间艺术情有独钟,总是让我们被一种虚幻的民族自豪感陶醉,而对需要保护的濒危民间工艺,又往往熟视无睹,让其自生自灭。“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这似乎成了一个“怪圈”。面对送仙桥市场成都漆器“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景况,能说什么呢?命运多舛的蜀漆,让人仰天长啸:天下谁人能识君?
  宋西平淡出送仙桥后,很长一段时间同她失去了联系。前不久,她爱人张老师告诉我说她到外地去了,过两天就会回来。12月6日,我上她家去采访她,宋西平才给我讲了她“失踪”的秘密。12月12日至30日,应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馆邀请,宋西平在广州艺苑大厦举办了《宋西平漆器艺术作品展》,展出了碗、罐、盒、瓶、茶具、漆画等190多件蜀漆作品。这是蜀漆首次个人作品在广州展出,经《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数家媒体宣传报道,成都漆器受到广东收藏界人士和消费者热捧和亲睐,几十件展品被爱家收购,其中一对夫妻一次就买了3万多元的漆器。让宋西平感受最深的是,成都漆器墙内开花墙外香,广州的热度与成都送仙桥的冷秋,真是冰火两重天。在广州,传统工艺品只要是真资格好东西都有人要。宋西平从送仙桥“突围”后,走出盆地,开拓了眼界。谈到成都漆器濒危的现状,宋西平说“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凭个人的力量去保护太微弱了……”
  蜀漆传承至今的漫长岁月,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蜀漆的发展总是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密切相关。二是社会动荡、兵连祸结、外敌入侵造成百业凋零,蜀漆也难逃灭顶之灾。令人费解的是,蜀漆的遭遇却是在成都现代经济不断提升到一个又一个“高度”时期跌落到“低谷”的。蜀漆是农耕经济的产物,是成都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古蜀文明留下的一份珍贵的遗产,政府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注定会被现代商业浪潮彻底颠覆。对蜀漆只能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采取规划性保护、抢救性保护、管理性保护和利用性保护。拯救蜀漆,刻不容缓。
  2004年12月1日《四川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开始施行,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无疑给传统工艺美术界带来了丝丝暖意。尽管这个冬天还十分漫长,期待还有许多,但春天的脚步儿正蹒跚着一步步从深处走来。

向作者北门茶客介绍漆器工艺(图一)

绞漆(图二)

制漆(图三)

制作瓶型木胎(图四)

镶嵌(图五)

抛光(图六)

抛光(图七)

打磨(图八)

胡开新指导儿子胡锦创作(图九)

胡开新指导儿子胡锦创作(图十)

蜀漆的灵光漆器图文\  CODZlAp1.jpg  保存到相册
银片丝光填彩方盒(图十一)

蜀漆的灵光漆器图文\  UDZdd4nE.jpg  保存到相册
九方异型云龙大花瓶(图十二)

蜀漆的灵光漆器图文\  HB9oa8VQ.jpg  保存到相册
庄严国土巨匾(图十三)

蜀漆的灵光漆器图文\  jK2r1Jb8.jpg  保存到相册
日常呵护(图十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北门茶客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北门茶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北门茶客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墙头草与泪珠儿 [讨论]
2# 四姑娘山
 纸帆船 发表于: 2005-3-1 18:38: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蜀中漆器是从宫廷沦落民间,北门茶客伙同阳光客俯首抢救。

时不时给民间工艺推注点玛啡,关注民间的生存状态。

蜀漆是红黑两道都来,北门茶客的盖碗茶酽酡酡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绿人树 发表于: 2005-3-1 19:14:20|只看该作者
漆器之光辉,中华之久远。魔幻般的磁性不但成就了众多的高超技艺,更使它的历史成为了让人流连的东方艺术瑰宝。实物如此,天性如此。(成都漆器以雕花填彩、银片丝光、镶嵌描绘等传统手工技艺和地域特色,独树一帜)。它,不再是一种让人使用的器物,因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非一般世俗所能接近;它,有灵性,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超脱。百技千工而瑰丽奇彩,匠心灵光而沉默无语,过去的他们消失了,它们却在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去打磨的过程中得到了永生。它们不会消失,只会流失,流失在大城市的虚幻激烈的竞争潮流中。因为催生它们的主人,已经在干旱的沙漠中寻找到了一片绿洲,那就是呐喊,不断的在成都上空呐喊:它古老的艺术魅力会穿透时空,穿越国界,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金银几许人传世,不识君心枉作人……
4# 金佛山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3-2 01:00:42|只看该作者
上次去宋仙桥,对这些东东就不知道怎么欣赏,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学习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黄正东 发表于: 2005-3-2 01:19:12|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及一些照片在报上看到过,当时觉得很不错,受教不浅
6# 青城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5-3-2 01:59:46|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已加精、固顶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徐建宁 发表于: 2005-3-2 11:25:07|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图。欣赏了。下次如还有去观摩的机会,楼主能否通知我一同前往。
8#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3-16 20:04:57|只看该作者
应该发扬广大,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杨致白 发表于: 2005-3-22 13:22:58|只看该作者
老冯:你什么时候成北门茶客了?早知你们要去街子,我就一道,多好!不过,读到你的大作也是大幸。今后,望多多联系。
10#
 楼主|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5-3-23 20:52:57|只看该作者
杨大姐:想不到网上相碰了,只好抖实话。因生于北门,长于北门,喝府河水,泡府河澡,一辈子离不了北门。又有坊间民谣:酒醉英雄汉,饭胀哈老三。本人无英雄气慨,又缺哈老三肚量,偷闲北门河边爱喝茶,权当个成不了啥气候的散淡茶客,却也自由自在。某日,阳光客好事,将我网进巴蜀,一不小心就成了北门茶客。如今,“网”到一堆了,茶就继续谈下去,龙门阵又继续摆下去,多打联络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03:35,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