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青海农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记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

 [复制链接]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青海农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记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

  12月17日,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荣获“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十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为牧业转型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态、产业、技术、群众和经验基础,也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坚定了信心,注入了动力,生态畜牧业建设已成为青海农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2008年,按照“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我省做出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大决断,并提出了“以保护草原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从机制体制上创出一条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开始了生态畜牧业建设与探索征程。

组建合作社搭建畜牧业发展平台
  “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是一整套体系的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我省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告诉记者,当时我省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各种矛盾交织,发展面临各种困难,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走改革创新的路子,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从根本上构筑了实现牧民脱贫致富的现实载体,成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
  改革的重点在于创新。2008年,当时的省农牧厅印发《关于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选择在我省六州的7个纯牧业村开展试点,为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摸索路子、总结经验。
  经过两年试点,以合作社为平台实行牲畜、草场股份制经营;以草场流转、大户规模经营、分流牧业人口,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以联户经营、分群协作、优化产业结构,保护草原生态。试点扩大到30个县,为牧区落实党的政策、破解草畜矛盾、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改革助推作用。
  “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就是努力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青海省畜牧总站教授罗增海说,组建合作社说白了就是搭平台、支桌子,通过组建合作社,再做其他事情就有了着力点。
  2014年6月,农业部批准青海省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青海生态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在后期取得了重要实质性进展。
  相继探索出“股份制”“联户制”“大户制”“代牧制”等多种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理顺草地畜牧业生产关系,加快转变发展,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目前,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数量达到961个,牧户入社率达72.5%,牲畜整合率达到67.8%,草场整合率达到66.9%。

“三步走”发展推动试验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先行试点、示范推广、全面提升”这是我省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2015年起,我省着力深化牧区畜牧业改革,通过多种措施创新生态畜牧业道路,积极创新草原生态保护、农牧业经营主体建设、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健全产业化发展六大新机制,建立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运行,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地生态畜牧业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三大模式。总结推广草地产草量动态监测及载畜量指标定期公布等8项制度,利用6年时间在我省六州通过集中建设和政策匹配,重点建设100个以上生态畜牧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120个试点社完成股份改造任务。
  我省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的重大实质性进展,得到全省各族群众一致认可,得到了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内同类地区的高度赞誉,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已成为我省近年来牧区深化改革和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平台,并在2017年荣登全国“三农创新榜”,这是我省农牧工作也是全国的牧区和畜牧业工作第一次入列创新榜单。
  2018年底,我省110个试点合作社中有80个试点社实现分红,分红总额达1亿元。梅陇、拉格日等6个合作社被授予“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创新示范基地”。

“三生”共赢协调发展成果显现
  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协调发展,坚持“接二连三”三产融合,我省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已经实现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全覆盖。草场牲畜等生产要素实现了集约经营,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得到有效处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一些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初步实现资源集约化、资产股份化、生产专业化。梅陇、拉格日、岗龙、哈西娃等一大批股份改造到位、内生动力强劲、经营组织有方、群众持续增收的发展典型合作社,已成为引领青南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标杆。
  传统畜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加快,65%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开办了畜产品、工艺品、民族服饰加工等社办企业,大部分合作社组织劳务输出,创办了运输、建筑、餐饮、住宿等二三产业,以畜牧业为主、采集业为辅的二元收入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2017年,100个试点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达11856元,比我省六州农牧民平均水平高2394元,高出25.3%。生态畜牧业示范村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7291元提高到2017年的8876元,平均增速为12.5%。多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拓宽牧民增收渠道。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后,普遍通过项目配股、劳动培训就业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
  据罗增海介绍,通过生态畜牧业改革建设,各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有效解决超载放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在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玉虎表示,此次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荣获“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农村厅和全省农牧业工作的肯定和褒奖,更是鞭策和鼓励,对于全省牧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举措,全面落实“一优两高”战略,促进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等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农业农村厅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田得乾)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丁丁给庚炖豆角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丁丁给庚炖豆角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丁丁给庚炖豆角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丁丁给庚炖豆角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丁丁给庚炖豆角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丁丁给庚炖豆角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全省首批“智慧警务室”正式投入使用 又一家华为子公司高管变更:孟晚舟退出董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3:01,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